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Siri 的可愛和恐怖:Asking not Search, Answer not Links 問答而不是搜尋連結 / Google 終絕者

 
   二十年前如果有人問我搜尋事業如何能賺錢,我可能只會想到出版類似大英百科全書的方法。但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原創人卻能把搜尋和廣告相連的如此密合,創造商機,打敗走在前端的 Yahoo。實在是很厲害。
  但一旦搜尋卻不需連結 Link (指連結且列表,Link and List),就可無廣告!搜尋和廣告若一旦不相通,此商機的模式就會被破壞無遺!
  Siri 提供了蘋果下一代人性界面的答案,而其影響可能短暫看不到,但卻是長遠。其“破壞性”,將是 Steve Jobs 所提的“熱核戰爭”的最恐怖武器!
  蘋果的有意或是無意,可能會一刀刺入 Google 的心!只是大家沒看到。這把刀就是“Siri”!
  Siri 在蘋果尚未完全架構她的資料庫時,目前一般相信主要使用三個外來的資料庫:Wikipedia、Yelp、Wolfram Alpha。
   Wikipedia大家很清楚,Yelp 是在2004年由 Jeremy Stoppelman 和 Russel Simmons 兩位年輕人創辦,結和網友社群力量的餐館評論網站。Steve Jobs 說過:“人們如果要找餐廳,他們會選擇上 Yelp 打聽,而不是使用搜尋引擎”
2009年開始運作的 Wolfram Alpha 是一種新一代的搜尋引擎,也就是回答搜尋引擎,由著名的統計軟體 Mathematica 的作者 Stephen Wolfram 所創。一陣子傳言 Google 要將其買入。它和現在的 Siri 的回答類似,事先搜尋 >運算 >回答。Wolfram Alpha 有 iPad 上的App,2.99美元,值的大家試試。但 Siri 更厲害,她是:語音辨識 >搜尋 >運算 >語音回答而且除對外找資料庫外,對內,她和系統整合!她和手機中的通訊錄、日記、等個人資料整合,且具延伸繼續對話能力,學習能力,幽默和個性
   一旦當蘋果架構她的資料庫成熟後,這個資料庫會一直成長。她會愈聰明,一方面她將變為你的個人秘書,見 Siri 的個性和未來,一方面人們將會改變現在搜尋的習慣,Google 賴以為生的“搜尋-廣告”商業模式將可觀的被破壞!
  Google 的 Android 設計主導 Andy Rubin 顯然還跟大部份人一樣看不出來 Siri 的威脅,見 Android不認為 Siri 個人助理在智慧型手機中有其必要性,他以為 Siri 只是語音技術。
  去年4月蘋果買下 Siri 就開始報導的老人,因得老人癡呆症,有看出蘋果的企圖,但卻沒看出 Siri 的力量。以為蘋果買下 Siri 只是為了“SoLoMo”,語音即時行動定位服務,見 “SoLoMo” 和 “蘋果要讓iPhone跟你對話:語音服務”, 和 “恭喜蘋果進入行動搜尋第一步”。
   所以如果現在你還不相信老人,Google 的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顯然跟他不同,日前在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已說出他的擔心:
   “Apple's Siri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A voice-activated means of accessing answers through iPhones that demonstrates the innovations in search. ....Google has many strong competitors and we sometimes fail to anticipate the competitive threat posed by new methods of accessing information. 蘋果的 Siri 是個大發展,是 iPhone 上新創新搜尋方法,是一個聲音導向答案的新搜尋方式。Google 有許多強力的對手,有時我們根本沒預測到新資料搜尋方式帶來的競爭威脅
  在2009年 Eric Schmidt 還發表聲明,提出蘋果不是 Google 的威脅和競爭對手,他強調說他錯誤了!
  Siri is a Google killer?

  老人說過:“你 Google 了麼?”,將變為“你 Siri 了麼?”,可不是開玩笑的,而是未來。她不只是新的人機界面,是可愛的個人秘書,也是殺手!是熱核鐳射級的武器!
  “Asking not Search, Answer not Links”,問答而不是搜尋連結,將改變歷史!
Siri Tachi in Star War

可“看”不能“穿”,但不是展示台上模特兒身上的衣服,請問是什麼?


  請問是什麼:可“看”不能“穿”,但不是展示台上模特兒身上的衣服?
PS:圖來自Daniel Goodman from BusinessInsider。新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零售店的玻璃螺旋梯。由下往上可見腳影,但不能看穿,所以叫“可“看”不能“穿””相片很酷。玻璃螺旋梯中央有圓形玻璃電梯:
由原型玻璃梯往上看的景色: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大於13歲的美國手機用戶每10人中有一人使用iPhone



  根據comScore,在九月為止的的三個月中,大於13歲的美國手機用戶,2億3400萬,每100人中有10.2人使用iPhone(2386.8萬人使用iPhone),去年六月是8.9人。
  這是iPhone第ㄧ次達每10人中有一人。
  不過以智慧型手機而言,有8740萬iPhone佔27.4%,而Android佔44.8%,黑莓機是18.9%,微軟windows phone佔5.6%。

  老人:以789月智慧型手機出貨的市佔率而言,宏達電在美第一位,三星第二,蘋果第三 (見台灣英文報引進IDC的報告,宏達電全球及美國的市占率傳捷報,第三季在美國擠下蘋果,拿下美國最大市占冠軍)!HTC 美國出貨570萬,三星490萬, 蘋果460萬。
    這數據是789月,iPhone 4S仍未出現江湖。
    不過出貨量不等於賣出量!有關 sell-through sell-in 相關觀念,請看“出貨量和賣出成交量”。

蘋果9大將中誰最不愉快?

   今天蘋果公佈將給與6位最高層主管每人15萬股的蘋果股票,等現於大約6000千萬美元的股票選擇權,一方面獎勵,一方面防止他們在精神領袖 Steve Jobs 過世後,離開蘋果。15萬股中的一半要到2013年的6月21日不離職才可兌現,另一半要到2016年的3月21日不離職才可兌現。即一半綁約3年,全部綁約6年。
   所以加上先前公告的新iTunes主管Eddy Cue的10萬股。和Tim Cook的100萬股。共有8人將獲得可觀的財富。
    但蘋果有9位最高上層主管,如 9to5mac 顯示的上圖。但一位沒被公告有否給予獎勵,請問是那一位?
   為何沒有?
   是“重要到不可用錢取代?還是......”

2011年世界手機利潤還是ㄧ半歸蘋果,因為人機界面創新

  來自asymco的精彩文章,由 Horace Dediu 主筆,“Revolutionary User Interfaces”,雖然其中的論調一年多來,老人都已全部分散在各文章中,但還是建議大家看。文章的精彩之處,在把蘋果的人性界面的創新和演變,和營收利潤連在一起
  2007年蘋果iPhone出生,以初生之犢,最後君臨天下,雖然2011年以市場系統佔率而論, Android夾全球至少24家手機廠商聯合起來已超越蘋果,但唯一不變的仍是“利潤”(Operating Profit)。
   見上圖的利潤佔率圖,蘋果(深綠)和宏達電HTC(淺綠),算是“新生 Entrants”,其他廠如Nokia(藍色)、Sony、三星(淺黃)等是“老手 Incumbents”。一開始都還是“老手”天下,但很快的後起之秀的“新生”崛起,而利潤集中在蘋果上面,佔50%以上!到2011年蘋果市佔率已跌到Android一半時,仍ㄧ隻獨秀!
  以最新的資料 (T. Michael Walkley with Canaccord Genuity來看,全世界手機中蘋果手機iPhone只佔4.2%,但利潤佔52%!!!去年是5.4%,但利潤是47%!
  老人過去不到2年,已報導多次,見至少10篇,代表如世界所有手機的利潤一半歸蘋果蘋果iPhone利潤佔全球手機利潤的三分之二、等。老人一直在等,這個利潤歸蘋果的趨勢,翻轉的一天 ..... 但看來是不用等了,因為不綁約100美元以下一隻的Android手機提早來臨,見100美元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已誕生,200美元的Android平板即將出現
  傳統過去的手機廠,除三星外,為何會一敗塗地?蘋果為何會成功?故事大家都已清楚。但作者化為口號,是因為蘋果把“行動電話 mobile voice”,變為“行動運算 mobile computing”,把“連繫人類 connecting people”,變為“連繫資料 connecting peple to data”。而造成這種巨變的力量,就是“人機界面的演進”
  人性介面(人機界面)的演進,造成新的平台,造成新的商業模式@!就是蘋果破壞舊手機市場模式,改變世界,成功的主因,亦請見“人性介面:Steve Jobs和蘋果成功的祕訣”。
  而如上圖,年代顯示,由老鼠到轉盤控制,花了16年,由轉盤控制到指控,只花了6年,速度變快!這意味著“淘汰”速度將更快!

  下一代的界面?
  當然就是“Siri”!
  不要小看她,先見“Siri 的個性和未來”,再見後續........“Siri 的可愛和恐怖”!

iPhone 4S ≠ iPhone for Sex

 網路蟑螂何其多!~!
 iPhone4s.com就被蟑螂註冊,上eBay,要價區區21,000,000美元!大約6億台幣!
 但你千千萬萬不要上www.iPhone4s.com,它會轉帶你入色情網站!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韓戰開打:iPhone 4S 上市前夕韓國開放蘋果遊戲 App Store


  蘋果iPhone 4S今天在世界15國開賣,其中含韓國含香港。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韓國市場!
  韓國和日本是全世界IT產品最封閉的國家,尤其是韓國。在iPhone以前從未有任何公司的手機,含Nokia,可搶到可觀的市場!兩國一律愛用國貨!排除也看不起外來貨!
  日本人最近幾年已漸開放,其主要原因就是蘋果領頭帶領的黑船登陸!見2009年五月老人的是誰最不希望iPad成功?黑船事件Black Ships,老人說道: “日本總務大臣就把iPad比喻為"黑船事件Black Ships"。日本是一個看起來很自由,但其實是不自由的國家.....”。事實上在iPad之前,2008年iPhone先登陸日本,可說是先兵搶頭攤成功。成功的歷史原因請看老人的“由恨而愛由繁而簡:日本的iPhone哲學”,老人說“iPhone和iPad的成功不是蘋果公司的成功,在日本它代表是一個生活哲學的改變。了解日本的人就知道,日本是全世界最講究生活繁絮的國家,"簡單"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到2009年底iPhone已坐上日本智慧型手機的王座!iPhone 佔77.2%,見恭喜HTC日本智慧型手機第二大公司
  
  2009年iPhone同樣登陸封閉的韓國,但韓國以全世界最奇怪的理由禁止iOS上的遊戲App在韓國販賣!所以你在韓國的蘋果網站看不到遊戲App!真是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其間接的目的當然是在阻止蘋果的iPhone大賣!但不料蘋果iPhone還是成功登陸,拿到可觀的韓國市場!
  蘋果iPhone 4S今日在韓開賣,開賣前夕,韓國突然開放蘋果遊戲App Store在韓上市!
  Why?Why?Why?Why?Why?
 因為:
  今年10月美國和韓國簽約FTA,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共同市場!韓國不得已必須開放,昨天韓國突然准許蘋果的遊戲App Store開放上市韓國!
  這就是韓國利害的地方,也是老人和鴻海郭台銘老闆為何會恨之入骨的原因!
  
  韓國三星在政府的保護之下,成為世界第一手機公司。 韓國在2009年全國有800萬智慧型手機用戶,現在是2000萬!韓國可生產人口的80%都用智慧型手機。老人猜測三星光是在韓國一年就可賣出1000萬隻手機以上!

   韓國的“寒戰”開打,雖然.....除蘋果外,沒人敢登陸!而“韓流”早已在台灣遍地開花!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Yahoo! 要出售?Livestand 說不要!


  Yahoo! 因為業績不好,2008年就傳出要出售的的消息。微軟是頭號買家,出價475億美元! 但 Yahoo! 楊老闆不肯,沒談攏。但不料 Yahoo! 年不如年,市值更加直線往下墜,上個月財報後出售消息再度傳出。現在 Yahoo! 的賣價更是不如以往,市場估計大約只剩200億美元! 微軟真是“好佳在,當年沒買!”,無形帳賺了一筆。但現在除微軟外,中國的阿里巴巴等也有興趣。
  可能買家名單中,老人認為,事實上最適合買 Yahoo! 的不是微軟,而是 Google !這是後話....
   但今天, Yahoo! 推出 iPad App “Livestand”,讓你不敢相信它是 Yahoo! 產品!真是 OMG!如果 Yahoo! 的思維和產品都有Livestand的風格, Yahoo! 不會漏到10元商店街去擺地攤求售!看來可擺在老人的“Pulse News”旁邊,把“Zite”推到後面去?(見老人家的iPad App分享(二)新版Pulse News讓你存新聞Flipboard/Pulse News的挑戰來了:Zite)
  所以  Yahoo! 要出售?“Livestand”說:
“Please Don't!”


微軟Hotmail帳號在iOS上每天以10萬戶速度增加

 
  微軟Hotmail帳號在iOS 5.0以前較難設定,有時還連不上。但在iOS 5.0以後,設定較易 (見蘋果網站) 和Gmail 一樣。根據Inside Windows Lives,目前Hotmail在iOS上已有200萬帳號,而每天還以10萬戶速度增加!其中40%是iPhone 4,24%是iPhone 4S,12%是iPhone 3GS,6%WiFi-iPad,等,如圖:

   此事說明了使用者界面的重要性,微軟是又上了一堂“Steve”的課“人性介面:Steve Jobs和蘋果成功的祕訣”。
以前:
現在:

Steve Jobs傳記在美一星期賣出37.9萬本,在日本10天百萬本


 “Steve Jobs傳記”推出以來全球熱賣。在美國的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正式宣佈推出一星期賣出37.9萬本,是第二名暢銷書的3倍,是年度排行第18。在英國一星期賣出37,244本。在日本據每日新聞社,Steve Jobs傳記分上下兩集,10天共賣出102萬本(上集55萬,下集47萬,每本1995日幣)。
  看來日本人喜歡看書的文化的確是驚人,他們也比美國人更瘋Steve Jobs,而出版社也厲害,看準了風向,分兩冊賣。不過在日本不分兩冊也真不行,因為太厚了,不利日本人通行在車上看書的習慣!至少黑色封面比白的好看?
  至於盜版書?當然也不輸人, BitTorrent就上百個。哀。
  老人先在iBook Store買了電子書,但無奈英文只有小學3年級程度,看的太慢,又買了中文本。電子本的數量還不清楚,但紙本應仍然是會超過電子本,雖然用iPad看,實在是方便!只是將來書不知道要放家裡哪裡是好?因為老人已無書房和書!見無書的書房

皮克斯首席創意師John Lasseter成為星光大道上的明星


  生於1957年,皮克斯首席創意師 John Lasseter 是皮克斯創始人之一,被許多人稱為現代華德迪士尼,可見他對動畫的貢獻。年輕時的他在
迪士尼工作並不如意,後轉戰加入盧卡斯電腦圖形工作室,而後公司隨Steve Jobs的入主,改名為皮克斯Pixar。他也成為皮克斯最重要的創意總監。
  他先後導演了Toy Story玩具總動員1,2集 (1995, 1999)、A Bug's Life蟲蟲危機 (1998)、Cars賽車總動員(2006)等作品,也是Finding Nemo海底總動員(2003)和Monsters, Inc.怪獸電力公司(2001)的執行製片人。
   2006年4月迪士尼買入皮克斯,他算是重回老東家。
  2011年11月2日,他入選加入為好萊塢中國戲院星光大道上的明星,以表彰他對電腦動畫的貢獻。
  受獎後他的演講中他提出他對Steve Jobs的敬意
:“Without Steve, Pixar wouldn't exist. These films wouldn't exist. I honor him.”沒有 Steve Jobs,皮克斯不會存在,這些電影也不會存在。我對他致最大的敬意。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行動裝置瀏覽器Safari佔66.2%

  雖然全世界Android手機是iPhone的2或3倍,但由Net Application的資料顯示,行動裝置上的瀏覽器 Safari 佔66.2%。如上圖的藍柱,事實上趨勢還在增加中!九月是55.6%。
   Google佔18.7%(紅柱),而Opera佔13.1%(黃柱)。黑莓機2.4%(紫柱),Symbian 2.6%(綠柱)。
    Why?Android手機比iPhone多得多,即使是iOS裝置加起來也沒Android手機的一半?
  不過行動裝置瀏覽器還是只佔整個瀏覽器市場的5.5%至6%之間。

  至於桌機也就不用提了,當然是微軟破窗的天下!

 老人:為何Android手機比iPhone多得多,但上網數據卻絕大部分,三分之二,是iOS?iPad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蘋果公告的是“賣出量”,而Android手機廠,提的是“出貨量”。Net Application的數據讓你對手機市場的所謂市佔率有無限的懷疑!

封鎖是企業選擇iPad的原因!不是開放!


  今天是世界“對等日”,20111102,所以要來個腦力激盪,來個“Think Different.”。
  罵蘋果不開放,是台灣宏碁王老闆帶領的AAA集團最喜歡吊在嘴角的口號。宏碁的廣告就是以“開放”來攻擊蘋果。而老人反駁的“宏碁A500的災難"無":有也是沒有篇 一宏碁A500的災難"有":有也是沒有篇 二”,就是要讓大家瞭解事實,但還不夠。老人走在路上就會聽到攻擊蘋果不開放的論調。
  老人報導過好多次的Good Technology,是著名以無線網路手機服務企業軟體的公司,在七月發現透過他們公司登錄的企業界平板95%使用iPad,Android平板只佔3.1%,見企業更加擁抱iPad:iPad佔95%。十月份的最新分析報告,iPad佔率還更高達96%。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在使用iPad,如金融業36.8%、高科技11.4%、醫療保健10.5%、法律8.8%、政府機關8.3%等,見擁抱iPad的企業
  Why? IT Pro說:
  因為“When it comes to trustworthy ecosystems, the iPad wins. iOS wins out for having a secure, iOS wins out for having a secure application sandbox which, unlike Android, prevents apps from being able to intercept SMS messages or replace the platform default browser, for example, and thus reduces the attack surface of installed applications sandbox which, unlike Android, prevents apps from being able to intercept SMS messages or replace the platform default browser, for example, and thus reduces the attack surface of installed applications.
  簡單而言,開放的Android系統,就是不安全,“開放在企業就等同於危險”。
  其他的原因也很多,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老人也說過多次的,Android系統分裂破碎(fragmentation),見百家齊放就是破碎

   Tim Cook在七月的財報中透漏財經Fortune 500大公司有86%的公司已在使用或是試用iPad。在10月有92%!理由就顯而易知了!

  老人:時代是不同了!微軟Windows的開放其實是封鎖。Google Android的開放其實是危險!iOS的封鎖其實是真正的開放。因為公共次序和公衛比個人自由還重要!

教育界只見iPad,不見平板:台灣除外

  教育部推動的「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計畫」,去年4月已在台灣5所小學開始試辦平板教育,微軟結合戴爾、華碩、宏碁等推出,見微軟客戶分享。但有趣的是,資策會教研所所長李進寶,去年同時就說:“打造未來教室 iPad優於筆電”。他只看到iPad。見同名。政府又花了多少錢,你可想而知!
  新加坡就不同了,見“iPad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chool of Singapore
  那邊的小孩會比較Happy?

  根據Piper Jaffray的Gene Munster分析師,教育市場的佔有率全部是iPad!Gene Munster訪問了美國學區的25位教育技術主管,他們全都已在測試或使用iPad,沒有一臺平板!25位中只有5位主管認為成本是使用iPad的障礙。
  雖然取樣不多,但目前走在數位教學前面的學校也是不多。Why? 沒有Android或Windows平板?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iPhone 4S 11月11日香港和韓國推出


  根據The Wall Street Journal,iPhone 4S將於11月11日於香港和韓國推出。

PS 追加:共15國,其它為紐西蘭、波蘭、葡萄牙、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保加利亞、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馬爾他、門的內哥羅、巴拿馬、羅馬尼亞。

新紐約第五大道蘋果店:90 變 15


 根據“Steve Jobs 傳記”,Steve Jobs在NeXT時代,開始迷上玻璃和旋轉梯。
  一年以前還排名紐約第5,世界第28大地標(見紐約第五大道蘋果店是世界第28大地標),但在2011年6月已佔據第一的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店 (見紐約蘋果零售店是紐約拍照第一大景點)是“大蘋果”朝聖和拍照的必到之地!
  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店在幾月前開始改建,花了大約660萬美元。據說11月4日星期五將開幕。其最大的賣點就是前面的入口玻璃方塊,將由原先的90片,改為15片組成!老實說,老人認為六六四方也不錯,但喜歡極簡的Steve Jobs還是不滿意!中國北玻集團因而又大賺一筆!見蘋果紐約旗艦店新外觀
  台灣的蘋果旗艦店要開在何方?見台灣蘋果店Apple Store的位置?

桌電市場的過去:Mac Pro 的 E.O.L.?

  根據MacRumors,蘋果的桌電和筆電的佔率,在最近1年多以來,有很大的巨變,如上圖。
  所以根據謠言,桌電的巨星,Mac Pro,可能即將頻臨E.O.L. (end of life)。
  看來居於同情和惜美,老人應該買進最後一臺Mac Pro。因為它實在是工藝之美!尤其“內在美”!
  根據謠言,Thunderbolt的下一世紀能量,是讓Mac Pro沒有再存在的原因之一!

iPhone 4S力道強勁,連Best Buy都賣光光


  Best Buy在十月初跟著美國電訊供應商一起提供預購iPhone 4S。根據蘋果官方新聞稿,iPhone 4S自從10月4日推出後,預購的一天就賣出100萬隻,破iPhone 4創下的60萬支紀錄。10月14日正式開賣,三天賣出400萬隻,平均每1秒售16隻,一分賣1000隻,刷新全世界科技產品的銷售記錄。
  跟據Tech Trader Daily,iPhone 4S在絕大部份的零售店都賣光了,連一般認為最後的一道的零售店Best Buy都賣光了。
  蘋果在第三季789月,賣出iPhone 489萬台,如果蘋果如以往在六月就推出新手機,結果會如何?老人假設前三天買iPhone 4S的400萬隻,都會在789月買,最後結果是,iPhone 4S可能賣出889萬台,仍然第一!這就是一流分析師不會被三星和宏達電的出貨量,就進去買三星和宏達電股票之因。

  老人:手機業,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因為單價較高,也需行動上網,出現絕無僅有的商場模式:兩年綁約。
  這意味著,除非你是手機玩家(台灣很多),對絕大部份人而言,智慧型手機的週期就是兩年
   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iPhone 4S正式反映著兩年前iPhone 3GS的後繼,而非iPhone 4!iPhone 3GS的升等正是iPhone 4S。iPhone 4S的大量,其底部的基礎就是iPhone 3GS。尤其蘋果iPhone的忠誠度(NPS)自推出以來就是最高,且蘋果賣手機的哲學不同於Android手機廠,見賣手機的哲學:iPhone 和 Android 的不同智慧型手機的品牌忠誠度:蘋果第一手機的忠誠度:iPhone第一iPhone的品牌忠誠度(NPS)最高為什麼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市場端蘋果黏性大的原因、等。
  好的基礎,加上新來的客戶,就是iPhone 4S的賣座主因。
  假如一家手機廠,每月推新機,顧客將不懂各手機間的差異,甚至於連賣你的商家都不懂!你既然可隨便在同一家公司中換手機,也意味著你可隨便系統,可由Android跳iOS!

   iPad因為很多人使用WiFi,因此沒有兩年綁約問題!這就是老人提到爛到牙齒,但宏碁老闆還是不懂的:iPad和iPhone的市場不同之因!見平板市場和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同麼?平板市場和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確不相同

宏達電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全美第一位


  恭喜宏達電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全美第一位。這是台灣人之光!根據Canalys,宏達電HTC全美第 3季(789月)以640萬隻(含代工的70萬隻 T-Mobile品牌手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奪得美國市場龍頭寶座,勝過全球市場龍頭三星的490萬隻。蘋果iPhone只賣出489萬台,居第三(見蘋果年營收破1000億,但26個季度以來第一次未達預期)。
  至於全球還是三星出貨量第一。
  只是全部人,不用專家,不用分析師都知道:1. 出貨量不等於賣出量。2. 許多人在等下一代iPhone手機,一般蘋果都是6月出新手機但這一次卻在10月才出iPhone 4S,影響年度第三季789月iPhone賣出量。
  在韓國舉國的國民機就是三星,外來手機除了蘋果iPhone,全部無法打入韓國市場。這是韓國人的個性。在台灣也因“韓流”使台灣最近淪落為三星的殖民地,見三星手機在台灣打敗宏達電:“韓流”在台大獲全勝。真是可ㄔ?
  韓國人的個性喜歡誇大!許多場合沒第一名,也要弄個第一名!但這次讓老人不解的是,分析師說三星全球出貨量第一,打敗蘋果iPhone,但公司卻沒到處招搖,也沒公佈真正數據!這百分之一千不是韓國人的作風,真是耐人尋味!!
  宏達電公佈財報,非常非常亮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但台灣股票卻跌半隻停版,跌4.23%。Why?
  因為一般人買股票看過去,市場買股票看未來!蘋果的財報事實上非常亮麗,年對年變化,和最重要的公司對未來的展望都是光明,但因為分析師蓬風的預測,讓蘋果股票“不如預期”,故公佈後股票下跌。宏達電的年對年變化亮麗,且達分析師的預期,但公司對未來的展望卻露出憂心,因此股票下跌。
  宏達電為何憂心,見前文。
  家家有難念的經!?各家有未公佈的隱疾
!?

宏達電HTC的瓶頸:聚焦


  宏達電HTC第3季年對年盈利大增68%,但對2011年第4季卻展望不佳。手機出貨量將比第3季低,由1316萬降至1200到1300萬之間。
  宏達電HTC對4G LTE寄以厚望,但亦推翻市場預測它將出產低於100美元手機的謠言!

  來至Gartner的分析師Carolina Milanesi說得好:
“HTC could be seeing a slight downturn in shipments is that many of its model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hey have many products really targeting a similar audience and this is never a good thing,
HTC看到自己市場的下翻,是因為它自己的手機彼此互相打對台HTC有很多手機事實上都是針對相同的顧客,而這絕對不是ㄧ件好事。

老人說過:宏達電HTC的哲學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內,盡量出各形各樣的手機滿足不同的客戶,見Google決定讓大部份2010年出生的Android手機不能吃三明治。而這個哲學可能將是HTC趨勢往下轉的開始!
  試問,你能說出宏達電HTC各手機的差異麼?
  也許宏達電HTC的策略長應該看看 “Steve Jobs傳記”,“聚焦”正是Steve Jobs班師回朝成功的主因,也是Steve Jobs給Google年輕執行長Larry Page的建議!如果沒時間看,也可請老人當顧問?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宏碁“歡迎”HP惠普拾回PC部門?併肩打擊蘋果?


  宏碁的兩位大佬,喜歡攻擊蘋果的特性,事實上已經國內外聞名 (不是因為老人提出而已)!ㄧ次錯誤後,他們還是臉不紅,繼續說大話,這是他們打知名度的最佳方法。舉例看看electronista,其中“Acer thankful HP PC group survives to flight Apple”,文章一段話就可知:“The chairman and a number of other executives at Acer have focused much of their public commentary on Apple and have repeatedly insisted that Apple's success with the iPad was due to end at any moment and that Acer's Windows PCs would regain their status with little effort. A year ago, Wang argued that people would "return to their senses" and buy more PCs before long. After that failed to pass, he claimed again that netbooks and notebooks would recover in early spring this year, which didn't come true and saw Windows PCs grow much slower. While the company has had modest success with its Iconia Tab line, results have usually gon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Wang's predictions. 宏基的王振堂主席和其他幾位主管喜歡在公共場合聚焦攻擊蘋果,他們重復強調蘋果的iPad隨時都可達頻死階段,所以宏基的PC電腦可不費ㄧ力重回昔日光榮。一年前王振堂辯論說,不需多久時間,消費者就將拾回他們的理性,重新買PC。當這個預測失準時,他再度宣稱筆電和netbook將在今年春天恢復市場佔有率。但事實上他的預言又再度錯誤了,視窗PC生長動力變慢。雖然宏基的Iconia Tab可有某種程度的成功,結果事實上和王董的預言又是相反。”

   當惠普前任執行長決定把PC分割後,宏基王振堂看到了他ㄧ生最大的機會!台灣的股票分析師,也賭上宏基的機會。但萬事難料,當惠普換了執行長,而前天新任執行長決定不把PC分割!請見“惠普切割PC未定 宏碁搶食落空”,文中“惠普有意出售PC部門引發市場恐慌,並造就宏碁9月出貨可能因此受惠暴衝,據供應鏈表示,宏碁9月因搶食惠普訂單,出貨有機會衝到200萬台,10月出貨也可望優於9月”。
  現在機會沒了,但宏碁王振堂,不虧為一代主席執行長,馬上出口歡迎惠普重回PC市場,他說:
 “HP would help drive Windows' return to form and help everyone。”惠普可幫忙視窗重建,對每個人(每家公司)都有好處。

 所以HP惠普拾回PC部門最高興的是宏基?

 老人:臉不紅才是厲害!看我的魔爪!

蘋果推出3個iPhone 4S新廣告

  繼第一個電視廣告後,蘋果推出3個iPhone 4S新廣告,分別介紹Siri、iCloud、Camera:

世界上所有的筆電都是“Air”:抄書當道

 世界上所有的筆電都將像是“Air”!
 今年2月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一次訪問中,認為不要幾年世界上所有的PC筆電,都會跟蘋果的MacBook Air一樣!輕、薄、SSD。見幾年後世界所有筆電都像MacBook Air
 這不是開玩笑的,只是黃大老闆還是錯了,不是幾年,是幾個月!
 現在無論擺明是山寨版的PC筆電,或是來自華碩、宏碁等大廠都有所謂的“抄書Ultrabook”!華碩還早在5月就說華碩牌抄書將很快跟大家見面,見華碩也加入Air一族。只是這個因為受到蘋果刺激而帶來創意的Intel,領軍之下,超書已變為抄書!見蘋果帶給Intel新思維和壓力: Apple--Push us hard and Maps our futureIntel的 "Ultrabook超書"構想。因為外表幾乎是像的不像話!

  不只是外表,連價格都像Air,一樣貴!?還是一樣便宜!?
  台灣雙A,計畫2011年各賣出20萬至30萬台,但一推出就修正為10台。因為.....(見Digitimes)

Jonathan Ive對Steve Jobs的追頌文: Thank you, Steve.


  在蘋果和Steve Jobs心中,地位最不可能被取代的Jonathan Ive,在蘋果公司內部的Steve Jobs追思會中發表他對Steve Jobs的感文。10月19日蘋果網站公開,當天的紀錄片,見“A celebration of Steve's life.”, 其中Jonathan Ive的追頌文,由 Geoff Coffey's Posterous 將其文字出來:

 “Steve used to say to me (and he used to say this a lot), "Hey Jony, here's a dopey idea." And sometimes they were — really dopey. Sometimes they were truly dreadful. But sometimes they took the air from the room, and they left us both completely silent. Bold, crazy, magnificent ideas. Or quiet, simple ones which, in their subtlety, their detail, were utterly profound. Steve過去常常跟我說(常常說了許多次)“嗨!Jony,我有個蠢主意。”有時候,這些主意倒真的是蠢到底。有時候,這些主意真的很可怕。但有時候,這些主意會讓整個房間變成真空,讓我們完全陷入沉默沈思中。有時主意是那樣大膽、瘋狂、和宏偉。有時主意卻又是那樣從容、簡單,但卻在微妙,和細節中帶有淵博的奧秘
And just as Steve loved ideas, and loved making stuff, he treated the process of creativity with a rare and a wonderful reverence. I think he, better than anyone, understood that while ideas ultimately can be so powerful, they begin as fragile, barely formed thoughts, so easily missed, so easily compromised, so easily just squished. 而正如同Steve對新創慨念和創作產品的熱愛,他對於創作的過程是罕見地、令人驚奇地崇敬。我認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一個最終能產生巨大力量的創意,其實一開始時都是由一個極其脆弱、幾乎無法成形的慨念而來的,而這些慨念是如此輕易地會被錯過、被妥協、或是被擠壓。
I loved the way that he listened so intently. I loved his perception, his remarkable sensitivity, and his surgically precise opinion. I really believe there was a beauty in how singular, how keen his insight was, even though sometimes it could sting. 我喜歡他專注聆聽的方式。我喜歡他的洞察力、非凡的敏感性,和他如外科手術般精準的意見。我真的相信,在他那獨特、敏銳的眼神中,存在著一種美,儘管,有時候他的眼神很刺人。
As I'm sure many of you know, Steve didn't confine his sense of excellence to making products. When we travelled together, we would check in and I'd go up to my room. And I'd leave my bags very neatly by the door. And I wouldn't unpack. And I would go and sit on the bed. I would go and sit on the bed next to the phone. And I would wait for the inevitable phone call: "Hey Jony, this hotel sucks. Let's go." 我如大家所知,Steve不只是將他卓越的感官侷限在產品上。當我們一起去旅行時,我們會到櫃檯簽到,而我會進到房間裡。不過我不會打開行李,而是先坐在床上,在電話的旁邊,等著那通絕對會打來的電話說:“!Jony,這間旅館很爛,我們走吧!”
He used to joke that the lunatics had taken over the asylum, as we shared a giddy excitement spending months and months working on a part of a product that nobody would ever see. Not with their eyes. We did it because we really believed it was right because we cared. He believed that there was a gravity, almost a sense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to care way beyond any sort of functional imperative.
在當我們一起瘋狂地花上一個又一個月的時間,做著沒人見過的產品時,他會開玩笑地說這就像是精神病患接管了療養院一樣。我們會如此做,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是正確的事,而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他相信那如同地心引力,也幾乎就像是公民的應盡的責任一般,是勢在必行的事。
While the work hopefully appeared inevitable, appeared simple and easy, it really cost. It cost us all, didn't it? But you know what? It cost him most. He cared the most. He worried the most deeply. He constantly questioned, "Is this good enough? Is this right?" And despite all his successes, all his achievements, he never assumed that we would get there in the end. When the ideas didn't come, and when the prototypes failed, it was with with great intent, with faith, that he decided to believe we would eventually make something great. 雖然最後的結果,作品無可避免地看起來似乎都很簡單、容易,但是這真的是犧牲了很多東西。我們都為此而犧牲,不是嗎?但是,你知道麼,他的犧牲最多,他關心最多,他憂心最深。他不斷地質疑:“這已經夠好了嗎?我們真的做對了嗎?”而且即使全是他的成功和成就,他總是不認為我們已做到頂點,而不能再進步了。當靈感不再來臨時,或當原型機失敗時,他仍保有偉大的意圖與信念,並決定相信我們最終可創作出某種偉大的作品來。
But the joy of getting there! I loved his enthusiasm, his simple delight (often, I think, mixed with some relief) that, yeah, we got there. We got there in the end and it was good. You can see his smile, can't you? The celebration of making something great for everybody, enjoying the defeat of cynicism, the rejection of reason, the rejection of being told a hundred times, "You can't do that." So his, I think, was a victory for beauty, for purity, and, as he would say, for giving a damn. 而當作品完成時,所有的喜悅就出現了!我喜歡他的熱情、他那單純的快樂(雖然,我想這也混合著我自己的一些解脫)。是的!我們已經到到目的地了!我們最後還是到達了目的地,而且成果也很棒。在那一刻,你可以看到他的微笑,不是嗎?慶祝我們為了大家做出了偉大的東西,享受著擊敗那些冷嘲熱諷、擊敗那些被退件的理由、擊敗那些被說了上百次的“你做不到!”。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場美的勝利、一場純淨的勝利,而他會說,這是該死的快樂。
He was my closest and my most loyal friend. We worked together for nearly fifteen years. (And he still laughed at the way I say "aluminium".) 他是我最親近、最忠誠的朋友。我們一起工作近十五年。(雖然,他還是會譏笑我說“aluminum”時的英國口音)。
For the past two weeks, we've all been struggling to find ways to say goodbye. This morning I simply want to end by saying, "Thank you, Steve." Thank you for your remarkable vision, which has united and inspired this extraordinary group of people. For all t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you, and for all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ank you, Steve.”在過去的兩個星期,我們都在掙扎著找出道別的方式。而在今天早上,我只想簡單的說:“謝了,Steve。”謝謝你那非凡的遠見,它可團結並激勵了這群非凡的人。對所有從你身上所學到的,以及今後我們將繼續彼此間學習到的,我要說聲:“謝謝你,Steve”。


PS: 老人無法翻譯Steve Jobs妹妹的追頌文,因為那會讓人想哭,但Jonathan Ive對Steve Jobs的追頌文讓人欣慰!友情可覓,親情無價。






Steve Jobs妹妹對Steve Jobs的追頌文


  Steve Jobs的親生妹妹Mona Simpson,在10月16日在加州史丹福紀念教堂的家祭時,對Steve Jobs的追頌文。見紐約時報 "A Sister’s Eulogy for Steve Jobs"
  無題和無涕,因為翻不出來......

由下往上的力量:蘋果的神奇,員工不輸給老闆


Steve Jobs從來不把大公司的電腦當作他要創新的對象,由1984年的超級杯廣告“1984”就可知道他的慨念。企業用電腦以“成本”為考量,個人電腦在企業之下只是工具。沒有公司會想把員工的電腦“美化”,也這種思想的上司一定會被砍頭。資本主義下的大公司實際的運作情況事實上是“共產主義”。員工都是ㄧ樣。Steve Jobs慨念下的個人電腦在過去絕對不可能深入大公司。
2001年Steve Jobs推出“Digital Hub”的慨念,更進一步使個人電腦成為真正的個人或是家庭的數位中心。已使個人電腦踏出另外的一大步。
但時代因為數位化的快術進展,和蘋果的崛起也變了!蘋果的Steve Jobs在推出iPod和iTunes時已知道“Halo effect 光環作用”的產生,見Halo effect (光環作用) of iPod/iPhone/iPad
Halo effect不只是個人使用“蘋果電腦或產品”而已,不只是個人延伸到家庭而已,事實上不知不覺中,它“由下往上”,由個人往企業進展
老人到過幾個公司的老闆辦公室,老闆桌上擺用的是“iMac”,手頭拿的是“iPad”,接電話用“iPhone”。這些在幾年前是看不到的,尤其是微軟大本營的台灣!
根據最近一次的財報,Fortune 500 財富500大的企業當中有92%至少在試用iPad,93%至少在試用iPhone。所以蘋果一步步“不小心”進入企業中!
員工自動使用蘋果產品其實不輸給老闆!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的分析問卷 590 間企業公司,其中有 22% 表示,員工將蘋果 Mac 電腦攜入辦公室的比例有向上增加的趨勢。這趨勢稱之為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在2010年員工的蘋果電腦使用率增了20%以上的佔3%,在 10-20% 之間佔5%,在 5-10% 之間佔14%。
企業主管可能仍不太高興這種趨勢,41%的企業仍然會以各種限制來防止員工使用蘋果電腦。但有效麼?當然非也,趨勢仍在增加...所以口氣應該換為:企業漸漸接受這種趨勢,目前只有41%的企業仍然會以各種限制來防止員工使用蘋果電腦!

有趣的是,那些帶蘋果麥金塔塔電腦或相關產品來公司的員工,生產力可能較高!如果你還不信,看看David Johnson在財富雜誌的文章:“Most of the Macs today, are being freewheeled into the office by executives, top sales reps, and other workaholics. Forrester believes this is the same demographic that we're now calling the "power laptop user," an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Workforce Technology And Engagement Survey, power laptop users make 44% more money, use more collaboration apps, and carry an average of three devices wherever they go.”今天宛如騎自行車飛速般帶著麥金塔進辦公室的人,其實就是那一群主管、銷售高手、和其他工作狂。這一群人就跟我們一般所謂的“筆電高手”ㄧ樣。而根據研究,這一群人比常人更會賺錢,多44%、使用更多生產相關App、平均帶3種行動裝置。

所以老人先前已強調說過,這是一個“由下往上”的力量!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蘋果買下第三個地圖公司:3D技術的 C3 Technologies


  蘋果雖然和Google簽下搜尋地圖和約使用Google Maps,但蘋果因為以往和Adobe的經驗,一切仍想自己做,以防漏入其他公司的控制。2009年先買下Placebase,2010年7月再買下加拿大的3D地圖公司Poly 9。現在根據9to5mac,又傳出消息今年8月再度買下瑞典的3D地圖公司 C3 Technologies。
  C3 Technologies的3D地圖技術是完全自動化以數位3D方式演算,去架構由空拍程序所獲得各角度的照片。C3 Technologies是SAAB的分公司。
  看來蘋果對於現在Google提供的地圖方案仍是不滿意,早晚大家可看到由Siri提供你的3D搜尋地圖。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三星789月出貨2780萬台智慧型手機,世界第一


  根據 AppleInsider引用Research group 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三星789月出貨2780萬台智慧型手機,世界第一23.8%。三星的出貨打敗蘋果的賣出iPhone的1707萬隻,14.8%。(手機的出貨量亦可能不等於賣出量,但弧度應不會像平板那樣恐怖。三星在上一季早已公佈不再透漏手機和平板的出貨量,見三星不再公布手機平板出貨量。)
  老人今年五月的猜測,iPhone在2011年底將佔世界智慧型手機第一,顯然是錯了!見智慧型手機出貨下降,但蘋果iPhone仍比上一季增14.9%
 依此速度加上低價當道,智慧型手機將加速取代傳統手機,到2018年(甚或更早的2015年)世界將看不到傳統手機!
 所以智慧型手機的定義是該更快改變了 (說不定可改為手機和簡易型手機)!見超低價"智慧型"手機(Android)
  所以iPhone在手機市佔率就如在個人電腦市佔率一樣,一定不會第一,佔第三或第四已很了不起。不過大家要看的是獲利,非市佔率,請要見世界手機市場的利潤仍然50%歸蘋果

賣手機的哲學:iPhone 和 Android 的不同

     Michael DeGusta在前文中的分析圖表,敲醒了許多還在睡覺的人。他的結論,值得分題列出。

     蘋果賣iPhone手機,和Google賣Android手機的不同:
    “蘋果讓你買新iPhone手機,因為手上你的舊iPhone手機讓你很滿意。” (蘋果為了讓你換新iPhone手機,將現在你手上的iPhone手機設計的讓你滿意。)
    “Google讓你買新Android手機,因為手上你的舊Android手機讓你很不滿意”(Goolge為了讓你換新Android手機,將現在你手上的Android手機設計的讓你不滿意。)

  “Apple’s way of getting you to buy a new phone is to make you really happy with your current one, whereas apparently Android phone makers think they can get you to buy a new phone by making you really unhappy with your current one. ”

PS:老人希望Google發奮圖強,因為邪惡帝國“微軟”,即將再度逼近手機業!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Google決定讓大部份2010年出生的Android手機不能吃三明治

  Google的Android 4.0(Ice Cream Sandwich),
冰淇淋三明治,已決定開放給夠格的Android手機,只是你手上的Android手機不知有無福氣可吃冰淇淋三明治?因為Google自家的幼兒,2010年1月出生的Nexus One不能吃冰淇淋三明治!Nexus One使用Android 2.1,但只能升級到2.3,且不到一年就被棄養,不再被支援。
  Google的“棄嬰”文化事實上早是如此,請見去年5月的新聞“Google說買Android手機快速變為棄嬰手機是應該的”。
   不到一年10個月,Android系統已由2.1升級到4.0,加上全世界的Android手機廠幾乎是每隔月就會有新手機出廠。台灣的宏達電HTC執行長就說過,宏達電的哲學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內,盡量出各形各樣的手機滿足不同的客戶!所以它“新機王”的週期常常不足兩、三個月。
  而不只是硬體,甚至於許多Android手機系統軟體不能升級,一出場就見光死!因為即使硬體能升級,你也不一定能!因為事實上可不可升級不是Google說的就算,是控制在各家電訊商的手上
  再以宏達電HTC為例,他號稱最能讓手機升級軟體,但它在台灣卻另外一回事,手機軟體升級都是世界最慢的,這也是HTC最讓台灣用戶詬病之一。請見孤兒英雄機器人有救了
  Techcrunch com引用Michael DeGusta所做的一個很好的圖表,顯示各家手機可升級的情況:

DeGusta分析提到:
1. 7 of the 18 Android phones never ran a current version of the OS.
2. 12 of 18 only ran a current version of the OS for a matter of weeks or less.
3. 10 of 18 were at least two major versions behind well within their two year contract period.
4. 11 of 18 stopped getting any support updates less than a year after release.
5. 13 of 18 stopped getting any support updates before they even stopped selling the device or very shortly thereafter.
6. 15 of 18 don’t run Gingerbread, which shipped in December 2010.
7. In a few weeks, when Ice Cream Sandwich comes out, every device on here will be another major version behind.
8. At least 16 of 18 will almost certainly never get Ice Cream Sandwich.


  舉例而言第8條:表列18隻Android手機中,16肯定無法吃三明治!
  也難怪微軟會說,“Android只適合電腦專家使用”(見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認為蘋果才是對手,Android是便宜貨、層次次級)!
  老人:因為只有專家會破解,讓手機升級,能夠格吃冰淇淋三明治!

iPhone 4S的攝影功能

  這個由香港appappappsCOM翻譯出來的iPhone 4S的拍照教學影片,很具教學性:

蘋果的太陽能發電廠

 
  被台灣成功大學黃煌輝校長指為3到6個月就出新手機、且又笨的不會發明一款讓大家一輩子都不需要更換的手機的蘋果,終於有回應了:要蓋太陽能發電廠,以誓環保決心?
  蘋果被披露(charlotteobserver)要在他的巨大,50萬平方英尺,位於加州 southern Catawba County的資料庫中心旁的坡地蓋太陽能發電廠。
  蘋果一直很注意環保,蘋果網站早已公佈使用100%再生能源在它部分的公廠據點,如德州Austin, Texas、加州 Sacramento, Calif.、 愛爾蘭 Cork, Ireland、等。
  蘋果過去幾年陸陸續續拿到幾個光電solar運用的專利,見Paently Apple。主要是運用太陽能感應板、筆電、、行動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