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鴻海富士康Foxconn成敗都是Nokia,不是蘋果

富士康 Foxconn 在北歐少數知道,在香港近十年來許多人都知道,在台灣大家還是只知它是鴻海子公司。但在美國沒人知曉,直到最近兩年。富士康 Foxconn 並非是代理蘋果而聞名,它因 “血汗工廠” 而聞名。有趣的是, “血汗工廠” 是台灣媒體,台灣三大毒害 (名嘴、記者、立委),最先炒出來的。最後美國名嘴也一樣下毒,見“捏造“血汗工廠”不用代價?美國生活的捏造笑話”。可憐的台灣企業,不但要面對韓國的、中國的、也要面對台灣自家人的
台灣富士康 “血汗工廠”事件,最初是因自殺事件引起。而第一次被台灣三大害炒作報導後,自殺事件接種而來。在鴻海接者對自殺家屬安慰金後,自殺事件更多。有趣的是,自殺事件是可暗示的!憂鬱者拷貝模仿先驅自殺者的行為,模仿自殺的方式,模仿殺人的方式,也就是 CopyCat。鴻海跳樓自殺事件,不能排除是 Halo Effect 造成!電視新聞網路一而三,一再的報導鴻海富士康跳樓自殺的方法,會暗示心情不好、有憂慮症的人走向自我毀滅之路!見 “鴻海跳樓自殺事件是光環和模仿作用 Halo Effect/CopyCat”。台灣近幾年來的燒炭自殺,就是媒體、三大毒害教出來的

老人不是說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而是全紅色中國,甚至於台灣,都是血汗工廠!但只有富士康被拿出來在顯微鏡下檢視!
雖然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後來幾乎還了鴻海富士康的清白,但傷害已造成!而更諷刺的是,自今沒有其他一家公司接著接受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 的檢視

因為最近幾年蘋果是世界最吸引人注意的公司,富士康代工蘋果產品。而富士康被 “血汗工廠”炒出來後,“富士康 = 蘋果” 變成一般人的直覺反應,尤其是美國和台灣。富士康的罪,如有的話,就是蘋果的罪。
但事實上不是,“富士康 = Nokia”,因為:
鴻海擁有富士康 Foxconn 70%的股份,富士康於2003年初率先取下諾基亞Nokia全球手機市場的訂單。當時Nokia就是全球手機的龍頭,除美國外 (美國是Motorola) Nokia就是手機代名詞
。取得Nokia訂單,開始了鴻海郭台銘的手機代工的板業。當年為了取得諾基亞的信任,鴻海還先買下諾基亞在芬蘭的主要手機機殼廠。鴻海可說是用心良苦。後來也因取奪Nokia的這塊大餅,使富士康可風風光光地在香港上市。2005年2月3日,富士康在香港掛牌以3.88元港幣上市,成為鴻海集團旗下首家成功海外掛牌的子公司,四個半月後,富士康股價漲幅超過五成,原因是營收較前一年成長203%,獲利增幅更達78%。到2006年9月11日被香港恆生指數納入成分股。到2006年11月7日的股價達27.7元港幣,大漲6.13倍,成為鴻海集團總市值僅次於鴻海的子公司。

但自此後,富士康開始走下坡。起因在中國比亞迪的挖將,將近500名富士康主要幹部、員工跳槽至比亞迪,也將技術以及大筆訂單帶到比亞迪 (這幾乎是台灣產業在中國的起降模式,被)。
到2011年5月富士康被香港恆生指數成分股除名!2011年6月7日生效。
Why?
因為Nokia仍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戶!過去幾年來,Nokia諾基亞佔富士康的營收佔比為40%。
而Nokia現在的處境,可說是天底下人人皆知,Nokia已達快靠賣專利為生的公司。老人也多次報導過,Nokia的股票被分析師列為僅次於垃圾級別債券。連全球手機王座都讓給三星。
所以當富士康昨天日無預警的公佈上半年獲利預警後,在港股價大跌,收3.78港幣,跌15.8%,連帶衝擊整個台灣鴻海,股價也大跌4.52%。

可憐的富士康 Foxconn,可憐的鴻海!

PS:2011年蘋果營收佔鴻海富士康年度總營收的30%。

蘋果 Mac App Store App 數量突破10000個



蘋果在2011年一月6日推出 Mac App Store。推出第一天就有1000 以上的App,也達一百萬次下載。蘋果自己的系統升級 OS X Lion 和 Final Cut Pro X 也跟著只在 Mac App Store 販賣。很快的,以營業額和使用率而言,Mac App Store 很可能已是世界最繁忙的網路電腦軟體店。到去年12月12日蘋果就宣佈有一億次的 Mac App 下載
蘋果推出 Mac App Store 後15個月,到4月27日App數量也突破10000個 (MacGeneration 發現有10339 Mac App)。

Mac App Store 的成功,微軟當然要學,將來的Windows 8也有 Windows App Store。

沒有 Steve Jobs 的蘋果等於34個Sony:No Steve Jobs,Apple = 34 X Sony


Steve Jobs 年輕時就開始嚮往日本,喜歡日本文化,連素食的他,也會吃生魚,見“Steve Jobs的養生之道:吃魚素食法(Pescetarian)”。他也喜歡日本的電器產品,尤其是 Sony。他一度希望蘋果公司能像 Sony 一樣。但 Steve Jobs 雖眾所皆知喜歡精緻的東西,也由禪學得到“簡單”的生活哲學,不喜歡繁縟。偏偏日本是世界上最喜歡、最講究精緻,卻也是最繁縟的民族。最後他發現日本的缺點。在1985年他就說過:“The Japaness have hit the shores like dead fish. They're just like dead fish washing up on the shores.”,見“Steve Jobs的禪學:空是實得,無是妙有”。所以 Steve Jobs 在世時,蘋果就不會是Sony !
截至2012年3月30日的股市,蘋果的市值達5686億美元,Sony只有210億美元。蘋果市值整整是Sony的27倍,而 Steve Jobs 已不在人世。截至昨天2012年4月26日的股市,蘋果的市值達5666億美元,Sony只有165.59億美元。蘋果市值整整是Sony的34倍,而 Steve Jobs 已不在人世。Steve Jobs 在世的話,現在蘋果市值可能已是Sony的100倍,但那不重要,因為蘋果已是“數大”的公司!在“數據”成巨數時,除非巨變,否者缺百少千,甚至瓜分,都已不再重要。而這巨變不存在於蘋果,因為:
1. 市場的大環境:
短短的幾年,世界已因網路、行動運算、微電子裝備、App軟體,等變成一個極端快速步驟的世界。IT產業在這個快速的世界,“慢” ㄧ天,已不是差一腳步,而是十萬八千里!而那距離,又要花比以前更多的金錢來彌補。沒有巨大資金,就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沒有人才和沒有科技就沒有明天。巨大衰敗的公司,如果面對的是IT的高科技消費市場,反敗為勝比登天難。百年來,也只蘋果一家!而將來只會愈難!蘋果產品因為較貴,事實上所謂的市佔率卻極低!許多國家要看到Mac賣金塔電腦都還很難,即就是台灣台北以外的城市,一個月要看到一臺Mac賣金塔都很難!你要打敗蘋果什麼?蘋果只要增加1%的賣金塔市佔率,對蘋果而言就不得了了!即使是平板市佔最高的iPad,你要看到iPad的機率,也遠比要看到電腦的機率少的很!所以蘋果面對的市場是一個新開發的市場,而這個市場許多還是蘋果自己開採,前所未有的市場,如iPad。巨大的蘋果有壓力,其他公司更有十倍大於蘋果的壓力。蘋果已累積有10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而這個不但快速的IT世界,新創需要的資金愈來愈大,擁有資金幾乎等於擁有前途和技術,而蘋果的可用資金還一季一季增加,不見減速,更重要的是蘋果花錢極端的省!沒有多少公司,資金運用像蘋果一樣省。蘋果產品的對象更是突破宅男的侷限,老人家和小孩更是喜歡蘋果產品,即使就是在PC界,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現象。老人加入蘋果行列、和蘋果一起長大的小孩,兩者都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先發先跑、面對未開發的市場、新使用者對象、充份資金
、等等而言,蘋果已很難擊敗!
2. 接班
Steve Jobs 有過人的領袖特質是眾所皆知,但他也有過人的識人的慧眼能力!目前的蘋果接班者幾乎可說是 Steve Jobs 親點人選,尤其是 Tim Cook 和 Jonathan Ive。Tim Cook 在1998年就加入蘋果Steve Jobs 的團隊。他在2004年和2009年也曾兩度代理生病的 Steve Jobs,目前的表現已幾乎肯定他可帶領Post-Steve Jobs時代的蘋果。他是個工作狂,而更重要的是,除 Steve Jobs 外,沒人比他更懂蘋果的價值!這也是 Steve Jobs 選他接班的關係。Jonathan Ive 在1997年加入蘋果Steve Jobs的設計團隊。1992年他已加入蘋果,但不受重視。直至1997年Steve Jobs回朝,才開始重用他,成為蘋果工業設計的頭頭。Steve Jobs 在決策和遠景上,有獨到的天份,但對日常公司的管理,如存貨、供貨、協議、和供應商的價談、等卻倚賴 Tim Cook!Steve Jobs 可能不會自已設計產品,但對已知設計出來產品的缺失和加入他的新點子,卻有獨到之處,但產品設計仍需 Jonathan Ive。可說是沒有 Tim Cook 和 Jonathan Ive 就沒有今天的蘋果!而今天兩人都還留在蘋果,繼續帶領蘋果。所以蘋果的未來公程式:Time Cook + Jony Ive = Steve Jobs。
不只是他們兩人,整個蘋果公司都在接受 Steve  Jobs DNA的教育。蘋果內部的員工再教育課程就在教導蘋果精神,見“蘋果大學教你無Steve Jobs仍能生存”、“蘋果iOS市場主管分享蘋果成功的四大要素”。
3. 公司內部
在 George Colony 提出社會學家 Max Weber 的理論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一個成功的公司成長的動力來自公司內部的三項要點, 蘋果都幾乎已接上 Steve Jobs 的棒子:
   1) 公司法定和架構 Legal/bureaucratic----在管理上,Steve Jobs 可算是精神領袖,但目前知道Steve Jobs 在世時公司產品實務上這幾年來卻倚賴 Tim Cook。
   2) 傳統 Traditional ---- 許多人不知Steve Jobs對蘋果的貢獻,卻都已知道蘋果產品。Steve Jobs 過世後,蘋果產品反而更熱門。“蘋果傳道師”已不只是少數人,而是大眾,深入家庭。“蘋果教”已成為一超大教派,而且還在急速擴充中。以台灣而言,已不是只有老人在傳教,而是一大票,見“Guy Kawasaki蘋果傳道師:Enchantment蘋果的魔法書”、“第100個蘋果傳道師 Apple Evangelist”、“蘋果教和蘋果傳道師”、等。蘋果產品的Halo effect 光環作用,正是使蘋果教和蘋果傳道師急速增加的原因,而不是盲目!見“Halo effect (光環作用) of iPod/iPhone/iPad (MTD 光環作用)”、“蘋果顧客價值:終身顧客 ”。
   3) 領袖魅力 Charismatic ---- 在公司裡 Tim Cook 已受蘋果園工的愛戴,見“最受員工敬仰的老闆:Tim Cook,97%認同他”,Steve Jobs最後一年也只得95%。在外,幾乎所有分析師都已相信他帶領蘋果的能力。Tim Cook 甚至於較可和敵手坐下來談判,而非敵對。對一般所謂的重量信徒而言, Tim Cook 的確無法取代 Steve Jobs,但有趣的是,人在天堂的 Steve Jobs 甚至讓人更信念蘋果!就跟目前的宗教一樣,基督、阿拉、媽祖、一樣,不在人世,信徒反而更崇拜教堂。
4. 獨特的公司專業價值觀和整合特性
蘋果成功的因素在 Steve Jobs 時代,和現在都有四大要素,完全沒變:1. Focus 聚焦 2. Simplicity 簡單 3. Courage 勇氣 4. Be The Best 作最好的。見“蘋果iOS市場主管分享蘋果成功的四大要素”。所以沒有更好,就不會出新產品的慨念是蘋果公司的特性。
蘋果是目前少數幾個專治和垂直整合的公司。
蘋果不像 Sony (企業中還有家電、電影等近十項分業),不像三星 (企業集團中還有銀行等十多項分業),是一個專攻電腦、行動運算的公司。蘋果也是目前世界IT界唯一一個軟體、硬體、內容垂直整合的公司!雖然硬體上不如三星一切自己供應,但三星無軟體硬體整合,也無內容。甚至於敵手的微軟和Google,都根本無法學蘋果。

老人:所以 Steve Jobs 在世時,蘋果就不會是Sony ,所以 Steve Jobs 不在世時,蘋果更不會是Sony !
所以,沒有 Steve Jobs 的蘋果現在等於34個Sony。將來說不定馬上等於100個 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