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HP-Palm手機還會存在

   HP CEO 幾天前出席投資者在美國銀行美林的技術會議上聲稱HP買Palm不是為了要做手機。CEO Mark Hurd說:HP沒有任何理由花十幾億美元,就為了進手機市場
  此話一出,可說是嚇壞了Palm的忠實顧客和Palm迷。很多人痛哭流涕,一想一代PDA領導廠商不但被賣了,主人換人,卻連產品也沒了。
  老人四月29日,很早就提出HP買Palm是為了推出類iPad的裝置 (HP Palm-Pad),但不是單單為了進手機市場!
  所以Mark Hurd這樣提,老人倒不感覺有和不對。HP出錢大方,是為了Palm 的WebOS技術,想推廣到所有HP的裝置,更是合理的推斷。但Palm手機埋入墓地還算是大事!
  但六月4日昨天HP出來闢謠了!說Palm手機還是會存在,只是WebOS將運用的更廣,將是HP所有相關產品的共同架構。(We believe webOS can become the backbone for many of HP's small form factor devices.)。
  所以Palm迷,真是虛驚一場!真希望以後CEO講話要講清楚。
  老人還預測行動裝置的影印真正解決方案,HP將是第一個提出的廠商

HTC Evo 4G是明日之星?

  HTC Evo 六月4日美國Sprint上市,看來不錯,還由人排隊。宏達電的營收也達高峰。
  HTC使用Android 2.1,有800萬位數相機,等等,除了手機不耐久外,所有iPhone沒的它都有,似乎是未來的希望。
  但 Evo 似乎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馬上出問題了,根據Wired連線雜誌:部分手機SD卡無法使用
  HTC發言人也正面答覆,說HTC知道問題,並強調是軟體問題,將會透過軟體解決的。
  這就是老人提的 Android OS的問題,更新太快,無法適應所有廠家的手機!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卡車真的少了!

 
  如果依為微軟老闆的理論,iPhone和iPad事實上都是PC的一種,那麼PC真的要小心了!
 根據SAI,如果把PC加上智慧型手機一起算,那麼PC的市場正在很快的萎縮中!這統計iPad還不算在內!
  2000年微軟PC佔百分之95,2010年微軟PC佔百分之70,2011年微軟PC佔百分之50!
  市場在那裡?很明顯!大家要把握!

微軟老闆 Steve Ballmer in D8 All Things Digital

  老人先前就認為微軟CEO Steve Ballmer 應該要下台,今天他接受D8的訪問 (微軟軟體技術主管 Ray Ozzie 亦同時受訪),雖然有些觀點是對的,但他的發言仍更加強了老人要他下台的信心。
  Steve Ballmer 的發言分為幾項:
1 PC 和 Tablet:
  Steve Ballmer 認為PC仍然是主流,而iPad就是PC。他認為只是定義的問題。而說蘋果電腦就是"Mac trunk"。
  ----沒錯是定義問題,且將來時間和技術匯流時(時間向量 Time vector 正確時),iPad 會強到有更多的PC功能,但現在就是不能以PC的思維來想iPad 或是相同的類似裝置。
  微軟軟體技術主管Ray Ozzie幫他解圍:
  "Comsumption experiences are subtractive. The best experiences are where you can simplify, simplify, simplify." "消費者的經驗就是"減法原則"。最佳使用者經驗就是簡化、簡化、再簡化。"
  顯然的,Ray Ozzie 懂得蘋果成功的法則。
2 Google:
  Steve Ballmer搞不清楚為何Google要做兩套系統(指Android和Chrome)(Why incoherent OS?)。還好同時受訪的微軟軟體技術主管Ray Ozzie又替他解圍
:"Chrome is a bet on the future, Android is a bet on the past." Chrome賭在未來,Android賭在過去
   -----老人上文才說因為時間緊迫,Google不得不先發行可能還不夠成熟的Chrome OS。但將來Chrome OS會跟Android融合!Steve Ballmer完全沒有前觀 Vision!Steve Ballmer以前還搞不清楚為何Google的Android要免費上市的意義(Steve Ballmer pretends not to understand Google Android pricing strategy)!顯然他現在又會搞不清楚,Chrome OS又是免費的策略。老人在"微軟真正要擔心的是Google"文內已提過,Google要的是"規模",而不是權利金!
3 Phone :
  Steve Ballmer 說微軟曾經是第一名,現在是第五名。承認微軟沒跟上產品週期,說微軟由此學習到卓越執行力的重要性。但手機業是個動態變化大而快的市場,微軟即將有新產品出現。(微軟被追問何時第一,但他沒回答。)
   -----微軟手機或許在美國曾第一,但在世界不是。但微軟在智慧型手機從不曾第一!微軟學習"卓越執行力的重要性",代價是喪失市場!這是不可原諒的代價!微軟進入智慧型手機已經很多年,但就是看不到未來,就是要等有人
,如蘋果,成功後,才會看到方向 ! 微軟的文化就是Copy and Kill。顯然的微軟知道手機業是個動態很大,淘汰很快的市場。。他寧願先讓其他人走出方向,再仿效,然後趕進殺絕!但老人說這次微軟錯了,沒人會再患錯兩次!

  所以老人說的沒錯罷,Steve Ballmer 是該下台救微軟!這次還好有大將 Ray Ozzie同時受訪,幫他解圍,要不然他玩完了!
  註:內容隨時增加,時間問題,見諒。

Chrome OS 的未來(Browser based OS)

  
  Google的Chrome OS已在台宣布要在今年秋上市。台灣廠商不敢在微軟和Google間靠邊站,只好兩面迎合。但到底Chrome OS有何魅力?
  首先我們要了解何謂瀏覽器作業系統 (browser based operation system BBOS)?
  BBOS可說是Web operation system (WebOS),雖然早期的WebOS定義稍不同,但兩者的差異漸小。老人喜歡用BBOS,因為Web的定義太廣泛。
  瀏覽器作業系統簡單來講,就是以瀏覽器做成電腦系統型態,瀏覽器上的應用如Google Doc等,做成icon或是button樣。所有的作業和內容均在瀏覽器上面。你打開瀏覽器作業系統的硬體,開機將很快,就像是電腦已開後打開瀏覽器一樣。
  過去幾年來早已出現各式各樣的BBOS,如
EyeOS、YouOS、Online OS、qWikiOffice、等等,除少數幾個外都早夭了。在雲端雲海還沒成熟前,BBOS可說是幻想!但現在Google的雲海運用已漸成熟,所以架構在Linux上的Google  Chrome OS 似乎是一線曙光。
  
  但 Chrome OS到底有無機會?
優勢和潛力:
  1 免費--作業系統(不用錢是世界最佳利器)
  2 應用較廣--最初是筆電,尤其是Netbook,後來連桌電,或是其他手提裝置接可。
  3 發展性--將來可和Android系統融合
  4 Web store--可和Android融合
  5 分便和簡單使用--易推廣
劣勢和挑戰:
  1 使用者適應性--這是最難的一點。使用者可能面臨跟傳統電腦完全不同的經驗。在iPad在使用者經驗全面成功後,在iPad的介面和傳統電腦間是否有空間來容納不同的介面和系統,是未知數!一旦推出後失敗,再回來會很難,因為OEM廠商一旦投資失敗,就不敢再嘗試。
  2 時間性緊迫--到2010年年底 iPad 可能已經建立很大的橋頭堡,要攻陷難度比破奧林畢克記錄還難。Window Mobile 7 或相關系統在一大堆台灣廠商不得不靠邊站時,年底或明年初亦可能出現各種旗幟的大軍出現。在筆電和桌電分面,Window 7等PC新舊作業系統,和即將更新的 Mac OS 的堅固基礎下,有無空間更難預測
。所以市場壓迫很緊揍。
  3 Fragmentation分離破碎的硬體和軟體--由於時間的急迫性,Google可能(一定),又會跟Android系統一樣,一直更新!一年三到四次大更新不是不可能,由於硬體不限規格,到時候跟現在Android一樣Fragmentation的現象百分之百會出現。廠商會失望,使用者會絕望!一買就成孤兒甚至棄嬰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4 市場區隔--NetBook的市場已漸煙硝,不上不下的系統,一時間可能吸引一些顧客,但時間一久,尤其是PC或Mac價格愈來愈低時,優勢盡失。
  5 安全性和隱私性--Goolgle的安全性,尤其是
隱私性早已讓許多人憂心 (Don't be evil.),大公司如何相信Google的隱私性和安全性是一大隱憂。
  6 印刷--跟iPad一樣,如何印刷仍未解決。(這一點,老人預言,倒是惠普HP會先解決)

  所以Chrome OS 說不定是將來的希望和方向,但現階段依老人看可能時間點還不到 (Time vector 不對)。什麼才是對的時間點對?依老人意見:一開始就要和Android系統融合!急的推出,有害無利!只是老人聲音沙啞,Google 不一定每次聽到。
  微軟是要緊張,但可能壓力是在未來。
  一旦Chrome失敗,瀏覽器作業系統會退步幾
年,也是Google的失敗,但不是絕望。若Chrome OS若成功,則"卡車理論"馬上成立。小汽車提早打入市場。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卡車理論


  Steve Jobs自D8提出"卡車理論",似乎很受認同。原文如下:
  "When we were an agrarian nation, all cars were trucks because that's what you needed on the farms. PCs are going to be like trucks. They are still going to be around. However, only one out of x people will need them."
  "在農業國度,所有的車都是卡車,因為這是農地工作所必需的。 PC就像是卡車,它仍然會存在,但只有少數幾個人需要。"
  老人看起來這比喻是很不錯。不是每個家庭和每個人都需要卡車,但卡車仍是現在工業國家所必需,只是"裝載"的東西不同 (所以微軟安啦)。對一般人而言當汽車愈來愈好時,除非要帶大貨物或是搬家,否則根本不需卡車。老人以前就說過,我的車,馬力不用太大,我只求省油省電,開的久,和安全舒暢!
  難怪去年當美國底特律汽車工業快倒時,有人建議美國總統歐巴馬,向Steve Jobs取經:
  "Letter to Obama: What the car industry needs is a Steve Jobs"

iPad的市場在假日

   市場研究有時會說話,根據NetMarketShare,分析iPad上市以來,使用者上網情況的分析發現:iPad上網集中於假日,而且趨勢很明顯易見。
   上班時使用公司電腦,假日回家,休閒輕鬆一下,所到之處都用iPad上網。所以假日最多人用iPad。另外一分面假日使用情況愈來愈多,顯示使用者愈多,一方面非假日的每星期一到星期五曲線也往上,表示大家也愈熟愈會用iPad。
    這是個很大和有趣的發現!
    Why?
    告訴你,休閒業的廣告要做在iPad上!!!
    廣告公司和休閒業,有沒有聽到老人所言!

微軟真正要擔心的是Google

  微軟真正要擔心的不是蘋果,是Google。事情已經很明顯。
   蘋果的市值超過微軟,擾亂了大家的視線。但老人要在這裡再度強調一次,微軟的大問題在於Google。
  蘋果過去和將來都不可能跟微軟搶作業平台
Jobs今天在D8已講的夠清楚,而且蘋果的軟硬體策略和要求最好產品的策略更近一步使蘋果不可能低價到人手一台的地步,就像BMW不可能在非洲人人一台一樣。
  但Google不同。微軟的金雞母,Office和Window作業系統,都是Google攻擊的標地。以Window而言,世上每台PC除非盜版,都必須給微軟權利金或是購買版權。但Google年底要上市的Chrome系統作業平台是免費的。Office要錢,但Google的雲端文書軟體如Google Docs等是免費的。微軟今年或是明年要上市的 Window Phone 7 是要權利金的,但Google的Android系統是免費的。兩個系統都是開放式平台,和蘋果不同。
   一個要錢,一個免費,要錢一家的全家就靠這筆錢養家,免費的一家根本不需這筆錢,只求用的人愈多愈好,要的是"規模"----所以情境已很明顯。
   因為蘋果和微軟的市場定位不同,再加上蘋果的軟硬體一家,和相對封閉式平台,使Google進來的開放式市場就是直擊微軟的金雞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所以這兩天微軟的副總裁率領台灣一大堆廠商,上台做秀,搏感情,就是要拉攏台灣廠
作秀中還直指Google要做硬體 (Google先前的NexusOne手機,就曾一度嚇壞大家)!這對以硬體為主的台灣廠商而言是一刀刺心。他還提醒台灣廠商,免費的是否真的免費,要大家小心


  Google副總裁Pichai眼看不對,今天也趕快出來闢謠,說Google不做硬體,而且Chrome開機只要7秒,一定以使用者為中心來研發 (這句話有點像蘋果)。言下之意就是挑戰微軟的霸主地位。
  2010 年不愧是IT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戰年
!日日演好戲,精采!
   老人要微軟小心一點!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Jobs in D8 All Things Digital

  Steve Jobs剛在D8接受訪問,大約重點如下(有興趣的得看全文):
1. 蘋果不會報復Google:不會進入搜尋事業,不會拿掉在iPhone上Google搜尋 ( Bing無望?),和App。但他也提到Google CEO Eric Schmidt沒有事前照會蘋果有關Android的事。但對於他有沒有感覺被出賣的問題 (因為Eric Schmidt曾是蘋果董事會的成員),只以笑話 (My sex life is pretty good, how's yours?) 推開,說那是個人問題。
2. 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 (sweatshop),但接連的自殺事件令人擔憂 (copy cat suicides),蘋果已派人去了解情況。
3. 對於Flash:"We choose what tech horse to ride (蘋果要騎對馬(選對技術)), we look for tech that has a future and is headed up. We got ride of the floppy altogether in the first iMac. We got rid of serial and parallel ports. You saw USB first in iMac. We were one of the first to get rid of optical drives, with the MacBook Air....Sometimes you have to pick the right horses. Flash looks like it had its day but it's waning, and HTML5 looks it's coming up....We told Adobe to show us something, and they never did. If the market tells us we're making bad choices (指不用flash), we'll make changes."
  (蘋果提的慨念就是老人提的加法減法原則
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場告訴蘋果不用Flash是錯誤的,蘋果會改的。)
4. PC 和 微軟:PC是大卡車(trucks),大部分人不需要,但不要消失。蘋果從不跟微軟打平台戰爭(paltform war),這大慨是蘋果打輸的原因,蘋果的思維只是想生產更好用的東西!(We just wanted to make the best thing. How can we build a better product?) 後PC時代,轉換是不可避免的(inevitable),但PC帶領大家太久了,對部分使用者轉換會有不安和不適應的適應期,時間來適應是必要的。
5. iPad:跟Tablet PC最大的思維差異在於:使用觸控筆當介面。"The minute you throw a stylus out, yo have the precision of a finger, you can't use a PC OS. You have to create it from scratch." (請見老人手指和筆的戰爭) Jobs亦提到iPhone事實上是由早期蘋果的Tablet原型機來的慨念。所以是先有Pad概念再發展到到iPhone上

.....還有其它,太多了,老人打不來....很精采,一定有年輕人可完全翻譯。但老人很高興的是Jobs提的慨念,很多老人都早已先提了(如copy cat suicides)!


   "The best ideas have to win, otherwise you don't have good people who stay."
   蘋果是一個腦力激盪,思維第一,一個沒有委員會的公司。
   (看來老人一生是去了錯誤的公司了?)

  註:內容隨時增加,因為太多。仍以重點片段、和意譯為主。

Google聽到了HAL 9000的呼叫


 老人才剛重提十年前,超級電腦HAL 9000 呼叫Dave用蘋果電腦的聲音,而 Google 似乎是聽到呼叫了,要員工不要再用Window電腦,要用蘋果或是Linux
  看來導因主要是因為前幾個月中國駭客的事。以後要買Window電腦,還要經過工會公司核准!公司內已買的兩萬個Window電腦將不再升級,要用Google自己推出的Chrome OS,因為將來的對手就是Window。
  看來中國駭客還要學一下蘋果,才可繼續駭Google?!不過老人想中國的蘋果電腦還不到萬分之一的市佔率 (Chrome OS出來後,不得而知),所以十年內安啦!?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Adobe殺出重圍:Digital Viewer Technology for iPad Magazines

  不用再flash不flash了!
   Adobe發現新的金母雞:Digital Viewer Technology for iPad Magazine
   Wired雜誌前幾天克服了先前數位版使用Flash的問題,宣佈iPad版上市,且大賺一筆。Wired當時就是跟Abobe合作。Adobe 決定把跟Wired合作成功修改雜誌的經驗,推出新軟體!
   軟體可幫忙其他雜誌把雜誌數位化,Adobe 並且打算發展出各平台均可使用的轉換軟體 (無flash,使用Objective C 和 HTML5)。而且根據Adobe,已使用InDesign CS5的發展者可愉快的轉換使用新技術。
  依老人來看這真是皆大歡喜,也讓大家可能更快有各式各樣的數位雜誌可看!

兩百萬的意義

  蘋果今天賣兩百萬個iPad。總共59天。以現在一個月賣一百萬台來看,分析師的分析真是淒慘地不準。根據Fortune的分析,十四個著名分析師估計蘋果每個月可賣出iPad的數量是 175,000 至777,778台,平均是381,865台。市場分析師常常跟股票分析師一樣,很不準。低估了iPad的威力。
  這個數據當然不能跟iPhone 3GS比,她3天就賣100萬台了,但還是比第一代iPhone的74天好。
  iPad平均每天賣33,898台,每小時1,412台,每分鐘23.54台,大約2.55秒賣一台
  若以每台600美元來計算,兩個月蘋果硬體進帳12億美元。如加上App和周邊,收入可觀!
      這是墨西哥賭蟲的血錢
這是蘋果樹的錢

有iPad還有什麼事不能做?

object width="425" height="344">

日本街頭魔術師告訴你,沒有什麼事不能在
iPad上做?

HAL 2000

 
   這是蘋果1999年超級杯的廣告,也是我最喜歡的廣告之一。和 "1984" 一樣是經典蘋果廣告。
  利用電影 2001年太空漫遊 (Space Odyssey,1968 年,電影大師史丹利庫伯力克執導的科幻鉅作) 的情節,來套入當年 Y2K Bug (千年蟲) 可能帶來電腦的大災難。廣告中說話的超級電腦就是 HAL 9000,而 HAL 呼叫的大衛 Dave (Dave Bowman),就是電影中最後跟電腦HAL大戰的太空飛行員。
  那時超級電腦告訴大衛 Dave,用麥金塔才安全。Think Different.
  10年後看來超級電腦 HAL可能說對了。

華碩的Pad就是Tablet PC

  華碩今天發表 Pad 或 Tablet產品,但命名實在是讓老人不敢領教。
  老人知道最近所謂的Pad或是Tablet或是PDA或是E-Reader,已讓消費者昏頭轉向、而且連市場和股票分析師、技術宅男等,通通都昏了頭,不知道如何分辨是好?連取名都出現問題!尤其是廠家實品仍未讓大家使用,卻已宣布產品時,更使是事情變得複雜!
 所以老人嘗試著來釐清產品定義和定位問題。
 系統是Pad或是Tablet,和電腦或是筆電分界的要點。所以應該以系統平台來定義。
   若和電腦系統使用一樣或是極相近的系統
電腦上的軟體亦可使用,但拿掉實質鍵盤,以手指或是筆為介面的應稱為Tablet。有實質鍵盤的,不適合稱為Tablet,是筆電Laptop,或是Laptop的變異型。(事實上這樣的Tablet,事實上是筆電,只是可分開實質鍵盤。)
   若是獨立系統,雖可和電腦相通,但彼此上面的軟體不同,用的是獨立軟體,以手指為介面的稱為Pad。有類似功能但尺寸更小,叫 PDA,PDA但較小,又有電話功能的叫智慧型手機。
   但華碩將出來的 Asus Eee Pad EP121 和EP101TC,事實上是分別使用Window 7 Home Premium 和 Window CE (embedded compact)作業系統,所以事實上兩個都是電腦。所以老人建議不要用Pad的名稱。相反地Asus的Eee Tablet,是較好的電子書和電子筆記本,應定位為E-Reader較理想。

 同意老人命名的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ustek unveils Tablet, to take on Apple's iPad"
 很不利於Asus的評論,已出現:
  "Hey, Microsoft: What's your tablet strategy?"
  "Asus is what a failing company looks like"
 (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看!)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蘋果黏性大的原因

  蘋果的品牌忠誠度常常第一,如上文的 iPhone,但為何你或妳那樣愛蘋果?
  根據Fortune的Philip Elmer-Dewitt的分析,其實是有原因的。蘋果的黏性 "stickyness" 大!
  他發現iPhone, iPod touch, iPad (iPx) 的使用者花在相關周邊或軟體 (iTunes music, movie, App)的費用較高
。平均會花上美金100元!
  而顧客的相關花費和蘋果公司 iPx 賣出的數量呈正比數的增加。
    看來這是合理的,顧客不想讓投資浪費!更何況是App在三者均可用,買愈多愈合算!

智慧型手機的品牌忠誠度:蘋果第一


  品牌忠誠度在智慧型手機是很高的,這是一個問卷報告。研究2000個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用者,問他們現在是用什麼牌智慧型手機,下次會買的智慧型手機是何型?蘋果iPhone有百分之81會再買iPhone。HTC只有百分之44,Sony百分之39,Nokia百分之41。最壞的LG只有百分之10。
  這研究事實上跟5月29日老人發文的智慧型手機滿意度是並行的,蘋果滿意度達百分之77,HTC百分之51。
  日韓系手機表現出乎意外的差!對一向以手機為豪的日韓系大廠是很不好的結果。
  兩研究出來略同的數據,表示數據可靠。對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家是大緊訊!
  可用價格“吸引”或是 “騙”新顧客,但是這樣是留不住顧客的。

iPad怪現象之八:耶穌和摩西都在用


 iPad造成許多怪現象:

 第五是老人更需要
 第七是現金無用論
 第八是耶穌和摩西都在用

   iPad世界第一批九國上市後,可說是大轟動
,所以也不用老人介紹,連路邊小孩都比我清楚。
  所以這個上古世紀的石板,的確是讓大家驚艷不已。蘋果5月31日也宣布不到兩個月,賣出兩百萬台
  是真的?是耶穌和摩西都愛上的那個石板?
  Jesus tablet
  It's magic!It's miracle?

蘋果謎 4. Apple Quiz of the Week (2010.5.4)

Quiz 意為小測驗,題目有難易,但在這裡都只是好玩而已。
本週題目為:

0004)請問下列那兩家公司不是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 (電腦工業只有五家代表)?
   1) Intel
   2) IBM
   3) Microsoft 微軟
   4) HP 惠普
   5) 蘋果  
   6) Google 谷哥
   7) Cisco 思科

上週題目為:
0003) 請問蘋果員工編號第一號是誰?
答案為:
 Steve Wozniak (Steve Jobs 為零號)
 Steve Wozniak是 Father of Apple II。1981年曾飛機失事,他說飛機失事不會比他設置電腦程序還堅苦。在失事後他有大約五星期的失億 (amnesia),忘記了較久的事。
  1985由蘋果退休,離開後受訪問時他說
  "I never left. I keep a tiny residual salary to this day because that's where loyalty should be forever. I want to be an "employee" on the company database. I won't engineer, I'd rather basically retired due to my family. "
  所以他是永遠的蘋果員工。Father of Apple II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蘋果加速企業消費端化 Consumerization

  It just happens! 當潮流來時,有時事情就是會自然發生!檔也檔不住。
  美國AT&T 的iPhone 百分之40是企業用戶
  多少世紀以來,公司、家庭、個人都是分的開開的,除非你就是老闆。買電腦時人家會問你是公司商業用的還是個人用的。現在這個界線已沒了。
   蘋果在企業上的推銷一向是少的可憐,跟微軟和Google比是天差地差。過去多少年來企業界所有人都認為蘋果產品是針對個人消費端使用的,沒人會想到蘋果產品的商業利用。但是iPhone開始穿破這個想法和界線,企業自動使用iPhone就是這個的例子。iPad 將來會徹底打碎這界線。以消費者為終端的企業更是明顯
  以企業使用為標榜的黑莓機RIM在最近的調查只有百分之46的使用者滿意,但是iPhone是百分之77。企業最後自然會靠邊站。
  打碎的工具之一正是蘋果 MTD (mobile touch device行動觸控裝置) 的方便性,如攜帶、展示、資訊取得、上網等,二是App,企業公司可做自己員工的App,讓員工在消費者面前當場展示和推銷。老人先前已提過一個概念:iPhone/iPad在App的幫忙下,事實上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大公司Cisco思科,當然也看出這個潛力!Cisco 的App,WebEx Meeting Center for iPad 已於四月問世。跟大型電腦伺服器的連接應用、影印功能、保密功能、Office相容(漸不重要),等的加強將使iPad成為企業界明日之星!
  香港渣打銀行改用iPhone、賓士汽車日前給經銷商一台裝上MB (Mercedes-Benz) Advantage app 的iPad,以利汽車推銷,等等都是自然發生的企業消費端化Consumerization 化的例子。
  老人認為一旦iPad全球上市,因為這種事每日發生,
就不會上新聞了!
  以前微軟電腦是做給企業用的,以企業為思維,現在的蘋果的MTD是給消費端、客戶端用的,以消費端為思維。但相反的帶領了企業使用。觀念要變,因為技術在變,社會在變,蘋果在帶頭衝!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HTC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仍有一半感到滿意

  ChangeWave的一篇美國智慧型手機網路調查,HTC還有一半感到滿意。最快樂的使用者當然又是iPhone百分之77。黑莓機RIM只有46,是警訊。
  Hero可說是HTC的代表。請注意美國的Hero可更新至2.1版,但台灣還沒有。在台灣宏達電跳票多次,網路到處都是這種抱怨,宏達電好像沒聽到。美國HTC整體仍有百分之51滿意,台灣呢!
  老人後來因為HTC沒買下Palm,感覺的很傷心。台灣IT什麼都有,什麼都會,就是沒軟體,沒平台。HTC硬體一流,還比Sony厲害,但沒軟體,讓人牽著鼻子走,身為台灣人,替它可惜。

蘋果歷史

  義大利iPaditalia介紹Apple, iPad,很可能是目前最好的video,非看不可:

ATV大戰GTV

  客廳大戰是早晚的事!
  老人在五月一日做夢幻想,iPod Touch大一號如果就是 iPad,那iPad大一號應是 iAppleTV
  我還亂想,這就是兩年內蘋果的Next Big Big Thing。但現在在IT界,一年就是八年 (跟狗一年為人類八年一樣)。兩年後沒有人會知道蘋果有Apple TV了。Google當然很知道時效的重要性。當蘋果還把Apple TV當做課餘癖好 (hobby)時,就先發帖,"Sony牌Google電視,Intel Inside" 今年很可能上市。
  蘋果不會反應?昨天Engadget的Rumor,又讓老人有無限的遐思:便宜又架構在iPhone OS上的新Apple TV要出現江湖了!原來是 iPhone大二號,等於 iPad 大一號,就是AppleTV (ATV) !
特點:
  Cloud (stream) 雲端串流
  CPU: A4 inside
  1080p
  16 gig storage
  $99

  看起來是 Good idea,如實現,老人幻想就對了一半?以後在客廳可拿指電,看A電。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企業的錢要花在刀口上

  蘋果市值打敗微軟,蘋果的酷玩意很多,蘋果的創新多,那麼蘋果花在研究和發展 (R&D) 的錢一定也很多?
  2003年蘋果財政官Fred Anderson說:"R&D is key to raising market share."  "提高市佔率的關鍵在R&D"。
  看來一切都對,沒人敢反對。很多管理學大師級的演講和書籍也如是說,盈餘或是收入要有較高或是固定的百分比花在R&D上。
  三年過了,到2006年,雖然蘋果R&D的錢花費增加很多,但對於蘋果的市值和營業額的日日增加,蘋果花在R&D的百分比卻比以前降百分之50!因此許多人還笑蘋果:Frugal to a Fault 節儉到挑剔小氣!2006年只有百分之3.2 花在
R&D上。也有人懷疑 "Could a lack of R&D spending threaten Apple's innovation run? "蘋果創新的動力會因為R&D花費少而受影響?"
  又四年過了,到2010年,現在蘋果市值打敗微軟。根據SAI,微軟花在R&D的錢是蘋果的八倍!微軟花了86億美元,蘋果是11億美元。蘋果在R&D和收入的比值更低了,是 2.3%!而微軟是14.6%!Google是12%!
  你能知道Why?你當然知道,因為老人也知道。沒錢的人都知道:
  花錢不在於花多少,在於花在那裡?
   蘋果會贏,是有道理。
因為她跟我們一樣小氣!

iPad加Velcro

   Jesse Rosten的 good idea,i like it

iPad + Velcro from Jesse Rosten on Vimeo.

沒有永久的敵人

  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英國首相巴麥詩頓)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所有人)
  人生當中沒有敵人,也就沒有朋友。(英國詩人丁尼生)
  要愛你的敵人,就是愛自己 (耶穌)
   就在蘋果超越微軟市值的五月26日,Barron's 傳來的一個消息,讓人即使知道是謠言,也會幻想:
  兩個星期後的蘋果WWDC大會,會出現神祕人物!
  這個人就是:Steve Ballmer 微軟老闆
  Why not?
  也許這就是Steve Jobs說的:"You won't be disappointed!"
  導因是蘋果要讓微軟的"Visual Studio 2010" 可寫Mac OS和 iPhone SDK的軟體!?
  果真如此,蘋果電腦上的軟體和App數量敢定半年內翻一倍,沒人想寫軟體上Android!
   Think different. Anything possible.
   Google曾是蘋果最好的戰友。Eric Schmidt不但上蘋果舞台,2006年還進入蘋果的董事會。但今年因喝咖啡談不攏,已翻臉成仇。
  So, Why not?
  老人就是喜歡看情節變化大的電影!
 

AdMob分析指出:蘋果MTD市佔率是Android的3.5倍

  線上廣告公司AdMob五月25日由上網的數據分析發現,今年四月,蘋果 iPhone或是MTD (mobile touch device行動觸控裝置)都比Android多很多。
  根據AppleInsider,在美國AdMod網路內的上網裝置中,MTD是Android的兩倍,在世界是3.5倍。這個數據的重要性一是在於它來至Google的子公司!是剛入門的媳婦。二是最近Android手機喜歡強調它的市佔率。
  這數據當然不是真正的裝置數目,但使用AdMob廣告的app達23,000個,所以數目很大,還是具有意義性。
  不過Android手機在增加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老人認為最快今年底,慢則明年會超過蘋果。但是這不是重點,因為就像桌上電腦一樣, Window OS 比 Mac OS,So What?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Wired magazine 第一天就擠下 Pages


  Wired Magazine iPad $4.99,大家都說太貴,但老人還是想買。
  它昨天上市 iTunes Store 但第一天就擠下Pages,為付費第一名。賣出 修正為24,000 版本。
大概Wired可賺 $84,000美元。(廣告不算)
  誰說數位雜誌不會成功?
  註:原來網站修正數據。
        建議參閱克里斯的小屋:魔法世界的報紙成真。棒!

七大使蘋果變大

  底下來至於連線Wired
1996年:Steve Jobs 回朝
1998 iMac:
2001 iPod:
2001 OS X:
2006 MacBook:
2007 iPhone:
2010 iPad:

宏碁的Android Tablet ?

  宏碁CEO Gianfranco Lanci 今天展示的Pad,其實是E reader 電子書。它有七吋影幕,但可能分有色彩的和黑白的。螢幕下有鍵盤。也有microSD卡。
    這是 iPad Killer?No!

恭喜蘋果世界科技市值第一公司

  Apple tops / overtakes /knocks off / unseats / passes / dethrones / bites Microsoft!!
  老人追蹤蘋果的股票十年以上。從5月24日收盤時蘋果追近微軟股票市值後,老人時時追蹤蘋果和微軟的股票。終於於昨晚盤中十點15分左右(時間可能差一點,因為網路報價較慢) 出現蘋果破微軟的歷史一刻。早上收盤時亦超過微軟,2213.6億美元對2193.5億美元。
 這是歷史的一刻,是科技歷史上,也是股市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反敗為勝!(這不是蘋果和微軟的戰爭,也不是蘋果的勝利是一種啟示!永不服輸,永不放棄,創意再創意,給失敗者和給正在奮鬥者的啟示。)

  蘋果有:
  最好的桌上電腦,筆電 (iMac Macbook)!
  最好的數位音樂手提裝置 (iPod)!
  最好的手機 (iPhone)!
  最好的行動觸控Pad (iPad 指電)!


   Think different. Anything possible.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鴻海跳樓自殺事件是光環和模仿作用 Halo Effect/CopyCat

   老人先前說過數次的 Halo effect光環作用,和CopyCat。現在有需要再提一次。Halo effect 最早是精神科醫師提出來的觀念。 光環作用簡單而言就是 "投射"、"愛烏及屋"。在產業上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兩千年初期的 iPod Halo effect。 因為 iPod 太好用,所以買蘋果電腦。
   事實上Halo effect是精神和心理學裡的一種心理現象。Halo effect可使一個人追隨先驅者的腳步,造成瘋狂毀滅和破壞的行為,甚至於集體自殺!有時完全拷貝模仿先驅者的行為,模仿自殺的方式,模仿殺人的方式,也就是CopyCat。鴻海跳樓自殺事件,不能排除是Halo Effect造成!電視新聞網路一而三,一再的報導鴻海跳樓自殺的方法,會暗示心情不好、有憂慮症的人走向自我毀滅之路!新聞強調鴻海對自殺者高額撫恤金 (第一名自殺者,人民幣36萬元和每年3萬元父母贍養費) 更會暗示要自殺者!
  "要自殺到富士康,一跳保全家" 雖是笑話,但對心理有問題,憂慮症的人暗示性很大。
  老人要請鴻海老闆和相關人士注意,請不要忽略相同方式的跳樓自殺是光環/模仿作用的可能性!!
  新聞工作者更是要注意。爛新聞被放大,進而破壞視線,造成社會不安不是不可能,且常見。

Android比不上iPhone的十大理由

  Switch from iPhone to Android, 你可以國內外大作文章發表在著名的IT雜誌上,Why?因為很少。Switch from Android to iPhone,Who care?It's story around the corner,大街小巷日日發生。
  這個時代沒人真正敢講Android的壞處,因為怕被打上反自由的標記。但國外ZDNet就是跟台灣ZDNet不同,硬是敢講:"What Android can learn from the iPhone OS",句句都是箴言?
  老人打字慢,英文不好,無法翻全文,就打標題:
1. App store/total app. 蘋果店App
2. Customer service. 顧客服務
3. Consistency. 軟硬體一致性(不用學習等)
4. Fragmentation 硬體分裂(老人已提好幾次)
5. Software update 系統軟體升級(就是軟體分裂,老人已提好幾次)
6. Copy and Paste (Apple超方便,Android不但不方便,Gmail內無法用?)
7. Media player (iPod app無法擊敗)
8. Ease of use/simplicity/user experience/integration 簡單使用、簡化、使用者經驗、整合性。(Oh! My god! Android不適合初學者,適合技術宅神用)
9. A true unified inbox 收信箱一元化(Android 的mail 分Gmail和其他Mail)
10. Skype (Android只有Verizon可用。而全部WiFi不能用)
11. 其他如backup/restore 拷貝修復等

  你還敢介紹你一生最好的朋友買你的Android手機麼?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蘋果市值正式超過微軟

  三十分鐘前,公元2010年5月26日台灣晚上10點15分鐘,美國時間早上10點15分,蘋果市值破微軟!!
  !!!!!老人放鞭炮慶祝!!!!!
   !新時代的來臨!


註  當日收盤亦超過微軟!

Wired magazine 數位版正式出爐

 Wired (Magazine)成立於1993年是美國有名氣的科技雜誌。Wired對現代科技常有不同的視野,所以在網路時代還能生存。前後得到數次國家雜誌卓越獎和設計獎,算是不簡單的雜誌
  Wired似乎已克服了先前數位版使用Flash的問題,而轉為Objective C,因此今天宣佈iPad版上市。
  老人iPad上手後,肯定第一個會定的雜誌就是
Wired !

微軟應該下台的該是老闆

 
  微軟高層最近大震盪,許多年輕的老將離職
,雖然跟大家一樣,離職原因都是 "生捱規劃",但實際上就是砍頭,下台一鞠躬。
  砍頭的是管娛樂和裝置(硬體)的部門頭頭。老人想這些人的離開應該是CEO對董事會不滿的應對。大家都可猜測是因為相對於蘋果和古哥的成功,微軟最近算是一敗塗地。
  但老人認為最應該離職的不是別人,就是 CEO Steve Ballmer
  Vista的失敗,事實上也會連帶 Window mobile 和 Courier (快信差) 的失敗。原因很簡單,這些都需電腦系統的支援,跟蘋果一樣,這些都是微軟生態區的一員。雖然Window 7 似乎已受好評,但時機已失。市場先機已被逼入死角。
  任何一個大公司這樣的大失敗,CEO沒事,是一個很離譜的事!
  公司的創始者因為經營失敗而離開公司的,比比接是。蘋果老闆Steve Jobs就是一個,Yahoo的楊致遠也是一個。
  Steve Ballmer 沒有 "Vision"!沒有先見視野,是無法在目前IT界變化萬千,一決定勝負的時代當CEO的。
  Steve Ballmer的"名言":
 "Apple gained about one point, but now I think the tide has really turned back the other direction. The economy is helpful. Paying an extra $500 for a computer in this environment---same piece of hardware---paying $500 more to get a logo on it?" (March, 2009,背景經濟不景氣時。說蘋果使用者多花500美金,只是為了商標。暗示經濟不景氣,蘋果會完蛋。)
 "We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manufactures for cell phones, PDAs, and also PCx. But every now and then, where it makes sense, Microsoft could build its own devices. We will let you know what they will look like when the times is ready" (April, 2006,背景Apple iPod成功。說微軟已跟其他公司在做手機和PDA。微軟自己可做,完工會隨時告訴你)
  2008年Steve Ballmer在一個演講中微軟4萬員工中百分之70,已用微軟雲端技術。他顯然以為用網路就是雲端!
  今年已來他又在許多演講中說微軟的未來在於雲端
  老人希望這不是微軟的雲端 (Microsoft's Cloud),因為那是"箱子內的風雲Cloud in a Box"!
  後記:今天PC大本營已對微軟的重組和殺頭動作放鞭炮慶祝(Microsoft can be Winnner in War between Apple and Google)。大家可看看。它的武器還是老掉牙的Office和Exchange Server。
   Give me new idea, please!

Google說買Android手機快速變為棄嬰手機是應該的

   底下的消息可能是Android手機用戶所不樂意聽到的。如果你有HTC Android 手機,老人建議你不要看。
Google高層 (Andy Rubin)今天對一般用戶質疑軟體和硬體的 fragmentation 正式提出說明
"我們在很短的時間由系統2.0到2.2,新系統就是不能在舊的手機上使用,就如同像舊的  
Photoshop 不能在視窗3.1上使用一樣。我們還鼓勵新版系統能在每年五月、九月、十月購買季時釋出。目前有60種 Android手機在外,我們不能期望每支手機都能更新至新版。iPhone 4.0 還不是一樣讓第一版iPhone不能用。如果每支
Android手機都使用同樣系統,同樣使用者經驗,整個系統經驗就會很快商品化,這不是
Android想要的,Android就是要大家有選擇不同的權利 (choice)。"
所以Android手機用戶,就是要習慣它,App不能用要忍耐它,這是你的天命
不過老人要講的是, Window 3.1是在1992年上市的,而Photoshop CS5 是在2010年四月上市的。有18年的間隔!iPhone 1.0是在2007年六月上市,而iPhone 4.0要在2010年六月上市。有三年間隔。但是以HTC從第一支Android手機Dream,2008年十月上市,至今天,共有10隻Android手機。共20個月,平均一支手機壽命2個月!以最有名的英雄機Hero也僅僅9個月生命。但這些都不能升級系統,更不用說是今年的2.2版。 HTC還正式指出今年已上市的手機,如傳奇 
Legend (上個月)等,也不一定可更新為系統2.2。
老人還是不懂Google這樣的邏輯在那裡?
我想HTC Andorid手機的用戶都較有錢,這是老人唯一可想出來的解釋。老人也建議要買
Android手機時,一定要第一天上市就要趕快去買,投資要快,否則棄嬰還沒關係,總不能兩個月不到就沒父沒母了!

低價,再低價,殺死iPad

    低價策略又來了,台灣威盛電子24日提出,預計今年下半年在美國市場推出,採用自己公司晶片 (ARM?) 的100美元價格平板電腦。在蘋果iPad面前向消費者提供一個更為便宜的選擇。
  威盛要提出五款不同的Tablet,都用Android系統。
  老人認為威盛先生要小心,不要搶掉太太HTC的生意。HTC在台以高利潤聞名,公司口袋飽滿。威盛利潤低,今年5月5日才剛從全額交割股恢復到正常交易,低價如無量就殘廢了。
   100 塊美元你能做什麼?
   答案:買 Via Pad!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給大象吃減肥餐,仍然是大象?


  Nvidia的取笑Intel,一向具有一定水準。如 "CPU 無用論"。
  Nvidia的黃董被問到,對Intel的Atom Z6 Moorestown 晶片的看法時,回答道:
   "You could give an elephant a diet, but it's still an elephant." 給大象吃減肥餐,仍然是大象
   Nvidia認為Intel 的 Atom x86架構仍是吃電王
,要好幾年才能趕上ARM (當然還有自家的Tegra)。
  被問到那iPhone/iPad和Flash的爭議?他大略指出,Flash至少在現在是網路使用者經驗的必需品,且只需較好的工程技術就可讓使用者享受有Flash的好處。他認為軟體來解碼Flash太慢了,要盡量使用硬體Flash是視訊,所以適合在GPU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內來最佳化,而不是在CPU內。 (見 Intel 的聖經:摩耳定律已過時)
  他也暗示webOS Tablet (Hurricane)和Android手機將來都可使用雙核心的Tegra。
   老人想來他講的都對,但要快點給老人看實品,要不然股票跌,Nvidia 和大象都要Outside了!可不要:"Give a mouse a spread, but it's still a mouse. "

昨天是蘋果和微軟市值最近的一次

  2010年5月24日美國收盤時,依台灣Yahoo資料,蘋果市值2245億美元,微軟是2302美元。差57億美元,是歷史最近的一次。
  其他如Google 1520億美元,IBM 1596億美元,Intel 1150億美元,惠普 1071億美元。
 請注意蘋果比Google多725億美元!

iPhone 攻陷南韓

  日本或許是世界手機第二封閉的國家,那第一是誰?
  就是南韓!
  但2009年五月iPhone進入南韓(世界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最慢導入iPhone的國家),只七個月內,iPhone在南韓賣出70萬台
  而且情勢還沒停:從50萬到60萬台要27天,但由60萬台到70萬只要25天。
  南韓自己國人著作的App近6000個,每天有9個App註冊。
  南韓正在擁抱iPhone,不輸日本!
  iPhone在日本和南韓的成果,意義很大,因為它們的封閉排外文化。
   台灣也加油罷,輸日本可,輸南韓不可以的
!!!台灣的大學或是技術學院應該要開始授課iPhone的。有的話老人也要去註冊!

Switch to iPhone

   就跟台灣的遠雄和台灣大哥大一樣,許多台灣人Switch to iPhone,美國似乎也一樣。
   不管Android機械人來勢好像兇兇的,但許多美國人對於Switch to iPhone似乎興趣不減。
   摩根史丹利的分析師說百分之16.8的Verizo用戶(目前無iPhone)很可能轉用iPhone,AT&T(目前有iPhone)的非iPhone用戶亦有百分之14.6想轉。
   全美亦有百分之7.5手機用戶想轉用。
   分析師依此估計iPhone的市佔率將由現在的百分之26,變為年增至百分之34。依此她把蘋果的股票預估至310美元,若牛市還可至400美元。
   蘋果現在這一刻是249.9美元。所以現在買還來得及?
  不知分析師的上面數據有沒有把iPad給算進去
?若沒有,老人會心動。
  

iPad 配衣 iTee

   老人定iPad當然也定iPad配件,但帶出去還要帶袋子有點不便,所以我最近老是都在找袋。
iClothing 的 iTee, iPad T 恤衫,一件 44.95 US $,就讓我不敢領教了。
 
  
  到底是我太老無法接受新觀念,還是?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Google 打Apple 的戰爭,Apple不在乎,微軟生氣?

  IT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應今年2010開打。本來主戰國應是蘋果、微軟、Google三國。但是上個星期Google宣戰的這一句話 :
   "對於蘋果嚴格管控的iPhone平台,Google必須有所作為,否則這個世界的未來,將是個如在古雅典時代,受殘酷法典(Draconian laws)管控一樣。那時一個人、一個公司、一個裝置、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言下之意,乃是如果Google不站起來對抗蘋果
,其他人就都沒指望??他們只能靠Google站起來打?
  Google也未免太看輕同盟了?
  這句話,罵的台下追隨著鼓掌大聲叫好,許多芭樂園區的雜誌也多隨之為文叫好。
  但反倒是蘋果似乎不生氣。
  Google打敗蘋果?
  "Not a chance."
  是蘋果老闆Steve Jobs 今天伊媚兒的回答,6月大會會讓大家驚艷。
  但微軟和其他AAA(Anti-Apple Association)的成員可能是氣壞了。微軟這幾天用行動表示Google沒他們厲害:
  1. 先發表的 iPad Killer 的尖兵都用微軟的Window mobile 7。台灣的華碩和MSI微星先後要在下個月發表的Pad都用微軟的系統而不是Google,宏碁甚至於否認要用Google系統出Pad。
   Google在台灣碰鐵板。還有人認為台灣的公司沒人敢跟MITA說 No!請注意MITA是microsoft, Intel, Taiwan, Apple,不是GT (Google, Taiwan)。
 2. HTC左擁右抱,一方面Google面前旋耀Android手機,但一方面馬上要出Window mobile 7手機,華山和恆山。HTC倆邊賭,更不敢跟微軟說No。
  3. 三方勢力,HP加Palm ,當然也不服氣,今年秋就可能出 Palm-Pad。打不死的Nokia更是要出新機N8,且要和Yahoo結盟共抗Android,叫 Project Nike
  Google大會才剛開完,底下眾家好手卻已個懷鬼胎!好戲在後頭?Google可不要看不起人!

為什麼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市場端

  為何 iPad Killer 難產?有下列幾因素:
1. 硬體端 (Intel Outside)
2. 軟體端 (NeXInside)
3. 市場端 (Full-Board Apple Fan)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5月7日台灣科技瘋出了一篇文章 "iPad殺手難產[關鍵出於OS]"。光看標題,意思是說 iPad 硬體沒什了不起,只是系統軟體好。
老人是外行,但已提硬體端,也提了軟體端,再以外行人來看市場端:
"Full-Board Apple Fan":
  忠誠:蘋果迷,像老人一樣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在美國、日本等,台灣的確很少。老人還算是老掉牙忠誠度最高的少數幾個。老蘋果都是由蘋果電腦開始使用蘋果,期間因為蘋果的價格策略,和微軟的建立企業標準,中途下車的很多很多。但這些人都在觀望中,他們由愛而親,由失望而分手,但並非沒有第二春的慾望。這些就是蘋果的潛在顧客。第二代的蘋果迷,可說是由iPod開始,他們由iPod而蘋果,到最近三年iPod交棒iPhone,許多人由iPhone而蘋果。現在新一代將由iPod、iPhone而iPad!愛烏及屋的 Halo effect 的確存在!
   最近的遊戲廠商就發現,iPhone的消費者較敢買敢花錢。同樣個Game發表在iPhone或是Android手機,遊戲發展商只在iPhone上賺錢。所以新一代更是恐怖!消費能力驚人!敢買,要酷!
  蘋果消費者一旦用上蘋果產品,忠誠度最高
。在IT界裡,只有以前的Sony有較高的品牌忠誠度。當價格和PC廠拉近時,忠誠度就發揮到極致,見下。
  廣大的使用者,忠誠度高,又敢花錢,金字塔底愈廣、愈堅,高度就愈高。
  形象:蘋果一直以高貴形象自居,軟體以使用者經驗當準則,硬體外觀也一直是工藝設計的典範。蘋果拿過無數的工藝設計獎牌。這應歸功於老闆Steve Jobs,他一直是全世界最龜毛的老闆。要求產品由包裝開始,要使用者經驗
,一開箱就難忘的體驗。把蘋果產品跟其他PC產品擺在一起,一眼望去,就知勝負。
  Apple Stores更是進一步使蘋果形象提高到頂端。如果你是老闆,你能想像當時要你在紐約第五大道開店時要有多大的勇氣麼?而所有的PC廠產品都在大賣場裡擺攤?紐約第五大道是時尚、歌劇、觀光客旅遊、華爾街大戶上班遊樂的地方,但你在那裡賣電腦?但是現在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店是紐約第五大光觀客朝聖的地方,比紐約勝利女神還受歡迎!
  廣告:1984年蘋果在美國超級杯上的 "1984"
廣告,幾乎建立蘋果廣告的基礎。從一系類 "I'm a Mac, I'm a PC" 到一系類 iPod "黑色背光影Sihouette" 的廣告,都是主體明確,清快幽默
,讓人眼光一亮的廣告。所有的廣告,甚至於廣告內的歌曲都由蘋果老闆一手選定。相反的以微軟的廣告來看,就不知主體在何,不知幽默何處,會讓你皺眉頭。看看現在所有的Copycat 廣告,學蘋果風,就知道蘋果廣告的力量。沒有致命性讓人眼睛亮起的廣告,沒法贏蘋果。
  軟體:蘋果iPad設計的聰明就是自以為是天才的台灣宅神以為她笨的地方。這個上古世紀留下來的石板,就那樣剛剛好可跑動iPhone/iPod Touch上的三萬個App軟體。使用者可延伸他買的軟體的應用!突然之間不但一個0.99元美金的App變為0.495元,且馬上可用!再加上新的App 軟體的開發或是延伸,使 iPad一上戰場就已穿上鋼甲,30000萬個螞蟻雄兵做她的後盾,而且還不斷在增加,運用更多、更廣。是軟體使iPad跟iPhone一樣,變為萬能。知所加,知所減 (加法和減法原則),使軟體App延伸應用,又一次證明蘋果的厲害。
  口碑:最近的一份調查,iPad使用者百分之91滿意iPad,其中74%滿意,17%還滿意。這是一個很高的使用者評價。看看你旁邊使用iPhone的人如何鼓勵其他人買iPhone,看看iPhone和iPhone的使用者如何互相推薦好的App,你即可知道iPad在台上市會發生什麼事!不是專家的分析,不是宅神的笑話,在決定市場,是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同學,你的親戚,在決定你從口袋拿出新台幣的原因。
  蘋果的使用者經驗,正由使用者在傳達他的經驗,一而十,十而百....很嚇人。
  五月20日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指出:
iPad現在在美國每星期賣200,000台,超過蘋果的麥金塔電腦,只少於iPhone的大約246,000台。這還只是在美國,看看各國如何瘋買iPad,買了再說,就知口碑的恐怖。
  價格:今年一月當各家廠牌都在CES秀出又玄又厲的Slate時,大家都好興奮。但現在卻突然的都收了回去,預產期不是延後,就是死產。即就不要說蘋果的iPad功能多大,事實上是價格讓PC廠嚇一跳!PC廠原先預測iPad的價格是蘋果推出時價格的兩倍!
  價格一直是PC致勝的王牌!以前是,現在也是。一旦蘋果價格拉近時,王牌就見光死。
  去年當世界性股災還在襲擊各大公司時,奇怪的事,只有蘋果屹立不倒,事實上他還是美國科技股領頭羊!股票市值逼近微軟。當大家利潤還在保10時,蘋果利潤超過30%。
 iPad價格壓低的策略,壓死一大推廠商。
  市場定位: Steve Jobs介紹iPad時,一開場白
,就指出:在電腦 和 iPhone (智慧型手機)間,有無市場?可惜的是一大堆分析師,或是技術宅男宅神,似乎只注意iPad的硬體,沒人在想,沒人在聽 Jobs 開場白在講什麼?如果我們要的是電腦,只要把鍵盤拿開,做成觸控螢幕,就可以了。但是十年前讓各家PC廠商血流如柱的Tablet PC 就嘗試過了!如果我們要打電話,玩遊戲,iPhone 就可以了。所以產品是 bedtop 沙發上的筆電,是 couchtop 沙發上的筆電,是老人所說的 "指電"。手指是我們人和機器觸控螢幕目的介面,我們用她上網,看書,看雜誌,接收寫信,看看相片,聽聽音樂,玩小遊戲,看看TouTube,偶而看看電影......我們不是用她接電話,用她來使用Photoshop,用她來CAD
我們不是用她來做電腦!至少現在不是!
  這就是iPad的市場運用的地方,也就是她的市場地位。


 所以老人說忠誠、形象、廣告、軟體App、口碑、、價格、市場定位是 iPad市場端致勝的地方。
  為何 iPad Killer 難產?硬體端、軟體端、市場端,都有她的優勢!唯有不同的思維,iPad Killer 才能順利生產。
沒有機會麼?當然有,聽老人下期再說故事 ...... iPad Killer 致勝之道 .......
 Clown K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