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為什麼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NeXT Inside


  為何 iPad Killer 難產?有下列幾因素:
1. 硬體端 (Intel Outside)
2. 軟體端 (NeXT Inside)
3. 市場端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5月7日台灣科技瘋出了一篇文章 "iPad殺手難產[關鍵出於OS]"。光看標題,意思是說 iPad 硬體沒什了不起,只是系統軟體好。
老人是外行,但已提硬體端,再以外行人來看軟體端:
"NeXT Inside":
  刊入式系統不是什麼新慨念,一大堆我們周遭的硬體都找已使用。譬如 Fujitsu iPad就是一個,它是架構在Window CE的計價、存貨記帳
等功能的PDA。蘋果iPad出來時就是跟富士 iPad
爭品牌權。我們一般在餐廳看到Waiter使用的點菜機,也是另一個Window CE架構的PDA。
  但是換到蘋果的iPad,就不一樣了。iPad依老人來看,她可視為一個通用型的PDA。只是她一方面不是特殊功能的PDA, 一方面又是萬能型的PDA!因為其他架構在iPad平台系統上的軟體,也就是App,讓她變為萬能!
  目前除了蘋果外,還沒有其他Pad平台架構系統產生。Window CE做不到,Window mobile 6.5做不到,Window mobile 7 更是還沒出生。把整套Window系統都放進去的Tablet,如即將上市的華碩的Eee Pad,其實叫它為PC Tablet 較理想
。Android也亦未產生Pad的平台軟體。Palm的WebOs也是一樣。
  即使一旦Pad相似的平台產生,可最佳化它自己的硬體,但馬上又可能因為硬體不同,產生軟體片段化 fragmentation 的可能。這種情況最易出現在 Google Android 系統上,事實上目前在智慧型手機上,這問題已讓Google頭痛。Google強調的"自由"軟體慨念,更是得擁抱Flash等通用型Plug-In,"最佳化"除了應付自己硬體軟體外,還要應付外來的系統軟體。在繪圖順暢和省電的雙大要求下更是難矣!
  仍未現蹤影的 Window mobile 7 或是幻想中的Window Pad 7也會出現同樣問題。
  蘋果OS X和 iPhone SDK 都是根源來至 NeXT的Xcode,也是以Objective-C為主的程式語言。
由Next而來的優勢,在蘋果系統由"Classic "系統的 System 8或 System 9 轉為System X時就顯示他的優勢。 OS X 的 Classic environment 和Carbon 程式讓舊系統軟體仍順利可執行。Next 為"根"的程式功不可沒。相反的看Window Xp轉Vista的困難就相對顯示OS X的優勢。
  新機器出現時,原生機器程式語言編譯器的轉釋在Xcode/Objecive-C下可快速的變換,這是蘋果最大優勢!因為不但是應用軟體相容性,能快速的應付新硬體,是搶市場先機的要事。在其他平台的軟硬體還未磨合之前,蘋果新產品已上市,對手永遠在後面趕。
  所以芭樂園區的PC廠,發現iPad的定價比原先預測的少一半,電池可用時間又長一倍時,又加上所有iPhone上軟體可馬上使用,再加上視訊圖畫順暢運作,可說是槍聲一響,就慢 2x2x2x2=16 倍了!
  也由此可猜測為何蘋果想控制iPhone/iPad SDK的原因了!系統軟體 purified,可管控
  所以外行的老人說硬體、軟體,都得加強,否則Killer 難產!

  老人還認為在不久將來 OS 10.7 或是 10.8 中iPhone和iPad的軟體將可在蘋果電腦Mac中執行
!!!Why Not!Think different. 她們都是同一個根!像老人 Rootyapple 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