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Intel 的聖經: 摩耳定律已過時?


英代爾創辦人高登摩斯在 1965 年提出,IC 積体電路上的電晶體密度從 IC 發明以來每年可增加一倍。 後來修正為每 18 個月增一倍。被用引述為形容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速度可每18個月增加一倍。
2010年4月29日Bill Dally 在 Forbes 雜誌發表一篇:"Life after Moore's Law"。他是 Nvidia 的副董,文章當然不利於 Intel。不過一些筆電和手機的成功似乎也暗示摩耳定律已過時。文章精彩,以白話文說電腦專業技術,所以老人也可看的半懂。有興趣的去看原文,沒興趣的一知半解就好。 電腦在過去幾十年帶領人類文明科技的發展。但現在電腦的腦袋 CPU 的能力,已達上限。因為高登摩斯亦預測積体電路上的電晶體密度愈高,所需的能量相對愈低,但這預測現在失真。就像我們嘗試去讀一篇文章一樣,過去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 (serial process 連續的過程;序列加工),現在已太慢或是太浪費眼力和腦力,能量耗損大,會讓你腦袋發熱。解決的辦法是讓文章分段,讓不同人同時去讀各個分段 (parallel process 併行處理)。分工帶來快速和省力。 為了應付現在社會和科技的需求, 單位能量效率較佳的併行處理是必須的。是效能不是速度才是我們需要的!併行處理中每個單位積体電路上的電晶體密度增加一倍的效能,可能帶來增加一倍的速度,但序列加工即就密度增加一倍,速度也無法相對增加。尤其是Graph Process Units (GPU),電晶體密度可以每三年增加四倍。把核心速度調慢一點,但效率卻可增加三倍,亦省電(最佳化的)。利用多個傳統 CPU序列加工,就是所謂的 multi-core 多核心作業,是行不通的。就好像是把飛機的翅膀放在火車上,然後要火車飛起來一樣!因為傳統 CPU太重了,飛不起來。併行處理電腦技術 (Parallel computering) 和軟體最佳化才是未來的希望,不是多核心作業。Energy Efficiency 能量效能 (省電) 的時代來臨。這大慨就是 Nvidia CPU無用論 的基礎。看來技術讓專家去懂,老人在台灣是不需要開保時捷或是法拉弟上路,只要安全、舒適、不用常加油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