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The new ......

蘋果發表新iPad,但未如大家預期的稱iPad 3或iPad HD。一開始晚上看Tim Cook介紹,老人也不敢覺得奇怪。但一覺醒來發現網站以臭罵蘋果的命名為多,才感覺的奇怪。但是 ....
 The new iMac
 The new Macbook Air
The new Mac Pro.
The new iPod

蘋果新產品一向都是:“The new...”
為何大家都不感覺奇怪和罵起來?

所以 The new iPhone..........

恐怖的Seagate FreeAgent GoFlex Desk外接硬碟


老人2月時發文少很多,主要原因是迷上林書豪重新擁抱NBA、年邁無法抵抗AB流感、和工作突然忙碌、等三大因素外,還有一因,那就是陷入Seagate FreeAgent GoFlex Desk 3.5吋外接硬碟的漩渦。
外接硬碟對老人有一種沒法說明的誘惑!一生大大小小大慨買過20幾個硬碟,各尺寸各容量各種接頭都有。各種硬碟麻煩都考倒不倒老人!
二月壞了ㄧ顆WD My Book硬碟,所以又想買一顆來。看上了Seagate FreeAgent GoFlex Desk有自由轉換介面底座的技術,可以換底作方式變換USB或FireWire接頭。於是買入Seagate FreeAgent GoFlex Desk USB3.0 2TB 3.5吋外接硬碟。
不料從此陷入漩渦。以為新的自由轉換介面底座接頭,一定有公司的特殊Driver,於是灌入附屬在內的賣金塔軟體,再用蘋果的磁碟工具程式重新格式化。但自此Finder、系統偏好設定、Time Machine等都一再造成系統當機!用蘋果的磁碟工具程式第二次重新格式化也無用。知道出問題後,拿掉付上的軟體,Spotlight收尋硬碟內的Seagate相關軟體和丟棄,但還是無法解決。上網Google,即使是Seagate官方站,也無法得到可真正解決的方法。
自從用System OS X後這是唯一的一次系統問題!
最後,ㄧ位 Sum Guy網友終於提供唯一可靠的方法:
1. Go to your Applications Folder and locate the Seagate Diagnostics application. Delete it by moving it to the Trash Can. It will ask you for your password. Provide your password and the app will be placed into Trash Can.
2. Go to hard drive and open it. Go to the Library Folder and open it. Go to the Application Support Folder and open it. Locate a folder called Seagate. Delete it by moving it to the Trash Can. If OS X asks for your password, provide it, and the folder will be placed into Trash Can.
3. Close the Application Support Folder. Go to the LaunchAgents Folder and open it. Locate thecom.seagate.SeagateStorageGauge.plist file and delete it. Again, OS X may ask you for your password.
4. Close the Application Support Folder and then the Library Folder.
5. Open the System Folder, then open the Library Folder. Locate the Extensions Folder and open it. Locate the Seagate Storage Driver.kext and delete it. OS X will ask for your password again. Close all folders.
6. Reboot your Mac. When it finishes rebooting, you can now empty the Trash Can.

這是Seagate這樣一個大公司的怪事!真是恐怖的公司!
建議網友一但買入Seagate FreeAgent硬碟想用在麥金塔時,直接先用蘋果的磁碟工具程式將其格式化,馬上丟掉其內的麥金塔軟體!

iPhone攻佔日本智慧型手機的榜首


2010年12月16日老人報導iPhone進入日本手機業 (見iPhone日本市佔率破10%,第五位),是市場領先的第五位公司。蘋果那時一季賣出一百零六萬隻iPhone。而當時市場領先的是Sharp Corp.,佔18.8%。
全世界科技業最封閉的已開發國家都在亞洲,一是日本,一是韓國。兩國都有愛用國貨的習慣,所以iPhone打入慨念意義均不一樣。日本人對iPhone的感慨更是不同於世界各國,見“由恨而愛由繁而簡:日本的iPhone哲學”。
根據日本的 Mainichi Daily News,因為iPhone 4S,日本的智慧型手機在2011年10,11,12月一季市佔率iPhone已是榜首!蘋果
 iPhone 佔26.6%。第二位是富士/東芝 Fujitsu-Toshiba,18.3%,第3是Sharp Corp. ,15.7%。此季日本共賣出1065萬隻手機,其中智慧型手機佔64.7 %。
2011年度排行仍是Sharp Corp. 連續6年第一,20.1%,富士/東芝 Fujitsu-Toshiba 第二,18.8%, 蘋果第三,14.2 %。

Siri 的長相


這是ShapeWays前幾天透過Twitter徵求讀者設計Siri外觀的最後得獎作品。由 SaGa Design得獎, 3D Omniscient Siri by SaGa Design, @SagaDesign3D。
有人有不同意見:


這是老人心中的Siri:

但是Siri顯然意見不同,她回答說:
看來,Siri 還是存在你或妳的心中,當個中性人才好!我的唯一朋友是 Siri ? (見我的唯一朋友:Siri)

為何iPad沒有Siri?


iPad沒有支援Siri,是此次iPad發表最大的驚奇!
問題是Why?
底下是吾老“訪問”各界人士的答案:
1. 老人女兒:因為iPad即將取代教科書,假若教室內每個學生都跟教科書iPad講話,老師就將無法上課,所以不支援。(老人:有創意。要替學生和老師多想想)
2. 老人老闆:因為蘋果想在下次iPad才支援Siri,讓每次都有賣點,所以故意現在不支援。(老人:因為老闆一直都有“被害幻想症”,所以回答合乎他的個性)
3. 老人隔壁樓下的老人:因為iPad都是老人在用,老人只要求好看好用,沒有太多“問題”可問,所以不需iPad。(老人:老人也是)
4. 老人的台灣朋友:因為Siri只有支援英文,對大多人仍無用武之地,所以不需支援 。(老人:台灣有理)
5. 老人的非蘋敵友:因為Siri很差,蘋果自知沒用處,不再發展她。(老人:果真非蘋AAA)
6. 老人的蘋果教朋友:因為Siri需要觸發點,紅外線近接感測器 (見Siri 為何只能在 iPhone 4S 上使用?因為需要新紅外線近接感測器!),但手拿iPad時,姿勢都一樣,和 iPhone不同,蘋果還不知道如何解決,所以暫時不支援她。(老人:果真蘋果業餘專家)
7. 老人的電訊供應商:拜託,iPhone 4S的Siri就讓我們的寬頻無法應付,且用問的,時間又不如打字長,錢沒入公司口袋。當然要延後iPad的支援。(老人:果真電訊供應商市場觀點)
8. 老人:因為蘋果的伺服器仍不夠大,Siri也還在Beta版階段,但伺服器竟然也無法應付Beta版Siri的需求。所以暫緩支援。

所以難怪iPad讓你失望!?

電池省電技術將決定行動觸控裝置(Mobile Touch Computing Device)的未來勝負


打開iPad 2會發現大約70%的地方都為一顆大電池所佔,老人也多次暗示過Android智慧型手機愈做愈大,是不得已也,因為無法一方面滿足技術宅男的規格要求,一方面又讓你用的不用帶3顆以上的電池。但剛好“大”也滿足了你想要大一點螢幕的需求,所以掩飾了行動觸控裝置的困境!
而事實上“能源”的問題,正在暗中告訴你:電池技術將決定行動觸控裝置(Mobile Touch Computing Device)的未來勝負。
電腦界碰到摩爾定律無法為繼的困境 (見 Intel 的聖經: 摩耳定律已過時?),因為“快”但卻無法解決“熱”和“效”的問題!在行動電腦運算(Mobile Computing)的時代,裝置的 Energy Efficiency 能量效能 (省電) 才是王道!
當現在的技術宅男以新iPad無4核心CPU來批判時,你就知道未來幾年你可看到他們也想批判在智慧型手機沒放入8核心或16核心或32核心CPU的笑話。同樣以前一開始iPad只有256 RAM時,也是有人取笑蘋果,當iPad 2有512 RAM時,照樣有人取笑和懷疑。但漸漸的大家不敢提RAM了,因為Android手機也一樣無一隻可放2 MB RAM,更不用說是4 MB RAM、16MB RAM、了。
所以跟電腦一樣,行動電腦裝置一樣碰到“能”的問題,跟全世界到現在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都無法不使用石油完全一樣!而更恐怖的是,行動觸控裝置因為體積受限,受“能”問題的影響更大更快!
能量效能 (省電) 的慨念,會引導“創新”的方向!不會省電、效能差,就談不上“創新”!
可惜的是人類對“能”的科技使用和創新卻遠遠不如其它科技。以電池而言,目前的電池科技的腳步仍無法趕上行動觸控裝置的快速發展。電池的續航力和和電池的大小有關!多少年來,當電池續航力增一倍時,電池的體積也增一倍!近幾年來,最好的電池也只能把體積的放大改進30%(體積變為1.7倍,但續航力是2倍)。所以當裝置內的一切都吃電變大時,電池體積只能變大,否則使用時間變短!而使用時間續航力卻是行動觸控裝置的最重要不可妥協的要件!而裝置的輕便也是行動觸控裝置難妥協的要件
所以如何是好?妥協是必要的,不是比規格!請見“規格戰爭的死亡 (The Death of The Spec)”。電腦界碰到摩爾定律無以為繼的困境在行動觸控裝置上提早出現。這也是已過世的Steve Jobs的“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的慨念,見“Steve Jobs對後PC時代的註解”和“由廣告看公司邏輯:iPad 2第一波電視廣告"光光技術是不夠的"”,等。

所以當新iPad的電池由25Whr(瓦/小時)擴大為42.5Whr,電容量增大70% (共 11,666 mAh毫安培),但體重只比iPad 2重量多了25公克,厚度多了0.06公分時,但卻仍維持又薄又輕的iPad 2的續航力,“可能”是一大創新!因為它支援視網膜解析度,其2048x1536的螢幕甚至於大於每個人家中的“高解析?”電視。所以它克服了其螢幕和背光的LED吃電的情況!外加公認的吃電王4G LTE,和更快的圖形晶片GPU,等等。
蘋果如何做到?就跟iPad 2為何能如此省電一樣,還是個迷!

PS:對照於最新2月26日發表的三星GALAXY Tab 2(10.1寸)配有一枚7,000mAh毫安培電池,其螢幕為PLS TFT,只有1280×800。有雙核1GHz處理器,1GB的RAM,藍牙3.0,300萬像素鏡頭。只支持HSPA+和Wi-Fi。厚度為0.97公分,還比新iPad厚!iPad實在是好太多好太多了!

蘋果新產品發表後的必然反應:失望?!


蘋果新iPad發表後,ㄧ大堆專家不專家的都表示失望,反蘋AAA科技宅男更是不用說,到處宣揚蘋果了無新意,蘋果已死的消息。但有趣的是,事實上自從2007年年底蘋果發表iPhone後,蘋果每次有新產品發表會出現,會後的“專家”反映都一樣:失望!沒有一次例外!!
如果你不表示失望,大家會笑你盲目崇拜,是教徒。
所以蘋果新iPad發表,專家不“失望”才是奇怪!但“失望”都大量出現在產品未真正出貨時!也就是“專家”都是在看規格數據後就開始“失望” !

以iPad的視網膜螢幕顯示而言,因為事前大家猜對的,變得了無新意?
沒有人去想過為何蘋果iPhone 4出來一年多後,為何如此簡單的“視網膜螢幕”沒出現在Android的手機大軍中!?在到處都是CopyCat的大環境中,竟然沒有一家公司可CopyCat蘋果iPhone的視網膜螢幕!甚至於幫蘋果生產“視網膜螢幕”的韓國大廠,都沒CopyCat!這是奇蹟!
沒有人去探討過既然蘋果iPhone 4可作出視網膜螢幕,放在iPad有何困難!?所以好像iPad有視網膜螢幕是理所當然的事!可預測下來“專家”預測Macbook Air、Macbook Pro、iMac有視網膜螢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見“解析度的迷失:Resolution Independence 介面(自足解析度)”等相關文章)?這也是奇蹟!

以iPad第一次支援4G LTE,對只看規格的科技宅男而言,這當然不算新聞,因為Android手機早就有了,不是新聞。而事實上,這跟創意和趕規格無關,在蘋果講究“It Just Work”的理念下,在iPad內放入4G LTE才算是奇怪的事!因為大部分人都用WiFi,而4G LTE也不算是全美全球到處都支援。Why?沒有專家探討!這也是奇蹟!

所以在一大推奇蹟下,一大堆“失望”下。只有你跟老人在好奇 ......

PS:工業上要生產視網膜解析度的大螢幕是很困難的,技術和量產問體都很大,不是一般人可想像的,見 wire com 的 “How the iPad Retina Display Went From No-Go to Sure Thing”。CopyCat不敢Copy,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蘋果共賣出3億1千5百萬台iOS裝置


在3月7日的New iPad發表會上,蘋果執行長Tim Cook提出蘋果至今共賣出3億1千5百萬台iOS裝置。其中大約1億7千2百萬台在2011年賣出,6千2百萬台在2011年最後秋季賣出。
分析師估計,蘋果今年可達賣出5億5千萬台iOS裝置!

老人:事實上,重點仍在軟體。蘋果執行長Tim Cook特別強調蘋果App Store目前共有總計58萬5千個App,而其中有超過20萬種最佳化 (optimized)的iPad專屬App,而相反的缺乏平板最佳化的App正是Android平板的問題。
這蘋果的慨念剛好跟Google的Android主要發展行動部門的副總Andy Rubin不同。他強調不須分開平板和智慧型手機的App。Google的Eric Schmidt更早以前也就說過在2010年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將無兩樣,“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 large phone and a tablet.”。所以在Android平板上,將看不到專為平板使用和設計的App。
有趣的是微軟對平板的看法也不同,微軟認為平板就是電腦,兩者無差異。
所以一個認為平板就是大手機,一個認為平板就是觸控小電腦,所以無論App或是Software都不需特別為平板最佳化,也許這就是Google和微軟對平板的概念和蘋果不同,才讓蘋果iPad一支獨秀?!
所以又回到“原地踏步”,軟體決定一切,只是以前是Software軟體,現在是App軟體。“It's the software, stupid!” 改為 “It's the App, stupid”

蘋果如期於3月7日發表新iPad



 “When a screen becomes this good, it’s simply you and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蘋果依計畫如期於3月7日發表新iPad,同時亦發表第三代pple TV,和新的iPhoto for iOS,且更新iOS 5.1。 在發表會上新iPad The New iPad 沒直稱為iPad 3,但老人相信只是發表時的稱呼,應仍可叫 iPad 3。(後記:官方似乎也只想稱呼為“iPad”)。
新iPad的重點:
1. 外觀:厚度為0.37英寸(約0.94公分)較原本iPad 2厚0.06公分。WiFI版重量為635公克,較iPad 2重25公克,LTE版重量是662公克。其餘似乎一樣,仍有實質鍵盤、30-pin dock不變。

2. 電池容量更大,42.5Whr,原為25Whr。因此雖其它功能變強,但使用時間仍和舊款大致上一樣,可用10小時, 4G使用9小時。
3. 藍牙為新版4.0。
4. 行動網路支援 4G LTE、HSPA+、DC-HSPA、“World-Ready" 3G”。所以開始 4G LTE 的時代,且全球通用性3G。
5. 後置鏡頭為500萬位素iSight Camera,但前製鏡頭仍為640x480。後置鏡頭最大光圈 f2.4,支援臉部對焦和1080錄影。
6. 視網膜解析度2048x1536 (264 ppi)。但重點是也增加44%的色彩飽和度!
7. CPU代號是Apple A5X,但內建記憶體不明和圖形晶片未明示。CPU是雙核,但內勘圖形晶片是4核。(注:後證實為 1 GB RAM,時脈為1 gigahertz)
8. 價格不變(原iPad 2只剩16GB WiFi版,但賣399美元)

老人:重點仍為視網膜解析度和開啟 4G LTE 的時代。但也暗示電池容量加大才能應付4G LTE和視網膜解析度。因為行動裝置最最重要的一點為“續航力”,如犧牲續航力,全部規格無論如何先進都沒有用!將來 iPhone 5恐怕面臨體形變大的壓力,因為要放大的電池 (這是Android大手機不說的秘密)。此次發表會上的重點容易讓大家忽視的是“軟體”,而非主角的硬體。在台灣對舊用戶升級壓力不大,因為也無4G LTE,但對想買iPad的新顧客,吸引力還是大!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蘋果App下載於3月3日晨突破250億次


蘋果iOS約兩星期前(2月17日)開始計數App下載,於美國時間3月3日清晨突破250億次下載。下載第250億次的顧客可得一萬美元儲值卡gift card。
蘋果於2008年7月11日,開始提供App Store讓iPhone下載App。2011年1月22日,蘋果宣布App Store有第100億次下載。所以大約3年7個月達250億次,大約397天由100億跳到250億次。

目前蘋果大約付出40億美元給App發展商,大約有60萬個至75萬個App曾上市過,目前Store上大約有55萬個App。

美國空軍使用iPad,可買入18,000個 iPad 2


航空業是接受iPad洗禮最早的行業之一 (其他是醫療、零售業等),其iPad用在 飛行員在駕駛倉內使用,主要就是取代印刷版飛行手冊 (paper-based flight bags) 改為電子飛行手冊,electronic flight bags (EFB)。
譬如美聯(American Airlines)航空,去年8月就買了1萬1千個iPad,其iPadf預裝了由Jeppesen公司所研發的應用App,Mobile FliteDeck,提供導航圖和機場信息。台灣的長榮航空也在去年年底買入iPad供飛行員使用,但數量不明。Delta Airlines也在試用iPad。
美國空軍行動部昨天宣佈將使用iPad,將在一年內可買入18,000個 iPad 2,主要是用在空軍的貨運飛機上。花費936萬美元,iPad 2是32GB WiFi版。單機價格是520美元(原價是599美元)。
航空業買iPad,不只是提供飛行員在駕駛倉內使用,許多航空公司也提供iPad讓顧客使用。

蘋果創造美國514,000個工作機會


雖然蘋果產品和其他所有美國的電腦公司一樣全部由美國海外製造,且大部分透過台灣代工中國製,被美國國內所詬病,但蘋果還是直接或是間接地創造美國514,000個工作機會!
蘋果官方表示“ We've created or supported more than 500,000 jobs for U.S. workers: from the engineer who helped invent the iPad to the delivery person who brings it to your door.”。
蘋果在美國僱用47,000個直接員工(全球70,000個),全美另有257,000個職工在其它生產蘋果產品的相關公司。另有210,000人是iOS App相關職業(見App經濟學 (App Economy)),數據是依TechNet的研究分析來演算。目前App economy的職業多到466,000人(在2007年iPhone未發表時是 0 人),其中45%完全和蘋果iOS App有關,故至少有210,000人。

蘋果和台灣的鴻海代工蘋果的一部分是唯一接受FLA(Fair Labor Association) 檢視的公司,可惜的是沒有一家其他公司同意讓它的代工廠檢視代工情況!鴻海的蘋果業務不到一半,其他都在代工其他公司產品,如Nokia、HP、Dwell等,沒授權也不能進去檢查。其他非鴻海的公司完全無法檢查!
這是美國人權人士以為正義,但是太天真了,結果卻是成為“假”公正的一部分,因為全中國在美國的所謂勞工權力和工廠標準作業下,全部都是“血汗工廠”!但不給你檢查,你也沒法度!你也不去抗議。美國人權人士應該抗議中國的反Google,但卻靜悄悄的上不上臺面,沒見多大抗議聲音。
鴻海在中國創造80萬個員工工作機會,比台灣大部分的城市還大。蘋果在全球直接或是間接創造的工作機會應可超過100萬個。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iPad 3 的視網膜解析度Retina Display的數據運算和慨念





老人提了多次的 Retina Display 視網膜解析度的慨念,講了許多次還是有網友聽不懂看不懂,但只會在此取笑。老人瞭解不喜歡數學、或非專業人士、或非眼科醫護人員的確很難懂,但若不知用蘋果產品就沒什麼樂趣,所以在iPad 3上市前夕還是要再一提。
最近又有兩篇很精採的文章討論視網膜解析度,分別是:
1. Retina display Macs, iPads, and HiDPI: Doing the Math. by Richard Gaywook, TUAW
2. Experts weigh in on iPhone 4 display quality. by Lex Friedman, Macworld
由文章看起來還是有些“醫學”上的爭議,但放到數學上,就無爭議,還是值得再說明。
到底螢幕的解析度要達多少才能達人類眼睛不能再分辨的地步(也就是說再好也無用,因為你的眼睛看不出來差異)?在這裡人類眼睛能不能分辨,跟物件和眼睛的距離有關,也跟你的視力有關係。
大家家中的“高解析度電視”,1920x1080 (1080p),看起來多麼賞心悅目,但42寸高解析度電視解析度只有35,60寸高解析度電視解析度(ppi,像位素)只有37!見下圖表:
所以如果坐在60寸高解析度電視前面20公分處來看,影像會很粗造,爛的要死!但因為看電視都在距離200公分前的沙發來看,眼睛的視網膜看不出來粗造,成為“高解析”!
因為我們一般手拿iPad來看,距離大約40公分處,依老人初估iPad只要達257.7解析度,就能讓你的眼睛分不開來差異,也就是達“視網膜解析度”!(見iPad 3 螢幕的 resolution 解析度 和 pixel density 像位數濃度)
所以當老人打問號的說“Retina display視網膜螢幕不合適iPad?”,其實是考驗大家對視網膜的瞭解,但可能讓只看一次的網友誤解。
所以如果把視網膜膜用絕度值來看,要達326如果你的視力是2.0,如果你的視力沒達2.0,300解析度就可算是的絕對值。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視網膜膜解析度在真實世界裡不是絕度值,是跟距離有關
老人的iPad傻瓜算法也有誤,Richard Gaywook的文章,算出來,在距離16英寸(40.64公分),大約40公分的距離來看iPad 3時,iPad 3的絕對值解析度264(PPI)已超過真實需要的視網膜解析度的23%!!達123%!
同樣的絕對值解析度超爛大約只有36的50寸高解析度電視,放上藍光電影,在6英尺距離來看,卻可達所謂視網膜的92%解析度。


所以下星期上市的iPad 3解析度,實在是有點浪費!除非你都把iPad 3拿的遠遠的來看,放在距離眼精超過16英寸(40.64公分)遠的地方來看。相反的如果你把iPad 3拿得很近,譬如10公分來看,你眼睛又夠好,那iPad 3就相反可能不能達視網膜解析度!(iPad 3是264,少於絕度值326或是300)

不過浪費是浪費,手頭已有4台iPad的老人,又再度受不了誘惑了!
視網膜解析可用在iMac、Macbook上?請看“解析度的迷失:Resolution Independence 介面(自足解析度)”、等相關文章!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蘋果市值正式破5000億,達5057.5億美元,收542.44美元


為了大家不知5000億美元的實值意義,半夜發文提美國股票開盤時蘋果股票還在漲,超越台灣2011年的GDP,最後收盤時蘋果市值果真正式破5000億,達5057.5億美元,收542.44美元。
史上不計算通貨膨脹,這是美國第八次有公司市值破半兆美元。埃克森美孚石油在2007年底石油危機時兩度短暫達到$5,000億元。其他都是在網路科技泡沫的2000年前後,微軟在1999年和2000年兩度超過,甚至有一天達到6,000億美元。微軟目前市值2663.2億美元。其它是思科Cisco (目前是1070.7億美元)、英特爾Intel  (目前是1342.9億美元)、通用GE (目前是2015.7億美元)。

Applesanity?
蘋果本益比仍低是15.49。

蘋果市值超越2011年台灣GDP國民生產毛額



上圖表為GDP國民生產毛額預估值,數據來自於 StockQ org ,台灣在2010年的GDP是紫色的數據5039.41億美元,2010年只4305.8億美元。2011年的數據還未真正出來,5039.41億美元還算是高估,因為後來行政院一直往下修正。
蘋果股票開盤後還在漲,最高達547.61美元,所以市值已越5000億美元。所以基本上蘋果市值是去年2011年台灣一整年的
GDP國民生產毛額!以Macdailynews的說法也同樣超越瑞典、沙烏地、娜威、波蘭、比利時等。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iPad 3 推出消息助長蘋果市值直逼5000億美元,超越微軟和Google的總和


蘋果如大家所預期將推出iPad 3,昨天蘋果發出邀函,發佈時時間正是Google董事長在西班牙巴賽隆納舉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中接受訪問時,Twitter iPad 3 的消息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邀請函時間是3月7日,地點仍在老地方(舊金山 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
邀請函:“We have something you really have to see. And touch.” 我們有你亦須一看和觸摸(感動)的東西

--- To see: Retina Display
--- To touch:What?

蘋果股票也演出慶祝行情,在2月28日收盤達535.41美元,市值達4902億美元。市值第二的美孚石油目前只4107.1億美元,第三的微軟是2674.1億美元,Google是2010.6億美元。蘋果市值已超越微軟加Google的總和!

蘋果市值在2010年3月29日超越Wall-Mart成美國第3大、2010年5月26日超越微軟、2010年9月24日超越中國天然氣公司成世界第二、2010年12月28日觸及3000億美元、2011年6月4日超越Wintel(微軟加上Intel總和)、2011年8月11日第一次超越美孚艾克森石油,世界第一、2012年1月初破4000億美元 ......

但是蘋果還是輸給台灣人喜歡的微軟,在2000年網路泡沫前夕,1999年微軟市值達5830億美元!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Android 5.0 今秋上市

Android-Jelly-Bean


有人喜歡野生動物,有人喜歡糖果餅乾,但都喜歡新鮮的?
忘記你的冰淇淋三明治罷,無論你是吃了還是還未吃,更新鮮好吃的糖豆 (Jelly Bean),今秋上市!!!(見techcrunch)


System:蘋果和微軟


這是有關“System”觀念的第三部曲,前兩部曲分別是“System : 買iPhone是買體制,不是買手機”和“System:iOS 和 OS”,第三部討論的是蘋果和微軟傳統電腦觀念的作業系統的改變。
蘋果草創初期創新了電腦的圖形介面(有關創新的定義請見“創新Innovation的定義”,有關界面請見“人性介面:Steve Jobs和蘋果成功的祕訣”),帶來個人電腦新歷程。微軟由早期在蘋果發展的經驗,把圖形介面帶入他自己的作業系統Windows。雖然對台灣的微軟教徒門很難承認這個Copy的事實,但若跟老人一樣一路走過來,歷史卻會說故事。以微軟的PowerPoint為例。微軟的PowerPoint的前身“Presenter”就是架構在蘋果電腦的圖形架構,在1987年改名PowerPoint隨後被微軟買入,成為微軟圖形商業部門的基礎,1987年推出PowerPoint 1.0 for Mac OS classic,1988年推出第2版,PowerPoint 2.0 for Mac OS classic。1990年5月20日微軟推出Windows 3.0,同時才推出視窗版PowerPoint for Windows 3.0。
聰明的微軟視窗採開放系統,讓微軟一統江山
,成為全球的獨佔企業。在攏斷一詞還不為人知成法律時,微軟訂立了世界的標準,而這個世界規格標準就是微軟自己的作業標準。視窗上的其它簡報軟體被微軟的PowerPoint打出局了、WordPerfect等文書軟體全部消失於世,為微軟Word獨佔、Lotus 123也不見於人間為微軟的Excel所殺。即使是Internet開始出現,所有的草創瀏覽軟體也被後來才出現的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所消滅 .....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微軟可說是電腦界法律的創制獨霸者。一切切微軟說了才算是!
1997年Steve Jobs重回蘋果時,說得好:“The PC wars are over. Done. Microsoft won a long time ago”(見蘋果謎 2. Apple Quiz of the Week (2010.5.2))。他說“如果我再度經營蘋果,我會盡力擠出所有蘋果的價值,並集中精神在未來的"大事 (發展)"上。個人電腦的戰爭已結束。沒的玩了。微軟很久以前就打勝了。”。
獨霸於世的微軟萬萬沒想到後來Google會挑戰它的獨創事業,也更沒想到微微只剩一息的蘋果會另立戰場,由行動觸控裝置(mobile touch device)切入侵蝕微軟。
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界線漸漸模糊成一體系時,微軟的帝國危機也漸進,現在微軟又跟以往過去30年一樣,CopyCat一切!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最後一道界線就是電腦作業系統Operation System。在Steve Jobs的後PC時代,體制的最後ㄧ線也就是作業系統的一致性。只是蘋果因為是先啓動行動觸控裝置運算體系 (iPhone/iPad/iPod),麥金塔電腦跟著一致化,而微軟可說是一手空白,兩者處理方式、慨念、困境大不同:
1. 蘋果Mac OS由2011年的Lion獅子系統,和將於本年發表的Mountain Lion山獅系統,可說是漸進性和iOS吻合。使用麥金塔電腦者不會感覺有很大的改變,而系統軟體如Messages、、iCloud、App Store等更是整合性的相同,但微軟的Windows 8系統不同,它可說是完全新的界面,是全面性的。使用者將面對完全不同的界面。軟體開發商,在蘋果麥金塔上仍變化不大,但Windows 8也將完全不同。所有的軟體、套件、等在麥金塔不須及時更新,但在Windows 8上幾乎全部需更新。
2. 蘋果基本上只在系統的使用者介面UI上吻合兩系統,但微軟將不只是UI上,連作業系統的“根”也打算一統江山。蘋果面對的困難是將是短暫的,但微軟因為野心更大,面對的困難將很巨大,賭博更大。
簡單而言,蘋果的iOS是iPhone和iPad的作業系統。而Windows 8一開始就是微軟電腦和平板的作業系統,年底時也是Windows Phone的作業系統。所以架構已不同!!蘋果基本上把平板視為行動裝置,微軟把平板視為電腦!
3. 蘋果已在行動行動觸控裝置運算領域內成功達陣,可見度高,但微軟卻可說是一片空白
未知性大
4. 蘋果的對象是個人,是由下往上的力量,由個人讓企業轉向,但微軟的基礎是企業。企業是微軟的根,是由上往下的力量。一旦企業不隨微軟的步驟,微軟將一敗塗地。過去幾年因為微軟Vista的一敗塗地,到Windows 7的東山再半起,短短幾年內的系統大更新,企業界已吃不消!好不容易,部分美國企業(全球企業都還在Windows XP時代) 接受Windows 7,但馬上又換Windows 8,已有分析師預測沒有一家公司會跟進跟新!
5. 由趨勢可見許多企業界,如醫院、飛航業、零售業、等等,早已漸漸接受蘋果的iOS裝置,融入企業的電腦體系內。終端使用微軟裝置的壟斷性、要求性漸低,微軟在企業壟斷的優勢已不再現。微軟在個人用戶的強項也漸消失,到處可看到非微軟的電腦、非微軟的平板、非微軟的智慧型手機、等,在消費端微軟的能見度也漸消。情勢已今非昔比,達往日不堪回味的地步。也就是說“絕對”仰賴微軟的時代已過去。

所以雖然蘋果和微軟表面上都把電腦和行動觸控裝置融合或是吻合化,但精神不同、挑戰性、未來性、等也不同。神佑微軟,但願下列事項都不會讓微軟信徒失望:
1. 微軟的十大夢魘將變為危機:帝國的崩潰
2. 微軟的豪賭:危險的新視窗
3. 8和X的差別:豪賭的微軟Windows 8和保守的蘋果OS Lion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大家來AirPlay?HTC、三星仿AirPlay


當2010年9月蘋果正式介紹AirPlay時,老人就稱家中的雲端就是AirPlay (見家中的雲端串流就是AirPlay),並在各個機會裡介紹AirPlay好幾十次。AirPlay也符合眾望漸漸成熟。
現在每家智慧型手機廠商,都知道“生態園區”或是“體系”的重要性。微軟老闆 Steve
Balmer 在2011年巴賽隆納舉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中,也表示他知道,這是“生態園區”的戰爭 (見War of Ecosystem 生態園區的戰爭)。
而生態園區中的元素要彼此相關聯,至少要有雲端,但天上雲端觸不可及,家中客廳卻馬上需要,所以沒“類AirPlay”顯然就是進不了客廳!
所以三星在2012年年初的CES展,推出
Swipelt”, 而HTC宏達電在昨天的MWC也推出“Media Lind”!雖然兩者都還算是初步版,但至少看到了趨勢?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蘋果筆電市佔世界第5,行動電腦(筆電加平板)市佔世界第一

筆電
行動電腦
平板
蘋果iPad出現後,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界限模糊了!連分析師都不知道要把iPad或平板放在何處來分析。iPad說它是電腦也好像不對,但一方面它又像行動電腦。老人反對把它當電腦來分析,但贊成把iPad和筆電Notebook放在一起來分析,因為“行動”功能類似。(稱之為Mobile PC)
根據NPD,蘋果的筆電全球市佔率在2011年第四季已排行世界第5,佔8.3%,超越華碩和東芝,僅次於HP惠普、戴爾、宏碁、和聯想。但行動電腦 (筆電加平板 ) 則是市佔世界第一,26.6%。平板中,iPad佔59.1%,Amazon佔16.7%,三星是6.7%,而華碩有4.6%。

老人:市佔是一回事,但利潤是重點,可惜無法顯示在NPD的數據中。同季中,HP利潤跌44%,戴爾利潤跌18%,是一大警訊。在“血汗工廠”的炒作下,蘋果股票依然不受影響,但因而代工廠工資加高,分析師認為2012年今年對其他廠商如HP、戴爾、宏基等的影響將是更大!是大家料所未及之處!

Adobe行動版Photoshop出現:Photoshop Touch

Adobe行動版Photoshop終於出現了,9.99美元的Photoshop Touch。功能強大到讓玩了超過20年Photoshop的老人也會懷疑。和電腦版比,價格將是它最大的優勢!Photoshop Touch提供分層圖像來結合多張照片,也提供了先進的選擇工具,有平板專用的Scribble Selection Tool 塗鴉選擇工具,加上Refine Edge technology,使難以選擇的圖像,如頭髮,也很容易作出選擇捕獲。業餘次專家還需要Photoshop麼?見下影片。

蘋果買下Chomp:解決App選擇過多的麻煩


蘋果App Store即將達250億次下載,目前在秒殺中。但對用戶而言最大的困難在選擇過多的麻煩!除了朋友的建議、store內的評比和排行、網站介紹外,幾乎無更好的辦法?發展商如何讓新App能見度變高也是很大的問題。
2009年一家新創公司Chomp成立,取得250萬美元的資金,以搜尋App為主要創新業務。根據Bloomberg,蘋果以5千萬美元買下Chomp。這是蘋果今年買的第一個公司,上一個是以色列的Anobit。
有關Chromp大家可看它的網站,chomp.com,也可下載App。
Chromp看來是提供多功能搜尋、連結和建議,可讓你快速找到相關需求的App。

Android手機的付費App是iPhone的2.5倍價格


付費App中,Android手機遠比iPhone貴!以前是,現在也是。
根據Padgadget的引述,在需付費的前100大iPhone App,如果你想全部買下要花147美元,平均是1.47美元。但在Android手機你得花374.37美元,平均是3.74美元。所以Android是iPhone的2.5倍。
這樣的比較是有點疑問,但去年的報告也是如此,Android 付費App較貴的事實,卻是大家所共認。問題是Why?
事實也不難猜得到,因為:
1. Android手機雖數量多,但整體App發展商賺到的利潤卻只是iOS的6分之一!App付費市場卻遠比iPhone低。所以手機數量多,但App市場是小,發展App成本就大起來。
2. 因為iPhone上的App較多人買,但高品質的App也較多,App競爭大,所以價格低是一大利多,低價競爭導制價格相對低。而相對的Android手機App競爭小,因為數量少,只能高價賣出。
3. App遊戲市場在iPhone上發展成熟,市場大,競爭大。所以都以低價賣出,但在Android上遊戲App因為市場小,沒人買,也沒競爭,所以不用賣的便宜。如大富翁Monopoly在iPhone上賣0.99美元,但在Android上賣4.99美元。
4. App內付費購買機制 (in-app purchasing)在iOS上已成熟,許多人在第一次購買後願意再買。但在Android上卻未成熟。所以在發展商在iPhone上App可先賣得便宜,後以App內付費購買機制增加收益。
5. Android系統的fragmentation支離破碎,也讓廠商發展適合於各系統或是各手機的困難度加大,發展費用高,也得賣得高。

老人:事實上在老人公司內,Android手機人人一隻,但我還沒碰到付費買App的Android手機擁有者@!@
但碰過買Android玩偶者,這也是奇蹟!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太大顆的蘋果



蘋果股票再度破歷史紀錄,在2月13日才剛低飛破500美元大關,但在2月24日收盤526.29美元,市值達4814.7億美元,是歷史上的第11大。也拉大蘋果和美孚石油 (4134.7億美元) 的差距

但過去10大公司都是10年前的事,都是科技泡沫和石油危機時代創出來的市值,是虛的市值。目前這些公司除石油外,大部分都萎縮到不到五分之一,以思科為例,2000年3月他的市值是5570億美元,但現在是1089.6億美元。所以相對於目前美國和世界的其他大公司,現在又無科技泡沫和石油危機之下,蘋果實在是太大了!?
分析師Howard Silverblatt提出一些數據,讓你真正看到蘋果的大:
1. S&P 500 指數去年增1.55%,但若去除蘋果不算,只增0.47%
2. S&P 500 指數今年增8.24%,但若去除蘋果不算,只增7.7%
3. S&P 500 的科技股指數由2007年10月算起增9.81%,但若去除蘋果不算,跌4.1%
4. S&P 500 的指數由2007年10月算起跌13.03%,但若去除蘋果不算,跌15.36%
所以股票指數的高低受蘋果影響甚大,S&P 500 的其他499家公司營收利潤可能都不景氣,但卻被掩蓋。譬如蘋果上一季賺30億美元,年對年增加近一倍,但同時段HP跌44%,戴爾跌18%。事實上上一季蘋果ㄧ家佔S&P 500 所有全部500公司盈利的6%。


所以看美國景氣現在要看道瓊工業指數,因為道瓊工業指數不含蘋果和Google,不受這兩家公司的影響。道瓊工業指數2月24日達12982點,逼近一萬3千點是2008年6月後的新高@!美國在復甦中!?如果蘋果加入道瓊工業指數,根據ConvergEx Execution Solutions,道瓊工業指數將超越一萬4千點!(後記:3天後,2月28日道瓊破一萬3千點)


錢太多難怪執行長Tim Cook在股東會上都認為現金多到遠遠超越公司日常運作所需。所以蘋果股票可能發股利的謠言經他一說更是如火上加油,股票更是上漲。但不要以為蘋果股票飄過頭,2月24日收盤526.29美元,本益比也只是14.91。相較於過去的大公司,動不動本益比20以上,蘋果雖大但還是便宜?(Google本益比是20.54)

System:iOS 和 OS


Steve Jobs生於1955年2月24日,也就是民國44年生,昨天是他的57歲冥誕。老人最佩服他的一點,是他的預見未來,且真正在行動進行未來!許許多人號稱有vision遠見,但卻未真正去行動。Steve Jobs班師回朝蘋果後,在1998年5月6日推出了新款水果iMac,但何以說他是在行動進行未來?因為他在2001年1月9日MacWorld上導入“Digital Hub” 的觀念 :“PC is not dying, it is evolving. We are entering a new digital life style age. Mac could serve for Digital Hub. 個人電腦的產業仍未死,我看到它的演變。我們已進入一個全新數位生活形式的時代。而麥金塔電腦就是應付數位生活的數位中心”。而後2001年3月24日推出Mac OS X操作系統,2001年10月23日推出iPod,2007年推出iPhone,2008年7月10日推出App Store,2010年推出iPad,建立了“蘋果體系”。而他在2007年1月9日更進一步把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公司名,改為Apple, Inc.,去掉電腦Computer一字,徹底地進行未來數位生活未來化。

所有的蘋果產品都是蘋果生態園區,也就是蘋果體制的一部分,其共同目標就是數位生活化。但System一字,亦可作為電腦運算的系統,如果體制內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彼此不同卻又不能互補的運作系統機制,這就不算是一個體制,因為就如前文所提,體制是ㄧ組看似乎獨立的要件成分但卻彼此相關聯,因此能完成個別元件所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體制。沒有關聯互補,彼此加強的元素即就是綁在一起,也不叫是體制。
獨立但關聯互補的元素,其作業系統中最重要的要件之一就是作業“一致性”,見“使用者經驗(第三談):一致性(consistency)是軟硬體設計的基本慨念”。舉例而言,蘋果電腦Lion系統中,讓大家一時無法適應的視窗scroll bar (滾動條)方向的改變,便是讓Mac OS和iOS吻合的一例。使用新版MacBook或是iPad的人都知道,用手指觸控時,要看視窗下面的內容時,手指在觸控板上是往上拖!但在傳統視窗時你要把Scrollbar滾動條往下拉!所以這是reverse scrolling反向滾動,但卻是自然的翻頁反應,也讓電腦和iOS裝置一致性,見“Scrollbar滾動條的消失驗證新時代使用者介面的來臨”。在Lion系統中可見蘋果把Mac OS的作業操作方式漸漸向iOS靠攏的趨勢,除滾動條外,如Lunchpad、App Store等。
但Lion獅子系統還只是初試,蘋果在2月15日釋出下一代作業系統“Mountain Lion山獅”預覽版,其中處處可見iOS的影子:Messages將取代iChat,幾乎和iOS的Messages一樣,也可先下載beta使用,見連結、Game Center仿iOS的Game Center、Twitter整合入作業系統內、和 iPad 版幾乎一致的OS版的備忘錄、iOS轉移來的提醒功能、等等都是iOS的影子。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irPlay功能的植入Mac OS@!將來Mac電腦的影像視訊等將可直接放在電視螢幕上觀看,這是蘋果要推出蘋果牌電視首先要克服的麥金塔端的運用。

所以Mac OS,也可簡稱用OS即可,更簡單,大家所熟悉的Mac將不見於世?OS和iOS的融合是下一代蘋果體系的必要條件。

Question 1:蘋果OS和iOS的融合和微軟Windows 8把電腦、平板、手機的吻合有何不同?

System : 買iPhone是買體制,不是買手機


最近兩個星期以來,“System” ㄧ字是全球瘋“Linsanity一字,讓它進入字典,同時間最常見的字之一。籃球巨星Kobe Bryant在電視的Nike廣告“The KobeSystem”,一再提出“System”一字。強調進入Kobe體制是成功的要件。Jeremy Lin林書豪在紐約尼克隊一鳴驚人後,評語就有尼克隊進入“林體系 Lin System”的說法,台灣甚至有人笑把“The KobeSystem”改為“The LinSystem”。
System一字在Wikipedia中:“A system is a set of elements (often called 'components' instead) and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relationships of the set or its elements to other elements or sets.”,換言之System體制是ㄧ組看似乎獨立的要件成分但卻彼此相關聯,因此能完成個別元件所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體制

老人在工作的場合中常常被問起要買iPhone還是Android手機,但不知如何是好,要我給意見。事實上老人給的建議很簡單,如果你要買“手機”,就買Android手機!?
老人的建議常常讓人嚇一跳,因為他們知道我是蘋果一族,已預期我會建議買iPhone,要問我他適不適合買iPhone。
Why?因為買iPhone不是買“手機”,是買“體制”
買iPhone表示你進入“蘋果生態園區”,而俗名“蘋果生態園區”的學名就是 “蘋果體制”

因此:
1. 如果你有小孩,但你絕不讓他碰到或是小孩沒機會碰到iPhone、iPod touch、iPad、就買Android手機。
2. 如果你有小孩,即將進入大學或出國,但你絕不讓他碰到或是他也沒機會碰到MacBook Air、MacBook Pro、iMac,就買Android手機。
3. 如果你因為工作關係,常常需要在國內或是出國 (尤其是中國),去跟其他高級客戶介紹你公司產品時,買iPhone,因為你即將買MacBook Air 或是iPad (腦筋急轉彎)。
4. 如果你以為“手指觸控”就是“智慧”,買Android手機。(不要奇怪,許多無關年紀的“老人”就是那樣以為)
5. 如果你買“智慧型”手機,就是要打電話和傳簡訊,買Android手機。
6. 如果你買你買“智慧型”手機,但少上網,買Android手機。
7. 如果你買你買“智慧型”手機,但沒把自己相關個人的“體制System”放在手機內,買Android手機。因為你不需要因為換手機帶來換機的煩惱,因為除了通訊錄外,換手機也沒多少個人資料需傳到新手機。
8. 如果你是微軟迷,視窗忠實信徒,買Android手機,等著買Windows手機。
9. 如果你上班,又是自帶設備上班族 (bring-your-own-device),買iPhone。(見“由下往上的力量”)

手機、平板、電腦,早已由過去的獨立體變為System體制的一部分!所以,你有極大的機會買Android手機?Think Different.
愛瘋(iPhone)、愛趴(iPod)、愛佩(iPad)、愛麥(iMac),愛雲(iCloud),已整合為一,你買 iPhone不是只買手機、買iPod不是只買音樂播放器、買iPad不是只買平板、買iMac不是只買電腦,是買蘋果系統,是買蘋果生態園區,是買蘋果體制!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蘋果的商譽指標領先各公司,血汗的意義?


根據Harris Poll Study,連續13年的每年報告,蘋果終於在2011年的Reputation Quotient商譽指標超越去年的雅馬遜,領先全美各大公司。
Harris Poll Study以下面六大項來評估一公司的商譽,六項中蘋果4項第一:
1.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會責任:Whole Foods (美國的一家著名高級超市)
2. Emotional appeal 感性訴求:雅馬遜

3. Financial Performance 財務績效:蘋果
4. Products & Services 產品服務:蘋果
5. Vision & Leadership 願景與領導者:蘋果
6. Workplace Environment 工作環境:蘋果

這對最近受“血汗工廠”負向消息襲擊的蘋果是ㄧ大鼓勵,就像反映在股市一樣,不受負向消息的影響。

老人:“血汗工廠”是一個有趣的議題,其背景在老人來看,實在遠比表面還要深入:
1. 蘋果的“血汗工廠”,事實上是台灣老闆在中國的工廠
2. 大家以為的蘋果“血汗工廠”,事實上是世界所有電子和消費企業公司的“血汗工廠”。Nokia、、HP、Dell戴爾、宏碁、HTC、華碩、Nike、等無一例外,全部代工廠都在中國。Everythings made in China!
Every Blood and Sweat from China!
3. 所有在中國的工廠都是“血汗工廠”!(如果你在中國工作你就會知道)。其“血汗度”,依背後老闆而定。依次是:中國私人公司 > 中國國營公司(中國國營公司常有私人份) > 台商公司 > 美商公司。
4. 要低價,就要有“血汗工廠”!
5. 血汗工廠造成的背後因素就是美國和歐洲的大公司。
6. 血汗工廠不是在蘋果,不是在中國,是在全世界的未開發中國家。
7. 血汗工廠議題是美國的民萃和人權主義者,有意或是無意地透過蘋果、不小心或是故意地跟中國政府反人權的抗議!Twitter、Facebook、Google、都無法進入中國,無法在中國產生
“茉莉花”效應。美國人無法進入中國私人或是國營公司去看“血汗”!只能看台灣人代工蘋果的公司。中國政府一方面想以美國製造中國的血汗工廠,來抵抗美國給他的貿易逆差和匯率控制壓力。但若處理不當,會擴大到整個中國的勞工權益,所以中國領導者亦會害怕,因為流汗流血最多的地方不在那裡!較小的傷害也會傷及台商。台灣將是蘋果血汗工廠議題的犧牲者。
8. 世界上沒有一個賺錢公司不“血汗”。在台灣本土更是。台灣大學畢業生是世界同等級國家中薪水最低的。超時工作在台灣是一定的事!連表面上看來是高薪的工作,更是“血汗”。看一下大賺錢的台灣長X公司空服員的超時超量工作,和醫院護士的工時就可知。整個台灣政府的“台灣中國內地化政策”,配合所有台灣大企業,都在“血汗”台灣人民。 因為就台灣大公司而言,“血汗”等同賺錢。
9. 血汗卻又不賺錢的公司,該打!因為若不是不會管理,就是錢都在老闆私人口袋。而有趣的是,愈不賺錢的公司愈血汗!
10. “血汗工廠”在蘋果還未為人所知時早已存在於台灣在中國的代工廠。十年來在台灣的電腦代工公司,還很少為蘋果代工時,就早已淪落在保5、保4,甚至於保3時代!利潤不到5%,那時給台廠代工的公司就是HP、IBM、聯想、戴爾Dell、等。但沒人提到“血汗”兩字!
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