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Facebook果真推出Facebook App Center



五月10日才報導的“個人化的App Store?:Facebook 將發表 App Store”,見如題。果真成行,Facebook網站正式推出“App Center”。
你想讓你的死黨知道你在使用Playboy App麼,那這就是首選了!

蘋果的未來趨勢看AllThingsD就可知

年度WWDC,蘋果賣什麼藥膏?看WWDC的標誌就可知:
同樣的,蘋果未來的趨勢,仔細聽看AllThingsD就可知?
AllThingsD自2003年推出第1屆(D1)後,因為都是重量級人物接受Walt Mossberg和Kara Swisher的訪問,問題也很真針對實務,所以就廣泛引起注意,到2012年時已第10屆(D10)。
所以網友連訪問時的座椅都有興趣。AllThingsD的第ㄧ屆用的是黑色椅子,第2屆的D2開始用紅椅至今。那紅椅已是歷史!!!稱“The red chair”。紅椅可能是Steelcase Leap Worklounge chairs,2999美元

但重點是,蘋果未來的趨勢,都可在
AllThingsD露點?
老人在8年前才知道PC的網路芳鄰和檔案總管
,因為不會用PC。相反的,蘋果的iPhone推出後,當時PC用戶用使用iPhone後,第一個問題就是哪裡是“檔案總管”?
根據Corey Tamas,7年前在2005年的D3,Steve Jobs借受訪問時,他說:
In every user interface study we've ever done, we found it's pretty easy to learn how to use these things until you hit the file system and then the learning curve goes vertical. So you ask yourself, why is the file system the face of the OS? Wouldn't it be better if there was a better way to find stuff?
Now, e-mail, there's always been a better way to find stuff. You don't keep your e-mail on your file system, right? The app manages it. And that was the breakthrough, as an example, in iTunes. You don't keep your music in the file system, that would be crazy. You keep it in this app that knows about music and knows how to find things in lots of different ways. Same with photos: we've got an app (iPhoto) that knows all about photos. And these apps manage their own file storage.
And eventually, the file system management is just gonna be an app for pros and consumers aren't gonna need to use it.
Steve Jobs大體是說:“在電腦的使用者界面的研究上,我們已知如何讓使用者方便使用,直到處理檔案時,使與者的學習難度急速上升。所以你開始自問,為何系統的文件檔案處理是系統的門檻。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麼?.... 
E-mail、iTunes、iPhoto、等都是軟體幫你處理檔案。所以最終,電腦的檔案處理系統就讓專業人士去處理,一般消費者不需要它。

所以在2005年的D3,Steve Jobs在訪談中已暗示大家蘋果的未來系統對檔案處理的態度和方向!這就是現在的“iOS”系統。
當然,對於專家中的專家,“PC技術宅男”,當然聽不下去了!

老人:所以Tim Cook在D10的訪談中,見“Tim Cook在AllThingsD會談中的重點”,你聽看到什麼?--- 沒有麼?

Question 1: Steve Jobs出現在那幾次Dx?
答案在意見欄

新iPad的殺手是誰?


蘋果iPad推出後,iPad殺手時有所聞,幾乎每隔幾星期台灣報導就有iPad殺手出現。
有的殺手D.O.A.,有的殺手D.T.B.,見“Killer:D.O.A or D.T.B.”。
新聞看多了,每個人都膩了,倒是iPad殺手互相殘殺的新聞上得了頭條。
最近的IDC數據,蘋果的iPad仍佔平板市場的68%。
蘋果新iPad推出後,也引起熱潮,請但這次“殺手”來真的?
根據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在3月16日(新iPad在3月16日出貨)至整個4月,整體iPad賣出量中iPad 2佔41%,新iPad只佔的59%!所以iPad 2在新iPad推出後,仍受歡迎!

所以你該喜歡你的iPad 2,並寶貝她!

老人:出圖之原文圖表有錯誤,已跟著修正。

新App企劃案iOS仍然大幅度領先Android,約佔70%


去年12月時Google的前任執行長Eric Schmidt在法國巴黎接受訪問時,有記者質疑為何App發展商都以iOS優先,Android放後面?他回答道,不到6個月後App發展商會因為Android量較大,而換跑道,“Six months from now you'll say the opposite. Because ultimately applications vendors are driven by volume. And the volume is favored by the open approach that Google is taking.從現在開始算起6個月後,你會看到不同的數據。因為最後App發展商,會因機台量而選邊發展。而Android的機台量會隨Google的開放而驅動。”
Eric Schmidt講的就是老掉牙的論調,Android是“開放”的,Android的裝置數量較大,所以理所當然App發展商會優先發展Android,而不是iOS。
但結果呢?Android是否是“開放”的,只有Google自己知道!Android的裝置數量的確比iOS大很多,但 ......
根據Flurry,新App企劃案在2011年第1季iOS佔63%,而Android佔37%,Eric Schmidt接受訪問時,iOS佔75%,而Android佔25%。而2012年第1季,iOS佔69%,而Android佔31%,以年對年而言iOS還升高6%!!整體來看,iOS大慨平均佔70.6%!趨勢一直沒變,無論過去一年來Android裝機數量的躍進!
更有趣的是, App的營收來比,Android更只是iOS的四分之一不到,24%,而已!


老人:為何人人選擇“不自由”?因為號稱“自由”的其實是沒真正的自由,且自由而無公共次序,最終為人民所棄!就跟現在的台灣一樣!事實上這現象去年1月老人報導過,台灣“憂愁妹”的故事,見“Android手機多於iPhone,但就是不優先!”。

Google由蘋果iOS的營收佔總營收的2%至4%


雖然蘋果iOS和Google的Android陣營是敵對的,但Google事實上是雙方通吃!
根據AppleInsider的Daniel Eran Dilger的報導,Google在行動裝置上的營收80%來自蘋果的iOS,只20%來自自家的Android裝置,見“Google的行動網路廣告營收80%來自蘋果iOS,只有20%來自Android”。
最近的Gene Munster at Piper Jaffray的分析,iOS的營收佔Google行動裝置營收的40%,達16億美元,是整體Google營收的2%。
所以Google由蘋果iOS的營收竟可佔到其總營收的2%至4%!

老人:所以Google和蘋果的關係,跟台灣三大害之一的立委一樣,媒體前打架,媒體後交酒杯歡?Frenemy?

全球聲譽最好的公司:Sony第2,蘋果第5

根據Forbes,以Global RepTrank Puls計分來算 (0到100分),全球聲譽最好的公司是BMW,得分80.08分,第2是Sony,79.31分,第3是迪士尼,第4是賓士汽車。
第5才是蘋果。
有趣的是,Sony在自己日本本國,只得第16名,在反日急先鋒的韓國,排第50名。
台灣韓流當道的三星,“竟然”只得74.71分,排全球第21名


Question No 1.: 在韓國,三星排第幾?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宏碁王振堂的MIT復仇者聯盟,打敗無神的蘋果?MIT打MITA?


因為喜歡說大話但卻屢次出錯的宏碁王振堂這幾年來已變為國外、國內記者最喜歡訪問和發文取笑的大老闆,這一次台北國際電腦展當然也不例外。兩年以來他認為蘋果的iPad和Macbook Air只是一時時尚,大家馬上會忘記它們 (見宏碁的狂言再度出現:iPad和MacBook Air只是一時時尚,馬上會消失!),也說蘋果只是在美國旺盛,世界市場宏碁說了才算是,也說宏碁的平板市佔可打敗iPad,也說2011年蘋果iPad的市佔率將只有20%,等等,都造成轟動的大新聞。每每宏碁的財報失利時,國外網站就喜歡列舉他的笑話來取笑一番。
這一次接受訪問時,王振堂大老闆又對過去和未來“遠見”一番,大體是:
1. “過去兩年來,蘋果Steve Jobs宛如是神,大家都打不過他。”
=== 意指Steve Jobs已死,只能做神,現在是打敗蘋果的時候?以什麼去打蘋果?
2. Microsoft+Intel+Taiwan=MIT復仇者聯盟,就是打敗無神的蘋果聯盟
=== 王振堂大老闆大慨沒注意到,MIT早就受到內襲,變為MITA。見“MIT 變成 MITA 台灣加油”,MITA的T,Taiwan,早就以A,Apple,為首膽了。台灣股市還因此有“蘋果慨念”股!要以MIT打敗MITA?.......?

地圖戰爭


蘋果手頭現金堆山,但27年來只買了37家公司,相對於Google在11年間已買下113個公司,是小巫見大巫。
蘋果於2009年7月7日買下Placebase,2010年7月14日買下Poly9 (蘋果買入第29家公司:Poly9),2011年8月1日買入C3 Technologies (見蘋果買下第三個地圖公司:3D技術的 C3 Technologies),連續3年買地圖定位公司。
為何蘋果對地圖技術公司感興趣?理由之一就是因為地圖定位或是追蹤是“SoLoMo”的一部分。有關“SoLoMo”,見同名。地圖定位或是追蹤就是行動商務的基礎之一。人類的社交和購物行為正在改變成為網路即時社交和網路即時購物,而這個改變會改變人類行為,造成另外一個巨大的商機。這也是為何“Mobile行動是這ㄧ個世紀的代號”的原因之一。
行動及時定位,在2011年4月一度引起大眾對隱私權的議題,見“沒有行動定位就沒有SoLoMo
:未來將損失1000億美元商機!”。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還因此得跟國政府單位,提出蘋果 為何要行動及時定位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將來要解決“交通”問題。這跟Google結合行動及時定位和廣告不儘相同。蘋果已說明公司沒追蹤你的行跡,但Google有,會把資料上傳至Google。但無論Google或是蘋果行動商務就是要地圖。
所以當6月11日WWDC再度謠傳蘋果iOS 6要推出自家的3D地圖,不再依賴Google的地圖搜尋時,Google會十八萬分緊張之故!因此Google趕快在WWDC開會前6月6日,雖然現場錯誤百出,卻火速推出介紹Google版新3D地圖技術,3D Google Earth,只故。

Google Motorola利用已被標準化專利阻止iPhone和Xbox輸入美國


老人在“Tim Cook在AllThingsD會談中的重點”,中第5項提到“專利的訴訟是痛苦的 (痣瘡之痛 Pain in the Ass),但過去的專利法律是過時的,尤其是有關傳統必要(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專利的法制,譬如3G一但被全球公認為一致性必要的“規格”,這種專利,就不應再擁有專利權。但相反的,對抄襲情況無法容忍。”。
根據Bloomberg Businessweek,Google Motorola就是想利用已被列為標準化專利的3G電話通訊專利和Wi-Fi專利,想分別阻止iPhone和Xbox輸入美國!
美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FTC主席Jon Leibowitz,已表示此舉將阻礙新創和公平競爭,建議將限制利用產業標準相關專利來杯葛其他廠商的產品進口。“The FTC's position would limit the power of companies like Motorola Mobilit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and InterDigital Inc. (IDCC) to u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gency as a forum in patent disputes. Each company has asserted patents that cover aspects of industry standards they helped establish.”。Jon Leibowitz還說:“All these ten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spent on buying defensive portfolios I think can raise a pretty serious question about whether that is wasteful and inefficient. ”。暗指Google花了125億美金買Motorola,只為了購買防守目的的專利組合,足以讓大家認為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是否是一種浪費和低效率的投資!?
事實上,不只是公平交易委員會FTC,ITC國際貿易委員會法官David Shaw的看法也一致!他不認為會有任何人會同意Google Motorola的抗議要求。

老人:想爭求自己公司的發明成為國際通用的標準,並借以抹殺其他公司的發明,想依此壟斷市場的鬼招,終於行不通!

亞馬遜Kindle Fire快速熄火:火炬急速熄火變銀河,但都比不上愛佩


根據ChangeWave,去年聖誕季風靡ㄧ時的送禮大熱門,Amazon的Kindle Fire,火炬急速熄火,變為天上的銀河!但兩者都小的肉眼僅見!
去年Amazon推出7寸的Kindle Fire,在消費者的未來90天購買慾望的佔率由22%,降為8%。
Kindle Fire的市佔似乎被三星的Galaxy Tab取代,但Galaxy Tab自己也只佔6%,而蘋果iPad卻佔73%。
在消費者滿意度上,所有Android平板都不到ㄧ半,而iPad 2為71%,新iPad為81%!

所以Google擔心,Android手機只見三星,Android平板只見Amazon,的憂慮,短暫不見了!將來Android無論手機或平板只見ㄧ家獨大,那就是三星!所以“Google Android變為三星手機的免費軟體部門:Android = Samsung”的危機更加成立!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兩年老的Mac Pro終於要升級了


最後一次升級是2010年7月的Mac Pro,在眾家Mac屢次升級的清況下,都單獨露空。不受親愛的大孤兒Mac Pro讓粉絲失望已達極端!
在再不升級就要集體抗議下,蘋果似乎聽到了,在6月11日的WWDC,謠言Mac Pro是要升級了。代號MD770LL/A--K5BPLUS,BETTER, BTR-USA 、MD771LL/--K5BPLUS,BEST,BTR-USA、MD772LL/A--K5BPLUS,ULTIMATE,BTR-USA。分別兩個是一般電腦級,一個是伺服器級。可能使用Intel新的Xeon E5 CPU。

希望不是謠言。在Thunderbolt下,Mac Pro的需求性已低?

Google買下QuickOffice:微軟的“進退兩難”


Google宣佈收購了知名的文書編輯軟體 QuickOffice。交易細節及金額似乎仍未正式公開。Quickoffice是眾所皆知的行動裝置文書編輯軟體,在iPhone等手觸控智慧型手機未出現以前,已聞名。在iPad推出後更是廣為使用 (官方說是300萬以上使用者)。原因就是QuickOffice以為微軟Office檔案相容的特性!
目前QuickOffice有iOS、Android Symbian 等版本,約有3億部行動裝置在使用Quickoffice。
Google 的技術總監Alan Warren表示將會把 QuickOffice的功能整合到現有的產品中。

老人:原本老人想寫一篇微軟的“進退兩難”
,就是想以QuickOffice的例子。有分析師認為,微軟不讓金雞蛋Office出現在非Windows 8的行動裝置上,就是想以PC Office的相容,來增加Windows 8平板或Windows Phone的號招力!這讓我想起了1997年,Steve Jobs班師回朝蘋果時的情況,請見“蘋果謎 1 Apple Quiz of the Week (2010.5.1)”和“蘋果謎 2. Apple Quiz of the Week (2010.5.2)”。微軟的確是在1997年入股蘋果,一億五千萬美元,主要是交換條件,一是蘋果不再控告微軟侵權,二是微軟答應繼續升級Office Mac版。當時Steve Jobs初回蘋果當執行長,他看出Office因為在當時已成為產業標準,蘋果電腦沒Office無法在商業上出頭,所以妥協。這是妙招。時代雜誌以這個故事發揮,以Jobs蹲著打電話的像片,當封面。很有創意!
微軟的策略和部分分析師以為目前的情況和1997年一樣,這是笑話!!!因為蘋果的iWork已漸成熟,加上iOS的iWork版,也漸被接受。Google的Google Drive更是已整合網路文書編輯運用。人們以不絕對需要Office!加上現在是“行動裝置”當道。目前情況是:
“拜託,拜託,你寄來的Office檔,我iPad和Android平板不能讀,請你換檔案格式寄來罷,否則我不收了!
現在更是企業消費端化“Consumerization”的時代,也是“BYOD和BYOA族”的時代。微軟呼風喚雨的時代已過去!也因如此,微軟可能於10月推出iPad版和Android版的Office,再慢,就沒機會了!
微軟,有人再會出錢求你出版iOS和Android版Office麼?別再幻想了!

Thunderbolt百家齊放:Buffalo推出2.5寸Thunderbolt行動碟


Intel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中大力推Thunderbolt,所以是時候了,Thunderbolt今年進入PC界,也是價格開始要跌時?
包括聯想Lenovo、宏碁Acer、華碩ASUS、Raidon、GIGABYTE、Universal Audio、MOTU、Blackmagic、Aja、Seagate、WD、LaCie、Netstor、QNAP、等廠商都推出Thunderbolt產品,含儲存裝置,主機板、電腦、顯示器、高速資料儲存裝置、影音裝置等。

繼Seagate後,日本Buffalo終於推出2.5寸Thunderbolt行動碟,亦同時支援USB 3.0。有1TB和500GB兩規格。和Seagate外接連接器不同,是機台內建。

老人:看來你我家中百年不當機的iMac,是要換新了?

IPv6網路今天正式啓動:The Future Is Forever

IPv6是Internet通訊協定(IP)的新版本。因為全球的網路使用的IP位址,在2011年初就已經將最後的位置分發完。為了應付將來IP不斷增長的需求,Internet Society今年初已正式宣佈,將在2012年6月6日正式啟用IPv6網路。
蘋果電腦早在2002年5月的系統OS X 10.2, Jaguar美洲豹,就開始已支援IPv6。根據蘋果網站

IPv6的主要優點是將位址大小從32位元(現 IPv4標準)增加到128位元。128位元的位址大小足以支援大量的位址,即使包含無效率的位址分配方式也足以應付。這可提供比目前更多的可用位址或節點。IPv6 也提供更多設定位址的方式和更簡易的自動設定。
根據預設,IPv6會自動設定,並且該預設設定足以滿足大部分使用IPv6電腦的需求。但是,如果網路管理者或 Internet 網路服務供應商特別告知您要手動設定 IPv6,則請依照下列說明。
若要手動設定電腦以使用 IPv6:
選擇“蘋果”>“系統偏好設定⋯”,然後按“網路”一下。
選擇要與IPv6搭配使用的網路服務,如乙太網路或AirPort。
按“進階”一下,然後按TCP/IP 一下。
從“設定IPv6”彈出式選單中選擇“手動”,並輸入IPv6位址、路由器位址,以及從網路管理者或Internet網路服務供應商處接收的前置長度。您的路由器位址可能是某些ISP所稱的閘道位址。

老人:IPv6會比目前的IPv4多出幾倍位址?
答案是:
79,228,162,514,264,337,593,543,950,336
所以“The Future Is Forever”!未來是無止盡的?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Mobile 行動”是這ㄧ個世紀的代號


Facebook將追隨Yahoo!的後步,幾年後消失於世界主要的舞台?沒人敢相信,就如2000年時沒人相信現在的Yahoo一樣。
前PayPal 副總裁Eric Jackson接受CNBC電視訪問時,就提出Facebook將在5-8年內,失去全球主要網路公司的霸主地位,情況就像現在的
Yahoo!一樣。
2000年網路泡沫化,當時代表的便是如入中天的Yahoo,而現在市值不到當時的十分之ㄧ。
Jackson根據Mark Cuban提出一個有關評論Facebook的IPO崩盤的理論:“Mobile is going to crush Facebook. The logic for Facebook's price decline is that they have a problem in mobile. They can't offer all the games they can in a browser. They can't offer the same ads or branding opportunities. 行平台將粉碎Facebook。Facebook的價格下跌的邏輯是,在行平台上它將踫到問題。在網路瀏覽器中,Facebook能提供的服務,在行動平台上都無法炮製。它不能提供相同的廣告或品牌的機會。”
Eric Jackson認為網路企業有三個世代。
第一個世代是像Yahooㄧ樣的大型入門網站。將各種內容聚集在同一個地方。
第二個世代是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站
第三個世代,則是行動設備平台
而Facebook在行動設備平台上將持續受困。因
為無論在那一代多成功,成功似乎都無法延續至下一代。以Google為例,無法打入社交網站世代。因此他預期,Facebook欲打入行動網站世代,也會面臨同樣艱難的挑戰。

老人:所以,
Computer----Mobile Computing?
Social Networking----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Computer Software----Mobile App?
“Mobile 行動”將是這ㄧ個世紀的代號!
沒有行動平台,就沒有未來!整個蘋果生態園區,就將進入一個以行動平台為主軸的生態區。智慧型手機iPhone、平板iPad、筆電MacBook Air、將是行動平台的裝置,透過App,取奪內容Content,缺一不可!
你買裝置,是買體系,不是買裝置!這就是老人所提“System : 買iPhone是買體制,不是買手機”的基礎。
所以如果你是Mark Zuckerberg,你會?
------------------------
跟蘋果合作!

微軟的Xbox Smartglass App讓平板當第二螢幕


微軟在6月4日的E3大會上,發表Smartglass App,其主要功能如蘋果AirPlay,就是放在iPad等行動裝置上的App,控制Xbox 360,雙向串流影視檔至電視上或行動裝置上。
在此Xbox 360有如蘋果的Apple TV之作用。
Smartglass將有iOS版、Android、Windows Phone、Windows 8 Tablet、等版本。

老人:微軟此招算是很聰明,讓Xbox 360進一步提升為圖訊視訊串流的“機上盒”,讓Xbox 360附加功能大躍進。看來各家公司都知道Content“內容”才是決勝點,硬體裝置規格的重要性沒有App提供可用的內容,是廢鐵!

台日聯合抗韓:Sony和HTC宏達電結盟,HTC版Playstation?


繼鴻海郭台銘入主日本Sharp,連日抗韓後,根據TechCrunch,台日聯軍再ㄧ棋,Sony和HTC宏達電結盟,HTC版Playstation即將出現江湖!
Sony把PlayStation的行動版,PlayStation Suite,改稱“PlayStation Mobile”,且進一步開放硬體架構的授權。Sony今年4月釋出的PlayStation程式創建框架(app creation framework)的試用版,將進一步因為硬體授權開放,而具市佔競爭力。
Sony可因為宏達電HTC的行動裝置硬體優勢,提高PlayStation抵抗其他遊戲機,尤其是微軟,的競爭力。一方面借合作提升自己行動裝置的硬體製造能力。
這也算是台灣技術的進一步受到該有的重視,另一方面宏達電HTC可因為和Sony結盟,可使它的行動裝置達到“求異”的目標,和其他廠,尤其是三星,產品定位分隔。

酷航Scoot Pte將在客艙提供iPad,理由是?減重!


新加坡廉價航空公司酷航Scoot Pte,將在4架波音777s飛機上提供iPad給顧客,取代電視等娛樂系統。理由是電視太重了,使用iPad減輕重量,可節省油料。
酷航的母公司,就是新加坡航空,已先前使用iPad,結果是的飛機少了7%的重量,但增加 40%的座位。
酷航經濟艙的乘客,每台iPad的出租費是新幣22新元,約17美元。商務艙的乘客則是免費提供。每台iPad皆已事先裝載娛樂系統,含電影、音樂、遊戲App、和電視節目。另外酷航也提供無線網點,讓乘客以手邊的iPad連上飛機上的無線網路。
新航倒不是第一家航空公司提供這樣的iPad服務,如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早在2011年12月就已提供iPad,取代機上娛樂系統。
不只是客艙,在駕駛座機艙,飛行員去年就在使用iPad上的電子飛行手冊 (electronic flight bags EFB),代替印刷版飛行手冊 (paper-based flight bags) 。 如美聯(American Airlines)航空、台灣長榮航空、美國空軍行動部等,見“美國空軍使用iPad,可買入18,000個 iPad 2”。這些都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的准許。

老人:你相信使用iPad代替飛機上的電視系統,可省下7%的飛機重量?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Sony日本股票跌破1000日圓,是32年來新低


Sony在日本股票在2000年3月盤中最高達1萬6950日圓。2012年最高是3月16日的1832日圓。在5月11日它跌到1135日圓,但災難還未完,今天盤中跌破1000日圓,最低990日圓,收1000日圓。
上星期五,6月1日,Sony在美國收12.65美元,也是歷史新低!市值只126.95億美元。相對與蘋果的5245.6億美元,一蘋果是41.32個Sony!@
沒有 Steve Jobs 的蘋果等於34個Sony:No Steve Jobs,Apple = 34 X Sony還只是4月28日的事而已!
Sony的四大經濟單元,分別是電視等電子產品部、電影、音樂、銀行(壽險),但電子部佔70%,卻也是虧錢的黑洞,其他3個部門都還在賺錢中,卻補不上黑洞。其中過去的金雞蛋,電視,更是無底洞。
事實上連連霸世界電視業已11年的三星電視部門都在虧錢了,何況是連一家自家的螢幕廠也無的Sony!

老人:事實上,光是日圓,去年就漲30%,今天1美元只換78.07日圓,1歐元只換97.05日圓,1台幣只能換2.63日圓。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在幣值大漲之餘,還能讓出口業賺錢的!Sony的兵敗如山倒,也是日本政府的死要面子之故 (舉自由市場?)!只有傻瓜和笨蛋才會相信,韓國韓圜和紅色中國的人民幣是自由沒被操控的!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美國線上電影市場爆發:Netflix的訂閱制受歡迎,後來居上蘋果



美國人或是全世界的人對於擁有電影的DVD或是實體租片已不感興趣!事實上實體店租片的霸主百視達影片出租店於2010年九月就已宣布倒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1999年開始起家的網路實體租片業的Netflix,沒店面,網路訂片,實體DVD郵寄送到家。
線上串流電影或是買電子檔電影則因為蘋果iTunes Movie Store的崛起,已正式起飛!而Netflix也趕上潮流,由傳統網路DVD租售在2007年轉向線上串流,在2010年成為美國最具優勢的科技公司之一。
不只是習慣改變,而線上電影市場的消費方式亦改變,而Netflix是後起之秀。
根據IHS,美國的線上電影市場2011年成長一倍以上,營收達9億9200萬美元,而且Netflix蓋過蘋果,拿下總體營收44%市場,高過蘋果的iTunes的32.3%。Netflix在2010年只有0.5%,而蘋果在2010年佔60.8%。這個市場2012年還會再成長一倍。
Netflix的成功是把租賣DVD轉向訂閱制 (subscription-based video-on-demand SVOD),超過了蘋果的iTunes的買賣線上電子檔DVD為主的經營模式。
訂閱或是租片制的優勢在於價格,以低廉的月費提供老片,又以低廉的租費提供新片。Neflix一方面電影資料庫龐大,擁有許多老片,一方面訂閱租費低廉,ㄧ次訂閱可看多片,馬上打入消費者的心。
所以線上電影市場的商業模式分為兩種,Netflix主宰訂閱市場,蘋果iTunes則繼續主宰線上租片部門。
Netflix在今年3月更進一步和蘋果合作,讓Apple TV用戶,直接註冊影音串流服務,並透過iTunes帳號付款。Netflix的經營顯示執行長Reed Hastings的過人之處!

不過Netflix並非沒憂慮,去年下半年視訊串流服務用戶因為漲價,傳出驟減80萬用戶,股價跌了近一半,也因為營收利潤不預期的大減,遭投資者集體控訴其可能隱匿營運實情。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新納米SIM卡規格定案:Nano-SIM比微型SIM小40%


歐洲電信協會ETSI在6月1日在日本宣布,定案了下一代“納米SIM卡”的標準化。新設計Nano-SIM,比目前的微型SIM小40%。尺寸可能為12.3毫米寬,8.8毫米長,0.67毫米厚。除了小以外,重點是和過去目前舊型SIM相容。目前的微型SIM卡是蘋果於2010年推出iPhone 4時第一使用。
目前的規格和蘋果提出的分案較吻合,對手另一以Nokia/RIM/Motorola 陣營提出的規格沒被採用,主要是提出的新規格和舊型SIM不相容。標準化未定案前,Nokia為此還事先提出警告,若它提出的規格沒被採用,將不釋放專利權!另外黑莓機RIM和Motorola Mobility事前也修正其外型規格,和蘋果提出的方案相近。
不過也不完全採用蘋果規格,新卡似乎使用切角設計。所以雙方互相退一步,以求全。細節仍不清楚,請看 The VergeMacWorld
小型SIM卡將可使微型行動裝置的空間運用更加方便,iPhone不用像其他手機ㄧ樣放大手機體積,也可使用在如手錶ㄧ樣大小的未來iWatch上?!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蘋果產品庫存每五天周轉一次,科技公司首位


根據Gartner分析2012年公司的產品供給縺效率的前25名排行,蘋果排名科技公司第1名,全部第2名。
Gartener分析年度庫存週轉率Annual Inventory Turnover Ratio,蘋果得分74.1,白話文就是蘋果的庫存大約每五天周轉一次!只有麥當勞的142.4分比蘋果高,大約2.5半周轉ㄧ次。科技股第2是以控制庫存成名的戴爾Dell,大約10天周轉ㄧ次,第三名是三星,大約21天周轉ㄧ次。其他亞馬遜Amazon,大約37天周轉ㄧ次。

事實上蘋果管控庫存成績如此之好,長久以來就是Tim Cook的功勞,也是Steve Jobs 1998年當初找他的原因之一!跟據AppleInsider,當年Tim Cook一進入蘋果,把庫存倉庫由19個減為10個,一下子就把庫存周轉由1個月變為6天。

蘋果員工的年薪



求職網站Glassdoor,透露出ㄧ位不具名的蘋果員工所提出的蘋果員工平均年薪。
1. 藝術設計總監 Art Director(平均年薪:美金133,664)
2. 高級軟體工程師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26,325)
3. 高級硬體工程師 Senior Hardware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24,893)
4. 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平均年薪:美金118,556)
5. 產品設計工程師 Product Design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16,019)
6. 資料庫管理員 Database Administrator(平均年薪:美金105,382)
7. 硬體工程師 Hardware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05,316)
8. 測試工程師 Test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04,926)
9. 韌體工程師 Firmware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03,985)
10. 軟體工程師 Software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03,883)
11. 高級系統工程師 Senior System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101,794)
12. 機械工程師 Mechnical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99,900)
13.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平均年薪:美金94,652)
14. 系統工程師 System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94,119)
15. 業務分析師 Business Analyst(平均年薪:美金87,768)
16. 軟體品管工程師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平均年薪:美金87,651)
17. 財務分析師 Financial Analyst(平均年薪:美金81,253)
18. 客戶經理 Account Exclusive(平均年薪:美金75,324)
19. 實習軟體工程師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平均年薪:美金61,152)
20. Apple Store 零售店經理 Apple Store Assistant Manager(平均年薪:美金49,176)
21. Apple Store 天才技術主導 Apple Store Lead Mac Genus(平均年薪:美金48,353)
22. Apple Store 天才技術員 Apple Store Mac Genus(平均年薪:美金38,937)

老人:23. 執行長 Steve Jobs CEO (平均年薪:美金1.00)
           Art > Engineer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Steve Jobs兩位老朋友在D10對他的評語:The Lessons of Steve Jobs


在AllThingsD的D10座談會中請了兩位早年就跟Steve Jobs相識的老朋友,Larry Ellison (甲骨文 Oracle的執行長)和Ed Catmull (皮卡斯Pixar總裁) ,來分享早期對Steve的觀感。這裡人早期在Steve Jobs離開蘋果的那一段時間跟Steve Jobs相處最久,最能反應他做事的態度。
Ed Catmull說道:“The way he negotiated, the way he interacted with people, didn't initially work well. Steve never came to a story meeting. It was actually pretty amazing. He trusted that others knew things he didn't. His heart intellectually was inside Apple. He knew the difference of when to be in it and how to support others. Steve談判的方式,他與人互動的方式,常常最初是沒辦法成功的。Steve從未出席皮卡斯電影的編劇故事會議。此事實際上是相當驚人的。他相信那些懂他自己不懂的人。他的心智力是來至蘋果原始內部的。他知道何時和如何支持別人的差異。”
Larry Ellison說道:“He wasn't trying to be rich. He wasn't trying to be famous. He wasn't trying to be powerful. He was obsessed with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building something that was beautiful. He was a bit of a control freak. He wanted to engineer every bit of the user experience. Steve did want to debate things. You had to be able to persuade him, but he would listen. The best idea wins. He wanted to build the best possible products. He had enough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te system to work with engineers as a great editor. He had Picasso's aesthetic and Edison's inventiveness.”他從未想成為有錢的富人,他從未想要成為有名氣的人,他從未想要成為有權利的人。但卻痴迷於創作和建設美麗的東西。你幾乎可稱他為控制狂。他想控制用戶體驗的每一個步驟。但是他沒反對辯論事情,只是你必須能夠說服他,他也會聽。最佳的創意總是贏家。他希望建立最好的產品。他有足夠的知識和了解整套系統,足以和工程師合作,是一個偉大的統合編輯者。所以Steve Jobs是個有著畢加索的審美觀和愛迪生的發明能力的人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Tim Cook在AllThingsD會談中的重點


第一次出席AllThingsD的Tim Cook是此次D10訪談中最受屬目的重點。
底下是他接受訪談時提出的重點:
1. 蘋果將在6月11日WWDC秀出讓你驚艷的產品
2. 他沒回答提出蘋果將生產電視,但卻暗示可能。他認為人們不認為現在的電視合乎現代生活的形態,而蘋果會自問“在這個電視領域裡,蘋果有發揮的餘地麼?能控制技術麼、能貢獻在這領域、能生產這希望的產品麼?這是蘋果對新產品一向的自問探討。”。蘋果今年(5個月)已售出270萬台Apple TV,而去年一整年Apple TV無升級,但卻仍售出280萬台。所以表示民眾和他自己都喜歡Apple TV。(這幾乎暗示“有”。 所以“Hobby”已跳出hobby階段!)
3. 他希望將來有些蘋果產品能在美國本土製作(這讓鴻海相關股票微跌)。但事實上許多蘋果零件也在美國製作,如A5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製作(三星),“iPhone的玻璃是在肯塔基州的工廠製做 (康寧的Gorilla GLAS廠在肯塔基州哈洛茲柏格)。但是,事實是,許多關鍵零部件製造業在美國根本不支持!在美國的工具和模具製造商的技能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後就開始走下坡!所以將來只能靠一個教育系統中根本性的改革,才能帶回一些過去的美國精神。還好目前“成千上萬”的App在美國開發工作。
4. 蘋果和Facebook的關係仍良好,暗示沒有排除和Facebook整合的可能。蘋果將進一步整合產品進入社交領域 (Apple doesn't have to own a social network. But does Apple have to be social? Yes.)。
5. 專利的訴訟是痛苦的 (痣瘡之痛 Pain in the Ass),但過去的專利法律是過時的,尤其是有關傳統必要(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專利的法制,譬如3G一但被全球公認為一致性必要的
“規格”,這種專利,就不應再擁有專利權。但相反的,對抄襲情況無法容忍。
6. Siri將持續發展和進步,潛力無窮,會有更“酷”的慨念發展出來。蘋果的Siri發展團隊已增加一倍。Siri不同於語音控制,是人類幻想擁有的人工語言智慧。Siri的重要,讓 iPhone 4S,的“S”,就是代表“Siri”!
7. 蘋果將繼續保密新產品的傳統,甚至於比過去更神秘一倍!但其他領域將和合作廠商、投資者更透明化。
8. 1988年Steve Jobs和他會談5分鐘後,他就決定離開當時的Compaq (後來被HP惠普併購),加入Steve Jobs的團隊。Steve Jobs的過世是他一生最悲哀的事件。但他接著便化悲憤為力量。Steve Jobs生前以迪士尼創辦人迪士尼過世時,員工不如何為繼為例子,要他“to never ask what he would do. Just do what's right. 不要自問若他活著時會怎樣做,只要往對的方向去做就對了”。他認為無人可取代Steve Jobs,所以他不會幻想去取代他!“Steve was a genius and a visionary. I've never viewed my role as to replace him. I think he's an irreplaceable person. Steve was an original. I don't think there's another one of those being made. I've never really felt the weight of trying to be Steve. It's just not who I am. It's not my goal in life. I am who I am, and I'm focused on that and being a great CEO of Apple…. I love every minute of it. It's an incredible place to be. It's my oxygen.”Steve Jobs是天才和遠見者。我不把自己角色定位為取代他。我認為他是無人可取代的。他完全就是原著。我不認為還有任何人可作出過去他做的成就。我從來不把模擬Steve Jobs當做我的重擔。因為這不是我是誰的問題。這不是我的人生目標。我就是我,而我的目標是做個一個偉大的蘋果執行長 ...... 我愛身為蘋果執行長的每一分鐘。蘋果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也正是我生命的氧氣!

Facebook股票盤中跌破30美元

謠言再起Facebook想製造Facebook Phone,加上想以ㄧ億美元買Face.com (臉部辨識),但市場開始擔心了 ....
股票終於跌到30美元以下,發文時最低29.51美元。以38美元承銷架上市而言,已跌22.4%。

PS: 最後收盤28.84美元,當日跌9.6%,上市後已跌24.1%。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蘋果Tim Cook可帶領蘋果的10大理由


Steve Jobs過世後,雖然許多人對Tim Cook能否帶領蘋果接受未來挑戰都有懷疑,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也讓許多人放心。
Don Reisinger在eWeek,提出Tim Cook值以當擔頂級執行長的10大理由:

1. There was no lag between CEOs:沒有執行長接手的滯後狀況
2. Look at the financials:注重財務情形
3. Morale is still high:士氣高昂
4. Handling China:良好處理中國市場
5. The secrecy is intact:仍維持保密的蘋果傳統
6. Overall quality has not slipped:整體素質品質不下滑
7. Employees love him:員工熱愛他
8. It all comes down to corporate maturing:帶領企業成熟
9. Market dominance:仍是市場的主導地位
10. Handling investors with care:關心和溝通投資者


老人:在維持蘋果的傳統中,他已小心建立自己風格,簡而言之,他比Steve Jobs更入世!Steve Jobs是藝術家,以藝術在帶領蘋果,他是有熱情的企業家,以心在帶領蘋果。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蘋果iPhone在歐洲的廣告展示力量大於美國


總部在歐洲倫敦的Adfonic分析全球行動裝置上的廣告展示,發現83%都在於蘋果的iOS和Android手機上。
蘋果的iOS是所佔比例最大,佔45%的全球網絡廣告展示,Android佔38%。
事實上這沒什麼稀奇,因為其他報告也是。但有趣的是,在歐洲,蘋果佔52%的廣告展示,高於其他區域!在美國以Android最高,佔46%。
Symbian系統相對在非洲和亞洲較流行,非洲20%,亞洲8%,其他洲的廣告都少不足為道。

類別而言,遊戲App有全球最高的廣告點擊率
,並可產生最高的發行商和開發商盈利。


為何蘋果iPhone在歐洲的廣告展示力量大於Android,而不是在美國?尤其iPhone在歐洲的市佔率比美國的市佔率更低。所以表示歐美兩區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習慣不同!但一時無法知道何不同?

蘋果股票將達1000美元的10大理由


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Gene Munster一向是相當受重視的蘋果股票分析專家,雖然他一向都是低估蘋果的財報和股票,讓業餘專家取笑。但這一次他也“牛”起來,預估蘋果股票將達1000美元。
他舉出十大理由
1. 積極的新產品線:12個月內將有新iPhone、iMac、iPad、和全新蘋果電視。
2. 有時以來聲勢最大的iPhone 5 : 10月上市的新iPhone將是有時以來最大的產品升級和消費電子產品的上市。
3. 蘋果電視:2013年
4. 電訊供應商繼續補貼iPhone
5. 40%的高利潤:至少持續未來3年以上
6. “移植心臟”策略:這是蘋果淘汰老產品的策略:盡快消除老舊產品、精簡產品線、確保最佳的零件價格(轉化為更高的利潤)。?ㄌㄩ
7. 中國市場的起步:在中國,iPhone和iPad才算是剛剛起步。
8. 平板將大於PC:到2020年全球的平板的產量超越電腦。而iPad在此領域遙遙領先。
9. 商業市場的起步:蘋果重視消費者市場,商業上的市場都算是起步,但企業“消費端化comsumerization”正要開始。
10. 蘋果龐大的用戶基礎:蘋果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平台軟硬體服務商。雖然蘋果營運其服務(iTunes中的App Store等),略高於它自己其他的盈虧平衡。但這些服務使蘋果的硬件平台都非常巨大,非常“黏”。一旦你給了蘋果你的信用卡號碼,你會堅持圍繞在它的生態圈內。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想在jOBS電影內咖一角?得是嬉皮才行!




由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主演的電影
“jOBS”6月開拍在即,電影會在Steve Jobs的童年家鄉Los Altos取景。由於Steve Jobs生於1955年2月24日,成長的過程跟老人一樣深受“嬉皮”反戰文化的影響。那個時代年輕人都是長髮被肩,年少輕狂。所以電影公司徵求有著70年代,典型留長髮、鬢角、腮鬍的人來拍電影配景。
所以如果你有一頭長發,是個有著復古風格的男人還是女人,你就有機會在電影內出現!
同樣的,電影公司也徵求1965年左右到1973年的車子。
不過何條件的妳可不要幻想當女主角,至少機會已少了一個,因為Ahna O’Reilly已內定演Steve Jobs的第一任女朋友,生下Lisa的Chris-Ann Brennan。


老人:難怪加州舊金山Los Altos一帶,最近留長髮腮鬍的人特別多?!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智慧型手機上網流量72%經由iPhone,平板上網流量95%經iPad

行動廣告公司Chitika四月時分析行動北美上網流量的市佔,發現71%的行動裝置主要經由蘋果的iOS裝置,延續過去一年多來的傳統。
Chitika剛發表的新分析,趨勢仍然一樣:
1. 整體的上網流量20.2%經由行動觸控裝置,而傳統的電腦上網,79.8%,第一次幾乎不到五分之四。
2. 電腦上網PC佔85%,蘋果麥金塔只13%
3. 智慧型手機上網流量佔整體的14.6%,其中72%經由iPhone,Android佔26%,其他2%。
4. 平板上網流量佔整體上網的5.6%,其中95%經由iPad,其他非iPad的平板佔不到5%。
6. 行動裝置上網中iOS佔78.4%

相對老人剛剛報告的IDC的2012年第一季分析報告,Android市佔率達59%,而蘋果iPhone佔23%,所以Android手機是蘋果iPhone的2.57倍。Android新手機數量上升的速度大於iPhone,有拉大的趨勢。而根據NPD,2012年第ㄧ季iPad佔平板62.8%,市佔跟去年大約一樣。所以iPad和非iPad比是1.69:1。雖然全美和全球的比例可能不同,但差異不大 (雖非北美區的Android系統佔率更大於北美區)。所以“數量”相對少的iPhone其上網流量卻再一度遠大於Android手機,且趨勢向上!
換算預估每一隻iPhone上網流量可能是Android手機的7.1倍!平板上網更是差異大,每一隻iPad是非iPad平版的11.2倍
所以Android系統的“數量”和上網使用狀況不成比率!和iOS相反!而趨勢看來仍會繼續,且矛盾愈來愈大!

Tim Cook上財富雜誌的封面:How Tim Cook is changing Apple


Tim Cook上了財富雜誌封面,封面故事:“How Tim Cook is changing Apple”。

五月中,蘋果董事Mickey Drexler在Fast Company的座談會時除透露,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生前曾夢想打造自己設計的汽車(見iCar 愛車蘋果族?),另外,還說出他對Tim Cook的看法:很同情Tim Cook的處境
Why?

The best job to have: Take over a company that's doing poorly。Never take over a company that's doing great. You know, I love Tim Cook, but I wouldn't want his job!世上最好的工作:去接手一個很差就要倒閉的公司。絕對不要接一個偉大成功的公司。我喜歡Tim Cook,但我絕對不會去接手他的工作!
也許,Tim Cook的處境,由這一句話就可知道!
Tim Cook如何改變蘋果,帶出自己的風格,但又能讓蘋果繼續前進?..... DNA
也許Tim Cook自己的舉動最能說明一切:

Tim Cook在今年3月已宣布會放棄股息,當時蘋果宣佈將支付每股2.65美元的現金股利給股東
。Tim Cook的股息為未來10年獎勵配發給他的112.5萬股股票所帶來的股息。蘋果5月24日在交付主管機關SEC的文件中正式宣布這項消息。股息多少?
區區放棄7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