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蘋果股票第一次單價超過Google


蘋果股票4月5日再創歷史新高,升1.5%,9.37美元,達633.68美元,市值達5908.24億美元。收盤價和市值都創歷史新高。Steve Jobs在2011年10月5月過世後,至2012年4月5日為止蘋果股價漲幅高達67.53%
而Google股價收盤632.32美元,市值2055.90億美元。所以歷史以來蘋果股票單價第一次超過Google。


蘋果目前的市值現在已超越Google、微軟、惠普HP、戴爾Dell、黑莓機RIM、微軟、Nokia、超微AMD、摩托羅拉(Motorola Mobility)市值的總合。


目前全美股票單價最高,邁向1000美元的,除蘋果和Google外,還有線上旅遊公司Priceline (756.8美元) 和微創手術Intuitive Surgical (545.24美元) 兩家公司。

Taiwan Story 台灣故事:低薪、人才外流、中國內陸化


根據國內外新聞,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人力部長尚達曼 Tharman Shanmugaratnam 3月4日被詢問到新加坡引進國外人才會影響本國畢業生就業機會時提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 Taiwan Story”而喪失新加坡在全球的競爭優勢。”他引述一項針對台灣人才移動所做的調查表示,台灣人平均薪資下降,原因在於台灣對於外國人才採閉關政策。同時台灣最優秀且最聰明的人才正快速移往國外。

Taiwan Story 就是低薪、人才外流!而這個Story已舉世聞名!
事實上,造成這個“Taiwan Story 台灣故事”或是“台灣經驗”,就是台灣的政府!台灣政府ㄧ切靠邊靠攏中國,反讓中國看不起台灣,最後台灣變為中國內陸化,使台灣抬不起頭來!要不信看看台灣的中國時報就可知,和中國內陸報有何差別?
中國薪水低,你台灣都要依賴我,台灣憑什麼有高薪?


所以台灣鴻海要提高台灣工資,竟然也成世界的大新聞,國外到處都在報導,唯獨台灣自己新聞將其“小”化,盡量不提也罷!?

所以台灣故事館有新故事了?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手機廠利潤集中於蘋果75-80%和三星15-20%

雖然Android手機滿街跑,最近一次的報告到2月底佔率超過50%,但兩三年以來手機的利潤都集中於蘋果,佔約50%至60%。
但最近一季利潤分布有進一步的變化。根據Canaccorid Genuity,一是蘋果進一步提升,佔約全球手機利潤的80%,二是三星的崛起,佔15%。
如果不相信,根據瑞銀的報告,蘋果的利潤佔75%,三星的利潤率提升至接近20%。

所以蘋果加三星佔95%!@其他廠如HTC、Nokia等加起來全部只有5%!

老人:中國人對任何人、事、物多會有被害犯想,因此陰謀論特多!蘋果和鴻海因為“血汗工廠”而受人權調查,原本對蘋果和鴻海都屬不利。但套上“陰謀論”於是產生:
因為“血汗工廠”使工人不能加工,鴻海也得提工資。於是代工費加高,使原始公司的成本加高!事件是蘋果借力使力,是故意讓人權調查!因為蘋果量大,成本小,但其他公司就可能因為原本就薄到不行的利潤,因代工公司的代工費提高而進一步薄下去!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股市分析師連續調高蘋果股價,1000美元可見?市值一兆美元?


蘋果股票連續破歷史紀錄,而前景仍看不到終點。股票分析師
Topeka Capital Market的Brian White在以前蘋果股票還在300多美元時就曾經預測蘋果股票目標價將達600美元以上,現在看起來已達陣,所以他再度調高蘋果股票目標價到2013年將達1001美元!四月2日Piper Jaffray的Gene Munster再把蘋果的股價調高到910美元,到2014年將破1000美元。
所以蘋果市值將可達一兆美元?!(歷史上從未有過)
Piper Jaffray調高蘋果剛結束的此季iPhone將賣出3110萬隻 (原預測 2810萬隻),iPad 1380萬台 (原預測1010萬台)。


Piper Jaffray秀出一個有趣的圖表,如上,顯示由2008年1月1日到2012年3月28日,蘋果市值漲219%,但全美所有上市公司市值跌8%!而四年下來,原先有名氣的科技公司市值全部大跌:
微軟跌21%。
惠普跌65%。
戴爾跌42%。
Sony跌63%。
Nokia跌86%。
RIM黑莓跌89%。

蘋果的成功是架踏在其他IT公司的肩膀上!

美國高中生三個一個有iPhone,近四個一個有iPad


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的第23次的青少年調查報告出爐,5600個美國高中生中34%已有iPhone40%打算未來六月買iPhone。2011年春的調查,學生有iPhone的佔17%,到秋季升至23%。所以iPhone在高中生的心目中和擁有率正在急速上升中。

美國高中生中現在34%也已有平板,2011年春的調查,學生有平板的佔22%,到秋季升至29%。有平板的學生,70%有iPad (所以全部學生中23.8%有iPad),其他Android佔19%,Kindle Fires佔11%。有19%打算未來六月買平板,其中80%選iPad,所以未來6個月打算買iPad的有15.2%
有iPad的學生,53%也有iPhone!


老人:小孩、學生、老人、是蘋果的未來!

蘋果股票連兩日破歷史紀錄,是戴爾的20倍,Sony的28倍


蘋果股票連兩日破歷史紀錄,先於四月2日漲19.13美元,漲
3.19%,收歷史新高618.68美元,市值5768.1億。但四月3日又再漲10.69美元,漲1.73%,再創歷史新高629.32美元,市值 5768.1億。
第二名是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4045.4億美元。

戴爾Dell的市值292.7億美元,蘋果已是戴爾的20倍。Sony是 205.億美元,蘋果已是Sony的28倍。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視網膜新iPad有98%滿意度,只4%認為熱度是個問題


根據ChangeWave Research三月底對200個新iPad用戶的調查,新iPad有很高的滿意度,98%,其中82%很滿意,16%滿意。只2%有點不滿意,沒人不滿意。而在2月時,對舊版iPad的滿意度為97%,74%很滿意,23%滿意。

對新iPad,讓人滿意的就是視網膜,其次為電池續航力。

最 不滿意的為價格,次為電訊上網費用。

而大家所關心的熱度Heatgate問題,根本不存在。只4%認為熱度是問題!

廁所新殺手iPad:造成痔瘡


老人以前幽iPad,說它是“便器指電 Commode-top”,因為許多人帶它上廁所,見“老人家指電(iPad)的初使用心得”。而蘋果上癮症候群之一的症狀就是帶iPhone或是iPad上廁所,見“蘋果上癮症候群之一:iPhone上癮症候群”,或是“智慧型手機強迫症”。
事實上當科技進入廁所時,問題就很多...見“當科技(iPhone iPad)進入廁所時......”。
現在iPad又多了一個罪名:造成痔瘡!!??
根據 Dr. Rodrigo Fulano醫師4月1日的報告,使用iPad的人造成痔瘡的機率大增。尤其西式便器本來就不能坐太久。


老人:
看來你也可告上蘋果,因為蘋果沒警告你不可在蹲坐廁所時使用iPad!!!
不過這位醫師是在愚人節報導的,可不要太認真?!不要又被老人....
不過不管你如何使用iPad和iPhone,要常洗手。
另外沒事不要碰別人的iPad或是iPhone!切記老人的話!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把新iPad置為平板首選


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因為名稱取得好,使它看來好像是“官方”機構一樣,實際上非也,但因此取奪不知情民眾的信任。就好像台灣的民間藥物“救心”一樣,因為名稱讓許多有心臟病的病人因而延誤就醫。
所以看看就可。一星期以前它才把新iPad的熱度吵的像“熱門Heatgage”。測出iPad有高達116度華氏的溫度。

4月2日新報告出門,竟把新iPad置為平板首選!
看來可煮蛋的視網膜iPad也仍買來廚房用?
看來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是有壓力,因為它以往不建議大家買的iPhone仍然熱銷的破歷史記錄?

蘋果iAd降價搶市


蘋果在2010年iAd推出後,蘋果對其成績一直沒很滿意。雖然最近根據IDC,雖然蘋果的iAd只有在蘋果的iOS上有之,但在2011年美國,蘋果的iAd佔行動網路平面廣告營收的15%(見Google的行動網路廣告營收80%來自蘋果iOS,只有20%來自Android),Google佔24%。顯然地蘋果在自家的平台上,廣告落入他人之手,是不滿意,還是想更進一步。
價格是主因,因為一開始蘋果取50%利潤,加入費用100萬美元。但後來降至40%,加入費用50萬美元。今年2月中蘋果進一步將加入費用降至10萬美元。現在根據The Next Web,蘋果進一步將抽取費用降至30%,發展商得70%。

一般認為這是正面的,因為畢竟佣費太高還是不合理,尤其廣告還是發展商的旁門收入。

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演Steve Jobs


Steve Jobs過世後,Sony買下的Steve Jobs傳記的電影版,誰來演Steve Jobs最恰當一直都是有趣得議題。去年11月Hollyscoop提出了幾個人選,見“急診室的春天 ER:誰適合演 Steve Jobs?”,分別是Ryan Gosling 雷恩葛斯林、ED Norton 愛德華諾頓、Raiph Flennes 雷夫范恩斯、Tom Hanks 湯姆漢克斯、Jason Bateman 傑森貝特曼。有網友Taligent提出應該把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加入,老人也贊成。
現在有消息提出 (Variety Magazine),的確是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獲選!導演是Joshua Michael Stern (2008年執法風暴Swing vote等),據本是Matt Whiteley編寫。

老人:急診室不再有春天?
Killer的家庭,蝴蝶效應,正在台灣第四台上演中,他適合嗎?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日本和美國的消費者對iPad的看法和觀念不同,反應最初平板的認知差異


Steve Jobs在2010年推出iPad時的演講,提出反問,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中有無空間?他的答案是iPad。就此開始了後PC時代,見“何謂“後PC”世界、“後PC”時代?”。
兩年過後對iPad或是平板的定義和認知還是有歧見,認知歧見不但出現於系統廠商,如Google和微軟,也出現於消費端。事實上系統廠商的認知歧見讓原本就最早開始起跑一路領先的蘋果iPad更有利地逮到更多的機會來繼續拉大領先。非蘋果的平板製造廠商的平板定位問題,亦和Google和微軟一樣,誤入歧路,如華碩 (這使華碩平板叫好不叫座,後續)。而消費端也常常受歷史習慣、系統廠商、平板製造商的誤導,而一開始有不同的平板認知慨念。

來自日本的Business Wire報導Dentsu Innovation Institute的調查,亦發現日本和美國的消費者對iPad的看法和觀念的不同。主要差異如下。

1. 平板心中的地位:日本人51%人認為平板較近於個人電腦,美國人57%人認為平板較近於智慧型手機。所以日本人想把平板當PC操作,美國人利用平板App多,視為智慧型手機的延伸。
2. 平板使用媒體情況:美國人日常常把把平板當媒體裝置。但日本人除社交用 (26%) 和使用視訊串流交換 Video (21%) 外,日常使用平板少。美國人同樣使用平板或智慧型手機看視訊電視時,用平板表達意見的機率較高,36% 對 24%。
3. 平板使用e-book情況:e-book的使用在美國多,35%,但日本只 6%。但無論美國或日本,尤其是美國利用平板看 e-book將成潮流。
4. 平板在社交媒體上的地位:美國人把平板當社交主要工具的使用性比日本大,38%對日本的 18%。

老人:美國和日本稍微的差異事實上反映了大眾對剛接觸iPad或平板時的最初映像和認知會反映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上,但最終一定會因為“使用者經驗”而融合一致。iPad的地位的確和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有重疊處,但想把iPad當電腦用的人,最終會失望,因為iPad無法取代電腦,以為智慧型手機可取代iPad的人,最終也會失望,因為目的用處和UI不同! 一但你把手中的裝置當做其他不同類的裝置來操作時,最終你會因為“使用者經驗”的失望而放棄。
在顧客端是這樣,在廠商也一樣!當顧客端的“使用者經驗”差時,將來他不會再買也不會再建議他人買同樣裝置,最終導致廠商產品賣不出去。同樣的ㄧ開始就誤會平板地位的廠商,
因慨念而導致設計錯誤,可欺騙一時的顧客,當最終產品還是賣不出去。以為平板和智慧型手機可用同樣App的Google,就是患這個錯誤,以為平板不過就是變型傳統電腦的微軟,也就是患同樣另一端的錯誤,所以讓蘋果iPad所向無敵!
Steve Jobs強調的“使用者經驗”和裝置的成功有絕對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但不知為何又忘了?

Apple Buy Sony: 蘋果宣佈入主Sony,瞄準電視等家電市場

Apple & Sony
Sony宣佈美國蘋果公司Apple將於今日入主Sony:
TOKYO (AFP) - Japanese electronics giant Sony on Sunday will announce a tie-up with Apple Inc. Details will be announced later this week.
短時間內,Sony仍將獨立操作。此新聞將對下週開盤的全球股市產生巨爆彈!
兩年以來的謠言成真!過去的蘋果買賣謠言除Sony外,含Adobe和迪士尼Disney等。
截至2012年3月30日的股市,蘋果的市值達5686億美元,Sony只有210億美元。蘋果市值整整是Sony的27倍!蘋果如入中天,Sony每況愈下,蘋果滿手現金,Sony日日虧損,但在市場上仍各有長短處。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是雙贏的局面,也簡單代表蘋果瞄準全球電視市場的野心!Sony同時宣佈將恢復機器狗AIBO的開發

此項買賣的意義:
對蘋果而言:
1. 代表蘋果進入所有家電市場的領域。35年來的蘋果主要在電腦領域,iOS裝置讓蘋果在後PC時代,進入家中客廳中。但將來的決勝點,不只在目前狹義的IT相關產業,也在所有的家電中。因為將來家庭中所有的器材都將受個人電腦控制。家中的門窗、溫度冷暖器、電燈、廚房的一切、汽車、等等,都將統合受個人的行動觸控裝置(將來含蘋果手錶)控制。蘋果需要Sony既有的家電技術和市場。
2. 代表蘋果進入新一代電視市場的決心。Apple TV謠言多年,但除了人機界面的難度外,電視機市場是一個多家殺戮戰場,蘋果Apple TV前途未料。但如加入Sony既有的電視品牌領先市場,加上蘋果的軟體能力,一舉改變傳統電視機市場的能力將大增。
3. 代表蘋果進入人工智慧機器人市場的領域。人工智慧機器人是世界的未來,日本在此領域領導全球,但苦無資金。蘋果買入Sony,代表蘋果軟體和Sony硬體結合的無限想象空間。Sony同時宣佈將恢復機器狗AIBO的開發,更是顯示未來的蘋果方向。
4. 代表蘋果進入高階遊戲硬體市場的領域。蘋果的iOS遊戲App加上AirPlay,已證明是打倒目前攜帶型遊戲機的前兆。但在高階遊戲機領域,蘋果仍無法站一腳之力,而Sony也面對微軟X-Box的威脅。蘋果和Sony結合,一方面帶入目前Sony Playstation的既有遊戲軟體,一方面讓iOS遊戲App的整合進入高階遊戲機領域,將激發市場的佔率。
5. 代表蘋果更進一步入主電影、音樂硬體市場的企圖。Sony擁有Sony Music Entertainment和Sony Pictures,在音樂和電影屆均佔一席之地,蘋果買入Sony,將真正擁有音樂和電影公司,使蘋果的Apple TV和iTunes Music Store更上一層樓。將真正上下控制電影和音樂產業!

對Sony而言:
1. 代表Sony將是世界的公司。Made-In-Japan 的時代已過去。Sony無法各個角度、各個領域、一把抓,唯有加入全球的能量,才能發揮。Sony的改變,也代表日本的改變。是另一個“日本維新”,是“日本維新”!
2. Sony的硬體開發能力得以延續。
3. Sony得到資金的注入,Sony和蘋果將對死對頭,韓國三星,產生絕大的壓力。
4. Sony的品牌形像得以重建。

所以老人在一笑中,寄以厚望!Steve Jobs 地下也可瞑目!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排名十名外的蘋果終於進入日本消費品牌王座


蘋果很早就進入日本,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本是蘋果在海外市佔第一的國家。二十年前老人每次去日本時都會買蘋果周邊回來。所以很多人會以為蘋果現在以iPhone或iPad攻佔日本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事實非也,雖然iPhone或iPad成功攻佔日本,三年前2009年蘋果在日本的消費端品牌排行是64名!到去年2011年蘋果在日本的品牌排行還在十名外,是第11名!Google是第一。
現在根據Nikkei新公佈的日本消費品牌排行,蘋果終於站上首位:
前十名是:

1. Apple,去年第11
2.Google,去年第1
3. Uniqlo,去年第2
4. YouTube,去年第7
5. Disney,去年第6
6. McDonalds,去年第4
7. Panasonic,去年第3
8. Nissan,去年第5
9. Dyson,去年第39
10. Rakute,去年第9
在企業的品牌排行,蘋果第2,第一是Toyota。

老人:請注意在日本人心目中Sony早已不是品牌指標!

美國Android手機成長停滯,蘋果iPhone搶市


許許多多人,尤其是專家,再也忍耐不住了!
因為反蘋果的所謂“封鎖”,許許多多的專家選擇Android的“自由”手機。但兩年多來,證明了Google Android的自由,是給於手機廠商和電訊商,而不是給於消費者。消費者除了盜版App的自由外,系統升級,等等有關系統操作的自由被剝削了。因為“自由 ”控制在手機廠商和電訊商手中。
ZDNET的技術專欄作家,Android的死忠, Jason Perlow,在他的文章“I'm sick to death of Android”,道出了所有Android使用者的憤怒和失望。
他代表技術宅男的不滿,但平民大眾可能不是那樣快速知情,尤其是第一次剛買入智慧型手機的大眾。在第一次購買,價格可能最重要。但是數據最後仍會說話:
根據Nielsen的分析報告,在最近3個月新買智慧型手機者只有48%選用Android,數據跟過去以來Android市佔率一樣。顯示Android手機的銷售停滯,如下圖。
但相反的最近3個月新買智慧型手機者有43%選用iPhone,比過去的32%市佔率跳升10%。
Android推出以來,Android市佔率升高,主要是吃掉黑莓機或是微軟Window手機的市佔率,但現在黑莓機或是微軟Window手機的市佔率,是被蘋果吃掉!
美國人智慧型手機的穿透率在2月第一次達一半,49.7%。賣的“貴”的iPhone仍大受歡迎,Why?也許也只有在ZDNET的Jason Perlow文章“I'm sick to death of Android”“讓我氣得要死的Android”文章裡能得知!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沒加班,沒加班費,錢少了,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 補賞你損失的錢?


美國人是地球上最天真的人!
美國人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像美國一樣,一星期工作4到5天,一天7到8小時,就可養家?就可每週假日出外旅遊?
蘋果讓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檢視鴻海,用美國標準來看當然一定會有問題,即就是用美國標準的三分之一來看,也會有問題!
但是改善後的鴻海卻可能是全中國最好的!
問題是除鴻海外,沒有一家外商公司肯讓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檢視!~也根本沒有一家中國公司,私人或是政府,讓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檢視!
所以完全沒有比較!完全沒有對照組!對照組就是美國!
其他公司根本不理會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的要求檢視!其他公司不歡迎它!蘋果以外其他國公司,如HP、Dell等,還根本怕FLA檢視影響其公司營運!

今天來自鴻海代工廠的員工提出問題:
為何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檢視後,就沒加工!?”,見AppleInsider,“Foxconn workers question why hours are being cut after FLA review”。
沒加班,沒加班費,錢少了,美國公平勞工協會 (FLA) 補賞你損失的錢?

美國人不了解除美國外世界其他公司都是“血汗工廠”!

牛市因為吃蘋果?


老人才剛報導的新聞(蘋果一家獨大屈扭科技股的頹勢),現在又有更新。
Barclays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在29日的報導指出,蘋果股價在今年第一季的漲勢,貢獻了S&P 500指數漲幅的15%。其獲利成長則幾乎佔了該指數所包含企業較去年同期獲利成長的全部。蘋果對S&P 500漲幅的貢獻幅度,佔其指數權值的四倍。
S&P 500第一季獲利成長年率估計僅1.4%,若扣除蘋果,則為零!

“ㄧ家公司股票對指數中價格報酬率提供了超額貢獻,是否合理?由無危險?”(“Is it rational to expect a single stock to provide outsized contributions to the index price return? On balance, the outlook for first-quarter earnings reports is mixed at best; any slip-ups from Apple could be costly to equity investors”)

老人:這就是一家獨大的問題!尤其美國非科技股公司還看不出前景時。

Paper by FiftyThree


Paper by FiftyThree from FiftyThree on Vimeo.
畫圖App,Paper by 53,剛上蘋果App Store就引起注意。雖然免費,但多買畫筆就要錢 (In-App)讓人臭罵,但還是不錯啦,至少可“試用”?
Paper by FiftyThree免費。


Google的行動網路廣告營收80%來自蘋果iOS,只有20%來自Android


此事Google早知道,只是沒說出來。
根據IDC,雖然蘋果的iAd只有在蘋果的iOS上有之,但在2011年美國,蘋果的iAd佔行動網路平面廣告營收的15%。Google佔24%。
根據AppleInsider,Google的行動網路廣告營收80%來自蘋果iOS,只有20%來自自家的Android。事實上由2008年到2011年,由Android來的營收少於5億5千萬美元,僅佔其行動裝置廣告的一小部份。

老人:老人提過多次的觀念“Goolge Android 和 Apple iOS 市場不同”,這又是另一例!

iPhone 4S 和 Canon 5D Mark II 的戰爭

在Flickr上,近年來最常見的“相機”都是iPhone天下。去年2011年4月,iPhone 4 取代 iPhone 3GS成為最受歡迎的手機 (見iPhone 4單獨企圖搶回Flickr相機王座),今年2月iPhone 4S取代iPhone 4坐上王座。見下表,iPhone 4S超越 Canon EOS 5D Mark II、Nikon D90、Canon EOS REBEL T2i、Canon EOS 7D。
此事在Canon EOS 5D Mark II 的擁護者來說當然不是好事,現在 Canon EOS 5D Mark II 絕地大反攻。Flickr今天早上最新發表的報告,Canon EOS 5D Mark II 終於略超越 iPhone 4S,如上圖。3月28日 Canon EOS 5D Mark II 有4643張相片發表,iPhone 4S有4460張相片

加油!加油!加油!
有關 Canon EOS 5D Mark II 和 iPhone 4S 的像片比較,請看“Canon 5D MKII 和 iPhone 4S 的相片”。
三月17日全台開賣,單機111,900台幣,新發表的 Canon 5D MK III ,也趕快加入戰場吧!


最受員工敬仰的老闆:Tim Cook,97%認同他


有些時候數據會高的讓人懷疑,但這卻是真的:97%的蘋果員工認同執行長Tim Cook的作為!
根據求職網站Glassdoor com,Tim Cook的員工認同率(approval rate)達97%。
這個“America's Favorite Bosses”的名單,除Tim Cook第一名外,其它是:
2. Jim Turley: Ernst & Young
3. Paul Jacobs: Qualcomm
4. Ken Chenault: American Express
5. Larry Page: Google
6. Paul Otellini: Intel
7. Pierre Nanterme: Accenture
8. Paul Maritz: VMware
9. Howard Schultz: Starbucks
10. Blake Nordstrom: Nordstrom

所以Tim Cook已走出自己的路!目前為止,在各個方向都可看出來他帶領蘋果的能力。(Steve Jobs最後一年曾得95%。)

黑莓機的聖誕危機:營收轉盈為虧,高層下台

去年蘋果iPhone 4S在聖誕季大爆發,幾乎使所有的IT公司和手機公司都受炸彈波擊。黑莓機的加拿大公司RIM當然也不例外,上個星期傳出在它的家鄉加拿大,市佔率下降,王座輸給蘋果iPhone。 昨天RIM公佈2011年第4季財報(到3月3日為止,算法和日本類似,會計年度第4季在次年3月結算,12.1.2.為第四季,美國算是次年度第一季),公司營收的季報年萎縮25%,季下降19%!完全看不到傳統聖誕季的季節氣氛!
黑莓機銷售季下降21%,只售出1110萬黑莓機。PlayBook出貨50萬台。
一切不如市場預期,股票聞聲下跌8-9%。
RIM聯合執行長Jim Balsillie宣布離開公司董事會,技術總監David Yach宣告退休,同時營運長Jim Rowan也離職求去。人去樓空?
今年1月才接任執行長的Thorsten Heins,解決的方案之一竟含“求售公司”和“放棄消費端市場”!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新聞記者用iPhone 4S採訪新聞?


美國新聞媒體巨頭 Gannett (USA Today等)決定供給它全國各地1000個的記者,以iPhone4S作為現場報導、編輯、廣播工具。公司去年12月開始推廣這個方案,一開始選用iPhone,但將來可能推廣到使用iPad。
該公司使用的App有iMovie、SpliceQik
Brightcove's Mobile Upload、等。

所以將來在你身旁拍照或攝影者可能是記者!

MacBook Touch



 不錯的假想。

帶給你勝利的漂亮女人:Siri

“Siri”是iPhone 4S的賣點之一。
根據Cult of Mac,“Siri”是挪威語,意指“帶給你勝利的漂亮女人beautiful woman who leads you to victory”。
據說當初Steve Jobs不太喜歡“Siri”這個名字,因為有點娘?但他過世前還想不出更好的名字。
而根據Siri的原創公司創辦人之一的 Dag Kittlaus,“Siri”是他在挪威時公司內一個女生的名字,而後他也想把自己女兒取名為Siri。最後這個語音搜尋回答軟體就取名為Siri,因為容易拼音。

Siri也名符其實,她也的確帶來蘋果的勝利:iPhone 4S的大賣特賣!

一半美國家庭有蘋果產品,4個老年人1 個有蘋果產品



根據CNBC“All-America Economic survey”,約一半,51%,美國家庭有蘋果產品,所以美國有5500萬個家庭至少有iPhone、iPad、iPod或Mac。而且不止一個產品,全部平均起來每個美國家庭有1.6個蘋果產品。22%的家庭有3個以上蘋果產品。
沒有蘋果產品的家庭10分之一在未來一年內亦可能買蘋果產品,全部而言4分之一的家庭未來一年內也會買蘋果產品。
所以如果統計屬真,蘋果進入家庭的速度很驚人
會賺錢的人有蘋果的機率當然更大,年收入在7萬5千美元以上的77%有蘋果產品,而年收入在3萬美元以下只有的28%有蘋果產品。
有小孩的家庭61%有蘋果產品,沒有小孩的家庭只48%有蘋果產品。
所以如果統計屬真,小孩愛蘋果產品,帶領家長進入蘋果園地。
年紀的影響不如想象中大,18到34歲和35到49歲一樣都有63%有蘋果產品。而50到64歲中有50%有蘋果產品。大於65歲的26%有蘋果產品。所以年紀不是問題,老年人四分之一有蘋果產品
所以如果統計屬真,蘋果在老人市場的前途無量!(見“iPad怪現象之五:老人更需要”和“台灣iPad代言人: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女士”)


老人:這就是蘋果股票漲不停的背面原動力。當產品不限於科技宅男,而在於家庭成員時,當產品不限於年輕人,而在於老人時.....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電子報和電子雜誌新希望:iPad的Newsstand一天進賬7萬美金

電子報和電子雜誌是報業和雜誌業不得不走的路,尤其是後PC時代行動觸控裝置的時代來臨時。但許許多多的未知數,讓業者擔心,尤其早期的業界失敗者,如The Daily。
蘋果剛推出電子報和電子雜誌的商業模式時,因為電子報和電子雜誌的App在iTunes裡跟其他所有的App分類在一起內,並沒獨立出來,見光度不高,不能算是成功。但現在蘋果在2011月推出Newsstand讓電子報和電子雜誌成一獨立App商場,加上iPad適合閱讀,業者終於看到曙光!
根據Distimo,推出才4個月的Newsstand終於讓電子報和電子雜誌看到未來,尤其是In-App購買模式。目前iPad上一天營業和可達7萬美元,一個月200多萬美元。現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The Daily、紐約客New Yorker,是三家營業額最高的廠商。Newsstand初試啼聲算是成功!加上視網膜iPad讓看雜誌不下於紙本,前途光明。
教科書和電子報電子雜誌將是蘋果改變世界的另一步。

“Batterygate”電池門,不用你擔心!


新iPad上市後跟以往蘋果新產品上市一樣,有兩項一定有的特點:
1.失望。看規格就開始失望,即使根本沒用過,見“蘋果新產品發表後的必然反應:失望?!
2. 顯微鏡下蘋果。蘋果新產品上市非蘋人士或是所謂專家一開始使用,就都一定會拿起“顯微鏡”來看,雞蛋挑石頭。有疑問就發表,接著媒體開始炒問題,大街小巷人人皆知。

新iPad的“Heatgate”似乎打不倒iPad,因為後來知道所有的平板都一樣熱,只是你不知道!因為你沒用顯微鏡檢查,“顯微鏡”是蘋果專用的?!

DisplayMate的Ray Soneira發現新iPad螢幕上的充電顯示與實際不符,當螢幕顯示充電100%時,實際上還在繼續充電,一直到兩小時後才會真的充滿。於是其他專家,如媒體CNBC馬上又加上火上加油,提出繼續充電會燒焦新iPad的錯誤言論。沒幾個小時,整個紅色中國都知曉。

這些錯誤的誤導使蘋果必須馬上反應,根據AllThingsD,蘋果iPad商務副總Michael Tchao表示,這是iOS裝置一直以來的設計,並非Bug臭蟲。
當iPad的充電量接近100%時,iPad螢幕即會顯示電池已充飽,但實際上iPad仍在繼續充電一直到100%,如果使用者沒拔起電插頭還繼續充電,那麼iPad就會稍微放電,之後再繼續充飽。在使用者拔掉電插頭前都會一直進行這樣的循環。
這樣的電路設計是為了要讓使用者能隨心所欲地把電插頭一直接在插座上,而不用去分心注意何時有充滿電的問題!而且這是iOS裝置一開始以來就有的偉大設計,不是新iPad新設計
Apple does in fact display the iPad (and iPhone and iPod Touch) as 100 percent charged just before a device reaches a completely charged state. At that point, it will continue charging to 100 percent, then discharge a bit and charge back up to 100 percent, repeating that process until the device is unplugged. Doing so allows devices to maintain an optimum charge. That circuitry is designed so you can keep your device plugged in as long as you would like. It's a great feature that's always been in iOS.

還好視網膜iPad因為有大電池造成充電時間久,但視網膜螢幕開75%亮度,又上網,仍可耐操十小時,充電的代價還是值得。

老人:“顯微鏡下蘋果”老人也不反對,但問題是蘋果成功後,一大堆“蘋果專家”突然出現於媒體,尤其是紅色中國有關蘋果的報導和專欄,錯誤百出。讓人受不了。

老人與蘋果兩歲生日(第2072篇)


2010年3月28日老人因為女兒建議開始寫本網誌,第一篇是“歷史上批評蘋果最有名的談話”。沒想到轉眼已兩年!兩年來老人最後已把“老人與蘋果 ”當日記寫。兩年來其間因為老人和老伴身體微恙,曾於2011年9月3日停筆,至2011年10月16日才開始正式重回網誌。停筆期間只於10月6日Steve Jobs死訊時發文ㄧ次。停筆其間謝謝許多網友在意見攔內發表關心的文章。
老人與蘋果去年周歲時,有1013篇發文,有70位追蹤的網友,見“歷史上的今天:老人與蘋果週歲”。
老人與蘋果的第1000篇是“你是蘋果人,還是微軟人?(老人與蘋果的第1000篇)”。
老人與蘋果的第2000篇是“蘋果顧客價值:終身顧客 (老人與蘋果的第2000篇)”。
老人與蘋果收視率最高的前三名是:
1. “宏碁的狂言再度出現:iPad和MacBook Air只是一時時尚,馬上會消失!
2. “Google老闆訂立開會原則
3. “三星手機在台灣打敗宏達電:“韓流”在台大獲全勝
有趣的是,前三名都不是我自己最喜愛的文章!?

老人與蘋果的自我介紹文“我是誰? 吾老”,有6842個點閱,表示至少有這些人造訪過本站。
謝謝大家支持,尤其謝謝幫我改錯的網友!
將來仍將以短文為主調,風格依舊 (也就是錯字連篇,文法不中不英不台?)。仍然是非蘋勿進!也依然是獨立非商業網站!將來因為年歲已漸大、身兼數職、賺錢養家、體弱多病、老闆血汗加身、瘋林書豪,發文可能減少,請見諒。

老人與蘋果滿兩歲,共有2072篇,315個追蹤者,246萬個點閱。但自覺可惜的是絕大部分台灣蘋果使用者都不知有本網站,自覺可高興的是文章已常常被引用。許多文章論述都先於國內,甚或國際網站。
點閱來源以台灣最多,有30多國家的網友曾點閱過,前十名是:
造訪老人與蘋果的裝置:出乎意外的,iPad佔7%,iPhone佔8%

鴻海加盟夏普讓蘋果新一代IGZO螢幕有望成型


鴻海出資670億日元 (約新台幣237億元) 加入夏普,成最大股東,約佔11%夏普股權。在日本Sakai的LCD工廠,和夏普一樣各佔46.5%股份(另7%是Sony),是26日產業界最大的新聞。
夏普是日本的螢幕技術領導廠商,但無奈日元升值、韓系降價搶市、日本不景氣,三大因素造成去年巨大的赤字。
日本夏普有技術,但無鴻海第三零件上下整合能力和巨量降低成本的能力,兩相結合,將俱有和韓廠一拼的力量。
夏普在iPad的視網膜LCD螢幕供應縺上產量不足,ㄧ時無法趕上三星,但最近幾天也開始供應蘋果iPad部分的螢幕。蘋果iPad原先謠傳要使用夏普的IGZO螢幕,但夏普根本無法供應蘋果所需“巨大”的量。全世界只有鴻海有這個能力供給蘋果。所以鴻海和夏普的結盟象徵蘋果跳出三星零件的另一步!台日抗韓戰爭啟動!

老人:2011年一年夏普就虧損2900億日元,Sony大約2300億日圓,Panasonic 3000億日圓!Made-In-Japan的時代已過去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AirPlay挑戰PowerPoint


多少年來跟微軟一起長大的世代,跟視窗一起上班的公司上班族和學生們,在學校、在公司的會議廳等,開會用的是PowerPoint、一臺PC筆電、和投影機。但那情景已是90年代,現在是現在!
漸漸地現在在美國公司開會用的不再是PowerPoint,不再帶筆電,每個人都在AirPlay!
老人在AirPlay推出時,一眼看出他是家中的雲端,蘋果的殺手應用,見前年發表的“家中的雲端串流就是AirPlay”。但現在AirPlay不只是出現於家中,也出現在公司中!
放上一臺Apple TV,讓每個上課的人或是開會的人都可能你手上的iPad或是iPhone透過AirPlay來present!

所以“你Google了沒?”改為“你App了沒?”

所以“你PowerPoint了沒?”改為“你AirPlay了沒?”



蘋果一家獨大屈扭科技股的頹勢


蘋果一家獨自壯大對其他大型IT科技公司的壓力與日俱增,但短期間根本看不到停止的跡象,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股票市場先是停、看、聽,到最後不得不跟進。連續已十年多,每年都在問“這是不是蘋果的頂點?”,每年都自打巴掌。到最後只好全部跟進!問題根本不在於蘋果是不是已達頂,而是其他非蘋公司是否還未到底!
但一家獨大史無前例,誰也不知道後果如何?尤其是非蘋也沒更好時。
今年美國股票指數均破紀錄,但以Stanard & Poor's 500 Index標準普爾500而言,今年年對年已增7.8%,但如去除蘋果只剩2.7%。
BarCap的製圖顯示去年以來科技公司區段的盈利變化,去除蘋果的天空線,和加上蘋果的黑線,兩線差異之大讓人驚訝,沒含蘋果,其他公司盈利在下降中。
今年以來,在第一季蘋果可能貢獻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的15%!蘋果的獲利成長則幾乎佔了該指數所有其他企業去年同期獲利成長的全部。


可能淪為駭客門窗的iOS裝置識別碼UDID將不再開放


每台蘋果產品都有一個單獨的裝置識別碼UDID (Unique Device Identifier,簡稱序號),蘋果的iOS裝置當然也不例外。每當你把iOS裝置連上iTunes後,在iTunes裡該裝置的圖形下就可看到該裝置的UDID序號。(這序號也是老人買入蘋果產品時第一個要記下的號碼)
iOS App的開發者可以不經同意取得該序號。開發者或廣告商可利用取得序號來分析使用者的習慣,但這就成為駭客侵入的門窗!
根據Techcrkunch,蘋果已開始禁止任何App開發商取得序號。所以iOS裝置更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