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日本和美國的消費者對iPad的看法和觀念不同,反應最初平板的認知差異


Steve Jobs在2010年推出iPad時的演講,提出反問,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中有無空間?他的答案是iPad。就此開始了後PC時代,見“何謂“後PC”世界、“後PC”時代?”。
兩年過後對iPad或是平板的定義和認知還是有歧見,認知歧見不但出現於系統廠商,如Google和微軟,也出現於消費端。事實上系統廠商的認知歧見讓原本就最早開始起跑一路領先的蘋果iPad更有利地逮到更多的機會來繼續拉大領先。非蘋果的平板製造廠商的平板定位問題,亦和Google和微軟一樣,誤入歧路,如華碩 (這使華碩平板叫好不叫座,後續)。而消費端也常常受歷史習慣、系統廠商、平板製造商的誤導,而一開始有不同的平板認知慨念。

來自日本的Business Wire報導Dentsu Innovation Institute的調查,亦發現日本和美國的消費者對iPad的看法和觀念的不同。主要差異如下。

1. 平板心中的地位:日本人51%人認為平板較近於個人電腦,美國人57%人認為平板較近於智慧型手機。所以日本人想把平板當PC操作,美國人利用平板App多,視為智慧型手機的延伸。
2. 平板使用媒體情況:美國人日常常把把平板當媒體裝置。但日本人除社交用 (26%) 和使用視訊串流交換 Video (21%) 外,日常使用平板少。美國人同樣使用平板或智慧型手機看視訊電視時,用平板表達意見的機率較高,36% 對 24%。
3. 平板使用e-book情況:e-book的使用在美國多,35%,但日本只 6%。但無論美國或日本,尤其是美國利用平板看 e-book將成潮流。
4. 平板在社交媒體上的地位:美國人把平板當社交主要工具的使用性比日本大,38%對日本的 18%。

老人:美國和日本稍微的差異事實上反映了大眾對剛接觸iPad或平板時的最初映像和認知會反映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上,但最終一定會因為“使用者經驗”而融合一致。iPad的地位的確和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有重疊處,但想把iPad當電腦用的人,最終會失望,因為iPad無法取代電腦,以為智慧型手機可取代iPad的人,最終也會失望,因為目的用處和UI不同! 一但你把手中的裝置當做其他不同類的裝置來操作時,最終你會因為“使用者經驗”的失望而放棄。
在顧客端是這樣,在廠商也一樣!當顧客端的“使用者經驗”差時,將來他不會再買也不會再建議他人買同樣裝置,最終導致廠商產品賣不出去。同樣的ㄧ開始就誤會平板地位的廠商,
因慨念而導致設計錯誤,可欺騙一時的顧客,當最終產品還是賣不出去。以為平板和智慧型手機可用同樣App的Google,就是患這個錯誤,以為平板不過就是變型傳統電腦的微軟,也就是患同樣另一端的錯誤,所以讓蘋果iPad所向無敵!
Steve Jobs強調的“使用者經驗”和裝置的成功有絕對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但不知為何又忘了?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