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大小已死:是該為“石板”定義的時候了?


蘋果的Newton在1993年推出,微軟的Tablet在2002年推出,可算是最早的PDA或是平板,但都失敗了。直到2010年4月的蘋果iPad,雖被PC男視為上古世紀的石板,但卻開始世界平板的爆花,引起“後PC”時代的來臨。
但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一反過去手機歷史愈來愈迷你的作風,愈做愈大隻,由3寸、3.8寸、4寸、4.3寸、4.8寸、5.3寸、5.5寸.....
而相反的所謂的平板,Android平板卻愈做愈小,由大於10寸,而 7寸、5.5寸....
Android的平板和智慧型手機在明年幾乎都將一樣大了!
連蘋果iPad也由9.7寸,成iPad mini的7.85寸。
iPad或是所謂平板的用途也更是跟過去發展的電子書,如E-Reader重疊,所以現在因為各家廠商一下子出了各式各樣大小的 “石板”,可說是百家齊放。但不只顧客是昏了頭、市場和股票分析師、技術宅男等,通通都昏了頭,不知道如何是好?連取名都出現問題!簡單的例子,許多分析師都已把iPad當作行動電腦,和筆電一起來分析。現在連微軟也推出的Windows RT系統的Surface表面,使分類情況更糟。
多大才叫平板?沒有鍵盤的PC就叫平板?平板如何和傳統筆電分開?平板如何和智慧型手機分開?........沒人知道如何是好!
所以老人早期 (2010年)嘗試來釐清產品定義和定位問題。文章一直無法完成上網,但目前也已知不適用。
過去已知的參數有系列幾項:
1 系統
這是最著要的部分。由系統可大略分開目前的筆電Laptop、指電Handtop ( iPad)、 PDA等。
和電腦系統一樣或是極相近,電腦上的軟體可完全使用,宜仍稱筆電。獨立系統,雖可和電腦相通,但彼此上面的軟體不同,是獨立軟體,以手指為主要介面的稱為平板或iPad。有類似功能,但不完備,且尺寸更小,叫 PDA。有PDA和一般平板功能,但又有電話功能的叫智慧型手機。
2 大小: A4大小
大小的確很難做單獨分類,但至少目前還有點意義。只是愈來愈難分析。老人建議iPad或是Tablet採用國際規格(ANSI)分類,如圖上。iPad或是Tablet,應是最大約相近A4大小,長29.7公分,寬21公分大小,表面積623.7平方公分,或是96.67平方英寸。或是至少近50%的A4大小 (iPad是45.16平方英吋)。而PDA約是 A4的一半或是更小,如長5.5吋,寬4吋。
3 介面:觸控 (手指、筆)、鍵盤(實、虛擬)、docking station,等。因為變形機種的出現,也很難區分。
4 功能:上網、E-reader、影音、電話、電腦等。因為目前功能漸漸融合,故界線漸小,所以不適合作為分類的主因。

但目前這些參數都已成歷史,只有系統約略可分,但大小已無法辨別!(例如三星的Galaxy Note有5.3寸,而據聞明年三月要出版的Galaxy IV有5寸螢幕) 。而目前更是已知用對角線來描繪平板螢幕大小的時代也應該放棄,因為各長寬比不同,只有“表面積”才能顯示平板大小。譬如被誤以為是7寸平板的iPad mini,使用7.85寸對角線,表面積是29.6平方英吋,有4:3比率螢幕。而真正大部份的Android 7寸平板,如Google的Nexus 7其表面積21.9平方英寸,卻只有iPad mini的74%!
藍色為iPad mini,綠色是Nexus 7
而微軟的Surface表面號稱有10.6寸螢幕,但是16:9比率,但其表面積 (48.01平方英吋),卻跟4:3比率的9.7寸的iPad差不大 (45.16平方英吋)!
藍色為iPad,綠色是微軟Surface

不知情的分析師和一般大眾一樣分不清搞不懂,所以使事情更加難分。
都是“7寸”平板?

那一隻是平板?是手機?或是 phablet?
所以只好繼續“混”下去!

蘋果未來幾年可能在麥金塔上使用ARM而非Intel處理器


因為和Scott Forstall不合,原本已在6月退休的Bob Mansfield,在8月又被聘請回蘋果掌技術兩年,其主要任務就是領導另一新的技術部門,Technologies,主要是整合各部門的無線,半導體或是其它跨平台的技術。其中根據Bloomberg的內部消息,他領導的團隊任務之一就是開發使用在麥金塔上的ARM處理器,取代2005年開始的Intel Inside。
蘋果在2005年放棄自己和IBM、Motorola開發的PowerPC中央處理器,改用Intel中央處理器。當時和後來的證明這是一個聰明的抉擇,不但跟得上掌握晶片主流技術的Intel,也讓後來的第三方軟體開發商在麥金塔上的開發更容易。但現在情勢已變,在行動Mobilbe為主流的“後PC”時代,ARM在行動裝置上幾乎取代了Intel的角色,見早期文章“為什麼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Intel Outside”,連微軟都放棄Intel Inside,見“微軟的Intel Outside (Wintel的思維已閉幕)”。
而蘋果在Steve Jobs心中一心一意想要發展蘋果專用的中央處理器之願望一直沒變!所以最近幾年蘋果先後在2008年買入 P.A. Semi 、2010年買入Intrinsity、2011年買入Anobit、等相關技術的公司。而蘋果在iOS上開發成功的Ax處理器後,想使用自己開發的麥金塔中央處理器的謠言,一直搖傳不變,見“蘋果麥金塔ARM Inside:Intel Outside, again?”。所以看來謠言會成真!而Ax的代工也會由三星轉為台積電。
可預見將來的iOS裝置和麥金塔無論在軟體、使用者界面、甚至於硬體上都會更加吻合統一。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蘋果週末三天賣出300萬台iPad


在一片不看好之下,蘋果今天宣布上週五推出的新iPad,三天共賣出300萬台。
蘋果並沒特別分別指出iPad mini或第四代視網膜iPad賣出多少。

比以前差?2012年3月16日新iPad (第3代,2012視網膜版)上市開賣3天,也只WiFi版,賣出150萬台。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微軟擔心Windows 8 Phone如Android Phone一樣變為三星獨大


Google Android手機的全球市站率節節升高,最新的報告達75%,但是所有Android廠中,卻只有三星在賺錢。所以在慨念上而言,Google可說是三星的免費軟體供應商。Google做苦工,三星收錢。這情況在Android平板也出現,只有三星和雅馬遜(間接賺錢)可能賺錢。在平板上,Google實在是受不了了,所以才會出了自家的Nexus平板。
現在微軟自己推出平板Windows 8 RT表面Surface,高層也暗示將來會出各種平台的Windows 8。根據華盛頓郵報,微軟的確將馬上在亞洲推出自家的Windows 8手機。不過現在根據Bloomberg (Microsoft May Make Its Own Smartphone If Nokia And HTC Partnerships Fail),微軟只有在合作伙伴推出Windows 8失敗後,才會真正出自家微軟牌的Windows 8手機。
何謂微軟的手機合作伙伴?代表當然就是Nokia和HTC宏達電!Nokia去年已和微軟聯盟,採用Windows手機系統,但可說是被微軟擺了一道,手機事業完全沒起色。推出的Windows 7手機甚至於無法升級Windows 8。HTC宏達電則是早期Android手機未崛起前,Windows手機的最佳代工廠。但是現在HTC宏達電的Android手機由去年的高峰,跌入谷底。股票在台由去年最高的1300台幣,跌倒11月2日的197元。
所以微軟期望Nokia和HTC宏達電能代表Windows 8 搶回市場,但卻不是三星的Windows手機!微軟還要擔心,已以Android手機發展成世界第一大手機廠的三星,又推出三星Windows系統手機,會不會不會盡力,以免自殺自?
微軟和Google都一樣,不想要變為三星的手機軟體免費代工廠 (雖然微軟的Windows 8手機要收授權費,但相對微小)。
所以這是市場的微妙關係,老人先前已說過相關Google尷尬的情況,微軟也不希望出現。所以光談手機等行動裝置的系統市佔率,在這裡是掩飾的舞台,沒辦法看到舞台後的人生。

老人:蘋果、Google、微軟,黃昏三鏢客,真正的敵人是藏在暗地裡偷笑的三星!


顯微鏡下的iPad螢幕



iPad mini和iPad 2
iPad mini推出後,只有兩項讓用戶心不滿足,一是價格,二是無視網膜。
價格不談,為了真正體會無視網膜的mini螢幕感覺,老人只好定了一台3G/4G台來試試看螢幕,雖然以規格而言, iPad mini看起來一定會好過iPad 2!因為iPad 2和iPad Mini的解像度都是1024x 768,但iPad mini的螢幕表面積29.6平方英吋,是iPad的67%,所以相對ppi會較高,163對132。
Repair Lab乾脆以顯微鏡來檢視iPad螢幕。
iPad mini和iPad 2分別和剛出爐的第4代視網膜iPad來比,分見上中圖。或是iPad mini和iPad 2比,下圖。iPad mini果真比iPad 2 好得多。
所以再一次地,如過去兩年老人多次強調的:螢幕大小和將來你可能拿的裝置和眼睛的距離是兩大決定螢幕“實感”的重要因素。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蘋果股票由高點跌落18%:似曾相見?

蘋果在推出iPhone 5 後,股票於2012年9月18日蘋果股票破700美元,收701.91美元,更在9月21日蘋果股票盤中創歷史最高705.07美元。而後股票開始修正,直掉落。在25日財報後,26日盤中最低達591美元,最後收604美元。但日來繼續掉落,在11月2日收576.8美元。以最高點來看以已跌18.2%,或是收盤價跌17.8%,所以算是在42天跌約18%。
以單一股票而言,跌20%就是進入“熊市”。所以蘋果是不是要進入股票反轉的關鍵時刻?

今年四月達高點後,五月中亦曾發生一次,由最高點跌16%,見上圖。而後再一度爆發上漲趨勢。
為何會跌這樣兇,原因已提過,最主要是蘋果已確定在聖誕季毛利率會再降低,見“蘋果股票盤中掉落600美元,最低591,收604美元”。對股值而言,這就是公司將“少賺錢”,雖可能用量來克服,但動能會降低。所以會有不確定性。
未來的不確定性,又因高層的變動,Scott Forstall的離去,而讓市場擔憂。另一因素就是iPad mini。
不是iPad mini的價格定位,也不是可能賣不好,而是“Cannibalization”骨肉相殘作用!這就是所謂的"魔鬼效應 Devil effect" (相對於光環作用 Halo effect)。最典型的例子,過去已提過,iPod的是蘋果光環作用的先期部隊,它成功了,但繼之後來iPod的銷售就受到iPad/iPhone的影響,骨肉相殘作用,大量減少。
 iPad/iPhone對Mac的骨肉相殘作用,則相對於PC,是不嚴重,說不定還會有光環作用。但iPad mini的推出,卻可能影響原本想買入iPad的消費者!因為iPad mini的單價較低,利潤較少,影響iPad出貨,對公司而言,以股票來看,投資者就會擔憂。
2011年蘋果收盤時是405美元,2012年初開盤收411.23美元,所以即使是在11月2日跌至576.8美元,也仍漲42.4%。
所以會不會這次慘跌,似曾相見於4-5月?

所以iPad mini會成為你家中的第二(或N)台iPad,或是mini將是永遠的iPad型式,也將決定蘋果股票的因素?在平板市場可能將進入飽和市場時,無論蘋果、Android廠商、微軟Windows RT、誰都沒把握。對蘋果而言,如果iPad mini變為iPad主流,而現有10寸iPad變為第二線,但iPad mini大量擴充市場,事實上也是好事。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Eddy Cue 簡介:蘋果的救火隊長


是Good cop,也是Bad cop!

Eddy Cue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今年48歲,在1989年進入蘋果。Eddy Cue早期主要的工作在於軟體工程和軟體服務。1998年他轉入蘋果Apple線上商店負責成立,開始成為蘋果草創Apple store的要角。在早期Internet不發達的時代,線上事業是蘋果很小的部門。但2003年四月28日帶領後來蘋果成功的先期軟體部隊,iTunes,開始有了iTunes Music Store (見“是iTunes打敗微軟,讓蘋果成功”)。蘋果的線上事業群開始才開始重要起來。他也協力發展後來的iPod。在2008年App Store也建立起來。這些線上服務的事業群可說就是Eddy Cue的主要功勞。根據蘋果網站,Eddy Cue不只是發展iTunes,也協助蘋果iLife軟體的研發。所以Eddy Cue不但是軟體工程師,也是顧客服務群,尤其是線上服務的團隊主角。
最近幾年網路線上服務已變為蘋果事業最重要的一環!iAd、iCloud、iBookStore、等先後成立。尤其是當年蘋果失敗的MobileMe出問題後,將其成功改型iCloud的也是他。所以他漸漸在幕後,走出舞台來,也成為蘋果的救火隊長!

Eddy Cue和Scott Forstall最大的不同,是他的對內和對外的人際關係和手腕極佳!當年Steve Jobs對外的交際極為強勢,他雖極俱說服能力,但卻不是溝通的角色,而Eddy Cue就是扮演“Good cop”的角色。在Steve Jobs生病期間他的角色愈顯重要。根據Cnet,代表蘋果,跟新聞集團主席 Rupert Murdoch談判、跟華納線上音樂談判、跟美國棒球大聯盟MLB談判App Store上線問題的就是他!但他已並非軟角色,跟Steve Jobs一樣,他被對手稱為可敬堅韌的談判高手,在談判桌上,他既是“Good cop”,也是“Bad cop”。
2011年1月他發現小型iPad亦有市場,由他寄給Steve Jobs的Email顯示,Steve Jobs經他勸服,已贊成發展小一號iPad。這就是目前iPad mini的起始。見MacRumors等,或是網站中的“蘋果和三星世紀大官司透漏出蘋果19個不可說的故事和秘密”。
今年十月中謠言蘋果買入“Color”,後來證實並非買入該公司,而是買入該公司發展虛擬社交地圖的軟體員工,見“蘋果可能買下矽谷最大的垮星“Color”:問題是為何?”。推動蘋果買入這些員工的也是Eddy Cue。
現在Scott Forstall離去,他再度扮演救火車,負責iOS中的地圖和Siri兩大服務!
Tim Cook為何不怕Scott Forstall離開的原因,就是有了Eddy Cue!今年9月1日Eddy Cue得到蘋果給與的3700萬美元獎金,並升官為資深Internet軟體和服務副總,事實上也是預告他的重任的來臨!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iPad mini正面評價紛紛出現於各網站



iPad mini第一批預售已售光,最快的消費者將於11月2日拿到iPad mini。
雖然因為價格被各方宅男批的要死,也讓對手當攻擊的對象,但目前一大票先期的評論已出爐,幾乎全面正面評價,還達5星級。
根據Tuaw的收集,各評論含The Loop、Engadget、The Verge、The New York Times、TechCrunch、Allthings D、Daring Fireball、USA Today、Cnet、Time、Fox News、Bloomberg、等,都是正面。其它如Guardian還給它5顆星。
超輕、不比其他7寸平板寬多少但相對螢幕大、省電、品質、字體清晰、等等、你大慨已知道的優點,和其他一定知道的缺點。

老人:“價格是建立在產品的價值上”---蘋果約30年來的邏輯就看你買不買賬!

蘋果軟體界面設計即將改變風格?



蘋果最近軟體的設計風格,主要是以“Skeuomorph 擬真” 為主軸。所謂的 Skeuomorph 擬真,依Wikipedia的定義就是“ A design element of a product that imitates design elements functionally necessary in the original product design, but which have become ornamental in the new design.”, 是一種設計的慨念,其設計產品的中的元素,功能上以採用或模擬原有實體*產品的元素為主軸,但亦能在新的設計中帶來裝飾的作用。簡單的例子就如蘋果麥金塔的軟體中“聯絡資訊”或是“行事曆”的外觀和界面,或是iOS上的iBooks。(*實體定義是包含外觀和動作或操作)
今年五月The Telegraphy的Shane Richmond訪問Jonathan Ive的一篇報導,強調“Simplicity 簡化” 一直是他和蘋果設計硬體的概念或哲學。“Simplicity is not the absence of clutter, that's a consequence of simplicity. Simplicity is somehow essentially describing the purpose and place of an object and product. The absence of clutter is just a clutter-free product. That's not simple. The quest for simplicity has to pervade every part of the process. It really is fundamental.” 簡化並不只是不雜亂,不雜亂只是簡化的結果。簡化是能重點地描述如何把一個物件或產品能以最簡單的方式達到適當的目的和標地。而不雜亂,卻僅僅是一個不雜亂的產品。所以簡化絕不是簡單的事。 簡化的追求得瀰漫到產品的每一個進程,這真的是一個最主要的根本要件
Jonathan Ive一直是以設計蘋果產品的硬體為主要工作,他可說是樹立了現代工業美學的基礎。但現在隨著Scott Forstall的離去,負責硬體設計的天才Jony Ive將提升負責蘋果的人機界面設計“Human Interface Design”,也就是不只是硬體,他還得負責軟體 (Mac OS和iOS) 的界面。
所以蘋果軟體的界面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一般的說法是可能,因為一直有傳言指出“Skeuomorph 擬真” 界面是Scott Forstall的主要要求,也深得Steve Jobs的信賴。但Jonathan Ive對此設計慨念並沒那樣的固執迷戀。Steve Jobs也說過, “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設計不是只有強調物件看起來或感覺得如何,而是如何具功用。

老人: 所以期待蘋果的軟體設計界面改變,在Jonathan Ive領導下還是有可能的!
但“Skeuomorph 擬真” 就不好麼?當然也不是!老人就很喜歡。但若要一切擬真,卻失能,就不行!以目前的麥金塔上的行事曆而言,輸入許多地方就很不方便,是要改進了。所以老人認為“Skeuomorph 擬真”應不會消失但會修正其中部分的元素界面。在實體中沒有相仿的界面下,勉強模擬反會破壞操作界面的完整性!所以我認為Jonathan Ive不會改變Skeuomorph擬真的風格,而因為他的個性,非常注意細節,所以反會大量修正其間不需要或不方便的界面,而不執著。大約兩年後我們才會看到一些改變的效果。另外老人也期待蘋果的“一致化”風格能在Jonathan Ive領導下更完備,不要忘了他的重要性。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飛利浦智慧型LED燈泡 hue:App控制燈泡



hue - Master Video from Philips Color Kinetics on Vimeo.
飛利浦智慧型LED燈泡,hue,正式在網路蘋果店上市。套組要價199美元,也可以加購單一燈泡59美元。其優點是可由App控制燈泡的亮度和色溫,照明方式可選內建的12種模式,或是自訂場景的燈效,也可模擬周遭環境的顏色。也可預設開燈關燈時間,或是透過網路開關。hue是透過Zigbee無線傳送標準來控制燈泡。
hue會和控制溫度的Nest一樣,是未來家庭自動化的一部分。

蘋果人事大地震:Scott Forstall 和 John Browett 下台

Scott Forstall下台

Eddy Cue: 服務 Map, Siri, iCloud, iTunes
Craig Federighi: OS, iOS 軟體
Bob Mansfield: 技術
正當美東Sandy風暴來臨時,蘋果也公佈負責iOS的Scott Forstall和零售部門的John Browett 離職。一般相信Scott Fostall是因為蘋果地圖出大紕漏而下台,而3月才上任的零售部主管John Browett是因為基本零售店管理慨念和蘋果不和才被去職。
John Browett基本上是以經營的觀點和績效來對待蘋果零售店員工,和蘋果希望以服務來看待零售店員工的理念不同。上任半年後由零售店員工的不滿情緒和抱怨時有所聞,所以他的下台是可預期的。
Scott Forstall是早期NeXT的資深工程師,1997年跟隨Steve Jobs回蘋果。他在1992年於加州史丹福大學拿到碩士學位,加入Steve Jobs的NeXT公司。2000年負責麥金塔的Aqua介面。因為成功,漸漸受到Steve Jobs的重用,成為他的左右手,是最接近Steve Jobs的人之一。2005年Steve Jobs面對蘋果軟體史上最困難的抉擇:把未來行動裝置的軟體,也就是iOS交給他負責。後來iOS的成功可說是他的傑作,他可算是功不可沒。軟體勝於一切,所以他一度被認為是Steve Jobs最佳接班人。所以如果Jonathan Ive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硬體工藝設計師,他是老人心中世界上最厲害的軟體設計師。所以老人把他視為蘋果五虎將之一,見“蘋果五虎將:Steve Jobs的左右手”。但Scott Fostall並非沒缺點,他極端不好相處,有人稱他為“mini Steve”,見“迷你 Steve, mini-Steve:Scott Forstall”。Tim Cook上台後,由謠言可知他可能和Tim Cook、Jony Ive、Bob Mansfield 相處不佳,三個月前他賣出大量蘋果持股。這次蘋果地圖出錯,被取笑,雖然後來很快地改進,但因他負責iOS地圖,是需要負責任。所以蘋果地圖可是為他離職下台的導火線,雖然還是有可能其他內幕。
Scott Forstall離開後,會由最近常常上火線急救的Eddy Cue接手。Eddy Cue目前是蘋果Internet軟體和服務 (iCloud和iTunes) 部門的主管,將接手負責iOS中最重要的蘋果地圖和Siri兩大主要服務。其他的iOS由Craig Federighi接手,所以無論Mac OS或iOS都將統和由Craig Federighi整合管理。另外Bob Mansfield將領導另一新的技術部門,Technologies,主要是整合各部門無線,半導體或是其它跨平台的技術。
負責硬體設計的天才Jony Ive將提升負責人機界面設計“Human Interface Design”,也就是不只是硬體,還包括軟體(Mac OS和iOS)。
此次人事地調動也可視為Tim Cook的正式接手蘋果。另外也合乎Tim Cook整合各部門的慨念,來強化蘋果一貫的軟硬整合的公司文化!

老人:看來此次整合公司架構是有必要,所以以前只向Steve Jobs一人點頭和最近屢犯錯的Scott Forstall必須離開。所有整頓都導向各部門聯合一體的方針!在沒有Steve Jobs下這決定需要的!無論硬體或是軟體,在Mac麥金塔、Mac OS系統或是iOS裝置、iOS系統,都將更進一步融合!人機界面、技術等也將統一。

Scott Fostall可算是一代聰明的人物,但能帶動他的卻只有Steve Jobs一人!在Steve Jobs過世後,已無人可領導他。在人緣極差,無團隊精神,和後來似乎常會出錯的情況下,他不得不開蘋果,也算是蘋果不得已的損失!也是可惜!但接手的Eddy Cue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也是老蘋果,服務已23年。在2003年就開始主管iTunes的創立。當蘋果的MobileMe出問題後,將其成功改型iCloud的也是他!Eddy Cue和Scott Fostall最大的不同,是他的對內和對外的人際關係和手腕極佳!這就是Tim Cook不怕Scott Fostall離開的原因!
Jony Ive (設計)、Eddy Cue  (服務)Craig Federighi  (軟體)Bob Mansfield (技術)加上負責全球營銷策略的 Phil Schiller (市場),Tim Cook下的新五虎將形成,也代表後Steve Jobs的新蘋果世代的來臨!
Phil Schiller: 營銷策略
目前蘋果十位主要團對

後續補充:蘋果網站的主要團隊十位中,Dan Riccio是硬體工程的主要負責人。因為和Scott Forstall不合,原本已在6月退休的Bob Mansfield,在8月又被聘請回蘋果掌技術兩年。Dan Riccio就是長年跟隨Bob Mansfield底下最主要的大將。所以Bob Mansfield退休時,其硬體工作就是由Dan Riccio接手。所以將來軟、硬體可說是分由Craig Federighi和Dan Riccio兩人接手。Dan Riccio在1998年就進入蘋果。他也就是iPad系列的硬體主要負責設計的人,算是iPad硬體之父。所以將來Dan Riccio主管硬體是相當合理的人選。(在2011年11月,他還未類入蘋果網站9大主管中,見“蘋果9大將中誰最不愉快?”。所以我還沒將其類入大將,但相信很快就會由他接手。)
Dan Riccio: 硬體

由iPad mini的小螢幕運用看市場開發慨念


iPad有7.85寸對角線,4:3比率螢幕,1024x768,和29.6平方英吋的表面積。因此除了它的輕和薄以外,螢幕顯然是iPad mini 最大的運用關鍵。
因此值得大家研究什麼時候適合iPad min,而不去研究它的價格!這也是蘋果介紹iPad mini告訴市場的概念,它不是為了要降價搶市,而是帶給你整個iPad,只是尋找適用於螢幕小的需求環境。
因此什麼環境和條件需要它?什麼環境不適合它?能不能串出市場運用來創新市場?是第三方發展商和App發展商的重點。
譬如先前老人提到,想買它來當車上導航機。因為它大小適當,不像iPhone 5 太小,iPad 太大,而蘋果地圖語音導航又配合需求。(請注意WiFi版在iPad mini、iPad、均無GPS,不能導航)
但如果當教科書,它又可能太小,不利於閱讀教學,尤其小學生。但是當作隨地看小說,如在交通車上,卻是絕對的適當。它也適合當作一頁文字不用很多的說明工具書,如烹飪等。
它也適合讓你帶到郊外。但卻不適合需打太多文字的運用場合。它也不適合當作介紹產品給客戶看的裝置,因為螢幕太小。
因為隨身攜帶更可能,如何攜帶它,將開發新一代適合的衣服口袋大小,和適合隨身包袋設計 (iPad mini的外在大小是20x13.47x0.72公分,重量是308-312公克)。
因為有人會以它代替手機,Line、WhatsApp、Talkatone、甚至於Skepe,都可能另設計適合它的畫面App。(雖然iPad app不需更改就可用)
所以不小看iPad mini 的市場機會!第三方周邊和App會有新的創新市場的機會。
這是你腦筋急轉彎的時候!

老人相信,馬上你就可看到很多相關於iPad mini的周邊運用!所不定,冬天來了,下次你買風衣或是大衣,就是選擇口袋放得下iPad mini的款式 (外在大小是20x13.47x0.72公分)!!!購買時要注意,帶到郊外頻率或是導航的需求性來決定機種。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iPad mini 使用GF2 (DITO film) 觸控技術螢幕:薄、輕、貴、難製


iPad又薄又輕 (只0.72公分厚,308公克重,而Kindle Fire HD是1.03公分厚,395公克重,Google Nexus 7是1.045公分厚,340公克重,兩者螢幕面積都比iPad mini小),並非使用一般平板的塑膠外殼之故,根據Digitimes,蘋果iPad mini成本較高,因為使用新一代玻璃雙薄膜GF2 (DITO film) 觸控技術螢幕。該螢幕的特點就是:薄、輕、貴、難製!
iPad mini的螢幕的產量良率低,所以iPad mini的螢幕和iPad一樣貴(只便宜5美元)!

至從蘋果iPhone帶領全球的觸控運用後,觸控變為電腦和行動裝置的主流!觸控的原理可分為電容式、電阻式、光學式、音波式、等,都需要各種不同種類的透明導電薄膜技術來製程。
根據Digitimes,引用李玄文的說明,觸控感測層在溼製程技術上的應用

在各種觸控面板製作上,免不了需要將ITO電極進行圖形化反覆蝕刻以及去膜程序,容易影響到整體良率與造成銅電極被腐蝕擊穿擊的風險;廠商開發針對ITO銅電極、複合材料與玻璃材料的專業蝕刻藥劑、蝕刻阻劑,可避免銅電極被腐蝕擊穿的風險,同時大幅降低反覆蝕刻的步驟以降低成本提升良率 …....
電容式以排列的透明電極與人體的靜電結合的電容變化,來檢測指碰觸點的座標。
疊構模式可分為G/F/F(Glass Film Film)雙ITO層,跟G/G(Glass Glass)層疊構,而G/G又可分G/G DITO雙ITO疊構及G/G SITO單ITO層疊構。G/F/F在銅薄膜圖形化與ITO薄膜圖形化之間,均經過壓模、顯影、蝕銅、蝕ITO與去膜等步驟.....”

所以iPad mini的觸控螢幕疊構使用玻璃雙薄膜G/F/F(Glass Film Film)雙ITO層 (GF2 DITO)。因為良率低,產量少,價格貴,成本因而提高。其觸控模組的雙層薄膜感應器DITO Film Sensor技術難度也高!(其他平板使用較便宜的雙層玻璃G/G架構或單片玻璃OGS架構)

老人:依猜測下一代視網膜iPad,亦將更輕更薄!
PS: 亦請見留言中DJczar和Angus Kwok的說明

宏碁的困境顯示微軟推出Windows 8和自製硬體將是Google Chrome OS的機會


微軟決定自推Windows 8硬體,並繼續向合作廠商高價收取Windows 8授權費用,使多年來和微軟並肩壟斷全世界的封閉系統崩潰,眾家PC廠商突然發現母體微軟是他們的敵人!
沒有一家廠商敢跟微軟吭氣,只有台灣的宏碁。
台灣宏碁股票在25日掉落到十年來新低,收22.6元,宏碁的代工伙伴仁寶一樣跌不停,收19.25元。投資者損失重大。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維持過去喜歡放大話的傳統,直指微軟要負責!認為公司銷售差一方面是因為微軟系統世代交替,消費者觀望之故,一方面微軟自推硬體,搶了生意,破壞了合作關係。
這就是目前台灣的“慘業”狀況!
所以全台科技股除台積電以外均大跌。
如在國外,一年前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早就下台ㄧ鞠躬了,但現在他還在放話。
不過這次還多虧了王董事長的“敢”言!讓大家瞭解PC的問題!
宏碁的走投無路,可讓大家瞭解事實上PC產業是一個多麼封閉的市場!它一點也不開放,因為一切都在微軟的控制中!!!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就跟宏碁自己不知道一樣。

所以這一次微軟推出Windows 8自家硬體來跟合作廠商搶市場,不但是蘋果麥金塔的機會(見上文),也是Goolge Chrome OS 的機會!!
包括蘋果的OS都一樣,可能十年不到,一切雲端化,在雲端化的最後一步就是系統雲端化!就這個概念而言,Goolge走在時代的尖端。Goolge Chrome OS就是代表。Google應該傾全力發展Chrome,或是相關新系統,而不是Android。如果網頁瀏覽系統無法短期成真,Google應該像發展Android系統一樣,創造出讓PC短暫可用的免費過渡系統。即使是功能只像Windows 98或是XP,也能滿足大部份人!或是相融於Android App的電腦系統,也會大受歡迎!
看到台灣一些人升級Windows 8後在其他網站表示的災情,這不是Google的機會,是什麼?
免費系統是台灣所謂PC廠的機會,也是唯一退出封閉微軟世界的機會。Google真正的敵人和他想取代的也是微軟。微軟真正害怕但嘴巴不想講怕的也就是Google。對Google而言,現在機會提前出現......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蘋果產品的加法和減法第一準則:加易減難,減更需勇氣


蘋果產品的發展厲害處在於勇於在產品中“加”入新慨念的科技,但也勇於“減”去過時的科技。這就是“加法和減法原則”。
但請注意沒有“減法”,就不會有“加法”。 見“蘋果產品的慨念:加法和減法原則
也請注意,“加易減難,減需勇氣”!
而這種減的勇氣,一開始可能不受關注,會挨罵,但有時會帶來利潤和新創,見“小綠人的故事:聚焦就是力量,小就是大是蘋果繼續長大的原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Steve Jobs在iPhone內移去Adobe “flash”。一開始全球都在罵他,但接著Google、微軟等都在移動裝置內排除flash,連Adobe自己都不再發展行動版flash了。
許多人不知,Steve Jobs當時的決定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再來的例子就是Macbook Air和視網膜Macbook的移除DVD光碟機,見“沒有DVD的思維:蘋果帶領大家到“沒”的世界”。
減法的勇氣,也涵蓋了拒絕“加”的勇氣!也就是大家都在“加”,唯我不“加”入的勇氣,這就是“Say No”的勇氣。請見“Steve Jobs的禪學:空是實得,無是妙有”。

時代雜誌訪問了蘋果全球營銷副總Phil Schiller有關蘋果麥金塔設計和產品的一些慨念,其中也提到了光碟機的問題,見前文“不要期望蘋果把藍光加入麥金塔了”。Phil Schiller的回話中事實上也說明了蘋果產品的哲學“加法和減法原則”。

被問到新iMac無內建光碟機時,他說:
“These old technologies are holding us back。They're anchors on where we want to go. We find the things that have outlived their useful purpose. Our competitors are afraid to remove them. We try to find better solutions — our customers have given us a lot of trust. ” 這些舊的技術把我們往後拉。就好像船的錨,綁住我們不讓我們到要去的地方。我們發現為了這些技術的供應,卻讓我們已經失去了更好的東西。我們的競爭對手都不敢將其刪除。我們試圖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而我們的用戶也給了我們很多的信任。
“In general, it's a good idea to remove these rotating medias from our computers and other devices. They have inherent issues — they're mechanical and sometimes break, they use power and are large. We can create products that are smaller, lighter and consume less power. ” 就一般情況下,從我們的電腦和其他設備拿掉這些旋轉的媒體機器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它們有根本的問題 -- 它們是機械的,有時會破裂,它們耗電。我們可以創建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消耗能源更少的產品。

被問到Mac產品價格策略時,他說:
“Our approach at Apple has always been to make products we're proud to own and use ourselves. We wouldn't make something cheap or low quality. When the economy is difficult, people care a great deal about the things they spend their money on. Customers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Apple's products aren't priced high — they're priced on the value of what we build into them. ” 我們在蘋果的做法是,一直只做讓我們感到非常自豪和擁有的產品。我們不會製作便宜或低品質的東西。當經濟處於困難時,人們關心更多關於他們花錢買的東西客戶已經了解到,蘋果的產品價格並不太高 -- 因為價格是建立在我們給於產品的價值上
他也以已消失的netbook,來說明蘋果的概念。
“People said they were the future. We rejected them because we thought they were poor. Even if the market was going there, we weren't going to chase everybody downhill. This is what Apple has always been about, and the Mac has been about, from the first Mac and first iMac. It's always been about making the best Mac we know how. Among the many benefits are making it easy to use and affordable, with great features. This high level of integration is part of delivering on that.” 過去人們會說netbook是未來。我們拒絕了他們,因為我們認為那是窮的世界。即使市場去那裡,我們也不會去追逐大家往下坡走去。這是蘋果一直以來的態度,也是製作麥金塔Mac的態度,從第一台Mac和第一台iMac,都是一樣。一直是以我們知道的能力去製作有史以來最好的Mac。在眾多的好處中有的是它的易於使用,價格合理,和強大的功能。這是一種高程度整合的實現。

老人:所以蘋果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是蘋果的勇於除舊,和“Say No”。在某種程度而言,這次微軟的Windows 8被老人佩服,也是因為它的這種態度。這也是微軟史上的第一次的勇敢。至於價格,老人已似乎有先見之明的提前提出慨念,見“蘋果標準下的所謂低價”,就是要強調蘋果的慨念。Phil Schiller並沒提出新概念,因為這種態度在蘋果歷史中始終如一,不變。只是大家還是不知!




微軟稱蘋果iPad為娛樂用平板


微軟的Windows 8幕後主將Steven Sinofsky在接受AllThingsD訪問時暗示iPad是娛樂用平板,而Windows RT平板價值更高。

不過有趣的是,事實就是如此!因為娛樂、因為享受內容、所以要iPad!這就是Steve Jobs“卡車理論”的暗示!“在農業國度,所有的車都是卡車,因為這是農地工作所必需的。 PC就像是卡車,它仍然會存在,但只有少數幾個人需要。”,見同名
把平板當作PC是微軟的最大的野心,也是最大的賭博!
訪問中,他提到:“It (Surface) really is a PC for everyone。” 表面是人人需要的PC
但接著他又說,“Is (Surface)  it for everyone all the time? No.” 表面是你唯一需要的PC麼?
不是!
大慨因為,在Surface RT上的軟體是完全不融於傳統Windows軟體的。
也因為微軟下來就會推出專業表面 Surface Pro,最低款大約799美元。
而如果還不滿足,接著還會有貼著微軟製作出品,Intel Inside的Windows 8 筆電和桌電。三個都是用來工作用!加上所有其他授權使用Windows 8的廠商,每家各有三種主要不同規格的Windows 8電腦。

老人:對科技而言,Windows 8不是不好,它是新創,但消費市場是不是接受才是決勝點。消費者混淆是最大的問題。加上許多微軟廠商,如華碩等,自己也推Google的Android平板,消費者如何適從?再度陷入選擇過多的麻煩!宏達電手機專賣店的情況,也將出現於所有微軟合作的廠商,見“宏達電HTC手機專賣店的情境”。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不要期望蘋果把藍光加入麥金塔了

Not included.

蘋果將推出新一代的麥金塔。最讓人注意的是外形的薄和新一代融合硬碟的應用,但蘋果悄悄地也把光碟機DVD排除在機台外。就像Macbook  Air和視網膜Macbook。
事實上老人的Macbook  Air也加買了外接DVD碟,三年來卻只用過三次,三次都是為了幫家人裝parallel。藍光電影全部在家中的大型電視連合影音系統來看。
時代雜誌訪問了蘋果全球營銷副總Phil Schiller有關藍光的問題。
蘋果不支援藍光,因為依他的看法:
藍光存在一些問題,這無關於它的品質,而是複雜的技術問題,它也不是偉大的技術。因此基於許多理由,排除它在外,反倒意義重大。(“Blu-ray has come with issues unrelated to the actual quality of the movie that make it a complex and not-great technology. So for a whole plethora of reasons, it makes a lot of sense to get rid of optical discs in desktops and notebooks.” 另外 “These old technologies are holding us back. They’re anchors on where we want to go…We find the things that have outlived their useful purpose. Our competitors are afraid to remove them. We try to find better solutions — our customers have given us a lot of trust… It actually comes from similar thinking as with the portables. In general, it’s a good idea to remove these rotating medias from our computers and other devices. They have inherent issues — they’re mechanical and sometimes break, they use power and are large. We can create products that are smaller, lighter and consume less power.”)

所以不要期望蘋果把藍光加入麥金塔了。請看“沒有DVD的思維:蘋果帶領大家到“沒”的世界”。

老人:所以事實上藍光還有吃電力的問題,也會佔空間,永無法解決。環保回收棄用光碟問題更是嚴重。另外因為將來一切都可能上雲端,光碟也早就被容量愈來愈大的隨身碟所取代。在大部份的運用中,光碟已被淘汰了!這是事實。當然你一定要在電腦上看藍光碟也沒問題,有第三方軟體的支持。十年來老人家中的iMac唯一送修的機會就是內建光碟當機,看來也沒機會了。

微軟推出Windows 8電腦將是蘋果麥金塔Mac的希望

Your are welcome.

在蘋果的財報中麥金塔所佔的地位愈來似乎愈低,在後PC時代,傳統的個人電腦已如Steve Jobs所預言被iPad等平板所取代,甚至被智慧型手機取代。市場上iPad也侵蝕了個人電腦的市場,還好iPad的殺傷力,在微軟PC上的力道,遠大於蘋果自家的麥金塔。在蘋果7.8.9.月的財報中,MacBook賣出達395.5萬台,比去年同季的361.6萬台多9.38%,比上季301萬台還多31.4%,而n雖然桌上型iMac和Mac mini共賣出96.8萬台,比去年同季的127.8萬台少24.3%,比上季101萬台少4.2%。但全部麥金塔而言,共賣出492.3萬台,比去年同季489.4台微多0.6%,但比上季的402萬台,多出22.46%!所以不像PC此季出貨少8.6%,蘋果卻還在增加中!所以麥金塔在蘋果財報中雖然地位低,但意義重大!

現在微軟推出Windows 8,跟台灣報紙所提的相反,跟專家所講的不同,這不是微軟的反攻,這也不是蘋果的災難,相反的這是蘋果麥金塔難得一見的機會!
Windows 8根據微軟所言是未來的劃時代電腦,但....
如果你跟台灣成千上萬的微軟迷一樣,如果你是科技宅男,如果你喜歡接受挑戰、如果你喜歡玩機台、如果你不怕更新所有第三方軟體、、如果你不怕花錢再買觸控螢幕、如果你不怕花錢再買新系統、如果你不怕重新學習用電腦、如果你不怕桌機也用觸控、如果你不怕桌機電腦螢幕弄髒了、如果你不怕坐在椅子上伸手觸控螢幕讓肩膀酸痛、如果你不怕自己看的網站在電腦磚塊內顯現、如果你不怕自己看的相片在電腦磚塊內顯現、如果你不怕自己剛收到的Email在電腦磚塊內顯現、如果你....
但如果你不是,
那現在正是換為麥金塔的時候!

如果你手頭有iPhone、如果你手頭有iPad、如果你手頭有一大推iTunes音樂或其他音樂、如果你手頭有許多App、如果你考慮換系統、如果你已厭煩多年視窗的病毒、如果你已厭煩多年視窗當機、如果你已厭煩多年視窗軟體的不和、如果你不想重新學習視窗了、如果你不想再找所謂的驅動程式了、如果你根本用不到螢幕觸控、如果你想用大螢幕電腦、如果你不是電腦專家、如果你不想常換機台、如果你想看看蘋果世界、如果你想讓電腦、平板、手機三機一體軟硬結合、如果你想真正體會電腦精品、如果.....
那現在正是轉跑道入麥金塔的時候!

這一季也是麥金塔中Macbook Pro、Macbook Air、視網膜Macbook、加上全新的iMac,世代交替的時代。
在美國蘋果麥金塔電腦已是第三大公司,占有13%的市場,僅次於惠普和戴爾。在大中國區,蘋果麥金塔正在興起,7.8.9.月Mac賣出量在中國年對年增加44%!在台灣也開始看到麥金塔筆電出現於校園、機場、星巴克了。所以微軟Windows 8電腦將是蘋果麥金塔Mac的機會和希望!Windows 8可能不是不好,但你有其他選擇!

台積電的未來在行動Mobile

過去的錯誤謠言,2013年成真?
台積電舉辦員工運動大會紀念公司25周年慶,董事長兼總執行長張忠謀保證明年不會裁員,這是台灣人最擔心的事。不僅如此,會上他還送每位員工一萬兩千元。但更重要的是,執行長張忠謀透出的訊息:“過去每台智慧型手機或是平台,都貢獻台積電營收7到8元,現在上看8元,一年後9元。”
台積電更是難得一見的巨資買地擴廠。
台積電也持續拉高研發R&D費用,今年是2009年的兩倍,未來資本支出將可到三至四倍。
所以台積電是在佈局,也暗示有新客戶?
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女士在會上拿出iPhone 5拍照,也暗示蘋果的去三星化,轉台積電的謠言已柳暗花明?相關請見“台積電和蘋果”、“台灣iPad代言人: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女士”、“台灣iPad代言人:張淑芬女士”。

蘋果股票盤中掉落600美元,最低591,收604美元


蘋果在推出iPhone 5 後,股票於2012年9月18日蘋果股票破700美元,收701.91美元,更在9月21日蘋果股票盤中創歷史最高705.07美元。而後股票開始修正,直掉落。在25日財報後,26日盤中最低達591美元,最後收604美元。
蘋果股票跌的因素,以老人總和分析,主要是因為下列因素:
1. 蘋果下一季的毛利率降低:蘋果財報中最讓分析師憂慮的便是下一季的毛利。蘋果率先提出因為許多種新產品同時上市,因此毛利率會降低。蘋果此7.8.9.季財季毛利率為40.0%,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0.3%。蘋果毛利率已連3三季微降。但下一季會掉更多,至36% (這是新產品開發的正常現象但蘋果一次太多項),是四年新低。新產品雖然展望佳,但毛率讓分析師憂心,導致許多分析下調蘋果股價。毛利下降的其它因素為中國代工廠的工資上升。蘋果已跟代工廠,如鴻海,形成一種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生態鏈!蘋果產品極端龜毛又加上需求量非常巨大,不是所有零件或是組裝廠能應付。雙方互相需求,但蘋果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利潤空間給組裝廠,分擔工資的上升。
2. 蘋果產品的供應鏈還是讓人擔心。不是產品賣不出去,而是沒貨件可賣,全部都要等!如果下一聖誕季沒趕得上銷售季節。就是很大的警訊。量、大、產品品質要求高、難組裝、新技術產品供應不夠量,等都是因素。iPad mini一推出,又要等,就是讓人擔心之處。
3. iPad mini的相殘作用仍是讓分析師毛毛擔心。此點由財報時大家提問的問題就可知。iPad的毛利原本就比其他蘋果iOS產品低,但iPad mini可能更低,只35%或更低。iPad mini的單價較低,但可能卻會影響自家視網膜iPad的銷售。所以大家不要小看iPad mini,它不但會影響其他小型Android平板,也會影響自家iPad。倒是iPad或是iPad min對蘋果麥金塔無相殘作用,影響PC電腦,遠大於麥金塔。甚至於顧客會因為使用iPad進而買麥金塔電腦!
4. 其他Android和Windows 8的競爭。這是一般人的想法。Amazon此次財報甚至於虧錢,但股票反倒影響不大,還大漲。Amazon也提出Kindle Fire根本沒賺錢!因為它的目的就是賣內容,不是賣硬體。所以反而分析師對其策略表佔贊同。平板選擇更多,如果沒開闊市場,而是互相競爭搶市,對廠商都是不利。所以平板市場有無變大,是不是已成熟了,才是重點。Windows 8 RT在平板最大的殺傷力在於Android平板,而非蘋果。而其對個人PC電腦的殺傷力,可能更甚於蘋果的iPad!這點是分析師沒看出來的重點。微軟想以Windows 8搶回失去的市場。但若表面Surface一旦成功,反倒是沒人會再買個人電腦PC。所以一刀兩面。這也就是Windows 8 RT Surface推出,微軟股票也不動如山,也沒大漲之故。所以Android和Windows 8的競爭的競爭想是會影響蘋果,但股票是另外一回事,殺傷力還是不大,遠不如上述因素。
5. 蘋果已是一個巨大的公司,高處不勝寒,風吹草動,都會擴大影響股票。雖然蘋果股票跌回600美元,市值5661.93億美元,仍是世界最大。到26日收盤,微軟市值是2374.28億,Google市值是2213.04億。蘋果仍比兩家加起來還大。蘋果股票在一個月間由最高點跌了101美元,跌了14.3%。Goolge也一樣,在10月19日就大地震一次,見“Google財報大地震:最多跌11%,市值少5788.3億台幣”。Google股票在10月5日漲到歷史新高,盤中達774.38美元。26日收675.16美元,Google跟蘋果一樣跌了99.22美元,近100美元,跌約13%。微軟股票在3月16日達最近幾年來的新高達32.95美元,而後盤旋,最後大跌,25日收27.88美元是7個月來新低,26日收28.21美元。以26日來比較,也跌了14.4%。所以三大公司最近一個月都大跌,都跌約13-14%!顯示市場正在修正。龍頭股最易領頭修正。

老人:所以市場有很不好的緊訊!世界不景氣,可能導致美國最後抗拒跌倒的科技股!中國工資的上升,成本增加正在蠶食科技股。台灣的狀況也預告同樣情況,台灣事實上已先倒下,只有蘋果相關股在抗拒中。微軟推出自家硬體來賣,將是其他科技公司最大的地雷。一旦爆發,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很難預測其影響力。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iPhone仍穩佔美國智慧型手機第一位

雖然台灣大街小巷都看得到的韓國三星在7.8.9.月全球市佔是蘋果的兩倍,見前文,但美國的故事不同。美國三大支援iPhone的電訊公司已前後公佈財報,AT&T財報有470萬隻iPhone登錄,佔所有智慧型手機的77%,而Verizon則有310萬隻iPhone,佔45%,Sprint報出有150萬隻iPhone登錄。
三家的智慧型手機登錄共1600萬隻,而其中930萬隻是iPhone,佔58.1%
所以根據readwrite.com,蘋果iPhone仍然第一位。因為美國電訊網絕大部份都掌握在這三家公司中。而iPhone 5基本上在此季還都未真正發揮影響力。

Nokia退出世界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廠,HTC排第五


IDC於10月26日公佈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在2012年7.8.9.月一季的表現。台灣人最喜歡的三星果然仍持續王座的氣勢,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由年對年同期的2810萬隻升為5630 萬支,佔31.3%
而根據蘋果剛公布數據,iPhone賣出達2691萬隻,比去年同季的1707.3萬隻多58% (IDC數據是iPhone出貨量是2690萬隻,由去年的1710萬支增成長57.3%),IDC以自己數據算出蘋果iPhone市占率為15%,而去年為13.8% 。
RIM黑莓機為4.3%,由去年的9.3%大降34.7%。中國的中興通訊ZTE躍居市場第四,市占率由 3.3% 增至4.2%,大增 82.9%。
台灣的宏達電為第五,市占率由去年的10.3%驟降至4.0%!只出貨730 萬隻,而去年為1270 萬隻。
最可憐的是Nokia退出前五大!而在上一季它還是智慧型手機第3大廠。以全部手機來算,三星也是仍比Nokia大,連續第2季超越仍為第二的Nokia。蘋果雖無一般手機但仍是第三。
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類似,三星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達5690 萬支,市占率35.2%。而蘋果 iPhone的2690 萬佔16.6%。

PS: 除蘋果外,其他公司含三星,都沒提出真正的賣出量,而是出貨量。表中有的甚至於是IDC自己估計的量,如三星此次的數據。有關賣出量和出貨量,請看“出貨量和賣出成交量”的說明。

iPad mini今天預購開賣:秒殺


蘋果於今天開始預購iPad mini。只有WiFI版。
但又來了@!@ 秒殺!
英國三分鐘內,美國10分鐘內。
白色兩星期出貨!黑色11月2日取貨。

蘋果公佈融合碟Fusion Drive的支援文件

新款iMac公佈後,融合碟Fusion Drive引起大家的興趣。蘋果終於公佈融合碟Fusion Drive的技術文件,見同文。(文中暗示蘋果似乎係以系統軟體來控制融合碟Fusion Drive)


Presented as a single volume on your Mac, Fusion Drive automatically and dynamically moves frequently used files to Flash storage for quicker access, while infrequently used items move to the hard disk. As a result you'll enjoy shorter startup times, and as the system learns how you work you'll see faster application launches and quicker file access. Fusion Drive manages all this automatically in the backgrou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1. Do I need to configure Fusion Drive?
When ordered with a Fusion Drive, your iMac or Mac mini is pre-configured.

2. Can external USB, FireWire, or Thunderbolt hard drives be added to Fusion Drive?
External drives cannot be added to Fusion Drive. 外接硬碟不能用為融合碟Fusion Drive

3. Can I add a partition to the hard disk with Fusion Drive?
Using Disk Utility, you can add one partition to the hard disk on Fusion Drive. Once you add the partition, the "plus" symbol in Disk Utility to add additional partitions will be grayed out. You cannot partition the Flash storage. 可以做分割磁區,但只能在硬碟分割一區,在SSD不可分割。

4. If I create a hard disk partition is it part of Fusion Drive?
The additional partition is not part of Fusion Drive. The new partition is a separate volume that is physically located on the hard disk drive. 若分割,就是獨立運作的傳統硬碟,不再是融合碟的一部分。

5. Can I add a Windows partition?
You can create one additional partition on the hard disk with Fusion Drive. You can create either a Mac OS X partition or a Windows partition.
If creating a Windows partition, use Boot Camp Assistant to create it, not Disk Utility. From the Go menu, choose Utilities. Then, double-click Boot Camp Assistant and follow the onscreen instructions.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Boot Camp see the Boot Camp support page. 若分割,分割區可為Windows (用 Boot Camp Assistant,但3TB硬碟不能)或Mac。

Note: Boot Camp Assistant is not supported at this time on 3TB hard drive configurations.

7. I receive a "disk is too small for this operation" message when creating a partition. Why?
The partition you are trying to create has a larger size than free space available on the hard disk drive. Reduce the size of the partition you are trying to create and try again.

8. Can a Fusion Drive be mounted on another system in Target Disk Mode?
Yes, but the system attempting to mount the Fusion Drive in Target Disk Mode must have OS X Mountain Lion version 10.8.2 or later. A Fusion Drive will not appear as a Target Disk Mode volume or startup disk on earlier versions of Mac OS X. 支援配備至少Mac OS X 10.8.2以上的Mac使用Fusion Drive成為Target Disk Mode。

9. Can third-party disk utilities be used with a Fusion Drive?
Third party disk utilities may or may not work with a Fusion Drive. Check with the third-party software vendor to check for compatibility with a Fusion Drive.

10. I'm using video capture software and it reports frame drops during sustained captures. What could be wrong?
Your project's capture requirements may exceed the sustained capture rate available to your Fusion Drive. Try capturing a smaller segment of the source or reduce its resolution.

11. I've recently reset NVRAM (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 also known as PRAM) and now my Fusion Drive is starting up more slowly. How can I fix this?
The reset removed your Startup Disk setting from NVRAM. To access the setting, choose System Preferences from the Apple () menu. Then, click Startup Disk and then Macintosh HD. Note: You may have to click the lock icon at the bottom of the window and enter your system administrator password to manage this sett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roubleshooting

The version of Disk Utility that comes with Fusion Drive is unique. Earlier versions of Disk Utility can't be used with a Fusion Drive.
If your system will not start because you see a flashing question mark or another alert:
1. Press the Power button and hold it down to power off your system.
2. Press the Power button again. After you hear the startup chime, press and hold Command-Option-R to start up to the Internet version of Mountain Lion Recovery.
3. A globe should appear with a "Starting Internet Recovery" message. It is now OK to release Command-Option-R.
4. A progress bar should appear and Internet Recovery should start ask you to select a language.
5. Once you select a language, click Disk Utility in the window that appears and then click Continue.
6. If your Fusion Drive can be repaired with Disk Utility, you'll see a Disk icon with red lettering. Click the disk icon.

7. To repair the volume, click Fix. CAUTION: Clicking Fix will erase your Fusion Drive. If you have a Time Machine backup of your Fusion Drive Mac, see Mac 101: Time Machine for information on how to restore from a Time Machine backup once the drive has been erased.
8. After the repair is complete, the volume will change color to black. Quit Disk Utility, click Install Mac OS X, then click Continue to reinstall OS X Mountain Lion.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not manufactured by Apple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pple’s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vendor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2012年第四季蘋果財報:Mac


就跟在iPad mini的介紹會上一樣,麥金塔電腦的iMac才是真正的讓人驚艷。蘋果於10月25的財報中真正讓人眼亮的是麥金塔Mac個人電腦!
MacBook賣出達395.5萬台,比去年同季的361.6萬台多9.38%,比上季301萬台還多31.4%,見來自 MacWorld 的圖示。桌上型iMac和Mac mini共賣出96.8萬台,比去年同季的127.8萬台少24.3%,比上季101萬台少4.2%。全部麥金塔而言,共賣出492.3萬台,比去年同季489.4台微多0.6%,但比上季的402萬台,多出22.46%!
所以MacBook佔80%的Mac銷售量。而且整體而言,不像PC此季出貨少8.6%,蘋果還在增加中!MacBook因為新機銷售驚人。更重要的是, 歷史上第一次MacBook的平均銷售價比桌上型Mac還高,如下圖。
顯然地,新款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15寸視網膜MacBook帶動平均售價和買氣!加上現在加入的13寸視網膜MacBook,和新款iMac,聖誕季麥金塔還是看好!

大中國區,Mac賣出量更是年對年增加44%!將是蘋果Mac最大發展潛力的區域。

非常有可能,蘋果將成為全球第五大個人電腦公司。2012會計年度一整年,蘋果賣出1800萬台麥金塔。

2012年第四季蘋果財報:iPhone



今年9月29日截止的蘋果會計年度第四季於10月25日盤後公佈,因為iPhone 5在9月14日開始預購,一天內全球預售就賣光200萬台。9月21日在9國零售店開賣iPhone 5,三天賣出500萬隻iPhone。所以預購沒幾天就開始繼續缺貨,因為預購不算營收,以出貨為標準,此季蘋果真正賣出的iPhone 5大約只8天。
iPhone賣出達2691萬隻,比去年同季的1707.3萬隻多58%,但和上季2602.8萬隻微多,見來自 MacWorld 的圖示。9to5Mac列出59個專業和業餘分析師對此季蘋果賣出的iPhone預測值,平均是2630萬隻,所以平均值相當正確,但比專業分析師的預測2540萬隻要高。
iPhone的營收達171.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9.8億美元,增56%。

所以iPhone的銷售仍然強勁!在iPhone 5的支援下,聖誕季會爆發,前提是鴻海做得做不出來?!因為到處都買不到貨。

老人:蘋果沒如老人預測會宣布在下月在台灣推出iPhone。失望。但暗示12月將在“很大的國家”開賣 (想也知道是中國)。

2012年第四季蘋果財報:iPad


今年9月29日截止的蘋果會計年度第四季於25日盤後公佈,蘋果的營收達360億美元,利潤82億美元,和每股8.67美元。都是歷史以來7.8.9.月一季的歷史紀錄,年對年分別增27%、24%、23%。蘋果營收達分析師預期的358億美元,但利潤短於每股8.75美元。盤中股票收609.60美元,盤後股票一度跌3%,但最後收609.68美元。
蘋果的手頭現金達1214億美元,比上季的1172億美元,又增加42億美元。
整年2012年而言,蘋果營收達1560億美元,超過2億台iOS裝置,1800萬台麥金塔,和3500萬台iPod。

iPad賣出達1403.6萬隻,比去年同季的1112.3萬隻多26% (若用sell-through實賣為44%--較正確,見“出貨量和賣出成交量),比上季1704.2萬隻少,見來自 MacWorld 的圖示。iPad的營收達75.1億美元,只比去年同期的68.68億美元,增9.35%。
iPad的銷售在此季特別重要,因為所有消息都知道iPad mini將於10月推出,消費者會有觀望態度。另外營收的增加幅度顯然小於數量的增加。大概是因為許多用戶仍選用較低價的第2代iPad或容量較小的視網膜iPad,而不是選較高價高容量的視網膜iPad。
蘋果官方對iPad mini的推出策略也提出說明:iPad mini不是一個小、便宜的iPad,而是一個全部功能的iPad (“When we set out to build the iPad mini, we didn’t set out to be a small, cheap tablet, we set out to build a full iPad.”)。iPad mini的價格較低,但仍比一般市場上7寸Android平板高價。對此Tim Cook也辯解提出,iPad不是沒有受過低價平板的威脅,如Amazon Kindle,但iPad依然在市場上打敗任何低價的平板。聰明的消費者對iPad的期望高,希望的是一個可提供更多需求的iPad。(“We’ve seen low-cost challengers before, iPad continues to beat any other tablet on the market at any price. We think customers are very smart, we think they have high expectations, we think that they want a device that can do more. We think our focus on making the best product is what will win at the end of the day, and we will stay true to that.”)

根據蘋果Tim Cook的說法,每台iPad mini的整體利潤有意義地比其他裝置平均值要低!所以iPad mini非低價搶市,而是貨真價實。而且蘋果永遠不會出所謂的7寸平板

老人:用對角線來表示螢幕大小的時代應讓它過去,因為消費者都容易被欺騙!iPad用7.85寸對角線,表面積29.6平方英吋4:3比率螢幕,重量是308-312公克。而以Google的Nexus 7,七寸平板為例,它是19.85x12x10.45公分,16:10比率螢幕,340公克,表面積21.9平方英寸只有iPad mini的74%!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有軟無硬變為有硬無軟的微軟


微軟“蘋果化”的第一步Windows 8 RT平板表面Surface即將正式公開上市。目前根據消息,在全球廣大微軟迷的期望之下,預購已銷售一空。
微軟表面Surface和系統Windows 8在各方的“專家”評價中出現兩極化,有人視它為救世主,有人視它為微軟踏入地獄的第一步。
而最有趣的是,各家專家或是微軟迷,共同的評論就是:硬體出色,軟體差勁!
譬如,BusinessInsider,“Microsoft Surface Critics: Come for Hardware, Tolerate Software”。The Verge,“The whole thing is honestly perplexing. If this device is not as good as (or better than) the best tablet, and not a complete alternative to a laptop — who is this for? What is it supposed to be?”。PC World,“Intel CEO says Windows 8 bugs will sting consumers”。

所以微軟蘋果化的第一步,就是過去的有軟無硬,轉變為現在的有硬無軟
所以微軟Microsoft可說是宜改為Microhard!
而即使是硬體,也要把電腦平板化,平板電腦化,手機則是電腦化和平板化!
至於內容?
“缺”!

PS: 微軟表面發表前夕,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接受訪問,也幾乎是肯定微軟將推出其他硬體產品。所以你將馬上看到微軟手機、微軟筆電、微軟桌上型電腦、微軟電視、等。

蘋果標準下的所謂低價

Quality not included.

在iPhone未推出前,甚至於iPhone推出兩年內,網路尤其是台灣和中國幾乎很難看得到有關蘋果的股票和產業相關新聞。在台灣目前一些所謂的蘋果通的電視專家或股票專家幾乎都不曾討論或研究蘋果,但不料現在蘋果成為主導科技產業的龍頭,剎那間所有蘋果專家一夕間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現象國內外都一樣,只是美國一開始就專攻蘋果的基本上還是相對的多。因為“專家”一下子充滿大街小巷後,加上網路新聞和評論佔滿版面,於是評論就出現亂七八糟的現象。在蘋果股票大數落於大型基金或對沖基金後,這現象更是嚴重。
不論以蘋果股票或是蘋果產品而言,大部份分析師或專家會以過去PC產業的標準來看蘋果,但非常不幸的這一套就是不適合蘋果。過去20多年是這樣,現在也是!講起來也有趣,如果蘋果遵循過去產業的行為標準,就不會有今天的蘋果!
蘋果的商業傳統是不做市場分析,不做問卷,不問你要什麼。因為如果一個公司的決策和發展單位都不知道消費者要什麼時,這家公司基本上就已倒了一半了。蘋果把產品品質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規格和價格放在第一位。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蘋果的成功,事實上也是這種公司文化的堅持。
蘋果產品一向高貴,單價高,除美日等開發中國家外,其他國家都買不起。除美國外,蘋果佔極少數的市場,幾乎像隱形人一樣。但這麼多年來,蘋果從未把產品降價低到可和其他PC廠爭市場佔率的嘗試!真正的降價搶市在蘋果的字典中從未出現過一次。所以在分析蘋果時,用過去的思維是套不進去的。
還好過去這幾年來,一方面新興國家興起,一方面IT零件因為大量生產的關係,價格也一落千丈,蘋果產品開始變為“高貴不貴”。和其他廠比較,價格差異縮小。又因為全球的生活水準起步,消費者要求的品質高,使蘋果產品夾創新、軟硬內容整合等等的優勢,搶進先機,成為龍頭產業。
而落後的其他廠商,最近幾年來也都或多或少的“蘋果化”,只有“價格”不是,所以可說都是以低價來挑戰蘋果。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蘋果有沒有必要,捨去過去多年來對產品“龜毛”的品質要求,降價進一步搶市,或是維持市場佔率?
以iPad和iPhone而言,蘋果大可不使用鋁金屬外殼,跟所有現在的Android手機一樣使用塑膠外殼,也可不發展一體成型,蘋果大可採用一般便宜的USB接頭,不用再設計閃電Lightling接頭,不用使用最高的視網膜解析或In-cell觸控,也不用花錢發展自己軟體,如蘋果地圖等,等等使價格降低。如此一來至少可把價格壓低100美元至200美元以上。以價格來跟Android廠搶市佔。
但這是你要的蘋果麼?
這是股票分析師要的蘋果!他們以為,只有如此蘋果才能優勢。
而矛盾的是,如果必要以低價為主策略,那蘋果就不是蘋果!你現在也不會看到蘋果,更不會去分析它!而分析師或所謂專家卻常常沒看到此點。
所以所謂的低價,在蘋果眼光中,在它公司的歷史中,是相對的。而這相對,是跟自己比較,不是跟其他廠比較!是蘋果公司的文化!對選擇蘋果的用戶而言,這也是一種生活的Style,是一種態度。所以就跟老人強調過多次的“買iPhone不是買手機,是買體制一樣” (見“System : 買iPhone是買體制,不是買手機”)!

圖來自The Joy of Tech


蘋果2012年會計年度第4季財報的謎題:iPhone賣出量

藍色是專業分析師,綠色是業餘

10月25日是蘋果2012年會計年度第4季財報。在過去的30次財報中,蘋果有兩次不如分析師預期,股票大跌。分別是會計年度2011年第4季,7.8.9月大跌7%和上一季2012年第 3季,7.8.9月,盤後大跌5.51%,至567.8美元。
蘋果至上一季共賣出8400萬,在23日Tim Cook已秀出iPad全部賣出量已達ㄧ億台 (間接表示此季7.8.9.月賣1600萬台),而新iPod和iPod touch推出滿一個月共賣出300萬台。
此次財報的最大謎題就是蘋果到底賣出多少iPhone或iPhone 5。在9月14日iPhone 5開始預購,一天內全球預售賣光200萬台。9月21日在9國零售店開賣iPhone 5,三天賣出500萬隻iPhone。但後來就開始繼續缺貨。鴻海根本趕不上蘋果iPhone 5的需求,到處都根本就買不到iPhone 5,蘋果網站至今訂貨仍得等3至4星期。所以沒人知道蘋果到底賣了多少iPhone。目前AT&T財報已報出有470萬隻iPhone登錄,佔所有智慧型手機的77%,而對手Verizon則有310萬隻iPhone,佔45%。但其中多少是iPhone 5兩家都沒提出數據。Sprint仍未財報 (後續發文後報出有150萬隻iPhone登錄)。所以目前幾乎都不看好蘋果可達陣分析師的預期,這就是目前蘋果股票由高點跌下13%的理由。
蘋果此季財報以9月29日為終止日,所以iPhone 5才賣8天。
9to5Mac列出59個分析師對此季蘋果賣出的iPhone預測值,平均是2630萬隻iPhone。跟以往完全一樣,專業分析師看法和預測都相對低瀰。
蘋果23日未公布iPad mini時前的收盤價為613.36美元。
答案即將揭曉,但iPhone 5的主要影響力是在10.11.12.月一季。目前蘋果股票反應的是未來10.11.12.月的聖誕季。在蘋果幾乎所有產品都要升級的聖誕季,才是世界是否泡沫的決勝點!

PS: 依老人夢中夢,蘋果在財報時會發表下一波iPhone 5上市國家,台灣將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