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又薄又輕 (只0.72公分厚,308公克重,而Kindle Fire HD是1.03公分厚,395公克重,Google Nexus 7是1.045公分厚,340公克重,兩者螢幕面積都比iPad mini小),並非使用一般平板的塑膠外殼之故,根據Digitimes,蘋果iPad mini成本較高,因為使用新一代玻璃雙薄膜GF2 (DITO film) 觸控技術螢幕。該螢幕的特點就是:薄、輕、貴、難製!
iPad mini的螢幕的產量良率低,所以iPad mini的螢幕和iPad一樣貴(只便宜5美元)!
至從蘋果iPhone帶領全球的觸控運用後,觸控變為電腦和行動裝置的主流!觸控的原理可分為電容式、電阻式、光學式、音波式、等,都需要各種不同種類的透明導電薄膜技術來製程。
根據Digitimes,引用李玄文的說明,觸控感測層在溼製程技術上的應用:
“在各種觸控面板製作上,免不了需要將ITO電極進行圖形化反覆蝕刻以及去膜程序,容易影響到整體良率與造成銅電極被腐蝕擊穿擊的風險;廠商開發針對ITO銅電極、複合材料與玻璃材料的專業蝕刻藥劑、蝕刻阻劑,可避免銅電極被腐蝕擊穿的風險,同時大幅降低反覆蝕刻的步驟以降低成本提升良率 …....
電容式以排列的透明電極與人體的靜電結合的電容變化,來檢測指碰觸點的座標。
疊構模式可分為G/F/F(Glass Film Film)雙ITO層,跟G/G(Glass Glass)層疊構,而G/G又可分G/G DITO雙ITO疊構及G/G SITO單ITO層疊構。G/F/F在銅薄膜圖形化與ITO薄膜圖形化之間,均經過壓模、顯影、蝕銅、蝕ITO與去膜等步驟.....”
老人:依猜測下一代視網膜iPad,亦將更輕更薄!
PS: 亦請見留言中DJczar和Angus Kwok的說明。
下一代iPad可能更輕,不過如果厚度跟iPad mini一樣薄,那iPad mini就沒優勢了
回覆刪除因為iPad mini也遲早會Retina化。
1. 目前的面板技術 "無法" 做出 iPad mini 的視網膜螢幕,以後?我也很好奇要等多久,但就算可以,Apple 也不見得會用。
刪除2. 為了市場區隔,iPad mini 本來就像是簡易版 iPad,功能雖然沒縮減,但硬體一定低一級,故沒有必要用視網膜螢幕砸自己的腳。
其實,在某些層面上來說,iPad mini 的面板已經 "半視網膜" 化了。
我們都想不到,短短一年,iPad mini第二代就已經採用視網膜解析的螢幕⋯⋯蘋果真是可怕!
刪除小螢幕,是另一需求。非優勢!
回覆刪除看似單純的窄邊框(窄邊框更容易誤觸),卻加入Thumb Rejection技術,持續強調使用者體驗
回覆刪除就我所了解的來補充說明一下,傳統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有需要做X-layer, Y-layer,就是當你手碰下去的時候要告訴IC你碰的位置在哪,所以需要兩層導電層(ITO film or ITO glass)。而市面上常用的touch panel構造概略會有下面幾種:
回覆刪除G/F/F --> G for cover glass(僅提供保護作用,非導電層), F/F for ITO film*2, Android機種常用,原因後述
G1F --> ITO glass + ITO film, 變形版
G/F --> G for cover glass(僅提供保護作用,非導電層), F for double side ITO film, ipad mini用
G/G --> G for cover glass(僅提供保護作用,非導電層), G for double side ITO glass, 舊的iphone, ipad用
G/G/G --> G for cover glass(僅提供保護作用,非導電層), G/G for single side ITO glass, 幾乎看不到有人用, 因為放三層玻璃太貴也太重
OGS --> cover glass的內層coating ITO拿來當其中一層, 另一層用single side ITO glass, 算是G/G/G的cost down版
因為當數量不能大到一定程度時用ITO glass一定比ITO film貴,所以市面上找的到的用ITO glass來做觸控面板的應該是只有iphone跟ipad,Android/windows因為量太小,所以大多只能拿ITO film來做。
刪除另外,觸控的靈敏度理論上會跟導電層的阻值有相關,導電層阻值越低(=越導電)靈敏度會越好,而ITO glass可以做到比ITO film低很多的阻值(=導電性比較好),所以理論上ITO glass做出來的觸控面板靈敏度會比ITO film還好。
而蘋果的專利就在G/G, 怎麼用一片玻璃雙面上ITO後做成觸控面板,因為這個專利讓其他人只能停留在G/F/F or G/G/G,當然靈敏度(G/F/F)或成本(G/G/G)上面就比不贏了。OGS雖然也是用兩層玻璃來當導電層,但是容易遇到外面那層的強度問題。
現在ipad mini用的G/F,就是G/G的變形,為什麼會想用double side ITO film可以是已經習慣G/G的設計了吧...
ipad mini 用 double side ITO film 不搬字過紙用 ipad 的 G/G 主要原因是G/G 會造成重量問題,其實蘋果可能也有打算過替ipad的G/G換為G/F,好讓ipad的重量和厚度壓下去。至於怎樣決定就是蘋果公司的事了,可能G/F觸控性能和效果比G/G未夠好、不夠理想,可能G/F+Retina的成本太高,不知道~
刪除ipad mini 用 double side ITO film 不搬字過紙用 ipad 的 G/G 主要原因是G/G 會造成重量問題,其實蘋果可能也有打算過替ipad的G/G換為G/F,好讓ipad的重量和厚度壓下去。至於怎樣決定就是蘋果公司的事了,可能G/F觸控性能和效果比G/G未夠好、不夠理想,可能G/F+Retina的成本太高,不知道~
刪除謝謝DJczar的精彩補充,讓我學習!
回覆刪除Angus Kwok的補充,的確再度讓我更學了一步!
回覆刪除抱歉! 請問OGS 的解釋不是 one glass sensor.單一片玻璃背面導電層(ITO pattern).
回覆刪除應該不是兩層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