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蘋果未來幾年可能在麥金塔上使用ARM而非Intel處理器
因為和Scott Forstall不合,原本已在6月退休的Bob Mansfield,在8月又被聘請回蘋果掌技術兩年,其主要任務就是領導另一新的技術部門,Technologies,主要是整合各部門的無線,半導體或是其它跨平台的技術。其中根據Bloomberg的內部消息,他領導的團隊任務之一就是開發使用在麥金塔上的ARM處理器,取代2005年開始的Intel Inside。
蘋果在2005年放棄自己和IBM、Motorola開發的PowerPC中央處理器,改用Intel中央處理器。當時和後來的證明這是一個聰明的抉擇,不但跟得上掌握晶片主流技術的Intel,也讓後來的第三方軟體開發商在麥金塔上的開發更容易。但現在情勢已變,在行動Mobilbe為主流的“後PC”時代,ARM在行動裝置上幾乎取代了Intel的角色,見早期文章“為什麼 iPad killer 無法順利生產:Intel Outside”,連微軟都放棄Intel Inside,見“微軟的Intel Outside (Wintel的思維已閉幕)”。
而蘋果在Steve Jobs心中一心一意想要發展蘋果專用的中央處理器之願望一直沒變!所以最近幾年蘋果先後在2008年買入 P.A. Semi 、2010年買入Intrinsity、2011年買入Anobit、等相關技術的公司。而蘋果在iOS上開發成功的Ax處理器後,想使用自己開發的麥金塔中央處理器的謠言,一直搖傳不變,見“蘋果麥金塔ARM Inside:Intel Outside, again?”。所以看來謠言會成真!而Ax的代工也會由三星轉為台積電。
可預見將來的iOS裝置和麥金塔無論在軟體、使用者界面、甚至於硬體上都會更加吻合統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以下是個人對 Apple 未來產品及發展方向的一些推測:
回覆刪除1. Mac App Store 將整合 iPhone/iPad App Store
在 Apple 官方開發工具 Xcode 裡已有 iPhone/iPad simulator,所以 Mac OSX 電腦上執行 iPhone/iPad 應用程式是輕而易舉,主要目的是擴大 iPhone/iPad App 的安裝數量 (installation base),讓許多好用的 iPhone/iPad App (例如商業用途或增進個人生產力的工具) 直接在 Mac 裡執行使用;並同時幫使用者解決某些時候須在 iPhone/iPad App 上大量手寫輸入不便的困擾:只要在 Mac 裡用鍵盤輸入完後,透過雲端後台伺服器將資料即時同步至 iPhone/iPad 上;這樣一來 iPhone/iPad App 開發者不必急著製作 Mac 版的程式,也能給 Mac 使用者帶來立即使用的便利。
將整個 iPhone/iPad/Mac 三者使用環境完全整合起來,建構更完整的 ecosystem。
2. 下一代 Mac OSX (10.9?) 可能會出 ARM 架構的版本 (也許 Apple 早已偷偷在試了?)
可以讓 MBA/MBP 更省電,相同的電池容量能提供更長的可持續使用時間 (16 hours?)
與本篇開頭的第一點相呼應, 若 OSX 可在 ARM 上執行,則更可以原生 (native) 的方式執行 iPhone/iPad App,因為 iPhone/iPad 的 CPU 本來就是 ARM 架構。
Microsoft 即將發行可在 ARM 上執行的 Windows 8 及 Office,所以 Mac 用 BootCamp/VMware/Parallel PC 即可執行 ARM 版的 Windows 8 及 MS Office;甚至可利用 open source 技術的 WINE 直接執行 ARM 版的 MS Office 及其它 Windows應用程式 (ARM 版)。
3. Apple iTV
用 iPad/iPhone/iPod Touch 當搖控器,與 iTV 互動,而 iPad 就是輸入文字的虛擬鍵盤,或許到時隨 iTV 出貨時會附一個 7 吋的 iPad...
iTV 將會是可折疊並且方便攜帶,只用無線接收/發送,內建現有 Apple TV 的功能,並且是 iOS 作業系統,一樣可執行 iPhone/iPad/OSX App。
會考慮多使用者的需求,有個別的環境設定,不同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將會是分開彼此看不到。
透過無線連線,iTV 立即變成 MBA/MBP/iMac 的第二、第三個顯示螢幕。
4. Apple 將來會是威脅到 Amazon AWS、Google GAE 雲端運算供應商平台的後起之秀
如果 Apple 開放 Apple ID 使用者帳號相關的 API,以目前 Apple 所掌握的 Apple ID 數量 (不管是付費或不付費帳號),對任何 Apple 開發者而言,這些都已是現成潛在的使用者及社群,所以 Apple ID 有可能繼 Google 帳號及 Facebook 帳號成為許多 App 帳號註冊/整合的方式之一,我每次更新完 iPhone/iPad 上 "Zinio" 及 "大師輕鬆讀" App 後,都要重新下載所購買過的書籍/雜誌,都還得自己重新下載已購買的書籍/雜誌。
Apple iCloud 雲端將不只是提供 Apple ID 用戶的自己的郵件/相片/檔案的儲存空間而已,還可以做為 App 開發者的伺服器平台。
(http://blog.jackhou.com/2012/06/apple.html)
只能說有夢最美吧,除了第四點我看不太懂,其他三點都很有問題,先想想 Apple 強調的使用者體驗是怎麼回事。
刪除謝謝 Jac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