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在1995年由Intel首先推出。但在民國84年後的3年間你問哪一家公司全部使用USB作為他自家電腦的儲存唯一介面?答案是沒有!1998年上市的iMac,是第一個沒有軟碟機的電腦,完全依USB的第一個大量上市的電腦。而接下來清一色蘋果電腦都無軟碟機。那時候,電腦沒內建軟碟機,無人敢想像那樣的電腦賣的出去麼?!但iMac卻成功了!成為Steve Jobs回朝反攻的第一戰果。可以說,如果iMac失敗,就沒有現在的蘋果@!
而有趣的是蘋果也是全世界第一個上市大量採用軟碟機的電腦公司。它放棄了它自己的先驅裝置。
這也是上文,Greg Joswiak 提起的“Courage 勇氣”和“作最好的”的例子,見 “蘋果iOS市場主管分享蘋果成功的四大要素”。
而後USB也的確發展成為大家熟悉的電腦週邊,也成為工業的標準。
自從USB隨身碟問世後,老人也跟著科技,買的容量愈來愈大。最後有32GB,且小的可綁在老人的鑰匙圈內,真的是隨身攜帶。但最近我發現我大慨將近一年沒用它!
沒有USB就像沒有Flash,是無人敢想像的事!但直至最近Flash入土了.... 沒人敢想像沒有Flash的時代,也可消失,那沒有USB隨身碟的時代也不是不可能了!
沒有USB就像沒有Flashㄧ樣,是AAA信徒攻擊蘋果行動觸控裝置iOS的兩大虛劍。但自從2007年iPhone上市後,近五年成千上萬的人過著沒USB和沒Flash的生活,也沒出事,還很愉快。
事實上,雲端生活的時代,和行動觸控裝置的時代,兩大時代的交接穿觸,告訴我們,後PC時代,USB隨身碟的時代也已過去了!不要再用這種思維來看下一代。被微軟慣入水泥的腦袋
是該開放了。
Android的母體,Google 的工程師 Dan Morrill,說明了Google 自家做的手機,Galaxy Nexus,為何沒有 USB Mass Storage 的慨念。 其理論可說是揭開Android真正的思維,會讓AAA集團的人坊然大悟!因為蘋果不支援 flash ,Android只好支援flash 以取得市場信心,雖然暗地裡推廣自家的HTML標準。所以 USB Storage是不是也一樣?
他說:“There's no particular hardware reason a device can't have both [large internal storage and USB/microSD]. The problem is that there is no good UI for it.” 看起來似乎沒有理由不讓裝置有大的內建儲存容量,但又能支援外接儲存空間,如USB或microSD。問題是出在於沒有好的使用者介面UI。
“One of the core Android principles is that you never need a file manager. Ever. We wanted to avoid the obnoxious 'sneeze and a file picker appears' syndrome of basically every other OS [except iOS]. Local data that apps know how to handle should just be magically available within the apps, or stored in the cloud. You shouldn't have to go spelunking on your SD card to find data." 我們Android的中心思考就是你不需要檔案總管。我們希望避免出現讓人厭惡的“打噴嚏”,避免一個過去除iOS系統外,每個文件需要選擇一個文件應用軟體來運作的檔案症候群症狀。若應用程式App,知道如何處理資料,就應存在應用程式App內,或是奇蹟般地存儲在雲端中。
他又說:“team member did stress that Android 4.0 supports USB Mass Storage outside of the Galaxy Nexus, but that any device that does is likely to have just a small amount of built-in space and encounter similar problems as before, where storage wasn't seamless depending on the app or content. The company was "thinking about compromises" to get some of the advantages of a card slot and USB mass storage, he said. One example might be a slot that prompts users either to import or export content when a card is inserted, much like the camera adapter for iOS devices, or else a migration tool to permanently transfer content over to a larger card. Android團隊知道Android 4.0 支援USB Mass Storage,但因為會使用的裝置都一定只有少量的內建儲存空間,因此又面對古老的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儲存量並不是如大家想像般可全無縫地依賴App或檔案容量。所以公司必須妥協,就像是iOS的相機camera adapterㄧ樣,讓用戶轉出入資料內容,或是永久性的轉擋到外存。
所以Android的有口難言和苦衷不是你能想像?
老人:
換言之, Android沒說出來,但大家都知道的終極目標就是雲端,終端相對小量的外接儲存空間實無必要。而視窗思維的檔案總管方式處理檔案也沒有必要存在。勉強的外接儲存空間無法避免過去的檔案管理問題。有興趣的可去看原文
,electronista, “Google talks Galaxy Nexus' lack of USB storage in iOS terms”。
所以當沒有USB的時代來臨時,也不需要懷疑了!
USB當然不只是為了存檔,是一種傳送界面。在這裡以USB隨身碟為例,但即就是傳送界面,它也將接受Thunderbolt的挑戰!
沒有洗像片館
沒有印表機
沒有汽車導航器
沒有軟碟機
沒有CD
沒有DVD
沒有Flash
沒有USB
沒有個人硬碟
沒有傻瓜相機
.....沒有實體書?
蘋果帶領大家到“沒”的世界,而那個世界,“沒有就是有”!
Steve Jobs 的 “空是實得,無是妙有”,實在難懂?見同名 “Steve Jobs的禪學:空是實得,無是妙有”。
當然和宏基短視的 “有也是沒有篇” 不同@!
從 2004 年接觸 eMac 之後,我對蘋果產品沿革最大的印象,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砍掉重練」。從人機介面到周邊支援,經常可以感受到蘋果不斷推陳出新,挑戰自己的那股衝勁。這其中不乏失敗的決定或作品,可是這種對於理想創意的積極追求,經常如壯士斷腕般堅毅而固執。
回覆刪除最先砍掉軟碟機
最先砍掉數據機&網路線
最先砍掉傳統硬碟&光碟機
最先砍掉 Flash
最先砍掉 USB
以前瞻性來說,蘋果目前已經把 Blu-Ray 直接視為一個過渡階段,絲毫沒有踩過去的打算,意圖直接擁抱他們連發電廠都在蓋的雲端資料中心。
問我目前最想砍掉 Mac 上的什麼?
滑鼠!!
精確一點說,我希望砍掉的是那個鼠標。
要砍掉鼠標,可能需要極為精準的眼控偵測與運算,還有 GUI 大幅度的修改配合。同時關係到軟硬體兩者的演進,目前看來看去,還是只有蘋果有這個實力與願景。
如果老賈在世,我相信鼠標會少活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