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Steve Jobs的左右五大將如下:
1. Tim Cook:1998年加入蘋果。他已成功兩次在2004年和2009年代理Steve Jobs過,獲得投資大眾和董事會的信賴,也得到應有的專敬。董事會給他5千9百萬美元的薪水來酬謝他去年的辛苦。一般認為他可勝任,也可掌握蘋果的絕大部分日常工作。財富雜誌稱他為工作狂。除Steve Jobs外,沒人比他更懂蘋果的價值。
2. Jonathan Ive:1997年加入蘋果Steve Jobs的設計團隊。1992年他已加入蘋果,但不受重視。直至1997年Steve Jobs回朝,開始重用他,成為蘋果工業設計的頭頭。蘋果產品的工藝,由他領導一群少數人的團體完成。財富雜誌Fortune2010年認為他是世界上工業技術領域最聰明的設計師。
3. Scott Forstall:他是NeXT的資深工程師,1997年跟隨Steve Jobs回蘋果。先補助OS X的設計,而後他負責iPhone軟體iOS的設計。iOS的成功可說是他的傑作。蘋果後面這幾年的行動裝置能成功,他可說是功不可沒。軟體勝於一切,所以他一度被認為是Steve Jobs最佳接班人。如果Jonathan Ive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硬體工藝設計師,那他是老人心中世界上最厲害的軟體設計師!
4. Phil Schiller:1997年跟誰Steve Jobs重回蘋果。蘋果產品營銷的主要人物。蘋果產品的推廣、行銷、市場策略、廣告、等等,都由他策劃。
5. Ron Johnson:2000年一月加入蘋果。蘋果實體店的主導者。蘋果實體店大膽前衛,卻能攻陷世界各地,成蘋果迷朝拜的地標,也是每平方米最賺錢的商店。他的策略和大膽前瞻讓人敬佩!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店能成為紐約第五大地標,世界第28大地標,就可知道決策的影響力(見紐約第五大道蘋果店是世界第28大地標)。
所以個個都是龍兵虎將!蘋果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卓越先見的領袖和精明能幹的團隊缺一不可!
卓越先見的領袖和精明能幹的團隊缺一不可!
For Apple:
Yes We Can Without Steve Jobs!
For Jobs and His Family:
Best Wishes and Recovery!
Yes We Can Without Steve Jobs!
For Jobs and His Family:
Best Wishes and Recovery!
以我的淺見,沒有jobs的蘋果總有一天會來臨,只是很多人像你我一時都無法如此冷靜去接受,就像他在Stay hungry畢業演說中所說"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回覆刪除站在情感面,將近20年前留學時神經西西的遠從台灣帶過去使用的就是蘋果到現在又是ipone, ipad, macbook的我說實在對蘋果的情感及對jobs的堅毅卓絕及創意並不是一般時下年輕人追求時髦流行,一手用iphone,另一手還在對windows依依不捨所能體會的,我並非那麼蘋果人,對電腦科技也非玩家,但對於jobs每一項產品的用心及他想達成的企圖心卻或多或少能有所感受,當世俗的眼光還在用市值、營收來衡量蘋果時,我相信身為一位實業家、理想主義實踐者、成就導向者,他更在意的應當是他逐一完成他心中的那份願景而雀躍無比。我相信他自己對生死應當看得很開,比你我都看開許多...對蘋果而言,必須冷血的朝後jobs時代邁進,除了保有他的創意、堅持及理念,公司內外朝更體制化方向走是唯一活路,莫期待近期有第二個jobs出現。老人,如果你同我也喜歡看NBA的話,應當記得公牛籃球大帝喬丹的退休,許多人都曾被冠上接班人,最後呢?要不是失望,或被冠上接班的人不爽處處被比較...喬丹退休這麼久了,接班人出現與否,對我..好像也不太重要了因為我也好久不太看球賽了...因為沒人能取代喬丹在我心中的地位!
Steve Jobs天生能力無法取代!但蘋果必須面對無SJ時代的來臨!謝謝Louis精見。
回覆刪除SRobert J. Mansfield算是硬體副總 (senior Vice President - Hardware Engineering) 但Jonathan Ive是工藝
回覆刪除蘋果當然不只五將,但老人就是認為這五個很特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