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三年內蘋果由App的營利將超越音樂


根據Asymco的分析師Horace Dediu的分析,蘋果已支付140億美元給音樂公司,25億美元給App發展商。其中25億美元是蘋果正式公布的,而音樂的部份是分析師估計的。但以每月而言,蘋果的音樂營利大約只是App的兩倍而已,且App營利上升較快,因此他估計三年內蘋果由App賺的錢將超越音樂。

不管如何,蘋果藉由"內容"服務,對蘋果本身和App發展商,或音樂公司而言,都是雙贏!

OS Lion的基本:老兵永不死的Finder

當OS Snow Leopard發展的時候,老人記得當時蘋果想試著把OS中的Finder拿掉。但不料在絕大部分的發展商和蘋果的專家試用時,大家都反對。蘋果後來又把Finder加上去。
Finder是一個好用的系統軟體,但卻又是一個奇怪到難以說明的軟體。何謂Finder,老人從小到大,每次被問時都倒了,不只是它無中文相對詞,連用白話也無法說明它。它不是只有Desktop但卻又好像是。但在老人看來它絕對是一個看的到的檔案管理站(file system handling station)。
但OS Lion,Finder終於不見了?Finder死了麼?不。
功能上,蘋果悄悄地暗地做了十年,Finder可說是虛擬地上了iCloud!它變為一個上雲端的自動系統作業!拷貝自動化(Version)、傳檔簡單化(Air Drop)、等。
實質上,Finder仍存在,而其上的檔案夾也存在,只是跟iOS一樣介面,大家不用怕!


檔案管理將是使用者經驗裡最大的挑戰。如何同時滿足經驗的專家使用者和新手,將是Lion可獅吼的關鍵之一。老人深信這隻獅子做的到!Yes, It just works, too!

家中雲端小站:新版AirPort Extreme和Time Capsule


蘋果第五代AirPort Extreme和第四代Time Capsule,即將上市。
根據9to5Mac,兩位新兄弟可能除了以iOS 5為基礎外,新的功能就是Software Update Caching。也就是說它是你家中的雲端小站,一但蘋果iCloud雲端有新升級軟體出現,它會自動地將新軟體轉入其中,而後一但你的蘋果裝置連上網路WiFi後,它就馬上將軟體轉入你的裝置中。
所以使用者不用怕網路塞車,只要你家中不塞即可!
AirPort Extreme也可能做用為家中的傳統伺服器功能。

蘋果的這一招,解決了"雲海不但遮太陽還下雨"的焦慮,和"華爾街學老人?雲端開始下雨!"的憂心!

在iPhone 4上介紹iOS 5的新功能

底下是Brennan' Tch Bite中介紹iOS 5在iPhone 4上的表現:

科技泡沫來臨了麼:中國啟動


老人提了多次的2011年的泡沫夢魅(見同名),看來是要來臨了。
但是卻由中國泡沫開始。華爾街日報的"泡沫隱現中國科技股在美遭拋售"一文道出了目前中國帶給世界的希望可能是失望。最近因為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報造假事件頻繁,無論是科技股或是傳產股,一律讓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即使是號稱中國Facebook的優酷網、號稱中國Google的百度、和新浪等公司,在美上市的股票也一樣跌。
中國公司有無被高估,固然是一重點,但最重要的是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報造假事件頻繁,才讓人擔心!
除假造外,仿冒,和低價搶市亦會讓市場原先的價值泡沫化。
美國的Facebook、Linkedin、Groupon等被大幅高估的泡沫化亦是讓人憂心。
2011年以來美國所有的大廠科技股最近一週和2011年最高點相比,幾乎全跌,跌率在10至20%左右。
2000年泡沫再現?

每台iOS裝置App廣告營收是Android的兩倍


Google的Android手機的確是世界智慧型手機市佔率第一,雖然單一公司而言,蘋果仍然是第一。
根據Mobile ad net Millennial Media的分析,以廣告點率來看,智慧型手機中Android佔53%,而蘋果佔27%,黑莓機佔17%,Symbian佔2%,而Window Phone 7只佔1%。
但若以App的廣告帶來的營收來看,蘋果佔45%,Android佔43%,黑莓機佔9%。
因為Android手機多於iPhone大約2倍,但營收卻大約相當,所以每台iOS裝置廣告營收大約是Android的兩倍。

三星新銀河板Galaxy Tab 10.1續航力只有iPad一半


老人前天才說過,電力定生死,而iPad 2的耐行力經得起考驗,是最大的驚艷(見Batteries not included:電力決定生死)。事實上目前所有的所謂平板無論7吋或是10吋,無一電池續航力可跟iPad比!而iPad 2速度更是一枝獨秀。蘋果A5的厲害在此!
內容續航力速度價格輕薄使用者介面平台支援性品牌形象,八大特點,重要性由上而下,是平板的決勝點!缺一不可!

三星新銀河板Galaxy Tab要推出時,突然發現蘋果iPad 2的薄和輕,只好全面收回,再造,甚至於為了要急著預先開會推出宣傳而欺騙大眾(三星的介紹新版銀河板Galaxy Tab被指控欺騙社會大眾)。現在三星的新版Galaxy Tab上星期終於出現江湖了,的確有iPad 2的輕和薄,但價格大約一樣。但根據The Wall Street Jouranl華爾街日報的Katherine Boehret的試驗,Galaxy Tab 10.1電池只能維持 5 小時 38 分鐘,比 iPad 2 的 10 小時 9 分鐘的一半還多一點而已!

所以顧此缺彼,仍然是平板殘廢!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蘋果店員守則第一條:你不是推銷賣產品,而是幫顧客解決問題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Secrets from Apple's Genius Bar: Full Loyalty, No Negativity",是很棒的文章,但標題顯示不出來。
文章提出蘋果零售實體店的店員之交戰的主要哲學:
1. "Not to sell, but rather to help customers solve problems" 你不是在推銷賣產品,你是在幫顧客解決問題
2. "Your job is to understand all of your customers' needs—some of which they may not even realize they have." 你的工作是了解顧客所有的需求,因為很多顧客可能不知道他的問題

大家有興趣請看,中文版,在此。你一定要看。
蘋果的交戰細則仍在於"Apple"!
Approach(迎接)
Probe(探詢)
Present(介紹)
Listen(傾聽)
End(再見)
所以蘋果公司要員工依APPLE賣蘋果!
所以要賣在無形中! 要顧客體驗蘋果經驗而不只是個買賣。

蘋果零售實體店功臣Ron Johnson離開,去當百貨公司執行長


蘋果的五虎將之一零售實體店的功臣Ron Johnson,決定要離開蘋果,去實施他一生的願望當零售店的執行長,被聘請到當美國J.C. Penny百貨公司的執行長。
他於2000年一月加入蘋果。是蘋果實體店的主導者。據說他說服了Steve Jobs建立蘋果零售店。尤其是說服Steve Jobs把蘋果的店面設在都市的商街鬧區,像精品店般,而非一般的郊外賣場或是大賣場內!去徹底執行有"Think different."的蘋果哲學。蘋果實體店大膽前衛,卻能攻陷世界各地,成蘋果迷朝拜的地標,也是每平方米最賺錢的商店。他的策略和大膽前瞻讓人敬佩!(見蘋果實體零售店10週年紀念:Apple Store 2.0)
J.C. Penny業績最近不佳,但風聞聘請Ron Johnson當執行長,股票大漲17.47%
""才是企業的中心,可惜老人虎下平陽被X欺 ?......
只是J.C. Penny百貨公司在美國走平價路線,店面擺飾極糟,Ron Johnson如何把它Think Different.真是耐人尋味!連老人也好奇!

宏碁平板大爆彈: 大幅度修正Iconia平板出貨量

宏碁新任執行長翁建仁15日在股東會上再度讓大家跌破眼鏡,除老人外。請見先前老人提出的"宏碁再一度的爆彈:宏碁的最大的未爆彈可能仍未出來?"當時老人已預測如果它寄以厚望的Iconia因為Tablet銷售全球不如預期,將會產生崩盤可能!

宏碁執行長宣布宏碁的"有"的平板,從今年最初的700至800萬台(最初其實是950萬台),調降至250~300萬台, 其中,第二、三季出貨量預估均調為80萬台,之後還要視實際銷售表現做調整。
其實這就是宏碁真正的問題: 誠信,尤其是對投資者。
希望宏碁新任執行長能改進。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iPad 3D螢幕展示出現於台灣

iPad 3D螢幕展示出現於台北的台灣平面顯示器展(Display Taiwan展)。

無綁約的GSM-iPhone 4美國上市

謠言多日,終於成真,無綁約的iPhone 4美國上市!
16GB 649美元,32GB 749美元。黑白均有但只有GSM版。

OS Lion的Chrome OS 模式


蘋果的OS X Lion內藏了一個功能:"Restart in Safari mode"。
蘋果的這隻獅子,為用戶提供了兩個操作系統的模式,一個是進入正常模式,進入完整的桌面操作系統模式,另一個就是進入快速,精簡,僅瀏覽器的安全模式。
這個簡潔的模式,可由鎖住或系統重開時不需登錄,直接進入由Safarii瀏覽器系統。本質上和Google的chromebook有相同的概念,運行完全在瀏覽器上面!

那個科技產業100年後還會存在?沒有微軟的時代?


那個科技產業100年後還會存在?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也是"藍綠"問題。
在1911年6月16日由四家公司合併而成立的IBM,100年了至今2011年,它仍然是財富雜誌的美國第18大公司。上個月它的市值再度超越台灣人喜歡的微軟。
100年前問這個問題,恐怕無人敢預測IBM會有如此的耐力和成就。
看一下IBM的100年廣告就知道IBM是有此能耐:

根據經濟學人Economist(1843),The test of Time,再度問了這個問題,那個產業100年後還會存在?結果蘋果(1976)是最可能存在的公司,IBM也是,亞馬遜Amazon(1994)也入列。
而沒有微軟(1975)Cisco思科(1984)和戴爾Dell(1984)也一樣不見了。
最讓人驚嚇的是,經濟學人Economist的問卷顯示Google能否活過100年有未定的變數!Oracle甲骨文(1977)也一樣未定。
FaceBook(2004)的機會還比Google(1998)大。
至於經濟學人它自己呢?經濟學人Economist創於1843年!所以它敢講話?

很多公司患有早衰症?

Batteries not included:電力決定生死


"Batteries not included"是1987年出品的一個溫馨科幻電影(鬼使神差)。老人很喜歡。來至太空的小機器人帶來了即將被拆除大廈裡的五個人們的希望。雖然跟我現在要提的沒相關。
現在人買科技產品也會看到這個標籤"包裝內容不含電池"。
HTC 4G手機可能是世界最快的手機,但是你帶出去卻要帶4個電池備用。宏碁的Iconia A500號稱什麼都"有",但卻有最短的使用時間。
我們要手機做所有個人的事情,我們要平板Tablet做所有電腦要做的事,我們要它萬能,廠商也順和你的"懂"硬體來滿足你的不要"沒有",但是你有沒有想到你買的裝置事實上是"Batteries not included"!
當iPad 2出現時,老人最擔心的是使用時間。沒想到iPad 2竟然比iPad耐操。蘋果有什麼秘密武器,一個事實上是最簡單的辦法,把電池做大!當然在iPad更薄的需求下,困難度加大,因為其他零件需愈小(這就是鴻海為何抱怨蘋果產品難做的原因)。當然更重要還未人知的祕密在於A5的省電效應。但是老人的擔憂,耐行力,就是未來科技的挑戰!
iCloud老人最最擔心的就是電力!不是它的能力!在隨時背景上雲端的裝置,其能量的使用可能不可忽視。MacBook、iPad、iPhone都將面對挑戰,尤其是iPhone!這是蘋果的難題,而其他公司也完全一樣!在iPad 2上蘋果克服了一次,iCloud將再一次考驗!所以不要再說你"有"了,如果沒有耐力,一切免談!

Steve Jobs的十五年計畫?數位生活的演變

雖然台灣上癮科技裡的主編一代大師罵的咒他死,Steve Jobs還是走他的路,而且可能隨著科技的演變,按照他的計畫藍圖在走。
這藍圖起於他重回蘋果時的慨念:(底下根據幾篇幾乎同時出現的國外文章做簡報。)
1. 1997年Steve Jobs已內定從回蘋果時,在1996年先接受訪問:
"The desktop computer industry is dead. Innovation has virtually ceased. Microsoft dominates with very little innovation. That's over. Apple lost. The desktop market has entered the dark ages, and it's going to be in the dark ages for the next 10 years, or certainly for the rest of this decade."桌機電腦工業已死,創新實質上已停止。微軟以極少的創新卻主導整個工業。這個時代過去了,蘋果輸了。桌機電腦市場已進入黑暗時代,而在未來的十年內都將進入黑暗時代。(老人的蘋果謎第一題,去年5月10日已報導過,請見蘋果謎 1 Apple Quiz of the Week:0001)請問那一年開始 Mac 和 PC 電腦正式終止戰爭?答案在第2題,蘋果謎 2. Apple Quiz of the Week)
個人電腦已死,當時Steve Jobs在想下個"Next great thing",讓它走出黑暗時代!
2. 2001年1月9日,在蘋果MacWorld Steve Jobs導入"Digital Hub"的觀念 (這是他非常著名的演講):
"PC is not dying, it is evolving. We are entering a new digital life style age. Mac could serve for Digital Hub." 個人電腦的產業仍未死,我看到它的演變。我們已進入一個全新數位生活形式的時代。而麥金塔電腦就是應付數位生活的數位中心。

Steve Jobs找到個人電腦的未來(not dying yet),就是作為Digital HubiPod和iTunes就是讓Mac走入Digital Hub的client硬軟體裝置利器
3. 2011年介紹iCloud時,他提到:
"For the past decade, Apple has treated the PC as the central digital hub which managed and stored all of your digital music, photos, videos, and documents. But managing your own digital hub no longer makes sense. It worked for the better part of 10 years, but it has broken down in the past few years. When iOS 5 is released this fall, it will move the digital hub online with iCloud."
Steve Jobs認為個人電腦的Digital Hub的時代已過,iOS 5將把電腦的Digital Hub移到雲端iCloud。Steve Jobs進一步讓原本是Digital Hub的電腦,變為跟iPod/iPhone/iPad一樣是一個Client裝置。


Steve Jobs由首創個人電腦,到讓電腦變為一個雲端的client裝置,事實上也反應了個人電腦的演變歷史。Steve Jobs一路都以個人和消費端來著手,和微軟以企業商業為出發點有很大的不同!iPad由下往上,由消費端往上影響到企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下往上的觀念,老人以提過很多次)。這一次消費端的iCloud,最終亦可能往上影響到企業,我們拭目以待。雖然還有許多要克服。對慨念和歷史不了解的人,只會批評iCloud。那情況就像iPad推出時,還沒用過,就自以為是把iPad罵的體無完膚的情況完全是一樣的。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WWDC開完後蘋果股票必跌?


CNN Money的Apple 2.0出了一篇由Philip Elmer-DeWitt的文章"Apple's 5.7% drop last week was par for the course.",很有趣!
上週WWDC發表後,蘋果股票跌2.8%,一星期五天內蘋果股票跌了5.7%。台灣很多人,一生都還沒買過股票的人,抓住這一點,取笑蘋果和Steve Jobs。
但事實上,從2003年至今2011年,WWDC發表後5天內,蘋果股票均跌,如上圖顯示從沒例外,平均跌5.4%!!!
有趣的事,根據他的分析,WWDC開完的當天,到下次年度的WWDC開會前,八年來,如下圖,蘋果股票平均上漲了56.8%!
網友,也可注意新硬體,有無公布,都是照跌不誤。看看那一年WWDC,蘋果有無新硬體公布,有時和無時的變化如何,可增加你的功力。

PS: 股市變化萬分,年輕人確勿躁進。類似蘋果的這種變化,可稱之為WWDC開完會後,利多已反應,所以跌。市場最終會回歸本位。這就是股票市場的"質能不滅定義"!(老人幾年前所創的,理論很多)

8和X的差別:豪賭的微軟Windows 8和保守的蘋果OS Lion

在美國的Allthingdigital和台灣的Computex,微軟示範了它的Windows 8,微軟許多擁護者似乎突然都看到曙光。但在掌聲過後,幕前幕後的才是真實人生。老人試圖以"外行人"來比較微軟Windows 8和蘋果OX Lion的"根本"差異。
哪個系統較具野心?微軟
哪個系統較有風險?微軟

微軟Windows 8:
微軟的Windows 8可說是一個完全"新"系統,新系統軟體App架構使用的是HTML5和JavaScript--而非傳統視窗的Visual Basic 6等。微軟也試圖在傳統電腦和行動觸控裝置(平板和智慧型手機)使用同一個系統!兩個有同樣的"根Root",而且雖然說是觸控裝置使用電腦系統,但事實上,但基本是以行動觸控裝置為主軸來改變電腦。換言之,是傳統電腦在變,傳統電腦的系統幾乎是要完全改寫,來適應不同的行動需求。是很大的挑戰和嘗試。
簡單的說,微軟嘗試All-in-One,且以動觸控裝置為主軸。
譬如說,檔案管理是從根往上的完全不同,在傳統電腦上的"資料夾"將不再出現。但為了怕使用者的習慣無法適應,微軟試圖架構一個傳統的介面讓你選擇性地去看到資料夾。
譬如說,觸控螢幕是主要的使用者介面,在傳統電腦上的"滑鼠"、"鍵盤"、"外接螢幕",都得完全改寫。當使用者用的是電腦時,必需架構滑鼠和鍵盤和外接螢幕(還得觸控)的介面。是行動觸控裝置時又回到觸控螢幕為主。
這就是為何微軟竟然還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似地到處示範電腦的Windows 8也可用"滑鼠"、"鍵盤"之因!
譬如說寫在Windows 8上的軟體或是所謂的App,在慨念上是可在兩方面都可使用,但無論是微軟自己的Office軟體都得應付極大的介面問題。第三方視窗軟體幾乎可說是要全面改寫。所有的Driver也是一樣。更何況是軟體改為微軟軟體發展商有可能完全不熟悉的HTML5和JavaScript來架構。
譬如說為了應付行動觸控裝置,微軟不得不必須放棄它的老搭檔Intel,加入ARM。
所以無論軟、硬體對微軟而言,這是豪賭!

蘋果OS Lion:
蘋果的Lion說是新升級系統,但卻不是一個完全"新"系統。請注意其仍是OS X。蘋果的傳統(賣金塔)電腦Mac和iOS裝置仍使用各自的系統!兩個各有各的"根Root",但是介面統合,導向iOS
譬如說在傳統電腦上的"滑鼠"、"鍵盤"、"外接非觸控螢幕"都跟目前一樣(雖然滑鼠使用場合較少)。但蘋果加強了蘋果觸控版的多點觸控手勢,而且其介面整合跟iOS一樣。當使用者使用的是電腦時,其感覺會跟使用iOS類似,但事實上是在用"電腦",跟你現在一樣。電腦上原先的軟體僅需做稍微修改。所有的Driver也一樣。蘋果的優點還加上將來iCloud的整合。
蘋果此次還靜悄悄地把"Mac"一字提掉,只叫電腦系統OS Lion。這或許也表示蘋果的決心。

所以微軟的Windows 8野心很大,他是真正的改寫。這也就是為何微軟這一次在Computex宣布要對硬體商有更大的限制之因,因為如果不如此,不加強整合硬體商,會出現比Vista更大的危機。
但蘋果相對於微軟,卻是保守。也許當OS XI出現時,才是真正的新系統。不過那時的OS XI已將更近於Google的Chrome,是完全的iCloud-OS XI。
企業目前正處在十字路口上,因為多年被微軟的完全"綁住",就像在被關的監獄裡,一切依微軟規定的條理和規定走,完全忘記了被關的事實,因為運作看似正常。但不料科技改觀了,蘋果的行動觸控裝置因為iPhone和iPad改變和擴大了商場的運作模式,原先的監獄制度已無法應付。不變趕不上時代,變了又怕花費驚人!很多企業一方面期待微軟趕上時代,一方面又怕系統的改變不但製造問題,也讓其花費無數!所以雖然已有很多的企業引進iPad,但有的企業仍在等微軟。
十字路口的選擇,那種猶疑和沒方向感,對企業而言,是消費端的顧客選用蘋果或是視窗(PC)的千倍難度。更何況Google對微軟的真正的威脅已日日擴大。

老人提醒微軟的唯一一點是,請注意科技業產品的"時間向量Time vector"!何謂時間向量,簡單的說,就是適當的時間引進適當的產品!那是蘋果的Steve Jobs過去唯一患錯的過失!但卻差點讓蘋果倒地不起。至於企業,連Wintel都不在存在了,勇敢地走出你看似乎自由的監獄罷!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iOS 5上的其他190個改變 (一)

問卷揭曉:你要買iPad 2麼?

老人與蘋果的問卷經過大約兩個多月,結果6月9日揭曉:
問題:你要買iPad 2麼?
共有855投票數。
1. 沒有iPad 1,但要買iPad 2。共371票,佔43.4%
2. 雖有iPad 1,仍要買iPad 2。共158票,佔18.5%
3. 不要,等iPad 3。共138票,佔16.2%
4. 不要,只要MacBook Air。共52票,佔6.1%
5. 不要!只要iPhone X。共23票,佔2.7%
6. 不要。共113票,佔13.1%


比較驚人的是已有iPad 1又要買iPad 2的佔18.5%,顯然很多"老人與蘋果"的網友都跟張忠謀或是老人一樣!
78%的人,共667人,將會或已擁有iPad!
另外13.1%不要蘋果產品(iPhone,iPad,Air)。這百分比大慨可反應部分上老人與蘋果網站的網友生態。

謝謝大家!(沒有用來商業使用,只是老人好奇)

Google終於要列出Android Market上的App它可跑的手機型號

Oh ! 已經好幾年了,你在Google的Android Market上買的App,不是所有的Android手機都可以用,即使是系統版本相同!不同廠商的Android手機,甚至於相同廠商但型號不同,App會不相容。但每個手機的Androd Market都買的到同樣的App。
這是Android手機老顧客早就知道的事。老顧客也知道,換手機,App可能不能轉用。
所以Google要求各App產商,在Android Market上要列出App可相容的手機型號或是平版型號,讓下載者知道!
問題是,世界上有樣多的不同公司的Android手機或是平版,恐怕已500個以上,不知App發展者如何去試測?
所以據說Google打算要幫大家試測,列出相容的手機或平板!這是大工程!

不過老人認為,因為絕大部分Android App都不用錢,要錢的沒人買,所以事實上也無所謂!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Google於2005年購併了Android

根據老人整理的資料:
Android是Andy Rubin在2003年創立的手機平台公司。 Andy Rubin一開始是在Carl Zeiss A.G.這間工業與消費光學產品製造商擔任軟體工程師。而後Andy Rubin在1989年到1992年在蘋果的工作,離開後在蘋果spin-off的General Magic公司工作,參與研發手持裝置使用介面與系統的開發計畫,該計畫名為Magic Cap。而在Magic Cap計畫失敗後,Rubin加入Artemis Reasearch公司,該公司之後發展成網路電視(WebTv)公司,並被微軟購併。Andy Rubin在2000年離開Artemis Reasearch,隨後創立了行動通訊平台研發公司Danger,由他擔任執行長,但隨即被免職。從Danger執行長卸位後,2003年Andy Rubin創立了手機作業系統研發公司Android。他身兼Android 的創辦人與執行長。Android是Andy Rubin在家中透過紅點創投 (Redpoint Ventures) 創立的公司。Google於2005年8月17日購併了Android,Andy Rubin成為Google行動平台資深總監,負責Android系統及Android手機的相關研發至今。

沒有Andy Rubin,就沒有Android!
沒有兩位前前後後的蘋果員工,Andy Rubin和Scott Forstall (蘋果五虎將:Steve Jobs的左右手),就沒有今天好玩的行動運算世界!
王見王


老人不知Google花了多少錢買Android?這一定是個賺錢的買賣!這就是老人一生最最佩服Google的地方!有創意!
許多地方你都可看到Google的野心,它要控制全世界!他唯一害怕的,其實不是蘋果,也不是他根本看不起的微軟,而是臉書Facebook!因為只有臉書的廣告會侵犯Google的核心事業!

不過,有錢真好!我還是喜歡Goolge......
所以蘋果要學習或拷貝Google的創意在那裡?
------"花錢買公司"!

PS: 花錢買公司?是真的!金融風暴以來美國的大公司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現金部位太高!蘋果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花錢買公司"是財務操作最難也是最"藝術"的事!蘋果很缺乏。蘋果財務長其實必須有更大膽前衛的作風。大家以為老人在"取笑"google,非也。這是一種正反諷的說法,要大家思考。花錢有時是一種藝術!Google的確野心分常大,老人就是喜歡野心大的人!Steve Jobs也一樣野心非常大。沒有野心沒有好的公司!只是要如何運作。

Doc API和iMessage將是蘋果iCloud成功的關鍵(二)

接前文,Doc API和iMessage將是蘋果iCloud成功的關鍵(一),iCloud商業使用仍然是蘋果不可忽略的一環。
RIM的黑莓機上的內建即時通訊軟體Messenger (稱之為BBM,BlackBerry Messenger),多年來就是公司保住員工使用黑莓機的利器。有許多人就是因為BBM才使用黑莓機(含美國總統歐巴馬)!但現在iOS 5上的iMessage就是挑戰和取代黑莓機的商場利器。當然在東方,喜歡用簡訊的國家,尤其是台灣 (日本用Mail),一般大眾也會大大歡迎它。
根據多家國外網站的分析,iOS 5上的iMessage將是受歡迎的簡訊系統,將大大挑戰黑莓機的BBM:
1. 在WiFi和3G均可使用(黑莓機BBM只用3G)
2. 除了相片、影片、文字外,還有定位支援
3. 和推撥Push通知功能整合
4. 提供族群收訊、收訊送訊回條收據打字即時顯現(如IM+)
5. 安全加密

iMessage非跨平台,只限行動iOS裝置,是目前簡訊Message的一部分,不是兩個分開。你使用時,如果對方有用iOS裝置,就自動轉iMessage,有上述新功能,如對方沒有,就用原本簡訊。
iMessage會不會支援OS Lion?Macnn認為有跡象顯示可能。
(這對台灣年輕人每台iPhone都有的跨平台WhatsApp也將產生很大的壓力)



PS: Goolge也打算做和iMessage同樣功能簡訊在Android上(SMS is doomed: Google working on Android iMessage, BBM competitor)
所以Google的動作也一向很快!

第一個Smart Cover的App:Evernote Peek

這才叫創意?

而且免費!
Evernote Peek

It just works!(iCloud就是可以?)


每當蘋果有新產品或是會議招開公布時,台灣的上癮科技和Mobile1蘋果版就會出現AAA網路蟑螂大發其創意獨見,好像自己是一代大師,發文甚至於人身攻擊,賭咒人死的話都寫的出來。所以有網友建議,大約要兩星期之間,請大家不要去看去回。因為他們就是要你回文來罵你。
所以這次WWDC跟過去這近十幾年完全一樣,只是那時他們網站還不存在。
蘋果的Steve Jobs在介紹被罵的體無完膚的iCloud時,講了好幾次的:It's just works
Why, just works,因為到現在還未有真正成功的雲端運算出現。
Steve Jobs在2003年10月16日把iTunes 4.1版放入視窗。"We put iTunes on Windows and kind of helped them out there.""把 iTunes 放在 PC 內,就像幫忙他們走出 PC 困境" 。(見是iTunes打敗微軟,讓蘋果成功)。 而現在就是Put iTunes on Cloud的時候。但難度更大,因為何謂iCloud,前面老人暗示了多次,iCloud其實就是 iTunes on the Cloud加上雲端App。iTunes只解決了儲存(storage)和連線Connect,和硬軟體Update而已,還要加上雲端App。而這些全部需要周邊所有一切的整合
整合OX Lion和iOS、整合四大音樂公司、整合版權問題、整合電訊供應商、整合API、整合社交網站、整合軟硬體、整合介面、整合大型數據中心.....等等有一大堆要整合的東西。所以難度很高。
而且在整合下,一切要自動Automatic!一切靠App來幫你!
所以他和Google的方式不同,Google嘗試一切用Web來達到雲端運算的手段,為徹底達此目標,Google甚至還發展Chrome系統,讓你實質地一切都活在Web網路中。所以Gmai慨念上,事實上就是視窗的Outlook。
蘋果讓你一切以App來進行工作,每個人的無形iDisk就在蘋果的巨大數據中心。而且一切自動化。並開放API讓其他App發展自己的解決方案。你跟目前工作一樣,而雲端在你的天上無形運作。
以文書而言,你在iPad做完Keynote簡報。事實上就跟在iMac上做完簡報一樣,是同時的。在iPad做完Keynote簡報,公司打開Macbook Air檔案在裡面,改一下,回家打開iMac新檔案就在裡面。
其他音樂等,通通一樣。(Android的音樂要自己上傳,老人的近萬條音樂大慨要傳一個月?還要保證不當機,擔心不被告非法傳送盜版甚至是正版音樂)

這就是iCloud的"It just works"

Google十年間共買了98家公司


一位網友在意見攬內提出國外的分析圖,說明蘋果公司花在研發的費用很低。
他說的沒錯,問題在於分析一個公司的研發費用的多少常用研發費用和營收費用的百分比來比較。好像百分比較高,就表示公司較肯研發。台灣政府也常用這種分析,分析其機構和大學的好壞。
問題是這種方式來分析IT產業卻有兩大很嚴重的缺失。老人以前已談過多次,但很多人還是不知。所以重複說明:
1. 研發費用和營收費用的百分比的低,不代表不好。老人在去年12月15日提過一文章,見蘋果成功的秘訣就是生態園區Ecosystem的建立,文中提到Goldman由瑞士信貸招募來的Bill Shope的59頁的蘋果分析當然給了蘋果應有的地位。根據他的報告,蘋果雖然以硬體的創新和講究聞名,但蘋果的成功是建立在軟體和內容
上!因為蘋果十年來營收漲了1036%,是作業系統研發費用的7倍!,所以這是個有效的研發。
2. 在公司的財報裡,公司購買另一公司的費用,是列在研發費用內!所以大花錢買其他公司的話,研發費就提高!

所以其實,公司不用自己原創研發,買其他公司就好了!那一家公司最會買公司?
Google。這就是老人最最最佩服Google的地方!!

老人在去年6月的蘋果謎第8題,請問蘋果公司成立以來買過多少公司?見同名,那時34歲的蘋果是28家公司,而少年的Google是73家公司。但Google繼續勇敢的買下去,跟據Wikipedia, Goolge從2001年至今天共買了98家公司。其中大家熟悉的有,2004年4月買Picasa,2005年8月17日買Android2006年10月19日以16億5000萬美元買YuTube

所以Google的研發費用很高!"創意"也高!(因為你買公司,也買了它的創意)。這就是老人佩服Google的地方!所以創意事實上是可買的!

Nokia的執行長認為是蘋果造就了Google的Android,並揭開Android假的開放

Nokia的執行長Stephen Elop在英國的一個會議中接受訪問,提出幾個讓人尋味的說法:
1. 是蘋果造就了Google的Android
2. 蘋果的盒子是關的。Google的盒子是開的,但內面卻有帶釘子的內襯。"If Apple had a closed box, Google's box still has flaps, and could be harmful."
3. Google不誠實的欺騙大家Android是開放的。"If you counted the number of lines in Android code you might get a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how open it really is." 如果你仔細的去對照Android的編碼,你會看到它所謂開放的真實面目。

因為擔心Android系統的fragmentation分歧破碎, 和跟其他家廠商的差異性, 所以最後他選了微軟!

所以老人認為這真是 "True Lies"!"When he said I do, he never said what he did.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每個烏雲都鑲有銀邊



Rilo Kiley的"Silver Lining",恰巧是老人近萬張歌曲中的前一百大。老人喜歡主唱Jenny Lewis,她輕聲無奈的聲音。
"And I'm not going back into rags or in the hole

and our bruises are coming

but we will never fold
and i was your silver lining

as the story goes

i was your silver lining but now i'm gold 

hooray hooray i'm your silver lining 

hooray hooray but now i'm gold.
And i was your silver lining 
high up on my toes

well you were running through fields of hitchhikers
 as the story goes
hooray hooray i'm your silver lining
hooray hooray but now i'm gold

hooray hooray im your silver lining

hooray hooray but now i'm gold
And the grass it was a ticking

and the sun was on the rise
i never felt so wicked
 as when i willed our love to die
and i was your silver lining as the story goes
 i was your silver lining but now im gold

hooray hooray i'm your silver lining
 
hooray hooray but now i'm gold
 
hooray hooray i'm your silver lining

hooray hooray but now i'm gold

but now i'm gold
 but now im gold 
but now i'm gold"

"Silver Lining"一曲亦可叫"烏雲周圍的白光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但這中文翻譯太白了,所以有人就翻為"撥雲見日"或是"每個烏雲都鑲有銀邊"。
Cloud在這裡都是不好,代表苦難的事,會遮住陽光,但烏黑的雲邊仍可看到陽光射出的銀邊!
滿天的烏雲,但那一朵雲可撥雲見日?讓銀邊變成金塊???這就是蘋果iCloud想要的嘗試。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張忠謀是蘋果迷


根據台灣的鉅亨網:"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日於股東會後與媒體聊天 ,並表示自己很愛用蘋果的產品,是蘋果的忠實「粉絲」,家裡蘋果的產品有3台iPad、2台iPhone。他說,他個人最喜愛用蘋果的產品,因此,家裡合計已經有3台iPad,夫人已經在用iPad 2,他自己則用iPhone、iPad第一代,用起來感覺都很不錯。"

所以老人三月時會建議張忠謀夫人當台灣iPad代理人(見台灣iPad代言人: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女士),現在你知道原因罷?

雲端失敗或不如預期的例子


大家都在談雲端,上至台灣的總統、老北市的市長,下至完全是業餘的老人,還有老人小學六年級已開了她自己的部落格近3年的小姪女,都在高談雲端。
按照Wikipedia,雲端就是Cloud computing (請十八萬分注意嚴格而言不是只有Cloud storage)。其最嚴格定義乃"on-demand provision of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data, software) via a computer network, rather than from a local computer. Users or clients can submit a task, such as word processing, to the service provider, without actually possessing the software or hardware. "
如依這嚴格定義,目前大慨只有Google可沾上一點邊!
雲端Cloud的慨念50年前就有了,而最早把Cloud和Computing合在一起創字的是1997年的Ramnath Chellappa。但對一般大眾而言,基本上最早推廣和提及雲端運算的應是Google。
但在這裡大家有興趣的是雲端平台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它們打造程式開發平台或作業系統平台,讓程式開發者選寫程式和服務。Google、微軟、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何謂Cloud Computing,太難了,只有專家才知道。說任何人抄襲沒創意都是笑話。

只是在大眾消費端,目前沾到邊的Cloud Service還沒有一個真正是成功或是有大型商業利益並影響大家日常生活的例子!
底下以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公司的手機為例:
微軟:相對於Google,微軟和蘋果在所謂的Cloud Service上都是相對的慢。雖然微軟正想全力直追。在消費的手機端,微軟早在2009就提供"My Phone"服務給Window Mobile手機。它提供拷貝手機中的相片、日記等 (這就是目前大家在笑iCloud的來源) 。但現在的Window Mobile Phone呢?它節節敗退,市場上都快看不到它的蹤影,連微軟都放棄它。沒人會因為它有這個My Phone的服務去買它,甚至於使用它!
這是大家最常忽略的觀念,沒有被市場接受的創意,沒有經歷市場嚴苛考驗的創意,都不叫創意!
Why微軟的"My Phone"服務失敗?因為即就它是微軟產品,它是一個獨立的架構,跟微軟其他的服務完全不相關 (window live)。現在微軟的Window Phone 7出現,"My Phone"的服務即將被終止了!也其中也只有部分內容可轉。
蘋果:蘋果在2000年一月5日提出"iTools"服務給Mac OS 9 (所以蘋果的雲端服務開始於2000年)。2002七月改為".Mac"(老人那年開始試用)。2008年改為大家所熟悉的"MobileMe"。MobileMe提供了雲端的服務,同樣讓你的日記、相片、檔案、等儲存服務。
但他仍然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不只是價格,在結構和使用上,都稱不上是一個會讓你服氣和滿意的服務。你不會在蘋果的產品上常常看到它,在iPhone上你常看不到它。現在它將被iCloud取代。蘋果會不會碰到難題,當然會,見老人去年7月所提的"蘋果雲端勢在必行但難也"。
Google:如上所言,以嚴格定義而言,至少在消費端,Goolge是真正的雲端公司。Google的Chrome OS就是Goolge徹底貫徹雲端運算的決心產品!(Everything on cloud, without actually possessing the software or hardware)
但老人卻認為它註定失敗!因為Google提供的雲端,是30年後的雲端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每秒可無線傳送100片的藍光光碟,而且全網路無駭客,也100%保密到家。否則雲端是會遮太陽,和下大雨的!(見去年5月老人所提的"雲海不但遮太陽還下雨")
以Google號稱不可一世的Android手機而言,大家都說它早就不用連電腦就可升級,這也就是AAA集團成員取笑蘋果iCloud的地方。但為什麼那樣多的Android手機沒有升級到最新版,即就是手機符合Google硬體規格也無法升級!問一問自己身邊使用HTC Android手機的人就可知。因為可升級的權力掌握在手機製造商和電訊供應商的手上!不是在Google手中!(這就是Google假性的自由,老人已提過很多次,不想再連,免得被罵)
你也無法知道Google上的App在不同Android手機廠牌上能否完全轉移無誤。目前白牌Android手機和平板正悄悄地佔據Android平台的市佔率,不到兩年世界會到處都是白牌Android (見Znet)。問題會更嚴重。

所以三家的手機雲端問題出在哪裡!?下回揭曉。答案只有兩字。

半導體晶片的第一買家是蘋果

根據IHS iSuppli,在2010年蘋果已變為世界第一大的晶片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買家,超越原本第一位的HP。蘋果的排行由2008年的第6上升為2009年的第3位,至去年的第1位。
2011年蘋果的採購金額將達220億美元。
難怪台灣的台積電股票已讓外資連買一個月。昨天台積電大老闆張忠模在季財報會指出:台積電已把蘋果放在雷達螢幕上很久!他認為,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是目前半導體業殺手級應用!而蘋果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領域是相當成功的公司,iPhone與iPad是相當成功的產品。他也認為台積電具優勢地位,對外界將台積電與蘋果扯上邊,並不驚訝

iCloud將加強蘋果生態園區的光環和鎖定作用


為了介紹老人的日記,"老人與蘋果",寫了一個"蘋果生態園區"放在首頁右攬內。但可惜的是點閱率非常的低。顯然的許多造訪"老人與蘋果"的網友,因為志不同道不和,愈看愈氣,只好發表感言意見,罵一罵就拍手離開。
蘋果在WWDC發表iCloud,許多人也是把它罵的要死。沒有創意、抄襲、別家十幾年前就發明了、上古世紀的東西、等等,口水都可淹死老北市。
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不管你有多創意,蘋果iCloud的實質作用其實就是加強和擴大了蘋果生態園區的光環作用(Halo effect,見"Halo effect (光環作用) of iPod/iPhone/iPad")和鎖定作用(Lock-in effect)。
幾年之間蘋果的產品就大賣,蘋果市場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蘋果專注於"少"數的產品。蘋果生態園區的硬、軟體成員其實少之又少,一個人的手腳都夠數(見蘋果市場策略:大和小原理)。另一市場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蘋果的軟體和裝置之間,彼此有光環作用。而iPhone愛瘋是Mother of Halos(愛瘋是光環作用之母:蘋果的iPhone不是只給有錢人)。光環作用使蘋果的相關產品大賣,甚至於由下往上由消費端到企業端擴展(見蘋果麥金塔電腦吃食PC商業市場(Halo effect))。
而光環作用又進一步因為iOS系統的App的鎖住效應Lock-in effect而加強鞏固,見"蘋果生態園區內App的"鎖住效應"。

但無論光環和鎖住作用多強,蘋果生態園區內產品彼此之間的""是靠iTunes等做連線的,現在iCloud讓這些生態園區內各各"根",無線相連,根連根、心連心!iCloud讓生態區變為一個整體的無線區。
所以一但你進來了園區的某一部分,你將被套入園區,因為iCloud讓你不得不、無法忍耐離開!這將使蘋果生態園區逐漸擴大!這就是蘋果iCloud結合iOS 5和OX Lion的目的,而大家都說它沒有創意!?
無線人人都會,雲端家家都有,但如何使其有賣點,有真正的服務效應,才是真正的大難題,真正的商業性挑戰,真正的創意!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Doc API和iMessage將是蘋果iCloud成功的關鍵(一)


蘋果的WWDC因為沒有新硬體公布,又因為新版Lion賣的太便宜,iCloud 5GB資料儲存又免費,分析師看不到"錢味",股票跌!事實上"市場"一向對硬體有很大的幻想力,但對軟體則無想像空間。大家看一看華碩發表變形金剛,宏碁發表Iconia,在台灣股票就馬上大漲就可知!賣的好不好,以後再說。
"But, It is software, stupid?" 會不會再一次讓你再上一次課?"It just works?"
雖然蘋果這一次的iPhone/iPad革命,是由下往上,是先聚焦在消費者,由個人再到企業端,但iCloud能否快速成功,被大家所接受。商業使用卻也是另一關鍵!
蘋果的iCloud看起來似乎重點在個人端,但商業上的使用卻也非不可能。蘋果要快速打入商
業,Doc API和iMessage將是蘋果iCloud成功的關鍵。
蘋果的iCloud和一般提供的雲端儲存服務,差異、特點、優勢在哪裡?
1. 蘋果這次的5GB免費空間不包含音樂、書
、相片、日記、系統設定、等,所以5GB是用在文件上。
2. iCloud不只提供內容的儲存服務,還加上無線推送服務Push service!一個上雲端,十個裝置堆送使用。
3. 蘋果把iWork送上iCloud,讓商業上或個人上使用性大增。譬如在麥金塔iMac上做的Keynote,上iCloud後,可在麥金塔筆電、iPad、iPhone上等同時看到。全部可自動上網、儲存、拷貝、推送。
4. 蘋果提供Doc API讓發展商也可發展他自己的App去使用iCloud。每個App有自己的內容可存在iCloud。而且蘋果已宣布,iCloud的Doc API支援微軟視窗!(但大慨不會在Android上)
5. 蘋果的優勢在已擁有2億2500萬個有信用卡的註冊會員。當可付費的很多人使用時,商機就會來臨!

待續.....

2011年蘋果WWDC上的數據

此次蘋果在WWDC透露了一些數據:
1. iPad上市以來14個月賣出2500萬台
2. iOS裝置蘋果共賣出2億台
3. 行動上網市場蘋果佔44%
4. iOS 5上有200以上的新增項目或改變
5. OS X Lion上有250個以上的新增項目或改變
6. iPad上的App有9萬個
7. App下載達140億次
8. App Store上有42萬5千個App
9. 蘋果付給App發展商25億美元
10. 蘋果iTunes賣出150億美元的歌曲
11. 蘋果擁有2億2500萬個擁有信用卡的註冊會員

Infinity Blade賺入一千萬美元

你沒有聽錯,Infinity Blade上市蘋果iPad後賺了一千萬美元
賣了多久?去年12月上市,短短6個月!Infinity Blade在iOS上賣了1428萬美元。

沒有"創意"的蘋果iCloud?:讓我們一起來罵罷!

1984年MacWorld上最會挖苦的評論家John C. Dvorak(目前他在PC magazine)說:"Apple公司在麥金塔上實驗了一種新玩具,他們叫它--老鼠--(Mouse 滑鼠)。很顯然他們的實驗數據沒有辦法證明,到底有什麼人會去用那個叫"老鼠"玩意"
1985年九月16日Steve Jobs離開蘋果,創立NeXT時,有一位台灣目前仍在位的科技大老私底下說,Steve Jobs沒有創意,他不會有Next (所以買NeXT)
2001年當蘋果發展iPod時。某分析師說失敗的蘋果,只會跟小廠搶MP3市場,不會帶來蘋果的營收增益,毫無創意。
2007年當Steve Jobs介紹iPhone後,有人問微軟老闆對iPhone的觀感,他前翻後滾,大笑特笑,提到: "笑死我,這是世上最昂貴的電話。沒有鍵盤? 沒有任何商業人士會用沒鍵盤iPhone的!!!"
2010年當蘋果介紹iPad後,洛杉磯時報財經專欄作家Michael Hiltzik認為,iPad欠缺革命性,和市場期待有很大的差距!其他批評如,是上古世紀的石板、是放大的iPhone、毫無創意、只有傻瓜會去預購、沒有公司會去做平板....等等。

2011年Steve Jobs介紹iCloud。這一次更多,很多專家不專家的,8到80歲,搞不清楚何謂創意的,搞不清楚歷史的,通通來罵:絲毫無創意、完全抄襲、失望、失敗的產品、再也沒有明天的蘋果、變不出把戲的Steve Jobs......等等。

所以老人特別提出本文,讓各位專家來罵罷。要罵的人請你張貼意見,不想罵的人請你千千萬萬不要在本文內張貼意見,謝謝

PS: 歷史將再一次重演,只是這一次見證歷史要較久的時間。沒人看出Steve Jobs再三提出的
"It just works." 麼?

蘋果在加州的"太空站:蘋果總部

Steve Jobs跟加州Cupertino City議會市政廳提出的預計於2015年後完工的新蘋果總部藍圖!
只能用"野心"兩字來形容!
Steve Jobs說:"It is a pretty amazing building. It's a little like a spaceship landed. It's got this gorgeous courtyard in the middle… It's a circle. It's curved all the way around. If you build things, this is not the cheapest way to build something. There is not a straight piece of glass in this building. It's all curved. We've used our experience making retail buildings all over the world now, and we know how to make the biggest pieces of glass in the world for architectural use. And, we want to make the glass specifically for this building here. We can make it curve all the way around the building… It's pretty cool."

老人在去年12月6日提過,蘋果園區可能會找英國名設計師Norman Foster抄刀,見"Apple City 蘋果城"。看來八成是他的傑作?Steve Jobs對玻璃質材獨有所鍾!而且是彎曲的玻璃!

PS: 老人家網路出問題,文章斷斷續續,抱歉!

iCloud可能殺掉的App


Technmarketing的Hiller Fluid認為蘋果的iCloud可能功能集一身,可能會殺掉17個有名的App。
老人把他列舉的列於下,有名的標誌起來:

1: Boxcar (Notification Apps):有點名氣的通知軟體
2: Dropbox (Cloud syncing apps):大小皆知的所謂雲端儲存
3: WhatsApp/Kik (Free messaging apps):WhatApp是全台灣每個人都有的簡訊App。
4: QuickPix (Camera- enhancing apps)
5: Instapaper (Read later apps):新聞離線閱讀的No. One App!
6: Twitpic (not an app)
7: Remember the Milk (Reminder apps)
8: Photoshop Express (Photo Editing apps)
9: Echofon/Tweetdeck (Twitter apps)
10: Instagram (Photo Sharing apps): 像片共享
11: Pulse (Reader apps):老人介紹多次的新聞App
12: iChromy (Browsers)
13: Wifi Photo (Wifi syncing apps)
14: Dictionary (Translation apps)
15: Gmail (Web app):不用提
16: Find my iPhone:不再需要?
17: iTunes:?

為何這位老兄要那樣想?

iOS 5介紹影片

蘋果官方介紹iOS 5影片: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PC Free就是Post-PC(後PC)時代真正的來臨


四月17日老人提到終極版iTunes就是不用連上PC,但兩年內出現。請務必見"終極版iPad兩年內出現",老人說到"到時候 設定iOS裝置不用再接電腦!不只iTunes內容是雲端,連iTunes也在雲端!"。但老人時間點顯然是錯了,是現在和今年秋天!

在後PC時代,個人的數位裝置(digitial device),可分Mobile行動數位裝置和Non-Mobile非行動數位裝置。其中Mobile行動數位裝置最主要就是行動觸控裝置(mobile touch device, MTD),以觸控為介面,如iPhone、iPad、iPod等。而非行動數位裝置主要就是個人電腦,靠鍵盤和滑鼠為介面。
在PC時代和後PC時代的交接轉換時期,Mobile行動數位裝置仍須Non-Mobile非行動數位裝置,也就是電腦的幫忙。但這次的WWDC蘋果可說是真正終止後PC時代!所謂的PC-free其實就是宣布我們不再倚賴PC。無論Mobile行動數位裝置或是Non-Mobile非行動數位裝置,都是一個裝置,套電腦的術語就是終端的Client,一切仰賴雲端。妳的電腦在那裡?就在雲端!Steve Jobs說到: "We’re going to demote the PC and the Mac to just be a device – just like an iPad, an iPhone or an iPod Touch. We’re going to move the hub of your digital life to the cloud."
但每個人都在談雲端,好像不是創意,但問題不是誰先執行,誰先發明,誰先進入,而在於執行力!隨便一個雲端可行麼?是很大的疑問。
但很可能蘋果的嘗試是一個真正有可能成功的雲端實驗。是很大的豪賭,但也是必走的路線。

朋友, 你知道何謂雲端?何謂服務?何謂雲端服務麼?
你以為網路就是雲端? 你以為你用的dropbox就是雲端麼? 你以為你用的google doc 就是雲端麼? 你以為你用的Facebook就是雲端麼? 為何是? 為何不是?

蘋果14個月iPad銷量超過2500萬台

WWDC中蘋果公怖iPad發售14個月賣出2500萬台.  iPad App達到9萬款.
由於蘋果去年4月3日開始賣iPad, 去年共賣1480萬. 而上一季財報3月26日截止,一季賣出469萬台。所以3月26日截止賣出1949台. 去年4月3日的14個月是今年的6月3日. 所以在3月26日到6月3日之間蘋果賣出551萬台iPad.
平均起來蘋果一天賣出58586台iPad!

PS: 老人加入分析師一族,預測本季蘋果賣出668萬台至700百萬台iPad。請大家見證!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宏碁A500的災難"有":有也是沒有篇 二


宏碁一直宣稱它的"有",所以把它Iconia A500 的"有"公布於世:

1. 有最"短"的使用時間:根據一向最支持Android平板的engadget使用報告:可用時間是6.55小時,是iPad 2的10.26小時的66%,即三分之二使用時間

2. 有最"重"的重量:是外裝,但官方重量是1.69磅,是iPad 2重量1.33磅的1.27倍重。事實上是目前最重的平板,還比Xoom重。

3. 有最"厚"的厚度:官方厚度是1.33公分。是iPad 2厚度0.88公分的1.51倍厚。還比Xoom厚。

4. 有最"無功能"的USB:這是宏碁最會碰風的"有",但事實上根據台灣的engadget,它的萬能USB是:
    1. 滑鼠:不行
    2. 外接式硬碟:不行
    3. 數位相機:不行
    4. 讀卡機:不行
    5. 光碟機:不行
    6. 手機:資料傳輸方面不行
    其他engadget沒講的是:
    7. 無法儲存一般檔案

5. 有最"沒功能"的自家系統軟體:每家的Android平板都在Google Android的系統上駕上自家的軟體,以求和其他家Android平板的差異性。但根據engadget的評論,卻給它"Acer actually includes its own compliment of applications to get you started, but they hurt more than they help(愈幫愈忙) -- laughably(可笑的是), almost every one duplicates the functionality of an existing Honeycomb app, most of them perform worse.""宏碁在平板上加上自家的系統軟體,想幫忙你一開始的使用,但卻愈幫愈忙--可笑的是,幾乎每一個軟體都拷貝Google已有的軟體,而且拷的更糟。"

6. 有對焦最"差的鏡頭":我們實在是不要求平板來照相,也不要求像位數的高低。但在engaget和PC World兩大最支持Android平板的網站內,都給Iconia A500的鏡頭有很爛的評等,主要是針對對焦的爛和色彩("The rear-facing camera's image quality is surprisingly mediocre; colors were off, and it was slow to focus")。而且影片視訊記錄還比照像更差,有關其影片記錄的問題可見engaget的影片。另外Iconia A500號稱有1080p的支援,但即使是用它的HDMI外接螢幕,目前也只支援720p。

所以Znet會稱Iconia A 500為便宜版的Motorola XOOM !(見Android tablet on the cheap: Acer Iconia A500 is the XOOM "Light")老人也報導過"宏碁ICONIA Tab和Motorola Xoom幾乎完全一樣!"
Xoom得CES最佳產品金牌獎,而宏碁Iconia得到台灣Computex最佳創新設計奬。而Xoom得獎後,不到2個月,它就變成世界級的大笑話!兩個會是異曲同工的難兄和難弟?

其他第一篇的"無",請見"宏碁A500的災難"無":有也是沒有篇 一"。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Android平板回送的原因70%因為App軟體不合


美國買平板不滿意可送回退費。根據一些報告Android平板回送率很高。
Motorola(MM)的執行長Sanjay Jha接受訪問時提出,
平板回送的原因70%是因為Android App軟體不合之因。他認為Google Android App系統開放故然讓Android上的App數量增加,但因為各家平板硬體不同,產生軟硬不合的現象。所以許多人用了後會選擇平板退費,70%就是因為不滿意App而退費。
譬如說許多App根本未試側其和CPU配合使用能源的問題,就上市。會出現無法使用、吃CPU、當機等情況
。所以Motorola在發展Motobular application來解決這問題。
所以每家Android平板廠商都需要發展自己平板的"診斷"軟體,才能知道自己問題在那裡。
其實他提出的問題就是Android系統Fragmentation分離破碎的結果。App有可能根本無法應付百發齊放的各家平板硬體!同樣的各家平板硬體也無法滿足各家的App!在各家Android硬體廠商都想在硬體下同中求異下,問題會一再出現。
可憐的宏碁平板連中文都不能手寫,也是軟體App的問題!但你不能退貨,你只能說好,要不然說壞,還轉賣的出去麼?

蘋果本身的零售店感言:We've learned a lot 我們學了很多


蘋果直營實體零售店上個月5月19日開幕滿10年開幕(見蘋果實體零售店10週年紀念:Apple Store 2.0),Apple Store 2 最大的改進就是利用iPad提昇服務的品質。
根據MacRumors,蘋果提出了Apple Store的感言海報:We've learned a lot我們學了很多。
"In the last 10 years, we've learned a lot. We've learned to treat every day with the same enthusiasm we had on the first day. We've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our customers just as much attention as they give us. And we've learned the art of hiring the right people for the right positions. We've learned it's better to adapt to the neighborhood rather than expecting the neighborhood to adapt to us. Which is why we spend so much time and energy building stores the way we do."
"在過去 10年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學會了對待每一天的態度都跟第一天開幕一樣的熱情。我們學到了顧客對我們的關注的重要性,我們也會對顧客提供同樣多的關注來回饋顧客。我們已經學會了僱用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來服務顧客的藝術。我們學會了,最好去適應鄰里街坊,而不是期待鄰里街坊來適應我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建設蘋果直營零售店的原因。"

也許這就是蘋果直營實體零售店成功的原因:她在聽顧客的聲音!她不用Clippit大眼夾來服務你!

Steve Jobs傳記(iSteve:The Book of Jobs)開始預購

老人報導過,美國出版商Simon & Schuster,指出Steve Jobs授權的自傳"iSteve: The Book of Jobs"將在2012年年初出版。(見Steve Jobs自傳在2012年出版: iSteve: The Book of Jobs)
"iSteve: The Book of Jobs"。將由著名的時代雜誌傳記作家Water Isaacson撰寫。
Water Isaacson非常有名,寫過科學家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班傑明富蘭克林(An American Life)、和季辛吉 (Kissinger: A Biograph),等的傳記。
現在Amazon已開始預購將於2012年3月6日發售的iSteve: The Book of Jobs"!預售價19.8美元!
"From bestselling author Walter Isaacson comes the landmark biography of Apple co-founder Steve Jobs. In iSteve: The Book of Jobs, Isaacson provides an extraordinary account of Jobs’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 Drawn from three years of exclusive and unprecedented interviews Isaacson has conducted with Jobs as well as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Jobs’ family members, key colleagues from Apple and its competitors, iSteve is the definitive portrait of the greatest innovator of his generation."

蘋果再一度聘請駭克改善iOS的通知功能


老人於今年3月報導過,蘋果讓駭客專家正式進入蘋果,見駭客堂堂被邀請入室蘋果獅子作業系統Lion。現在根據AppleInsider,寫iOS越獄通知Notification軟體(MobileNotifier)的駭客,Peter Hajas,應已正式被蘋果聘請去改善iOS的通知功能。他在Twitter上聲明將休息,加入"水果"公司。
iOS 5 一般相信將改善目前陽春的通知功能。但因時間的關係,可能版本改善應不完全是他的關係。設計Palm WebOS的通知系統和使用者介面的專家Rich Dellinger去年5月就離開Palm加入蘋果。所以相信iOS 5的通知功能一定會改善!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蘋果市值超過Wintel


蘋果市值在去年2010年5月26日超過微軟,但在昨天6月3日蘋果市值(3176億美元)已是微軟(2016億美元)加上Intel(1152億美元)的總和(3168億美元)。
蘋果成功的道理?概念創新、領導潮流; 產品具雅緻(Elegant)、聰明(Smart)、簡單(Simple)的三大要素; 介面具人性化; 軟硬體合而為一......

PS: Wintel的時代已隨著Steve Jobs宣布的Post-PC後PC時代的過去而逝!在下一代的微軟Windows 8將常常不會是Intel Inside。台灣的廠商無論是OEM或ODM廠商必須有著"開放可能實則是不開放"的另類思考模式,否則將被淘汰!

Crux讓iPad成變形金剛


把iPad加鍵盤的廠商很多,但其實並不成功。因為把減去的再加回來,就是不對(見同名),所以買iPad的人只有20%會買鍵盤(見同名)
Crux的創意似乎比最早的ClamCase酷?

CruxCase™ The iPad's® New Best Friend from CruxCase on Vimeo.
PS:請注意鍵盤下的觸控平板。真的可用?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非凡錢線百分百的大笑話:第X泡

非凡的錢線百分百很喜歡評蘋果。
今晚他請的年輕"大"專家陳XX,大大稱讚宏碁。認為宏碁今年的平板很搶金,廣告成功,2011年可賣出800萬台!比蘋果去年400萬台要好!!

這是非凡的錢線百分百的大笑話第X泡!
去年10月5日它已大笑話一次,見非凡新聞的"專家"評論蘋果言論是世界級大笑話

PS:蘋果iPad 2三月11日開賣。蘋果財報3月26日截止,一季賣出469萬台。iPad 1在2010年4月開賣,2010年蘋果賣出1480萬台iPad!!

宏碁A500的災難"無":有也是沒有篇 一


前天難得看到周遭因為有人怕"沒有",去定了""的宏碁的A500。
結果他發現:""的問題,所以跑去公司電腦部門去求救"無",被老人撞見。今天偷偷去問他,知道他的"無"是:
1. 無法手寫輸入中文,後來可以了,但是還是很Lag
2. 無法更新系統,三次後可以了,他很高興
3. 無法刪除USB檔案,仍無解
4. 無法很順的玩"有"的Facebook的Flash遊戲
5. 無法很順的播放mp4視訊
6. ........

這便是宏碁的"有也是沒有篇.....無"!
其他"災難",請見第二篇,"宏碁A500的"有":有也是沒有篇 二"。

新版Pulse News讓你存新聞


有iPad的人特別喜歡看"老人與蘋果"!開幕以來7%瀏覽"老人與蘋果"的人是用iPad看的,最近一周是9%!(目前iPad的上網佔率是其他平板的53倍)
而老人認為iPad上的Pulse New最適合看"老人與蘋果"。見老人家的iPad App分享(二),而最重要的是,它:免費!
新版Pulse News 2.3可讓你將喜愛的新聞存檔起來!
你需先使用Pulse News上網登錄(免費,只需登陸名稱和密碼)。你可把你喜愛的新聞打"星"號存檔。存檔的文章可自己看.me,可用Pulse everywhere在其他裝置看,可傳送至Instapaper或Evernote等。

手機讓你得腦瘤

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多方的研究"肯定"手機輻射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
根據美國的要求,手機的輻射度每公斤不得超過1.6瓦的無線波能量(1.6 watts per kilogram of radiofrequency energy)。
所以環境研究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公布了世界各手機的輻射度。
Motorola的Bravo輻射度世界第一高,但也剛好低於1.6,為1.59 W/kg。LG的Quantum最低為0.35 W/kg。
而iPhone 4是為1.17 W/kg,iPhone 3GS是為1.19 W/kg。
宏達電HTC的Magic很高,是為1.55 W/kg。HTC Droid是1.40 W/kg。HTC Imagio為1.34 W/kg。HTC Touch Pro2是1.26 W/kg。HTC Hero是1.13 W/kg。
輻射度最高的手機十支中七支是Motorola。

所以大家不要用手機講太多話?!

華碩擔心宏碁的爆彈影響它


根據來自台灣的Digitimes,華碩目前最擔心的是宏碁最近的爆彈影響它。宏碁6月1日的爆彈,宣布它的歐洲通路有1.5億美元的銷貨折讓,意即有約1.5億美元的未售出庫存量,會削價倒貨出售。其中大部份是筆電,而數量約300萬台。
所以華碩的擔心是有道理,因為歐洲的筆電將變為低價比價的市場!
所以有些時候Killer之間戰爭才真正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