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2011將有一億人使用 iPhone

  根據摩根史丹利的分析師Katy  Huberty,估計到2011年底世界上會有一億人使用iPhone打電話。
  Steve Jobs在WWDC會議上提出,蘋果已賣出8千5百萬之iOS裝置。但因iOS裝置含iPod Touch和iPad,無法反應iPhone的真正賣出數目。一般估計是賣了5千萬台iPhone
  但iPhone使用者可能是因為更新,買了一支以上的iPhone。以美國而言可能百分之58的iPhone是iPhone 3GS之前的iPhone,所以百分之58的iPhone是不能使用新的系統 iOS 4 的,這些人都很可能會更新到新手機。
    所以摩根史丹利分析師認為2009年全世界使用iPhone打電話的人應比賣出量少,有3千萬
。並估計到2011年底會達一億人!
  這是很嚇人的數據,以世界人口60億估計
大約一百人中會有1.8人使用iPhone
  蘋果iPhone使用人的基礎量愈來愈大,加上買入後會被黏上(stick),因為App,iPad,iPod,iPod touch,等等的相連成一體系,恐會愈滾愈大。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蘋果盤中破歷史新高

  蘋果iPhone 4.0 第一天預購 60萬隻。雖然分析師分析不出來到底有百分之多少是新客戶,百分之多少是舊iPhone更新?但無損於蘋果股票的看好。一大堆壞消息,如失業人口增加等,造成道瓊工業指數跌 (蘋果非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但蘋果還是漲。
  蘋果在6月17日開盤不久,盤中股票突破前波歷史高峰,達272.90美元。前次高峰今年4月26日為272.46。
 

iOS 多工是限制型多工

  老人對多工一向不很熱衷,因為行動裝置省電第一的慨念深入我心。Multitasking 很理想,但手機不是電腦,在有所加,有所減,的原則下,需有所犧牲。
  iOS的多工含
1. VoIP:在使用App時可同時接談電話。
2. 背景定位:在使用App時,同時間定位軟體 (navigation app)可仍進行。
3. 推撥通知 (push notification):App不打開時,仍可接受遠端伺服器的通知。
4. 定點通知 (Local notification):App 可依預定時間在背景通知或警告,不需遠端伺服器。
5. 背景音樂: App不會妨害背景音樂播放。
6. 完工 (Task finishing):App可繼續完成已進行中的工作。
7. 快速App切換:各App間可快切換,不需退出。可設定雙按home鍵顯示正在執行的程式,並切換程式。

   iOS的多工都需軟體更新支援,所以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多工。一定有些粉絲會失望。一切等iOS 4 更新後才能知曉細節。已有一些軟體,如Dropbox 1.22已更新配合iOS 4.0。
  多工也意謂App在背景持續的上網,除了電池使用變短外,可預測的將會進一步使網路塞爆
,看來不一定有利的!

micro-SIM 卡在 iPhone 4 和iPad 上可交換?

  iPhone 4 既然和 iPad 一樣使用 micro-SIM 卡, 老人跟大家想的一樣: micro-SIM 卡可互換了!?
  蘋果的官方網站說不行
  英國PC Pro的專家引至來於英國電話供應商O2的說法,亦說倆者不同,不能替換, 因為功能不同: "iPhone上的micro-SIM有語音還有其他功能,但iPad上的micro-SIM無!"
    老人不懂,這應不是硬體問題,而是電話供應商的設定問題!但無法求證!請大家解圍
  老人的iPad仍未回台,更不用談 iPhone 4 的正式入台上市日期了,無法自己實驗。

Nokia 帝國崩潰

  蘋果 iPhone 4 首日預購就60萬隻。拍掌叫好之餘,腳下似乎踏著Nokia ?
  老人在今年4月22日大膽提出Nokia帝國崩潰的開始。當時,PALM已奄奄一息,現在PALM 已做嫁HP。
 老人提誰是下一個PALM?口袋中的名單之一就是Nokia。
  去年當iPhone 3G發表後,Nokia 2009 第三季發生十多年來最大也是第一次的虧損。股票跌百分之6。四月時Nokia發表營收不如預期時,股票大跌百分之15
  昨天當Nokia調降財測時,股票大跌百分之11市值只剩333億美元,連黑莓機344億美元都趕不上,更不用提蘋果的2400億。
  連續三季,股票跌的嚇人。如果你去年中,全球股市正恢復時,投資100元在Nokia中,現在只剩71元(如果只看三點價格時段)。
  Nokia 高階手機受到蘋果的壓擠,中階手機受到三星、LG的挑戰,低階手機受到中國印度等低價手機的威迫,手機價格直直落,利潤大跌
。量多價跌利跌,光是量多是救不了Nokia的!
  現在又因為歐元大跌,本部在歐洲的Nokia當然火上加油!更加險境。Nokia手機在日本市場是零(2009年退出),在美國幾乎是零,主戰場在亞洲,連歐洲都站不穩,它的市場正在快速萎縮中。
  Nokia 2008年六月收購Symbian,並免費開放程式碼。Nokia今年一月推出免費衛星導航手機。目前又有新系統,新觸控手機要上市,但看起來這些好像都救不了Nokia!分析師還說,連新手機N8出來時,都可能變舊手機,因為其他大廠都又進步了
  老人看來Nokia帝國是崩潰了!

  後註:Nokia在2000年的市值大約蘋果現在的市值,是當年蘋果的14倍!所以10年來蘋果和Nokia事實上是豬羊變色!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Sold Out 賣光的意義:Early adopters 和 Laggards

   蘋果iPhone 4 預購又再一度賣光光,不只AT&T 連蘋果網站一天就 Sold Out。最近三年以來蘋果產品,尤其是iPhone和iPad,一推出就賣光,似乎是常規。Why?
  1962年已過世的傳播大師 Everett M. Rogers 提出一個 "創新擴散"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的理論。遠流出版社2006年由唐錦超翻譯出版。主要在探討新事件或是新思想或新發明在社會大眾中傳佈擴散的過程
  其中提到"新"接受者可分為幾大類:Early Adopters 早採用者、 Early Majority 早跟進者、 Late Majority 晚跟進者、 Laggards 落後者。
   以科技產品已言當然不是所有產品都能成功。失敗的產品不但早採用者人數少,沒有跟進者,當然落後者也不會進來,產品很快就賣不出去。成功的產品剛剛剛相反,早採用者人數多,散佈快,很多落後者跟進,產品賣出最後成S型散佈。而一般早採用者和落後者跟進的時段會有一段時間差距
  蘋果的產品現在似乎不是成S型散佈,而是成斜坡很大的線型擴散,甚至於是直線高點開出,平行進行。48 年前提出的"創新擴散" 是不是需修正,尤其是對蘋果產品? 網路上已有一些討論。
   對蘋果產品而言Early Adopters 就是蘋果迷Apple Fan或是一部分技術男。他們對新事物新發明有狂熱嘗新的搶先行為。但是無論如何對整個社會而言這些人都只算是少數人。蘋果iPhone 一年一更新的速度,但仍能造成搶購,值得探討。蘋果iPhone, iPad的產品為何能這樣連續幾年爆發似的搶購,和巨量的市場成功
,有下列幾個因素:
1. 科技的產品生命週期短。
   這已跟48年前觀察的現象不同。日本本地的科技產品最典型,手機也是。大家看看日本的音響,台灣的HTC手機推陳出新的速度就可知。買了就落後,有時是讓消費者買不下手的主因。為了使買了的產品有最大的投資效益,既然要買,就要搶先的策略,隱隱約約出現在消費者的腦海裡,在那裡吶喊!蘋果iPhone 一年一更新的速度,在手機業,反而實在是慢速了。
2. 市場行銷和傳播的速度變快。
  現在消費產品的行銷和傳播的速度和48年前大不同。蘋果又是科技業裡產品行銷和廣告的驕驕者。 Steve Jobs 本身就是廣告和行銷的化身。他已是"Icon",是"Culture Icon" 是教宗、偶像、圖騰。以致於這次iPhone 4 的神祕性,因為手機的遺失和公布,失去部分的神祕性,但仍然不損大家對它的好奇和驚艷。一上市就再度引起傳播界所有的眼光。幾年以來 "口語" 透過網路更是嚇人的快,由twitter的成功,就可知。蘋果品牌就是品質保證的信念,已如LV在女性皮包、BMW在汽車業一樣,甚至於更勝一籌。"排隊文化"在蘋果新產品出現時甚至於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3. 經濟在復甦。
    經過2008年和200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2010雖仍然有疑慮,但一般而言經濟在復甦是可能的,尤其美國的經濟,似乎沒想像中的壞。蘋果產品在世界經濟危機當中卻一枝獨秀,相對的抗壓,早已讓投資人另類相看。蘋果較貴的產品,卻反而因為廣告的得意,和
品牌的建立,不受影響。當經濟復甦時,現象更明顯

4. 蘋果生態體系的建立
  蘋果產品的蘋果電腦、iTunes、實體和虛體Apple Store、iOS裝置、等等,事實上已成為一個完整,彼此相關連的體系。體系的使用者愈來愈多,進入者的品牌忠誠度很高,不會退出。加入者也愈多。這使消費的底子堅強眾多,是個很大的生態,新產品潛在接受度較大。
  蘋果產品的生命週期相對於其他公司算是慢的,但蘋果產品的軟體往下相容度事實上是很高的。以iPhone而言,一年一硬體更新,但絕大部分的App都可使用,甚至於iPhone上的App在iPad上亦可使用。iPhone 4硬體上排擠iPhone 3 Gs,但投資的軟體仍在!音樂等投資更是 Mac、iPod 、iPhone、 iPad都可用。所以新產品對消費者已投資的舊產品排擠性較低。
  蘋果產品雖然一年一更新,但不同產品線都是每年更新,這使每年都有更新者跟進。這使蘋果產品的 Early Adopters 早採用者、 跟進者、和Laggards 落後者的時間界線消失。
5. 新消費群
   對於很多的科技產品而言,Laggards 落後者事實上是永遠不會出現的!不會打字的人如何用電腦,如何用簡訊,如何寄伊妹兒? "簡易"  Simplicity 是蘋果的專長,人性介面是蘋果至始至終的追求。一但iPhone使家裡的老媽突然伊妹兒給你,iPad使家中幼兒、阿公阿嬤用起電腦來,這就是前所未有的現象。這也是前未有的市場,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當一大堆遠本連落後者都不算是的大量消費者進來時,爆發力將是無可限量。這不只是讓市場分析師看走眼,連蘋果都估計錯誤,無法應付。
6. 創新帶來市場
  這是基本的道理。沒有創新一切免談。而蘋果即使不是最會創新,也是最會創意的公司。蘋果似乎能滿足大家:"What's Next?"、"Next Big Thing?" 的慾望。Early Adopters 早採用者跟隨腳步一直不變。Early Adopters和Laggards 落後者混在一起,界線消失。

  所以你要不要去排隊? Sold Out 更讓人心癢癢的?你是Early Adopters 早採用者、 跟進者、 或是 Laggards 落後者,已無關緊要了!

星巴克和iPhone

 
  星巴克Starbucks在2008年推出iPhone上的兩個App,一個是 myStarbucks 一個是 Starbucks Card Mobile,全都免費。
  myStarbucks 讓使用者尋找離自己最近的店家(美國),還可設定自己的喜好,讓店家可快速提供你需求的咖啡。Starbucks Card Mobile就是類似會員的儲值卡。一開始去年九月,只有幾家店面,如西雅圖等,可用程式付費,今年擴充至上千家。付費時在程式輸入預付卡卡號,程式會變換成二維條碼供櫃檯結帳。可惜在台都不能用
 At&T在2008年四月就和Starbucks合作,在部分店內釋放免費的Wifi (其他還有McDonald等)。Starbucks昨天宣布將在七月一日開始在全美所有的店面均開放Wifi。且每一些要付費的網站,如Wall Street Journal、The New York TImes、等亦免費提供。
   星巴克的確是提供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值得大家學習。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Mac Mini 今天更新: 有HDMI

   Mac Mini ,剛剛更新。更快了!
   Mac Mini:
     2.4 GHz Intel Core 2 Duo
     2 GM RAM
     320 GB Hard disk
     HDMI
     Mini displayPort
     SD card slot
     8 X SuperDrive
     Firewire 800
     USB x 4
     NVIDIA GeForce 320M graphics
     Aluminum unibody
   Mac Mini Server:
     2.66 GHz Intel Core 2 Duo
     4 GM RAM
     Dual 500 GB-7200 rpm Hard disk
     NVIDIA GeForce 320M graphics
     HDMI
     Mini displayPort
     SD card slot
     Firewire 800
     USB x 4
     Aluminum unibody
  Mini賣美金699,而Mini Server 賣999。
  大家別嚇壞,這是真的Mini 有HDMI !

  註:現在的問題是Why? 為何最低檔的先更新HDMI。iMac新版即將跟著上市? Mini是為了下一代的AppleTV 開路?嗯............想...........在蘋果網站Apple TV 已被規劃為適用於 iPod 的產品,意謂 Apple TV 已死? Mac Mini 是蘋果客廳大戰的先期部隊。
  
  

行動上網仍以iOS裝置為大多數


 根據Quantcast 6月14日的統計,行動上網的系統在美國仍以蘋果為多。Quantcast的統計裡並沒把iPad算在內,這是遺憾的地方。因為iPad至少有1百萬機台以上的在外,而且這一組群可能最會上網,尤其是假日
  iPhone和Touch佔百分之58.8,而 Android 佔 19.9,黑莓機佔10.4。看圖,Android (紅色) 的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iOS最會上網,難怪有人會懷疑,大家都罵壞頻寬不夠用的AT&T,可能不是非戰之罪。如果是其他供應家如Verizon,Sprint 等來處理蘋果 iOS的上網,照樣不夠用,可能還更糟
!以Sprint而言,前不久HTC EVO上市,就不夠讓買者啟用造成當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WaKa WaKa

 
   最近因為忙著看NBA季後賽,又要看2010足球世界盃,實在是夠忙的。還好蘋果最今新聞也少了,不知為何。剛好可看看老人最喜歡的Shakira。
  FIFA World Cup 剛好是App Store目前最夯的遊戲,沾了一點邊。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iPhone 4 的螢幕ppi大於 iPad的意義

  目前iPhone 3Gs上的軟體,放在iPad上時,如把螢幕放大到全螢幕或是兩倍,會看到圖像因為放大而品質變差,仔細看會有鋸齒樣出現。因為iPhone 3Gs解析度是480x320,165 ppi。而iPad 的螢幕大小是 1024x768,132 ppi。但因為iPhone 3Gs的ppi只為iPad的1.25倍(165/132=1.25),所以放大時會有鋸齒樣。
  但若是軟體設計合乎新的iPhone 4 的 326 ppi,會有什麼效果?
  iPhone 4的螢幕 ppi (pixel per inch)是326,螢幕解析度是960x640,是 iPhone 3Gs 的四倍。 iPad 的螢幕 ppi 是132,螢幕大小1024x768。所以 iPad 的解析度事實上沒比iPhone 4大多少,但 ppi ,iPhone 4 是 iPad 的2.47倍。
 因此把iPhone 4的軟體設計成合乎iPhone 4的高解析時,放在iPad上跑,並把軟體用全iPad螢幕來看,軟體幾乎不用再放大(upscale)!!影像圖樣完全不會有鋸齒樣出現。
  這將是很驚人的。不過老人想大部分軟體設計公司應不會做高解析的軟體,尤其是遊戲軟體,要不然無法兩賣?軟體體積也會變大。
  但Make Coffee 2.0是例外,"What Make Coffee 2.0 will look on an iPad?"

蘋果謎 6. Apple Quiz of the Week (2010.6.2)

Quiz 意為小測驗,題目有難易,但在這裡都只是好玩而已。
本週題目為:
0006)蘋果的廣告使用的歌很受歡迎。請問一代 iPod 用的歌是那一條?
   
上週題目為:
0005)請問一代 iMac 沒有的顏色是?
   1) 葡萄紫
   2) 草莓紅
   3) 柳丁綠
   4) 牛奶白
   5) 橘子黃 
   6) 藍莓藍
答:4) 牛奶白
  蘋果第一款iMac是Bondi blue邦迪藍,1998年8月15日上市。而後五花水果色 Fruit color出現: blueberry藍莓藍,strawberry草莓紅,tangerine橘橙黃,grape葡萄紫,lime柳丁綠。但無牛奶白色。2002年四月29日賣給教育界的eMac有奶白色。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蘋果現為美國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第一成分股

  ETF 指數股票型基金(指數股票型證投資信託基金)是把股票指數證卷化。如台灣的富邦台灣科技指數基金、寶來台灣電子科技基金、等。
  根據 ETF Daily News,到2010年6月10日為止,蘋果目前已是美國所有ETFs中資產持股最高的公司!共持股78億美元的蘋果股票,佔百分之3.47。微軟百分之2.28為第三名,IBM第四。Intel第15,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li 第二,百分之2.49。值得注意的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市值全美第一
  另外PowerShares QQQ ETF持有股百分之18.83是蘋果
。它是最高收益的科技ETF,持股蘋果是主要原因。
  這是老人最不喜歡看到的消息,因為當年我錯過機會........

皮克思 Pixar: Money Maker

 
  Pixar去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時假日還算是人山人海,老人去參觀時嚇了一跳,因為以為沒有多少人有興趣。Pixar的電影,老人每場必到,擁有她所有的DVD ,還計畫將來買所有的藍光版。Up是老人最喜歡的一部 (事實上本部落格叫老人,跟Up帶給我的啟示有關)。你如果買Up的藍光版,一定要看附屬的影片。你將知道為什麼拍一部卡通要花那麼多的心血汗和金錢,也是智慧和腦力激盪的結晶。
   Pixar 的成功算是和NeXT一樣是Steve Jobs有遠見(vision) 的直接證明。Pixar的第十一部卡通,Toy Story 3 就要上演了。每部Pixar電影都是美國年度十大賣座片之一。光光電影票房就進帳50億美元。
   Silicon Alley Insider 告訴你Pixar是"賺錢機器"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視網膜螢幕無爭論


  蘋果老闆提了一個“Retina display”似乎是引起不少爭議,昨天提過根據Wired雜誌,有普林斯頓物理學博士學位的Raymond Soneira,提出人類視網膜解析度視網膜在一尺(30.48公分)遠的距離時,像位素(ppi, pixel per inch)是477。所以比iPhone 4.0的326來得大。後來各大網誌討論一大堆,算是幫蘋果廣告不少。蘋果也順利拿下兩個 “Retina”的商標蘋果網站也特別針對Retina display 解釋一番
  老人查了一下發現 Virtual Retinal Display VAE (仿真視網膜投射顯示器)是指一個以LCD或是低源雷射技術的裝置,套在人頭上,直接將影像投入視網膜的顯示器技術,Wikepedia亦有說明。但現在的爭議在於 蘋果宣稱的像位素是326是不是真的超過人類視網膜的極限,蘋果提的在一英尺處300像位素 。
  後來的爭論亦有站在蘋果的一方。Discovery magazine com 一篇 “Resolving the iPhone resolution”提出不同的說法。文章的作者對“
resolution”(解析度)有很好的說明。視力可分辨一段距離遠的兩物件的能力是以角度來衡量。視力可分辨在大約57尺遠的一英尺長的標尺,定為 1 (1 degree 度)。Hubble太空望眼鏡的解析度是0.00003 degree。人類的理想視力若為0.6 arcmin (60 個arcmin等於1 degree)的話,iPhone 4.0 的解析就比不上視網膜,但一般人視力為1.0 arcmin 常就視為標準視力,但若如此,iPhone 4 算是超過了視網膜
  不過不管大家如何爭辯蘋果有無碰風 (bluffing),老人倒是很早就知道在做圖像output時解析度其實不用超過300,印刷光紙(glossy paper)圖像就可以很漂亮。所以我存圖片檔時最多使用300 ppi,平常在電腦螢幕上的圖72 便可。

微電子機器系統崛起

  微電子機器系統(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正在慢慢改變科技,使人類進入未來的世界。
  MEMS是一種芯片,可使機器裝置內的數位電子感受器,感受到真實外在類比世界(analog world)的變化
  簡單而言就像是機器人的器官模仿生物的器官一樣。將來的機器人體內就是會有一大堆的MEMS。可感受外面的溫度、亮度、重力、壓力、磁力、活動等。它不只放在一寫小型裝置內,也可放在半導體晶片內。在Wii和iPhone內可算是第一次讓消費大眾驚艷。裡面的MEMS,可使iPhone螢幕感受體位變化,Wii控制器感受空間變化。設計MEMS是一個大學問,但市場大潛力無窮。不只是在電子業上,在醫學界、太空運用等等都會看到它的影子。
  新的iPhone 4.0 有至少五個MEMS:
1. 陀螺儀MEMS (gyroscopes MEMS)
   目前iPhone的加速感受器(accelerometer),使快速甩動iPhone,就可啟動手機某種功能或動作。一些iPhone上的電子字典,就利用它來換字。因蘋果使用,現在其他廠都如法泡著。
   所以蘋果又進一步升級。iPhone 4.0 是世界上第一個手機含陀螺儀MEMS,是三軸陀螺儀。
三軸陀螺儀可測量轉動速度(ratational velocity),而不只是直線速度,加速感受器(accelerometer)就只能測量直線同向速度。那可使iPhone像Wii所用的MotionPlus一樣,感受三度空間的變化。將來iPhone將如Wii的遙控器一樣,可在空間控制電腦。手機電玩遊戲的變化將變大,就看你如何利用三軸陀螺儀來設計遊戲!
  因為蘋果把陀螺儀MEMS加入手機,iSupply已預測其他手機都會加入跟上。這將會帶來陀螺儀MEMS供應商,4年內2億2千萬美元的進帳。(這是蘋果點石成金的另一例子)

2. 光感受器:
   可感受周圍環境的光線,近一步自動任螢光幕反應光亮。已在目前的iPhone上看到,我們不知iPhone 4.0 有何增進加強處。
3. 近距感受器(proximity sensor):
   如iPhone 一拿近耳朵,螢幕觸控就會鎖住,以防止耳朵碰到iPhone,電話打不成還亂撥號。
2007年,第一代的iPhone就有了。奇怪的是,目前iPhone的使用者常都不知道這特異功能。(要不信,問問你周邊的愛瘋者,就知道)
4. 指南針(compass):
   2009年蘋果iPhone 3Gs是第一個把指南針放入手機的廠商。
5. 消雜音麥克風:
   iPhone 4.0有消雜音雙麥克風。

    MEMS是智慧型手機特異功能的幕後功臣。如何利用特別MEMS放入手機中,如何利用手機中特異功能的MEMS來發展軟體,都是學問
。PC技術宅男評論智慧型手機看CPU速度、RAM大小、像片素位數、USB、等,業餘蘋果老人看MEMS、軟體、介面、等.........

五年內320億美元的App市場?

   蘋果老闆在WWDC提出說明蘋果已付出10億美元給App開發者。平均起來每個開發者可分到4400美元。這等於是指出App store開市以來,已共進帳14億2千8百57萬美金(因為蘋果抽三成,賺4億2千萬8百萬)。
  真正的總收入當然不只是App的下載賣出 (pay-per-download),加上其他的廣告,和登錄費等,應該更多。
  但ReadWriteWeb引述 Juniper Research 的估計到2015年所有(不只蘋果)相關於行動App的市場總收入可達320億美元!看起來這是很嚇人的數據。不過如以App下載的速度兩年來幾成直線上升來看,也非不可能:

  蘋果到WWDC止,提出相關於App的數據是:
1. 225,000 App
2. 85,000 iPad版App
3. 50 億次下載,最近兩個月內10億次 (估計到2011年4月達100億次)
4. 每週 15,000 App申請
5. 共賣一億台iOS裝置 (iPhone+iPad+Touch)
  另外iPad使用者平均有17個App,而根據 nielsen wire, iPhone 使用者平均有37個App。
  台灣的 DigiTimes 在今年五月已估計iPhone 4 今年可賣出1900萬台,整年所有iPhone共3400萬台。2009年已賣2073萬台台灣亞光六月11日透露出它每月賣300萬鏡頭給蘋果,證明了DigiTimes的預測沒錯!
  所有的數據都很驚人,成長數據亦嚇人。若加上行動廣告才在起跑階段,看來App的市場是不容忽視的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iPhone 4.0的耐摔度

 老人因為年紀大,iPhone 3G 一年不到摔過兩次都破了影幕,3Gs也是一年不到,但摔過一次沒破。所以當蘋果說iPhone 4.0有不鏽鋼外殼,又有鋁細酸鹽 (aluminosillicate) 的影幕玻璃,可以比塑膠有20倍、30倍的堅硬度,更是耐刮,我第一個想法就是我有救星了。
  但蘋果樹大招風,她一說,就是有人不信邪。iFix your i 站友就做一個實驗。把 iPhone 4.0 從3.5英呎(大約107公分)高,落地實驗。
  兩次落地後,iPhone 4.0還沒死,但第三次 "碰" 一聲,影幕破了
   經此實驗,看來老人非買iPhone 4.0不可,因為我還沒一支iPhone摔過三次!
  

英國ARM 股票飆漲( 蘋果出手了?)

  ARM 股票因為謠言蘋果要入股收購,股票今天大漲。根據 CNN Money 在那斯達克ARM漲幅大於百分之9,海外漲百分之7,但在英國漲百分之30!
  ARM沒自己做晶體,但賣出處理器核心設計技術的專利,授權讓廠商使用。蘋果的A4相信是來至ARM
  問題是目前其他廠商也都是一樣跟ARM拿授權!ARM至今已賣授權至220個廠商,蘋果買ARM,似乎是合理的猜測!
  買ARM要80億美金!蘋果你下的了手麼?

iPhone 4.0 視網膜螢幕受到質疑

  Jobs大力稱讚,也是老人最期望的iPhone 4.0 "Retina" display視網膜螢幕,326 ppi 位數,800:1對比,960x640 ,LCD with IPS 的規格,開始受到挑戰:
  首先是來至韓國,也就是蘋果視網膜螢幕的供應商LG的大對頭,三星電子Samsung,有意見。蘋果iPhone 4.0一開始就有謠言說會使用OLED螢幕,但不料卻是LCD加IPS規格,加上Steve Jobs在大會說"OLED目前無法有那樣的解析度",可是火了三星。三星說,解析度是視網膜螢幕較好,但那不是重點,是對比度、色彩再生、和反應在決定影像品質!OLED (AM-OLED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ing emitting diode display) 通電後會自動發光,不需被光源,亦較省電,也零視角。
  看來老人將來的確是要找一支有OLED的手機來比較看。
  再來根據Wired雜誌,有普林斯頓物理學博士學位的Raymond Soneira,提出人類視網膜解析度用像位素來衡量會不正確,因為視網膜是帶有角度的。把帶有角度的解析度換算為直線解析度,那麼視網膜在一尺(30.48公分)遠的距離時,像位素是477。所以比iPhone 4.0的326來得大。不過他也承認蘋果雖然誇大其詞,但他仍相信iPhone 4.0有目前最好的手機螢幕。
   老人,有點等不及看看iPhone 4.0的螢幕了!

PS: 已無爭議,見視網膜螢幕無爭議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廣告市場大戰開打

  電腦相關的廣告業2010年可說是爆發年,各家大公司爭相對Google發帖,下戰書:
1. 網頁搜尋廣告
  大致上Google在這領域,連結搜尋和廣告可說是好幾年來就打敗微軟和Yahoo。網頁廣告搜尋算是第一類廣告,Google在此遙遙領先,但微軟的Bing亦可能漸漸逼近。Safari 5.0 放入Bing和Yahoo的搜尋引擎,算是Google的警訊!
2. 網頁和社交網站廣告
  網頁陳列式廣告一直都由Yahoo領頭。但最近三年以來,網頁廣告的延伸,和社交網站聯合的廣告,已漸做大。社交網站的崛起後,算是不知不覺中新闢戰場,Facebook在此正在一步一腳印的吃食網頁廣告的領域。Facebook在2004年2月成立後,2007年二月跟微軟合作。微軟投資Facebook二億四千萬美元,也換來透過微軟的三年廣告合約。三年中大家一直都看壞Facebook的廣告,但三年過後Facebook的廣告做起來了,今年二月擺脫微軟自己做起廣告商。自營三個月後Facebook在美國播放了1763億次的陳列式廣告,超過了Yahoo、微軟、美國線上等。這是不得了的成績,可說是打破許多人的眼鏡。    
  Facebook的秘密武器就是 "Like/Interests",似乎比Google的廣告更能針對潛在客群。社群的力量,相同的興趣、相同的喜愛,集於一群時,廣告商很快就能正確的找到目標!目標更準,
比亂槍打鳥的廣告好一大截! 
  社交網站的潛力可見一番。Google在此幾乎是踢到鐵板。而且將來Facebook的廣告可能超越Google!
3. App或行動觸控裝置廣告
  2007年六月蘋果的iPhone上市,接著而來的App Store可說是帶來了新型的廣告型態。隨著蘋果的行動觸控裝置(MTD,現在或可稱為iOS裝置)版圖擴大,加上的App的盛開,可說是百花齊放。跟隨著App的廣告,算是第三類廣告,前途無限。Google暫時在這新領域也算是領先
,但對於行動廣告而言,現在只是起跑階段,
Google的挑戰正式開始。
  蘋果年初買下手機廣告公司Quattro Wireless
。今年四月七日提出iAd廣告平台的慨念。廣告連結App,看廣告時可全屏影幕也不會跳出App。透過App為廣告的方法和 Facebook的 "Like/Interests",事實上有異曲同工之意。對象一樣都較明顯,而不是亂槍打鳥!而且目前看來買iOS裝置的顧客似乎都較敢花錢,這族群正是廣告商的肥羊。
   iAd將於今年七月上市。Jobs預估以現在而言,一天可能有十億個廣告機會。
  Google去年年底先於蘋果一步,買了行動廣告龍頭AdMob。FTC公平交易委員會到五月,因為蘋果的買下Quattro Wireless,使壟斷的疑慮不攻而破,才放行此項賣賣。
  看來Google算是暗爽!但暗藏於蘋果前幾天發表的iOS開發者條例上的一個條款,第3.3.9款,引起了震撼彈! 蘋果要求開發的軟體,不得讓三方軟體來收集資料。若開發商要收集資料,亦得取得蘋果同意,且對象只能是獨立的供應商
  看來Google買下的AdMob,可正是不合條件!因為顯然的,它不是獨立的廣告供應商。此條款講明的就是針對Google而來?
  Google當然不爽!依老人看此事可比蘋果禁用Flash還嚴重。後續可見會鬧翻天。

  所以老人說,2010年是IT界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年。廣告市場也正式開打!
    註:才打完,馬上就有公平交易法針對3.3.9條款要奉上蘋果!見AppleInsider: "Apple faces new antitrust investigation over iOS advertising restrictions"

Mac is dead?

  因為目前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iOs裝置(iPx, iPhone, iPod touch, iPad),蘋果電腦Mac,是不是失去了舞台,連訃文都發出來了?(The obituary for the Mac)。
   Dennis Sellers這位老兄,乾脆發伊妹兒給蘋果老闆,問他,Mac是不是死了?得到的答案是:
  "Completely wrong. Just wait. Sent from my iPhone"
  老人認為Steve Jobs,如果回答是:
   "Completely wrong. Just wait. Sent from my Mac"
   說服力會大上十倍百倍!

Sprint說明它沒賣那樣多的EVO 4G

  HTC宏達電的EVO賣的嚇嚇叫。一般評語也似乎比以前的HTC Android手機好。至少還有人拿它跟iPhone 4.0比。
  在EVO首賣日後,美國手機電訊商Sprint六月七日,發文說EVO破他們公司的手機記錄,比以往記錄保持的三星Instinct和Palm Pre還多。還
強調EVO第一天賣的數量是三星Instinct和Palm Pre加起來,前三天的總量的三倍
  這是不得了、不得了的數據!一天是兩家三天加起來的總量的三倍。老人很替台灣之光驚喜!
  宏達電在台股票大漲。
  但今天Sprint卻更正賣出的數量了。沒有三倍了!是其他兩家加起來的總量才對。(不過到底賣多少,還是迷?因為沒數據。一說為15萬隻。)
  事實上不利HTC EVO 分析很多:
  "Don't Buy The HTC EVO, It Is A Seriously Flawed Device"
  "HTC EVO 4G for Sprint Review: It's shame the EVO 4G has such a big deal breaker. The phone's battery can't make it through the day. Use caution."
 "An iPhone Lover's Take On the HTC EVO 4G: This is not the Android device you're looking for. "
  其他分析主要的問題都在電池耐航力。但願HTC EVO能解決電池問題!如老人所提,我們不開法拉帝,不開保時捷,只求省油安全和好開!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行動視訊電話的未來在FaceTime?


  行動視訊電話不是新聞,恐怕十幾年前就有廠商在做,有人在賣,但從未成功過,即使是視訊會議偶而會被公司使用,但對一般大眾而言,視訊電話從未成功過。否則現在美國甚至台灣的家庭一定家家都有。但是後來電腦的視訊似乎帶來一些成功的希望,Skype的視訊電話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手機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蘋果的解決方案: FaceTime可能是救星?
  行動視訊電話要成功有幾個條件,缺一就很難:
1. 很多人的手機都可用(規模大):這是重點,如果全家只有你的手機可用,其他家人、朋友都不能用,那要視訊電話幹麼?但一但台灣有300萬個人有iPhone,可用視訊電話,情況將改觀!在美國更是如此。蘋果這次很大方,把FaceTime弄成免費的開放程式和技術,顯然是一個妙招!如果Google Android,微軟Window Mobile,Nokia等等都能用,變成公用程式(open standard),那就更是方便了!
2. 電訊供應商配合要上市的iPhone 4 只能使用Wifi 來視訊電話。3G還未能做的到。這是視訊電話的門檻。電訊供應商不能提供視訊電話的話,一切免談。
3. 方便使用:一定要跟打電話一樣,一個按鍵即上場,才有機會成功。這一點蘋果最厲害的使用者介面可派上用場,所以應沒問題。
4. 要跟電腦視訊:這是必須的,不能和其他手機至少和電腦視訊。目前的Skype就可做的到,所以應可解決?目前AppleInsider的分析認為FaceTime跟蘋果的iChat 事實上是使用類似的架構,可視為iChat for iPhone?而且Skype非常有可能跟FaceTime合作!
5. 價格:打個視訊電話要台幣一百塊,誰會去打?低價打天下,是不滅的定義。一開始就要便宜,且不能太貴才有機會。
6. 視訊範圍廣泛而且快速:電話廣泛在台灣算是不錯,但在美國只靠AT&T是死路一條。快速的連線就全部有問題了!誰想看有 lag 怠慢的視訊?

  所以FaceTime是有機會,但得過關斬將。
  不過她成功的一天,老人想來還是用的不多
,因為我太醜了。看不到,至少可幻想,而幻想總是會帶來希望!
  註:發文後根據engadget,Skype可能跟蘋果的FaceTime合作,這是天大好的消息!如此一來FaceTime前途光明。

老人家會喜歡的Safari Reader

  老人趕在一大早更新Safari 5.0。根據蘋果新版有四大改進:更快、支援附加擴充功能extension
、reader、選擇搜尋引擎 (Google, Bing, Yahoo)。
  更快老人不會試測,extension我幾乎不使用,Bing 我偶而用之,但Safari reader卻讓老人喜悅

1. 無廣告:和RSS一樣,無廣告。讓老人家的眼睛不會其他廣告和不需有的圖片影響。
2. 整頁文字和相關圖片:易於閱讀單獨的網誌
,和存檔!可將文字放大縮小、影印、伊妹兒。不像RSS般列表。當單頁面時,Safari會自動選用safari reader閱讀器按鍵在網址欄內(Command+shift+R)。
  註:Safari Reader in iPhone將帶來最大的效益!!以後iPhone上網看文章將更方便。小小的空間裡,不會再讓其他廣告或是不相關的標題影響你閱讀的空間!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鴻海的加薪將啟動共產主義的崩潰

  這是老人的預言:鴻海的加薪將啟動中國共產主義的崩潰
  鴻海的加薪造成台灣鴻海股票幾乎連三跌停板。大家都在討論,鴻海加薪對台商的傷害,因為資薪的壓力,不只在鴻海,也會出現在其他的台商的代工廠。
 很多人簡單認為鴻海只要將代工廠移到內陸即解決問題,但這只是一時之計。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世界通澎將會因為世界的工廠中國加薪而起動
  而且老人認為衝擊不只如此,在媒體的煽動之下,這將啟動中國工人的自覺!各國各家的代工廠的工人如果再三效法鴻海,將造成骨牌效應,使整個中國的代工體系崩潰!
  接著骨牌將延燒到中國自己的民用私人公司
,最後到國營事業!
  加薪趕不上中國物價通澎的上漲,也趕不上出口的減退,工人將群起抗議!
   整個工人團體的反抗和自覺,會使中國共產黨無法控制,造成崩潰
  這就是為何香港和台灣,喊的火熱的鴻海加薪消息,突然這這幾天在中國媒體消失之因!顯然中國共產黨高層跟老人一樣聰明,知道勢態嚴重!所以開始打壓消息。
  打壓的成功與否,將連繫中國共產黨未來的
命運。
  所以台灣的媒體們,中國就是怕你們炒熱問題!
  天佑中國?

iPhone 4 硬體

  iPhone 4 發表,到處都有新聞,老人只提我對硬體的驚艷:
1. 螢幕和相機、視訊:喜歡圖像的人,做什麼事都是影像第一。看起來iPhone 可滿足我。"Retina" display視網膜的顯示器。326 ppi 位數,800:1對比,960x640 (3GS 是 480x320),LCD with IPS。看來是可滿足老人。雙向攝影機和視訊(FaceTime, 前方攝影是640x480)倒是沒讓我驚艷,因為我太醜了,不希望人家看到我。不過將來FaceTime似乎是iPhone 4將來上市產生爆發力的希望之一。500萬像位素相機亦打不動老人
,即使是1200或是3600像位素也是一樣。老人要的是白平衡有無夠水準,色彩有無失真!目前iPhone 3GS的白平衡是老人使用過的傻瓜相機和手機中最好的!但願iPhone 4亦能有其水準。不過有閃光 (LED flash) 和5倍數位變焦,倒是方便。看來老人年紀愈大,愈喜歡Micro 4 分之 3 數位單眼(因為輕便,所向無敵)的傾向要受到考驗了!HD video 720p,每秒30張,倒是具吸引力!我也期望iMovie app。
2. 耐航力:讓老人鬆一口氣!武功再強,但一天要吃五餐,每餐五碗,我養不起!"效"力比能力重要。目前依官方,看來還不會比iPhone 3G官方要差。7小時電話、6小時3G上網、10小時Wifi、10 小時影視、40小時音樂,和300待機。真正使用當然打折扣,但看來似乎不影響太多效力。
3. 天線antenna和Wifi:大會內有570個Wifi基地站,造成會議廳內wifi大塞車和干擾,使現場連線出糗。但老人對於antenna似乎利用不鏽鋼外殼傳達(待證實)感到很期待。且GSM是四頻可全球通行wifi用802.11n 規格更是讓老人喜歡。將來在家wifi會更快。
   其他硬體,如較薄等,都在預料中,而且老人不是技術宅男,一向對硬體要求不多,所以雖然很多地方也厲害,但沒太大感動。
   唯一失望的就是只有32GB,沒有64GB!
   老人要買麼?....................當然!不用問!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百家齊放就是破碎

  老人我持續在許多文章內提出Android系統分裂破碎(fragmentation)的問題。這是自由軟體和所謂的開放系統的問題,也是天命!熱鬧異常的台北電腦展後看起來這傾向也是沒變。
  Linux可說是二三十年來電腦軟體界的明星。只是在伺服器和超級電腦上過關斬將的Linux,在個人電腦上,這個"明日之星"似乎沒有黎明的一刻,和window抗衡,幾乎沒成功過。兩年來的E-PC算是 Linux的曙光,但是沒想到竟讓蘋果的iPad打了一拳,也讓微軟漁翁得利,鬆一口氣。
  架構於Linux的Google Android和即將登場的Chrome OS帶來Linux陣營的聲勢。台北電腦展更是看到別於Google外,遍地都是Linux的應用以對付iPad,可說是百家齊放。大家都一致看好。
  老人卻持不同看法:百家齊放就是破碎
  個人和家庭的電腦或是攜帶裝置,和超級電腦或是伺服器有天大的不同!你寫一個軟體對超級電腦而言可能只應對一個硬體,對伺服器可能只應對上百個的公司,但對消費者市場而言,幾百個人使用,甚至於幾千人使用,是無法有經濟規模的!上百家生產手機或是行動攜帶裝置的公司,各生產不同的Linux架構產品,
請問使用者經驗如何傳遞?請問App的軟體開發商如何應付?不用說廠商和廠商不同使用者經驗,連同一家廠商的不同產品更是彼此不相容
,HTC就是最好的例子!兩到三個月出一個新機,彼此不相容,連手機上的硬體鍵都不同,我真不知道使用者經驗要如何傳遞,很快就會變為"技術宅男機"!
  連Google的Android都出現問題。事實上過去一年半內九次的系統升級,讓廠商無法適應,也讓終端使用的顧客氣炸。而且以軟體而言架構於Linux的Google系統事實上已經,而且未來會愈來愈封閉現在就只能使用Google的架構,那麼跟Window和Mac OS有和不同!?
  Fragmentation分裂破碎是Linux在個人電腦上無法和微軟抗爭之因,但依老人看未來,也將是Linux在個人行動裝置上無法和蘋果抗爭之因

  Google而言這是兩難。
  對廠商而言,如HTC,老人的建議就是不要走入日本廠商的機海戰術。最近好不容易在美國似乎已建立的橋頭堡,不要因為多方發展,沒有保固中心價值,失去方向。
  註:發文後不久,根據electronista,HTC 似乎買了Abaxia公司。對不對另外一回事,但至少反應了老人所提的。因為宏達電買這家公司就是為了加強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介面的設計!老人祝服HTC,因為這正是HTC要加強的地方!不要讓Android拉著鼻子走!

你所不知道的網路色情

  SAI提出14項你需知道的網路色情,很具震撼性:
1. 有兩千六百萬個以上的色情網站。百分之12的網站有色情圖片
2. 網路色情工業每秒進帳三千(3,075)美元。
3. 四千萬美國人常常逛色情網站。
4. 網路色情工業的一半收入在美國。
5. 百分之8的E-mail是色情相關的。每天有25億封E-mail有色情。
6. 四次的搜尋一次是色情相關的,每天6千8百萬次。
7. 百分之35的網路下載和色情有關。
8. 找色情相關網站時最常用的字眼搜尋是:Sex性  (75%), adult dating 成年交往 (30%), and porn 色情 (23%)
9. 猶他州是美國訂閱色情網站百分比最高的州。
10. 百分之34的上網者曾被誤導進入色情網站。
11. 每天仍有116,000次搜尋幼童色情。
12. 小孩平均11歲開始上色情網站
13. 五個人內有一個人承認上班時看色情網站。
14. 星期天最多人上色情網站。感恩節是一年中上色情網站最少的一天。

蘋果謎 5. Apple Quiz of the Week (2010.6.1)

Quiz 意為小測驗,題目有難易,但在這裡都只是好玩而已。
本週題目為:
0005)請問一代 iMac 沒有的顏色是?
   1) 葡萄紫
   2) 草莓紅
   3) 柳丁綠
   4) 牛奶白
   5) 橘子黃 
   6) 藍莓藍
   
上週題目為:
請問下列那兩家公司不是道瓊工業指數
成分股 (電腦工業只有五家代表)?
   1) Intel
   2) IBM
   3) Microsoft 微軟
   4) HP 惠普
   5) 蘋果  
   6) Google 谷哥
   7) Cisco 思科
答案為:
 蘋果和谷哥
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共有三十家公司。決定美國道瓊指數上下的主要因素就是這三十隻股票。值得注意的是相當能代表美國的蘋果和Google都沒在內,去年通用汽車要退出時,被選上代替的是Cisco思科,蘋果和Google都不被選上。而即使Cisco思科加入,直到去年科技股才也只五家公司。
因為最近這幾十年來美國真正能領導世界的事實上在於科技股,但科技股只佔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的六分之一。
以目前台股跟美國科技股連帶關係的密切,看道瓊工業指數是很容易誤導的。有時你會看到蘋果大漲,但道瓊工業指數大跌。是否要讓蘋果和Google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是有很大的爭議!尤其是現在蘋果是美國科技股市值第一大公司,但仍不是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是一大笑話!

所以如果有人問你,蘋果股票佔道瓊工業指數多少?答案是零!0!@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Stephen Colbert 是真正發明iPad 西裝的人?

  成立於70年代的美國手工西裝Mohan's Custom Tailors六月3日因為鑑於顧客需要隨身攜帶iPad,
正式發行訂做西裝,內袋可放iPad。多少錢?美金600大鈔!西裝公司似乎有辦法解決放iPad後,一重一輕的問題?!
  不過大家可沒忘記美國出口秀主持人,大名頂頂的Stephen Colbert史提芬苛伯,在今年三月七日主持奧斯卡時,當場由西裝裡拿出iPad,贏得滿場大笑的一幕
  所以他今天起來抗議了,非常有趣!說 iPad西裝是他發明的,要告西裝公司。見SAI:"Stephen Colbert: I invented the iPad suit pocket

The Colbert ReportMon - Thurs 11:30pm / 10:30c
Who's Riding My Coattails Now? - iPad Suit Pocket
www.colbertnation.com
Colbert Report Full EpisodesPolitical HumorFox News

   事實上為了解決iPad攜帶的問題,Scottevest也有第一款
iPad夾克上市。
  五月20日老人提的歐洲公司亦有女士的iPad洋裝,iDress。
  看來服裝業亦要有新思維???

Google的隱憂和危機

 Google現在一日衝天,左打微軟,右打蘋果,看來不只是今日一方霸主,也是明日之星,似乎沒人敢反對它。
 但每個人和每個公司都有弱點,都有它的要害
,Google也是:
1 Facebook:如果社交網站是未來的戰場,那麼Facebook或是Twitter威脅Google的搜尋和廣告事業部不是不可能。過去幾年來,Google買了幾個公司(如Dodgeballc,2009 年關了),如 Orkut在美國無人知曉。請了幾個大將,但都無法動搖 Facebook的一根毫毛。
2 中國和隱私權:Google退出紅色中國,是老人一生最佩服的公司。但其他國家如歐洲的德國、法國、義大利等等到處都有Google侵犯隱私權的疑慮
,而且一些法律行動已在進行。月月有零星的麻煩,難保那一天那一國,會爆出大問題。
   CEO Eric Schmidt六月4日還承認Google犯錯。每天都有Google侵犯隱私權的討論,那已成常規?
3 搜尋:雖然蘋果現在口口聲聲說他不進入搜尋市場,但如果將來的搜尋市場在於行動觸控裝置(MTD),架構在iPx上,某種形式的搜尋 (iPx-centric search engine)不是不可能在蘋果出現。另外微軟和Yahoo仍未死,AOL有可能入微軟的懷抱,也沒人敢看輕他們的潛力。Facebook上的搜尋,事實上現在就已經直接侵犯到Google的領域。
4 Chrome OS/Android OS: 不是必勝的賭注。Chrome OS 老人前幾天已一再提出它的弱點。Android OS易將受到Window Phone 7的侵蝕。請注意,將來是Android和Window Phone的互殺,不是和 iPhone/iPad,因為市場定位分的很清楚。AAA(anti-Apple Association),就是AAA不會變,芭樂園就是芭樂園,到現在不出來,也不會變。
5 廣告:沒人敢低估蘋果在行動觸控裝置上的爆發力,也沒人敢低估Facebook的潛力。3到5年內Google在廣告上的壓力會是現在的十倍大!

  Google的股票最近以來一直不受市場看好(Google: Still a growth stock?),去年底以來股市回復,大家都在漲,但Google掉了百分之15。Google 搜尋的事業似乎已到成熟階段,往上的動力缺乏,是分析師的憂慮。Jobs在D8時說到蘋果不侵犯Google領地,竟成為它近日股票上漲的主因!?
  Google必贏 ? Not yet!
  家家有難念的經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HP-Palm手機還會存在

   HP CEO 幾天前出席投資者在美國銀行美林的技術會議上聲稱HP買Palm不是為了要做手機。CEO Mark Hurd說:HP沒有任何理由花十幾億美元,就為了進手機市場
  此話一出,可說是嚇壞了Palm的忠實顧客和Palm迷。很多人痛哭流涕,一想一代PDA領導廠商不但被賣了,主人換人,卻連產品也沒了。
  老人四月29日,很早就提出HP買Palm是為了推出類iPad的裝置 (HP Palm-Pad),但不是單單為了進手機市場!
  所以Mark Hurd這樣提,老人倒不感覺有和不對。HP出錢大方,是為了Palm 的WebOS技術,想推廣到所有HP的裝置,更是合理的推斷。但Palm手機埋入墓地還算是大事!
  但六月4日昨天HP出來闢謠了!說Palm手機還是會存在,只是WebOS將運用的更廣,將是HP所有相關產品的共同架構。(We believe webOS can become the backbone for many of HP's small form factor devices.)。
  所以Palm迷,真是虛驚一場!真希望以後CEO講話要講清楚。
  老人還預測行動裝置的影印真正解決方案,HP將是第一個提出的廠商

HTC Evo 4G是明日之星?

  HTC Evo 六月4日美國Sprint上市,看來不錯,還由人排隊。宏達電的營收也達高峰。
  HTC使用Android 2.1,有800萬位數相機,等等,除了手機不耐久外,所有iPhone沒的它都有,似乎是未來的希望。
  但 Evo 似乎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馬上出問題了,根據Wired連線雜誌:部分手機SD卡無法使用
  HTC發言人也正面答覆,說HTC知道問題,並強調是軟體問題,將會透過軟體解決的。
  這就是老人提的 Android OS的問題,更新太快,無法適應所有廠家的手機!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卡車真的少了!

 
  如果依為微軟老闆的理論,iPhone和iPad事實上都是PC的一種,那麼PC真的要小心了!
 根據SAI,如果把PC加上智慧型手機一起算,那麼PC的市場正在很快的萎縮中!這統計iPad還不算在內!
  2000年微軟PC佔百分之95,2010年微軟PC佔百分之70,2011年微軟PC佔百分之50!
  市場在那裡?很明顯!大家要把握!

微軟老闆 Steve Ballmer in D8 All Things Digital

  老人先前就認為微軟CEO Steve Ballmer 應該要下台,今天他接受D8的訪問 (微軟軟體技術主管 Ray Ozzie 亦同時受訪),雖然有些觀點是對的,但他的發言仍更加強了老人要他下台的信心。
  Steve Ballmer 的發言分為幾項:
1 PC 和 Tablet:
  Steve Ballmer 認為PC仍然是主流,而iPad就是PC。他認為只是定義的問題。而說蘋果電腦就是"Mac trunk"。
  ----沒錯是定義問題,且將來時間和技術匯流時(時間向量 Time vector 正確時),iPad 會強到有更多的PC功能,但現在就是不能以PC的思維來想iPad 或是相同的類似裝置。
  微軟軟體技術主管Ray Ozzie幫他解圍:
  "Comsumption experiences are subtractive. The best experiences are where you can simplify, simplify, simplify." "消費者的經驗就是"減法原則"。最佳使用者經驗就是簡化、簡化、再簡化。"
  顯然的,Ray Ozzie 懂得蘋果成功的法則。
2 Google:
  Steve Ballmer搞不清楚為何Google要做兩套系統(指Android和Chrome)(Why incoherent OS?)。還好同時受訪的微軟軟體技術主管Ray Ozzie又替他解圍
:"Chrome is a bet on the future, Android is a bet on the past." Chrome賭在未來,Android賭在過去
   -----老人上文才說因為時間緊迫,Google不得不先發行可能還不夠成熟的Chrome OS。但將來Chrome OS會跟Android融合!Steve Ballmer完全沒有前觀 Vision!Steve Ballmer以前還搞不清楚為何Google的Android要免費上市的意義(Steve Ballmer pretends not to understand Google Android pricing strategy)!顯然他現在又會搞不清楚,Chrome OS又是免費的策略。老人在"微軟真正要擔心的是Google"文內已提過,Google要的是"規模",而不是權利金!
3 Phone :
  Steve Ballmer 說微軟曾經是第一名,現在是第五名。承認微軟沒跟上產品週期,說微軟由此學習到卓越執行力的重要性。但手機業是個動態變化大而快的市場,微軟即將有新產品出現。(微軟被追問何時第一,但他沒回答。)
   -----微軟手機或許在美國曾第一,但在世界不是。但微軟在智慧型手機從不曾第一!微軟學習"卓越執行力的重要性",代價是喪失市場!這是不可原諒的代價!微軟進入智慧型手機已經很多年,但就是看不到未來,就是要等有人
,如蘋果,成功後,才會看到方向 ! 微軟的文化就是Copy and Kill。顯然的微軟知道手機業是個動態很大,淘汰很快的市場。。他寧願先讓其他人走出方向,再仿效,然後趕進殺絕!但老人說這次微軟錯了,沒人會再患錯兩次!

  所以老人說的沒錯罷,Steve Ballmer 是該下台救微軟!這次還好有大將 Ray Ozzie同時受訪,幫他解圍,要不然他玩完了!
  註:內容隨時增加,時間問題,見諒。

Chrome OS 的未來(Browser based OS)

  
  Google的Chrome OS已在台宣布要在今年秋上市。台灣廠商不敢在微軟和Google間靠邊站,只好兩面迎合。但到底Chrome OS有何魅力?
  首先我們要了解何謂瀏覽器作業系統 (browser based operation system BBOS)?
  BBOS可說是Web operation system (WebOS),雖然早期的WebOS定義稍不同,但兩者的差異漸小。老人喜歡用BBOS,因為Web的定義太廣泛。
  瀏覽器作業系統簡單來講,就是以瀏覽器做成電腦系統型態,瀏覽器上的應用如Google Doc等,做成icon或是button樣。所有的作業和內容均在瀏覽器上面。你打開瀏覽器作業系統的硬體,開機將很快,就像是電腦已開後打開瀏覽器一樣。
  過去幾年來早已出現各式各樣的BBOS,如
EyeOS、YouOS、Online OS、qWikiOffice、等等,除少數幾個外都早夭了。在雲端雲海還沒成熟前,BBOS可說是幻想!但現在Google的雲海運用已漸成熟,所以架構在Linux上的Google  Chrome OS 似乎是一線曙光。
  
  但 Chrome OS到底有無機會?
優勢和潛力:
  1 免費--作業系統(不用錢是世界最佳利器)
  2 應用較廣--最初是筆電,尤其是Netbook,後來連桌電,或是其他手提裝置接可。
  3 發展性--將來可和Android系統融合
  4 Web store--可和Android融合
  5 分便和簡單使用--易推廣
劣勢和挑戰:
  1 使用者適應性--這是最難的一點。使用者可能面臨跟傳統電腦完全不同的經驗。在iPad在使用者經驗全面成功後,在iPad的介面和傳統電腦間是否有空間來容納不同的介面和系統,是未知數!一旦推出後失敗,再回來會很難,因為OEM廠商一旦投資失敗,就不敢再嘗試。
  2 時間性緊迫--到2010年年底 iPad 可能已經建立很大的橋頭堡,要攻陷難度比破奧林畢克記錄還難。Window Mobile 7 或相關系統在一大堆台灣廠商不得不靠邊站時,年底或明年初亦可能出現各種旗幟的大軍出現。在筆電和桌電分面,Window 7等PC新舊作業系統,和即將更新的 Mac OS 的堅固基礎下,有無空間更難預測
。所以市場壓迫很緊揍。
  3 Fragmentation分離破碎的硬體和軟體--由於時間的急迫性,Google可能(一定),又會跟Android系統一樣,一直更新!一年三到四次大更新不是不可能,由於硬體不限規格,到時候跟現在Android一樣Fragmentation的現象百分之百會出現。廠商會失望,使用者會絕望!一買就成孤兒甚至棄嬰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4 市場區隔--NetBook的市場已漸煙硝,不上不下的系統,一時間可能吸引一些顧客,但時間一久,尤其是PC或Mac價格愈來愈低時,優勢盡失。
  5 安全性和隱私性--Goolgle的安全性,尤其是
隱私性早已讓許多人憂心 (Don't be evil.),大公司如何相信Google的隱私性和安全性是一大隱憂。
  6 印刷--跟iPad一樣,如何印刷仍未解決。(這一點,老人預言,倒是惠普HP會先解決)

  所以Chrome OS 說不定是將來的希望和方向,但現階段依老人看可能時間點還不到 (Time vector 不對)。什麼才是對的時間點對?依老人意見:一開始就要和Android系統融合!急的推出,有害無利!只是老人聲音沙啞,Google 不一定每次聽到。
  微軟是要緊張,但可能壓力是在未來。
  一旦Chrome失敗,瀏覽器作業系統會退步幾
年,也是Google的失敗,但不是絕望。若Chrome OS若成功,則"卡車理論"馬上成立。小汽車提早打入市場。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卡車理論


  Steve Jobs自D8提出"卡車理論",似乎很受認同。原文如下:
  "When we were an agrarian nation, all cars were trucks because that's what you needed on the farms. PCs are going to be like trucks. They are still going to be around. However, only one out of x people will need them."
  "在農業國度,所有的車都是卡車,因為這是農地工作所必需的。 PC就像是卡車,它仍然會存在,但只有少數幾個人需要。"
  老人看起來這比喻是很不錯。不是每個家庭和每個人都需要卡車,但卡車仍是現在工業國家所必需,只是"裝載"的東西不同 (所以微軟安啦)。對一般人而言當汽車愈來愈好時,除非要帶大貨物或是搬家,否則根本不需卡車。老人以前就說過,我的車,馬力不用太大,我只求省油省電,開的久,和安全舒暢!
  難怪去年當美國底特律汽車工業快倒時,有人建議美國總統歐巴馬,向Steve Jobs取經:
  "Letter to Obama: What the car industry needs is a Steve Jobs"

iPad的市場在假日

   市場研究有時會說話,根據NetMarketShare,分析iPad上市以來,使用者上網情況的分析發現:iPad上網集中於假日,而且趨勢很明顯易見。
   上班時使用公司電腦,假日回家,休閒輕鬆一下,所到之處都用iPad上網。所以假日最多人用iPad。另外一分面假日使用情況愈來愈多,顯示使用者愈多,一方面非假日的每星期一到星期五曲線也往上,表示大家也愈熟愈會用iPad。
    這是個很大和有趣的發現!
    Why?
    告訴你,休閒業的廣告要做在iPad上!!!
    廣告公司和休閒業,有沒有聽到老人所言!

微軟真正要擔心的是Google

  微軟真正要擔心的不是蘋果,是Google。事情已經很明顯。
   蘋果的市值超過微軟,擾亂了大家的視線。但老人要在這裡再度強調一次,微軟的大問題在於Google。
  蘋果過去和將來都不可能跟微軟搶作業平台
Jobs今天在D8已講的夠清楚,而且蘋果的軟硬體策略和要求最好產品的策略更近一步使蘋果不可能低價到人手一台的地步,就像BMW不可能在非洲人人一台一樣。
  但Google不同。微軟的金雞母,Office和Window作業系統,都是Google攻擊的標地。以Window而言,世上每台PC除非盜版,都必須給微軟權利金或是購買版權。但Google年底要上市的Chrome系統作業平台是免費的。Office要錢,但Google的雲端文書軟體如Google Docs等是免費的。微軟今年或是明年要上市的 Window Phone 7 是要權利金的,但Google的Android系統是免費的。兩個系統都是開放式平台,和蘋果不同。
   一個要錢,一個免費,要錢一家的全家就靠這筆錢養家,免費的一家根本不需這筆錢,只求用的人愈多愈好,要的是"規模"----所以情境已很明顯。
   因為蘋果和微軟的市場定位不同,再加上蘋果的軟硬體一家,和相對封閉式平台,使Google進來的開放式市場就是直擊微軟的金雞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所以這兩天微軟的副總裁率領台灣一大堆廠商,上台做秀,搏感情,就是要拉攏台灣廠
作秀中還直指Google要做硬體 (Google先前的NexusOne手機,就曾一度嚇壞大家)!這對以硬體為主的台灣廠商而言是一刀刺心。他還提醒台灣廠商,免費的是否真的免費,要大家小心


  Google副總裁Pichai眼看不對,今天也趕快出來闢謠,說Google不做硬體,而且Chrome開機只要7秒,一定以使用者為中心來研發 (這句話有點像蘋果)。言下之意就是挑戰微軟的霸主地位。
  2010 年不愧是IT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戰年
!日日演好戲,精采!
   老人要微軟小心一點!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Jobs in D8 All Things Digital

  Steve Jobs剛在D8接受訪問,大約重點如下(有興趣的得看全文):
1. 蘋果不會報復Google:不會進入搜尋事業,不會拿掉在iPhone上Google搜尋 ( Bing無望?),和App。但他也提到Google CEO Eric Schmidt沒有事前照會蘋果有關Android的事。但對於他有沒有感覺被出賣的問題 (因為Eric Schmidt曾是蘋果董事會的成員),只以笑話 (My sex life is pretty good, how's yours?) 推開,說那是個人問題。
2. 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 (sweatshop),但接連的自殺事件令人擔憂 (copy cat suicides),蘋果已派人去了解情況。
3. 對於Flash:"We choose what tech horse to ride (蘋果要騎對馬(選對技術)), we look for tech that has a future and is headed up. We got ride of the floppy altogether in the first iMac. We got rid of serial and parallel ports. You saw USB first in iMac. We were one of the first to get rid of optical drives, with the MacBook Air....Sometimes you have to pick the right horses. Flash looks like it had its day but it's waning, and HTML5 looks it's coming up....We told Adobe to show us something, and they never did. If the market tells us we're making bad choices (指不用flash), we'll make changes."
  (蘋果提的慨念就是老人提的加法減法原則
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場告訴蘋果不用Flash是錯誤的,蘋果會改的。)
4. PC 和 微軟:PC是大卡車(trucks),大部分人不需要,但不要消失。蘋果從不跟微軟打平台戰爭(paltform war),這大慨是蘋果打輸的原因,蘋果的思維只是想生產更好用的東西!(We just wanted to make the best thing. How can we build a better product?) 後PC時代,轉換是不可避免的(inevitable),但PC帶領大家太久了,對部分使用者轉換會有不安和不適應的適應期,時間來適應是必要的。
5. iPad:跟Tablet PC最大的思維差異在於:使用觸控筆當介面。"The minute you throw a stylus out, yo have the precision of a finger, you can't use a PC OS. You have to create it from scratch." (請見老人手指和筆的戰爭) Jobs亦提到iPhone事實上是由早期蘋果的Tablet原型機來的慨念。所以是先有Pad概念再發展到到iPhone上

.....還有其它,太多了,老人打不來....很精采,一定有年輕人可完全翻譯。但老人很高興的是Jobs提的慨念,很多老人都早已先提了(如copy cat suicides)!


   "The best ideas have to win, otherwise you don't have good people who stay."
   蘋果是一個腦力激盪,思維第一,一個沒有委員會的公司。
   (看來老人一生是去了錯誤的公司了?)

  註:內容隨時增加,因為太多。仍以重點片段、和意譯為主。

Google聽到了HAL 9000的呼叫


 老人才剛重提十年前,超級電腦HAL 9000 呼叫Dave用蘋果電腦的聲音,而 Google 似乎是聽到呼叫了,要員工不要再用Window電腦,要用蘋果或是Linux
  看來導因主要是因為前幾個月中國駭客的事。以後要買Window電腦,還要經過工會公司核准!公司內已買的兩萬個Window電腦將不再升級,要用Google自己推出的Chrome OS,因為將來的對手就是Window。
  看來中國駭客還要學一下蘋果,才可繼續駭Google?!不過老人想中國的蘋果電腦還不到萬分之一的市佔率 (Chrome OS出來後,不得而知),所以十年內安啦!?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Adobe殺出重圍:Digital Viewer Technology for iPad Magazines

  不用再flash不flash了!
   Adobe發現新的金母雞:Digital Viewer Technology for iPad Magazine
   Wired雜誌前幾天克服了先前數位版使用Flash的問題,宣佈iPad版上市,且大賺一筆。Wired當時就是跟Abobe合作。Adobe 決定把跟Wired合作成功修改雜誌的經驗,推出新軟體!
   軟體可幫忙其他雜誌把雜誌數位化,Adobe 並且打算發展出各平台均可使用的轉換軟體 (無flash,使用Objective C 和 HTML5)。而且根據Adobe,已使用InDesign CS5的發展者可愉快的轉換使用新技術。
  依老人來看這真是皆大歡喜,也讓大家可能更快有各式各樣的數位雜誌可看!

兩百萬的意義

  蘋果今天賣兩百萬個iPad。總共59天。以現在一個月賣一百萬台來看,分析師的分析真是淒慘地不準。根據Fortune的分析,十四個著名分析師估計蘋果每個月可賣出iPad的數量是 175,000 至777,778台,平均是381,865台。市場分析師常常跟股票分析師一樣,很不準。低估了iPad的威力。
  這個數據當然不能跟iPhone 3GS比,她3天就賣100萬台了,但還是比第一代iPhone的74天好。
  iPad平均每天賣33,898台,每小時1,412台,每分鐘23.54台,大約2.55秒賣一台
  若以每台600美元來計算,兩個月蘋果硬體進帳12億美元。如加上App和周邊,收入可觀!
      這是墨西哥賭蟲的血錢
這是蘋果樹的錢

有iPad還有什麼事不能做?

object width="425" height="344">

日本街頭魔術師告訴你,沒有什麼事不能在
iPad上做?

HAL 2000

 
   這是蘋果1999年超級杯的廣告,也是我最喜歡的廣告之一。和 "1984" 一樣是經典蘋果廣告。
  利用電影 2001年太空漫遊 (Space Odyssey,1968 年,電影大師史丹利庫伯力克執導的科幻鉅作) 的情節,來套入當年 Y2K Bug (千年蟲) 可能帶來電腦的大災難。廣告中說話的超級電腦就是 HAL 9000,而 HAL 呼叫的大衛 Dave (Dave Bowman),就是電影中最後跟電腦HAL大戰的太空飛行員。
  那時超級電腦告訴大衛 Dave,用麥金塔才安全。Think Different.
  10年後看來超級電腦 HAL可能說對了。

華碩的Pad就是Tablet PC

  華碩今天發表 Pad 或 Tablet產品,但命名實在是讓老人不敢領教。
  老人知道最近所謂的Pad或是Tablet或是PDA或是E-Reader,已讓消費者昏頭轉向、而且連市場和股票分析師、技術宅男等,通通都昏了頭,不知道如何分辨是好?連取名都出現問題!尤其是廠家實品仍未讓大家使用,卻已宣布產品時,更使是事情變得複雜!
 所以老人嘗試著來釐清產品定義和定位問題。
 系統是Pad或是Tablet,和電腦或是筆電分界的要點。所以應該以系統平台來定義。
   若和電腦系統使用一樣或是極相近的系統
電腦上的軟體亦可使用,但拿掉實質鍵盤,以手指或是筆為介面的應稱為Tablet。有實質鍵盤的,不適合稱為Tablet,是筆電Laptop,或是Laptop的變異型。(事實上這樣的Tablet,事實上是筆電,只是可分開實質鍵盤。)
   若是獨立系統,雖可和電腦相通,但彼此上面的軟體不同,用的是獨立軟體,以手指為介面的稱為Pad。有類似功能但尺寸更小,叫 PDA,PDA但較小,又有電話功能的叫智慧型手機。
   但華碩將出來的 Asus Eee Pad EP121 和EP101TC,事實上是分別使用Window 7 Home Premium 和 Window CE (embedded compact)作業系統,所以事實上兩個都是電腦。所以老人建議不要用Pad的名稱。相反地Asus的Eee Tablet,是較好的電子書和電子筆記本,應定位為E-Reader較理想。

 同意老人命名的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ustek unveils Tablet, to take on Apple's iPad"
 很不利於Asus的評論,已出現:
  "Hey, Microsoft: What's your tablet strategy?"
  "Asus is what a failing company looks like"
 (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看!)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蘋果黏性大的原因

  蘋果的品牌忠誠度常常第一,如上文的 iPhone,但為何你或妳那樣愛蘋果?
  根據Fortune的Philip Elmer-Dewitt的分析,其實是有原因的。蘋果的黏性 "stickyness" 大!
  他發現iPhone, iPod touch, iPad (iPx) 的使用者花在相關周邊或軟體 (iTunes music, movie, App)的費用較高
。平均會花上美金100元!
  而顧客的相關花費和蘋果公司 iPx 賣出的數量呈正比數的增加。
    看來這是合理的,顧客不想讓投資浪費!更何況是App在三者均可用,買愈多愈合算!